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

鄭居中略一走神,趙佶的心思就從政務上轉開,招呼內侍黃經臣鋪開又一張蜀箋,自己磨起墨來。對沉湎於書畫的趙佶來說,磨墨是必要的入神儀式,黃經臣深知這習慣,沒有一絲湊上來代勞的意思。

待鄭居中回神,見趙佶這作派,趕緊開口,他也明白,等趙佶提筆,就再沒討論政務的心思,而他還有好幾件事情要說,剛纔說起王衝,也只是個引子。

“陛下,翰林學士劉昺上書言增置道官,此事似有不妥……”

這是鄭居中要談的第一件正事,劉昺是蔡京的心腹,精通樂律,頗善以古禮之名,逢迎這位官家的“崇古”之心。不僅禮樂由其所定,諸多花樣,例如官名、殿名等新制,也有劉昺居間謀劃。

本朝元豐前,宰相的官名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豐五年改爲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這都是沿襲唐制。可到了政和年間,卻改爲古時的太宰兼門下侍郎、少宰兼中書侍郎,再加個生造的公相,以三公領三省事。

名稱之變下的實質,是由舊時的左右相分政改爲獨相攬政,但名稱終究是包裹這副骨肉的皮,如此不倫不類,總惹人非議。而贊畫這層皮的謀主之一,就是劉昺。

聽鄭居中說到這事,趙佶來了興趣:“有何不妥?我倒覺得名階設得很雅……”

鄭居中苦笑,官家的心思就放在名稱上,果然是隻重其表,不深究其理。劉昺這一建策,表面上看是蔡京所主,其實就是官家自己的意思。自官家踐祚以來,崇道之行步步登高。廣建宮觀,大封神仙,設道官。辦道學,一年一個新花樣。

先前已設有道官,劉昺上書建議,將道官職階推及道學,仿效儒家經義之設,定《黃帝內經》和《道德經》爲大經,《莊子》和《列子》爲小經。天下道人。皆入道學,兼通儒家大經《周易》和小經《孟子》,再在學人中設置士級,列入官品。

新設士級有元士、高士、大夫、上士、良士、居士、逸士、隱士、志士,元士正五品,高士從五品。大士正六品,上士從六品,方士正七品,處士從七品,居士正八品,逸士從八品,隱士正九品。志士從九品。初入道學的叫道徒,入貢與儒生共稱貢士,可入辟雍,三歲大比,試定官品。

劉昺這份上書,是緊隨之前的一份詔令。詔令要天下州縣巡訪異能之士,哪怕是有污晦之行,但只要會道法。爲人所不能的異士,都應舉薦。這位官家訪道心切,一面行察舉制,一面行科舉制,要生生造出一個道家天下。

沒等鄭居中開口,趙佶又道:“我還準備改天下僧人爲德士,尼姑爲女德。衣冠皆從道家,佛祖改稱大覺金仙,諸菩薩改稱仙人或大士……”

當着鄭居中的面,他也不諱言。不僅劉昺的上書是他的主意,他還有更多的主意。

鄭居中有些急了,趕緊插嘴道:“陛下!崇釋者三分天下,多是愚夫愚婦,亂將起來,難以收拾!還是穩妥行事爲好。”

鄭居中當然不敢直接反對,就只能祭出拖字訣,希望消磨官家的奇思妙想。

趙佶癟嘴,他也清楚這不是張口就能辦到的事,既然宰相這麼說,至少現在是沒有可行性的。

他悶悶地道:“那增置道官之事,有何不妥?”

鄭居中的說辭依舊委婉:“道學初立,根基未穩,再於道學中置道官,定會誘來寡學之人混蒙聖恩,到時道官中人良莠不齊,徒招士論非議。”

趙佶眨着眼睛想了好一陣,泄氣地點點頭,這事看來只能晚幾年再說了。

“說到士論,達夫,你說……若是國家有意北事,士論會如何?”

想到另一件事,趙佶隨口問道。

“陛下,北事未顯,還是先觀風色爲好,況且西事正到緊要之時,國家無力北顧。”

鄭居中後背頓時炸起一層汗毛,北方女直人作亂,遼國正焦頭爛額,他身爲宰相,又掌樞密院多年,這些動向自然瞭解,早年從遼國投過來的趙良嗣有什麼建策也是一清二楚。官家忽然說到北事,自然是起了趁火打劫的念頭,這怎麼可以!?壓住自己跳腳大喊不可的衝動,鄭居中依舊高唱穩妥老調,

趙佶倒沒生氣,他也知軍國事利害甚大,不能想當然行事,斟酌着道:“此事朝堂也該有所議定,至少找人去北面看個究竟。”

鄭居中長拜領諭,卻沒有告退,沉默了好一陣,趙佶訝異地催問還有何事,鄭居中下定了決心,吸氣凝神,小心地道:“聽聞陛下要遣嘉王提舉皇城司……”

話沒說完,趙佶終於惱了,拂袖道:“難道又有士論!?年前封三郎爲太傅,也是士論紛紛,不還是平了麼?哪來那麼多鴉雀呱噪!?”

鄭居中趕緊分辯說是怕亂了人心,趙佶卻毫不在意,還改了語氣道:“朕不是已立了太子,還能有什麼亂的!?”

鄭居中不敢再說話,心中卻哀嘆怎能不亂?二月時封三皇子嘉王趙楷爲太傅,已搖動天下人心。太傅是什麼?是太子之師,太子的兄弟去當太子的師傅,此舉是何用意?

可官家卻不聽,還說趙楷書畫卓絕,才學出衆,即便是太子,也該虛心受教,都這麼說了,臣僚們還能說什麼?

封太傅也就罷了,可現在官家又要授趙楷實差,這已破了皇子不得任實差的體例,而且差使還是提舉皇城司,這事關係更大。皇城司是什麼職所?拱衛皇城,偵刺臣民,爲天子耳目,不受殿前司節制。嘉王時刻宿衛官家身旁,對太子而言,意味着什麼?說得誅心一點,這就是廢太子之始!

誰讓嘉王也是個書畫精絕,才氣橫溢的人物,與官家如出一轍。深得官家寵愛呢?

鄭居中哀嘆之餘,心中更迴盪着一股深深的無力感,爲何此時就沒了富文忠(富弼)、韓忠獻(韓琦)、文忠烈(文彥博)、司馬文正(司馬光)這等人物呢?只消有得一人,官家便不能如此恣意行事,置皇祚於險地。

趙佶還在發着牢騷:“天下事唯士論最輕!脫口便來,管得勞什子事?換這些只擅口舌之輩當國,看他們能整成什麼樣子!元佑時是什麼情形。忘得真快!要事事順從士論,就不須做事了!”

再不告退,就要衰聖眷了,鄭居中正準備勸慰趙佶兩句就走,一個小黃門匆匆奔進來,鄭居中認得。這是樑師成的乾兒子樑忻。

“官家,有人在銀臺司上書,厚厚一大本,不下十萬字!”

這個樑忻是入內內侍省御藥院最低一級的內侍黃門,但這只是他的品階,本差是在皇城司。聽他報說銀臺司的消息,自是專門在銀臺司蹲點。

“是誰?上的什麼書!?”

鄭居中顧不上對官家任用宦官監視銀臺司動靜此事進諫。急急地問。萬言書從來都意味着大事件,他身爲宰相,自然更關心這事。

“是一份札子和一本書,札子叫《乞定西南事疏》,書叫《西南夷志》,札子奴婢已經喚人抄來,書的字太多,奴婢就看了個大概……”

這小黃門辦事很仔細。一邊說一邊遞上札子,再補充道:“上書人是瀘南緣邊安撫司機宜書寫文字王衝。”

鄭居中一怔:“王衝!?”

“王衝?”趙佶也很訝異,剛纔正說到此人,接過札子,粗粗一翻,點頭道:“字尚可入目。”

汴梁城南某處簡樸宅院裡,一個寬額朗目。風度翩翩的中年人翻着一本書,好奇地嘀咕道:“《西南夷志》……賢侄你既有心邊事,爲何不直接向王將明投書?”

王衝恭謹地道:“此乃國事,小子怎能以私相托?”

這裡不是範宅。中年人也不是王衝的大舅。王衝沒在右金吾街仗司找到管庫房的大舅範寥範信中,那裡的人說是去年就出外任官了,具體去了哪不清楚,讓王衝很是遺憾。

大舅沒找到,王衝就辦第二件私事:送信,替宇文柏送信。眼前這個中年官人正是宇文柏的父親,姓宇文名黃中,此時任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1】

宇文黃中審視王衝的表情,大義凜然之下似乎還有一層什麼,暗道此子莫非是有高人指點,認爲王黼此人不可倚仗?

再看手裡的書,回憶兒子和成都家中人所述的此子所爲,以及瀘州事中的功業,嘆自己還是以年歲論人了,有那等經歷,能作出這些事,寫出這本書的人,又何須他人提點?

王衝再問:“小子雖在銀臺司鼓譟,還是怕小吏壞事,扣下札子和書,舍人覺得……此事有可能嗎?”

宇文黃中搖頭道:“若是你彈劾王將明,或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倒有此可能,可你如此喧譁,上書又是論國事,就算小吏有心,主官也不能裝作不知。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段時間值院的給事中是慕容叔遇(慕容彥逢),此人尚稱清正,對了……”

宇文黃中嗔怪道:“賢侄既是十六密友,怎的如此見外,喚我五丈便好。”

“可惜了,若不是其父與鄧家有殺子之仇,倒是一個女婿的佳選,二十一娘今年也十三歲了,待此子在太學掙得出身,正當嫁時。”

宇文黃中很遺憾地想着。此子相貌說不上俊美,卻也秀氣端正,兼之身材夠高,還有少年老成的沉穩氣度,是那種很容易讓女子生出依賴感的好男兒。

兒子很推崇此子,這一年多來在信中所展示的見識和心性,也證明了這一點,兒子才智和心氣本就不凡,能被此子折服,足以證明此子之能。而其孝行,還有在縣學文案上表現出來的君子正氣,更令宇文黃中看重,這的確是個才德兼具的人物。

只可惜,此子鋒芒太甚,似乎身上纏了上天的詛咒,身邊總是沒好事。其父更是個任俠般的人物,與鄧家結下了血仇。被殺的鄧孝安是鄧洵仁之子,鄧洵武侄子,而他的兄長宇文粹中又是鄧洵武的女婿。雖然他也鄙夷鄧孝安爲人,覺得此人是罪有應得,但他卻絕不可能將此子招爲女婿。那意味着與兄長決裂,儘管他也不齒兄長借鄧家依附蔡太師之行。

不可能招爲女婿,卻不意味着他會拒王衝於門外。他對兒子與王衝的親密關係沒有意見,因此當王衝以子侄身份送信上門時,他不僅熱情接待,還細細問起了王衝來汴梁後的行至。

“十萬言書,守正你是又開本朝先例啊,這書……重點是說什麼?”

收住飄飛的思緒,宇文黃中問。

對宇文柏的父親不必用什麼心機,王衝朗聲道:“小子上書所言有三事,一是西南榷場,以銅代馬,一是細定西南夷羈糜之策,一是深交大理,固鼎西南。《西南夷志》一書,便是爲此三事而述。”

宇文黃中捻鬚沉思,許久之後才皺着眉頭,重複道:“固鼎西南!?”

城西王左丞宅,俊美甚過宇文黃中的王黼拍着大腿,扯着嗓子地叫着:“去追回王德!不,直接請王履道再來府上!”

管家就在一邊縮着脖子,他尊王黼之令去了銀臺司,本是要截王衝的上書,沒料上書已到了給事中慕容彥逢的手裡。聽說那王衝還在銀臺司扯嗓子喊出自己要上書,惹得銀臺司大半人都知道了。再加之他是真正的上書,除了札子,還有一本厚厚的書,怕不下十萬字,開本朝先例,再沒一絲能截下來的可能。

管家本已絕望,當事主曹卻笑眯眯地向他恭喜,還稱讚他家相公會用人,會造聲勢,從主曹那抄來了札子和那本書的節略,他忐忑不安地回了府。

他設想過相公的許多種反應,卻絕沒想到,相公竟然驚得一跳三丈高,這副模樣可從未見過。

“固鼎西南……這小子是獻禮啊,好厚的一份大禮!”

使喚了下人,王黼翻着札子和節略,就在廳堂裡來回踱步,此時他眼中噴射着精光,當真如金鐵一般爍目。

“守正啊,固鼎西南……這是國策之變,非隨口道來的小事。”

宇文宅中,宇文黃中搖着頭,暗道少年人終究眼高手低。

王衝笑道:“五丈說得對……”

他眼裡閃着自信的光芒:“正是國策之變!”。)

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6章 善惡有分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34章 少年行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27章 歷史之網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24章 筆下生數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7章 人心之能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3章 二郎再世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章 凡人之智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7章 人心之能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28章 華陽縣學第3章 二郎再世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4章 兄長之責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
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6章 善惡有分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34章 少年行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27章 歷史之網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24章 筆下生數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7章 人心之能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3章 二郎再世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章 凡人之智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7章 人心之能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28章 華陽縣學第3章 二郎再世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4章 兄長之責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