第24章 航母熱潮

雖然久賀島海戰的規模並不大,但是震驚了全世界。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艦載航空兵參加,並且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海戰,而且還是第一次艦載航空兵直接攻擊主力艦的海戰。如果說,幾天前的草垣羣島海戰、即特混艦隊攻擊“鳳翔”號航母的那場海戰,讓艦載航空兵登上了歷史舞臺,並且證明了其強大的打擊能力,那麼久賀島海戰就更能說明艦載航空兵的重要性。

只是,在不同的人眼裡,這場海戰有着不同的意義。

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日〗本海軍首先看到的是艦載航空兵的不足。在對“長門”號進行維修的時候,〖日〗本海軍發現,攻擊機投下的炸彈並沒擊穿“長門”號的裝甲甲板,因此沒有對“長門”號構成嚴重威脅,只是把艦體表面炸得非常難看而已,並沒對戰艦的作戰能力構成實質性影響。此外,另外幾艘捱了炸彈的主力艦也有類似的情況,即航空炸彈沒有能夠擊穿裝甲甲板,產生的破壞不夠嚴重。

由此,〖日〗本海軍得出了一個結論,即航空炸彈在對付主力艦的時候,威力嚴重不足。雖然一些〖日〗本海軍軍官提出,通過提高炸彈質量,能夠有效的提高炸彈的威力,從而對主力艦構成威脅,但是〖日〗本海軍的絕大部分軍官、包括大部分將領都認爲,沒有哪種艦載飛機能夠攜帶超過二百五十公斤的航空炸彈,因此艦載攻擊機對主力艦沒有威脅。

這種觀點,產生了非常長遠的影響。

此後,雖然〖日〗本海軍開始重視航母,但是一直沒有把航母提高到主力艦的位置上,始終認爲航母的主要職責是爲主力艦提供掩護,而海戰的核心依然是主力決戰,即主力艦才能奪取制海權。

有趣的是,這種觀點,甚至影響了〖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發展。

接下來的幾年間,〖日〗本海軍航空兵把重點放在了魚雷攻擊機上,而不是攜帶炸彈的俯衝轟炸機。結果就是,數年之後,〖日〗本製造出了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魚雷攻擊機,卻沒有性能先進的俯衝轟炸機。

更有趣的是,〖日〗本海軍似乎開始向〖中〗國海軍學習了。

雖然絕大部分〖日〗本海軍將領,包括後來出任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都沒有把航母當成主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卻打造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戰鬥力最強的航母戰鬥羣。

很明顯,久賀島海戰,給〖日〗本海軍留下了既深刻、又痛苦的印記。

在這場海戰的鞭策下,〖日〗本海軍開始加速前進,而且提高了航母與航空兵的地位,但是並沒有在內心深處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

顯然,〖中〗國海軍的認識更加深刻。

當然,在這場海戰之前,馮承乾就知道航母的重要性,而且由他制訂的〖中〗國海軍發展規劃…就是圍繞着建立航母戰鬥羣展開的。

在這場海戰之後,出現了一位與馮承乾有着相似認識的將軍。

這就是美軍少將米切爾。

只是,米切爾不是海軍將領,而是陸軍將領,準確的說是美國陸軍航空兵少將。

久賀島海戰後不久,米切爾就提出,航空兵是未來海軍的發展方向,搭載戰鬥機的航母將取代主力艦,成爲新的海上霸主。

可惜的是,米切爾的觀點根本影響不了美國海軍。

雖然兩年之後,在美國陸軍與海軍的聯合演習中,米切爾用一批中型轟炸機就證明了主力艦在面對轟炸時的脆弱性,但是美國海軍依然不爲所動,在當年啓動了“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並且在一九三七年正式下達訂單,隨後還設計建造了“南達科他”級與“依阿華”級戰列艦。相反,在航母上,美國海軍除了完成早已定下的“突擊者”號,只按部就班建造了“約克城”號、“企業”號與“大黃蜂”號等三艘艦隊航母,以及小了一大圈的“黃蜂”號航母,加上改裝而來的“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而“埃塞克斯”級要到二戰爆發後纔開始建造。

也就是說,當時美國海軍徑然把主力艦放在首位。

有趣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更加重視航母。

一九三四年,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啓動了“柏林”號航母的建造工程。

從命名上就看得出來,這艘航母與馮承乾有很大的關係,因爲當時〖中〗國海軍已經沿用了“柏林”號的艦名。

事實上“柏林”號航母就是馮承乾的傑作。

早在一九三零年,馮承乾就打算建婁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能夠搭載九十架艦載飛機的攻擊型航母。可惜的是。,〖中〗國的造船工業十分薄弱,根本建造不了這麼大的戰艦,而德意志第二帝國造船廠的開價又過高。結果就是,馮承乾在主導完成了初始設計之後,這種攻擊型航母就停留在了圖紙上。

草垣羣島海戰與久賀島海戰,證明了航母的戰鬥力,更證明了“大鵬”號在基礎設計上的先進性。要知道,如果按照噸位,載機量計算“大鵬”號優於當時的所有航母,即最重視航空作戰能力。

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一九三三年六月就找上門來,提出與〖中〗國海軍共同建造一級更加先進的航母。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也很敢興趣,因爲這意味着,他可以用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同樣的價格,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造船廠購買航母,從而大幅度降低造價。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肯定會支付一筆設計費用。

只是,最後馮承乾沒有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合作。

原因很簡單,到一九三四年,江南造船廠與北方造船廠已能建造兩萬噸級戰艦。出於保護與促進本國造船工業,馮承乾最終把訂單給了國內的造船廠,並且對“柏林”級航母的設計做了大範圍修改。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拿到的,只是“柏林”級航母的原始設計圖紙。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把這種航母命名爲“柏林”級,從而與贈送給〖中〗國海軍的“柏林”號巡洋艦呼應。

在噸位、艦長等方面“柏林”級與“約克城”級都較爲相似。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也極爲重視主力艦,而且所處的環境,對航母有着較爲嚴格的要求。

別的不說,北海就不大適合航母作戰。

結果就是“柏林”級是第一種採用了封閉艦首的新建航母,而且配備了八門重巡洋艦級的二百毫米主炮。如果不是“華盛頓條約”限制了航母主炮口徑,恐怕德意志第二帝國會爲這艘航母配備二百八十毫米主炮。

此外,在裝甲防護上“柏林”級也直接向重巡洋艦看齊。

由此,產生了一個嚴重的結果,即火炮、裝甲擠佔了大量排水量,使得“柏林”號只能搭載三十架艦載機。要知道,噸位相似的“約克城”級能搭載九十多架艦載機,即便是同樣重視火力與防護的英國航母,也能搭載五十多架艦載機。由此可見“柏林”級在經過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修改之後,建成時的模樣已經與馮承乾的初始設計大不一樣,甚至偏離了馮承乾的初衷。

要知道,在主持設計航母的時候,馮承乾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核心,即把航空作戰能力放在首位,甚至爲了提高航空作戰能力,不爲航母安裝大口徑艦炮,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犧牲裝甲防護。

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工建造大型艦隊航母,英國皇家海軍也大受刺激。

雖然英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但是在戰後的柏林和會上,英國的海權得到承認,因此英國在戰後的處境比法國等其他戰敗國好得多。別的不說,通過“華盛頓條約”英國獲得了與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平等的地位。

只是,英國海軍更加傳統,更加保守。

雖然受“華盛頓條約”限制,以及戰敗造成的影響,英國在大戰結束之後取消了多艘主力艦的建造工程,並且把其中兩艘改造成了艦隊航母,但是英國並沒有立即新建航母,直到久賀島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才決定新建航母。

問題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航母,不是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

事實上,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有着更加清楚的目標性,而且知道在北海,航母的作用並不明顯。

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新建航母,主要就是應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航母計劃。

在英國皇家海軍看來,如果不新建航母,就無法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保持均勢,也就會使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當然,受到影響的,絕不僅僅是〖日〗本、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英國。

久賀島海戰之後,法國、意大利,甚至連剛剛邁入工業國家行列的布爾什維克俄國都出臺了航母建造計劃,有些還極爲瘋狂。比如,布爾什維克俄國就打算在十年之內,打造一支包括二十艘戰列艦、十艘戰列巡洋艦與十艘艦隊航母的海軍,從而獲得與西方頭等海軍強國同等的地位。

一時之間,航母熱潮刮遍全球。!。

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71章 遠去第1章 當務之急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81章 印象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5章 元勳第37章 後遺症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161章 勝利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90章 收手第100章 堅持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81章 遭遇戰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81章 遭遇戰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84章 圈套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36章 利益博弈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69章 恩仇第59章 帝國軍人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6章 坐收漁利第53章 跑步前進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45章 搜尋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489章 截擊機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99章 談判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37章 受夠了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75章 出發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42章 南下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26章 得手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20章 強者第1章 新皇登基第25章 再接再厲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3章 帝國之路第139章 坐以待斃
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71章 遠去第1章 當務之急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81章 印象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5章 元勳第37章 後遺症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161章 勝利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90章 收手第100章 堅持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81章 遭遇戰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81章 遭遇戰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84章 圈套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36章 利益博弈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69章 恩仇第59章 帝國軍人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6章 坐收漁利第53章 跑步前進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45章 搜尋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489章 截擊機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99章 談判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37章 受夠了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75章 出發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42章 南下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26章 得手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20章 強者第1章 新皇登基第25章 再接再厲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3章 帝國之路第139章 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