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擠壓(七)

他,是湖廣夷陵人,天啓二年的庶吉士。在朝爲官,爲權臣薛國觀所逐,罷官歸家,再度出山時,已經是永曆四年。那時,他已經58歲了。

那一年,正是三順王席捲兩廣,初歸朝廷便一躍而爲內閣首輔大臣的他,見得外有清軍大兵壓境,內有孫可望極力威逼,朝廷危如累卵,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奔赴夔東督師,以求納夔東衆將爲明廷所用,對外打擊清軍、收復失地,對內則牽制孫可望幾乎毫無掩飾的狼子野心。

八年的時間,趕赴夔東之時還一度被孫可望軟禁。隨後一旦解除軟禁,立刻再度啓程,八年來盡心竭力,矢志不渝,直至如今,已然是66歲高齡。

他,就是文安之!

有道是人道七十古來稀,66歲的高齡,本該是在家中含飴弄孫之樂的。可是對於文安之來說,如今卻仍舊是奔波在抗清的最前線,不敢有一時半刻的懈怠。甚至包括他的兒孫,也多有在朝中和地方任職的。

鬚髮皆白的老人發出了一聲嘆息,似有些頹然,但卻幾乎是轉瞬間就恢復了往日的剛硬、倔強。

只是,據他所知,吳三桂的部下正是明末最受倚重的重兵集團關寧軍,這支部隊在對抗滿清時差強人意,但是鎮壓各處叛亂——無論是流寇,還是東江系的登州明軍,都展現了極爲強勁的戰鬥力。入關以來,除了一片石一度讓巔峰期的大順軍吊打外,幾乎都是他們吊打別人的。如此,就憑着當下的夔東衆將,堂堂正正的對敵大概率是會被吳三桂一波帶走的。

這是他不願意承認的,但卻是現實存在的。哪怕,這本也是對他督師八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的一定的否定,可是國事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一定程度上的否定算什麼,就算是全盤否定,他必須強忍着這份直達靈魂深處的失落和痛楚,在這14000605個未來中找到唯一的一個可能出來。

嘆息過後,老人便連忙伏案疾筆,片刻之後,招來了一衆信使,便讓他們拿着書信分赴各地。而他,則是連忙趕往夔州府城的庫房,重新點驗倉儲,這基本上也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所謂夔東十三家,十三隻是個虛數,主要指的是臨國公李來亨,皖國公劉體純,益國公郝永忠,靖國公袁宗第,桐城侯馬騰雲,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涪侯譚文,仁壽侯譚詣,新津侯譚弘,以及南漳伯王光興等部。

這其中,劉體純和馬騰雲駐紮於四川重慶府巴縣陳家坡,袁宗第駐紮於四川夔州府大昌縣,賀珍駐紮於四川夔州府大寧縣,同族兄弟的譚文、譚詣、譚弘駐紮於四川夔州府梁山縣、萬縣和重慶府忠州,李來亨駐紮於湖廣荊州府西北部的興山縣七連坪,郝永忠駐紮於湖廣鄖陽府南部的房縣羊角寨,黨守素駐紮於湖廣荊州府西北部的巴東縣,塔天寶駐紮於湖廣荊州府巴東縣江北平陽壩,王光興駐紮於湖廣施州衛。

他們活躍於川東鄂西,屯田練兵,攻略、襲擾周邊地區,扼守三峽防線,堵塞了清軍由湖廣入川的通路。

文安之的書信發出,很快的,衆將便陸陸續續的在約定的時間前先後抵達了夔州府城。人一到齊,文安之立刻召開軍事會議。

督師衙門的大堂,大門早已關得嚴嚴實實,隻言片語也不得泄露出去。衆將在座,與文安之一同入內的還有五個面上無須的男子。衆將皆是見過世面的,看特徵,看服色,便知道這幾位應該是宮裡的太監,顯然是朝廷寄希望於他們能夠做出牽制所以特別派來協助文安之的監軍。

這五人是剛剛抵達不久的,他們的此行也恰恰是李定國得知清軍大舉來襲,向永曆帝請的聖旨。

不過,對於衆將而言,他們急匆匆的趕到此處,卻並非是因爲什麼聖旨之類的東西——是局勢迅速惡化,出於大局考慮,而最重要的還是因爲文安之。這位老督師,自上任以來,奔走於各地,不避險阻,竭盡全力的幫助他們經營民生,提供後勤支持,同時協調衆將,化解矛盾。人心換人心,數年如一日的辛勞,換來的自然也是一份由衷的敬意,無非是個人程度不同罷了。

宣讀了聖旨,衆將自是領旨謝恩。隨後文安之向衆將詳細的訴說了當下的形勢,尤其是吳三桂大軍已然南下,對於雲貴的明廷的威脅的急劇擴大。

“吳三桂擺明了是要走貴州,應該是打算和湖廣、廣西的韃子匯合……”

“貴州,那邊的情況怕也是不妙的。”

文安之介紹了他們瞭解到的情況,衆將便開始了發散。可無論是怎麼看去,都是對明廷大大的不利。

“湖廣和廣西這兩方面,廣東的陳撫軍應該會設法牽制……”

“終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是啊,單單是吳三桂的大軍,就夠晉王喝上一壺。”

“那也不能就這麼放任着那廝長驅直入!”

“……”

商討,就難免會有個不同二字。本就積怨重重的他們哪怕是有文安之長久以來的彌合也不可能親密無間。漸漸地,商討開始向爭吵發展,速度快得嚇人。文安之是見多了這樣的場面的,眼見於此便直接了當的道出了他的決定。

“廣東的陳撫軍如何,並不是我等所能夠決定的,但是朝廷有難,爲人臣子不可不救,這是忠君愛國的大義。”振臂一呼,文安之保持着他那昂揚的鬥志繼續言道:“老夫決定,出兵重慶,設法截斷吳三桂的糧道和後路。哪怕只是效法孫臏遺策,也可爲朝廷減少一定的壓力!”

文安之直接爲此番行動定下了基調,衆將都是知道輕重的,亦都是衝着其人來的,當即便調整了方向,就着文安之的計劃商討了起來。

“現在看來,重慶府城就是南下虜師的七寸之地。”

“可重慶府城易守難攻,又有兩個鎮的韃子駐守,怕是難以快速攻取啊。”

“是啊,吳三桂可還沒走遠呢。”

“那也不能不打!”

“當然要打,但是也得在能夠保全咱們的基礎之上吧。否則,朝廷沒有因此緩解壓力,咱們再損兵折將,夔東還要不要守了?”

“……”

一羣大嗓門的武將你一句我一句的,很快商討就又一次開始往爭執發展了。幾個太監在一旁默然無語,這並不是他們有資格開口的所在,能在這裡呆着就已經僅僅是因爲他們代表着朝廷,確切說是代表着皇帝而已。

坐在太師椅上,文安之細細的聽着衆將的發言。他有目標,但細化的軍事行動還需要衆將來安排,這並非是他所長的。如此,亦是附和明朝中後期的慣例——監軍文官制定戰略,監軍太監負責糧餉,而武將則負責執行。

新來的太監自是沒有發言權的,糧餉上既然不是出自朝廷,也沒有他們插手的資格。而文安之這邊,在夔東督師多年,亦是深知內情,莫看得此間吵得兇,衆將多有發言的,但實際上真正分量重的只有三個人而已,具體該當如何,這三個人的意見纔是最重要的。

“打,那是必須打的,關鍵要看怎麼打!”

夔東衆將之中,大部分是大順軍出身,如李來亨乃是李自成的侄孫,袁宗第當年是大順朝的前營制將軍,負責湖廣方面的統帥,劉體純則是大順軍右營右標果毅將軍,等等等等。能夠例外的,主要五個人,譚家兄弟是舊四川明軍,王光興是陝西明軍,而賀珍則既當過大順軍,也幹過明軍,甚至還在清軍那邊玩票過一段時間。

這裡面,李來亨是繼承了李過和高必正的人馬,實力上幾乎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他的威望比之其他叔伯輩的人物差距太大,現階段說話的分量也遠遠不能和他的實力相匹配。大順軍系統,真正能夠得到最大重視的是袁宗第和劉體純,這二人的實力處於中游,但資歷、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那些舊明軍之中,譚家兄弟中的譚文素來是最爲積極主動的與清軍作戰的,也最爲文安之看重,他的話基本上也可以代表其他舊明軍的意見。

此間,譚文一如既往的拍了板兒,要在重慶與清軍好好較量一下,譚詣、譚弘也立刻出言附和,無有半點兒猶豫。而王光興雖說不及人家族兄弟般親厚,但也是一副義不容辭的態度。唯有那賀珍,似乎仍舊是一個不置可否,好像哪一方如何於他都是一樣的似的。

舊明軍義不容辭,那些舊闖軍們自然也不好將自身置於異類當中。洗白,是很多人的共同想法,這一點倒是與李定國、劉文秀是一個模子出來的。而且他們在這方面是更加迫切的,因爲崇禎可都是大順軍逼死的,而西營最多也就是個挖祖墳的罪過。

郝永忠在軍中供着個大明宗室,自效之心上面,自是毋庸置疑。火爆脾氣的他對此也是沒有二話,當即表態願意出動大軍參與會攻。不過出於對舊明軍的厭惡,他還是擠兌了譚文了一句,對他只喊口號,卻沒有實際計劃的言辭表達了些許不滿。

聞言,譚詣、譚弘怒目相視,王光興也微露不悅之色,只是礙於文安之的顏面,不便發作罷了。倒是那譚文,對此只是輕哼了一聲,旋即對文安之拱手言道:“督師,末將以爲吳逆的目標既然是貴州,此行甚遠,我夔東衆將也無須太過着急。待他多走些時日,走遠了些,再行突然攻擊重慶,逼迫其回師,朝廷便會有更多的時間準備,虜師的損失也會更大。”

這,確是一個更加靠譜的計劃,通過時間和空間來換取主動,亦是兵家正途。文安之微微點頭,衆將中哪怕是郝永忠也未曾有半點兒異議。而此時,文安之問及具體何時發作,譚文也作出了回答。倒是另一側的袁宗第、劉體純二人對視了一眼,隨即後者便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計劃。

“督師,末將以爲,吳三桂既然是南下貴州,總是免不了要走遵義的。如此,王師便有使其坐困蜀地的法子。”

說着,劉體純走到了地圖前,示意文安之與衆將起身到案前來。隨即待衆人上前,他便指着川東南的那片區域繼續言道:“這是綦江縣,這是三坡、紅關、石臺關一線,吳三桂南下貴州肯定是要走這條路的……”

綦江縣位於重慶府西南部,三坡、紅關、石臺關一線則是在遵義軍民府桐梓縣境內。由重慶府城,溯長江而上,轉道綦江南下,就可以進入桐梓縣的地界。而桐梓縣以南,就是遵義軍民府的府城所在,從那裡向南就是貴州。

“……三坡、紅關、石臺關一線山高路窄,上則摩於九天,下則墜於重淵,人皆覆澀,馬皆釘掌,節節陡險,素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那裡有總兵劉鎮國率部駐守,還有戰象,就算是獨自守禦,個把月應該也不是問題。另外,晉王既然請天使來我夔東,想必也已經吩咐貴州的王師增援遵義。這段時間,貴州的王師增援,我夔東衆將也可以從各處抽調精銳,趕在六七月間展開對重慶的攻勢。只要大軍抵近城下,吳三桂必然回師,因爲這條後路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斷的。”

第五十七章 藏頭露尾(二)第三十章 慕名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遠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六十一章 內憂外患(一)第二十六章 盼歸(下)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秋風(三)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十五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中)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七十一章 螳螂與黃雀(完)第七十二章 鎮撫(上)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四十四章 力從地起(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二百零二章 爆發(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一百一十三章 織霧(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二十四章 加碼(六)第六十五章 明修棧道(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意(二)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四十九章 追魂(二)第七十八章 厚積薄發(上)第八十八章 壓縮(下)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驅狼吞虎(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寫在卷尾的話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捆綁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夜火(中)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九十一章 落子無悔(六)第十五章 站隊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三)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二章 漣漪(下)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霧盡花開(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八十二章 顯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與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水(二)第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裂第四十八章 追魂(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八十章 遲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六十七章 初見(中)第二十七章 盤剝第十九章 順治十四年(完)
第五十七章 藏頭露尾(二)第三十章 慕名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遠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六十一章 內憂外患(一)第二十六章 盼歸(下)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秋風(三)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十五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中)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七十一章 螳螂與黃雀(完)第七十二章 鎮撫(上)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四十四章 力從地起(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二百零二章 爆發(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一百一十三章 織霧(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二十四章 加碼(六)第六十五章 明修棧道(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意(二)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四十九章 追魂(二)第七十八章 厚積薄發(上)第八十八章 壓縮(下)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驅狼吞虎(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寫在卷尾的話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捆綁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夜火(中)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九十一章 落子無悔(六)第十五章 站隊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三)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二章 漣漪(下)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霧盡花開(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串聯(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八十二章 顯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與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水(二)第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裂第四十八章 追魂(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八十章 遲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六十七章 初見(中)第二十七章 盤剝第十九章 順治十四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