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

春雨籠罩着興文寨,寨外一片坡地裡,一高一矮兩個少女各舉一把油紙傘,正怒目而視。兩手分推,讓她們各遮各的,自己則掃視坡地裡的蔗田和荔枝林,任由細細的雨絲淋在身上。

“沿着坡地再掘兩條水渠,跟大渠連上,這裡雨水足,窪地很容易積澇。人工就用大渠的工力,比照大渠給糧。”

王衝吩咐着,照管這片百畝左右田地的僰人長老搖頭道:“大渠是灌溉所有田地,給糧倒沒什麼,這裡的水渠讓田戶自己掘就好了,怎麼還要另給糧食?”

興文寨正在修的大渠是引興文寨所倚永寧河水,澆灌附近所開的數萬畝田地。王衝以鹽、糧和布帛代錢募工,老人婦女都得上工,興文寨少得可憐的丁壯幾乎全被徵發爲鋪丁,也只剩老人婦女。

活幹得慢點沒啥,這其實是變相的賑濟。自僰人賑糧取消後,王衝就以修造水渠、寨中屋舍和道路等工程,將賑濟和基礎建設兩事合一,興文寨的僰人由此人心安定,並未因糧而亂。

這麼一來,興文寨常平倉裡的糧食也越來越少,即便上月約盟,用常平倉裡積下的物資換了上千石糧食,總數也不到四千石,最多支撐兩個月。

成都那邊,範小石組織的糧食該已在路上了,而何廣林那邊,五千石不指望,三千石應該能有,估計夏初會到。再有這四千石,大概能撐到秋熟。

興文寨雖然新開了兩三萬畝田地。到年內估計總數還會上升到四五萬畝,但頭年指望不了收成,秋後依舊會缺糧,那時候就得指望這百畝蔗田和荔枝園了。

正因如此,王衝纔對這裡如此上心,時時親自來視察。

他對那僰人長老羅重道:“這片田是公田,田戶是商行的佃戶,給他們的錢糧只是照料田地的報酬。開渠得另計,這之間的分別,你得記好。”

羅重連連點頭:“官人是變着法的照顧咱們,老兒記好了。”

王衝無語,這些老油條,漢化也太快了,拍馬都能這麼順溜無痕。

羅重這話也是心聲。這片田不是官府的公田,而是“興文商行”的公田,羅重正是興文商行的管事之一。這個商行有王衝等人的份子,也有竇羅枝和各家僰人大戶的份子。未來田地裡出產的甘蔗和荔枝,都屬於商行,跟興文寨沒有關係。

王衝將興文寨與興文商行分開。用興文寨的錢糧給興文商行的田辦事,這就是假公濟私。不過理由也說得過去,畢竟是幫興文寨僰人開田修渠,就算有人找茬,也說不出什麼。

不過日後興文商行靠賣糖霜和荔枝得錢。再外購糧食在興文寨賣,同時也“賣”給興文寨的常平倉。這一出一進所得的利潤,都歸在王衝手裡,就有些忌諱了。所以這個商行目前掛在羅蠶孃的名下,基於這一點,竇羅枝就時時向王衝暗示,早些與羅蠶娘正名圓房,。

這個產業畢竟只是起步,前途未卜,而且也才百畝田,規模太小,僅僅是試驗性質,王衝也沒想那麼長遠。除了對王衝幾乎盲目信任的竇羅枝等少數族中要人,其他僰人大戶也只把商行份子看作王衝的零碎恩惠。待到此事可行,有了大利,引得寨裡的人都種甘蔗和荔枝,商行由原料加工一手包轉到只作加工時,纔算成了正果。

“小石從成都請來的陶匠鐵匠,從遂州請來的製糖匠都到了,這甘蔗和荔枝……長得真慢,真是迫不及待啊!”

鮮于萌在主管此事,不過他對吃的興趣,顯然比開田挖渠的興趣大。而王衝到底要怎麼解決荔枝的保鮮問題,行銷遠地,這更讓他滿懷期待。

王衝依舊不準備揭曉謎底:“急什麼,至少還得兩三月呢。”

鮮于萌哀怨地舔了舔嘴脣,再轉了念頭:“孫安撫那事,守正你到底怎麼想?他可是把你架在火堆上烤了。”

孫羲叟辟舉王衝爲安撫司管勾書寫機宜,這事可沒跟王衝商量過,確實讓王衝有些措手不及。

王衝搖頭道:“不怪孫安撫,是我們把形勢作得太好了,他想趁勢再進一步。而此事少了我不行,不管朝廷怎麼想,他先要作此表示,讓我抱定跟從他的心思。”

什麼叫過猶不及,王衝現在的處境就是如此。他借朝廷兵威之懾,借孫羲叟所給的政策,還加上田佑恭的助力,以及失間的“主動配合”,施展了“罪蠱”之術,將這些資源的效力用到了極致。

現在興文寨周邊方圓千里,各個峒囤的僰人,甚至一些相鄰俚僚峒囤都全心畏服。王衝扯來作幌子的黔州法,竟然真的推行起來。這個把月來,王衝已經收到上百件夷人峒囤的糾紛呈述,不得不一股腦地轉給孫羲叟。之前恫嚇那些峒囤的話不過是虛言,他可沒審裁夷人紛爭的權力。

孫羲叟據此判斷,瀘南南部已平,不少呈述都是指控南面歸來州羅氏鬼主爭奪人口牲畜,更讓他敏銳地把握到將歸來州真正納入王化的機會。

“不過……太倉促了……”

王衝也很敏銳地感覺到,孫羲叟也走上了開邊邀功之路,而他認爲,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以他的想法,待興文寨扎穩根基後,再以醫衛、商貿等手段,將周邊峒囤掌握牢固,才談得上向南發展。

現在急着向南,只有兩個結果。歸來州的羅氏鬼主不低頭,興文寨乃至瀘南局勢就此不穩,瀘州再起變亂,孫羲叟就要成第二個賈宗諒。如果羅氏鬼主低頭,歸來州可沒幾家漢人。朝廷伸手不及,實則讓瀘南。尤其是興文寨南面那些峒囤勢力大漲。像是輪多囤的阿大,現在還算服服帖帖,到時會有什麼心思,可就難說了。

“孫安撫背後雖是鄭樞密,可黨氣不深,靠上他也沒什麼不好的。”

鮮于萌沒王衝想得那麼深,自顧自地嘀咕道。

王衝愕然,接着失笑。自己思考這事的角度好像錯了,是從大宋整體利益來看。自己現在可沒有把握整體利益的能量,而是陷身於這個局裡,就得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該去想的,是怎麼應對,確保自己得到最大好處。

他能說服孫羲叟熄了此心嗎?

不能,孫羲叟雖然賞識自己。卻是從自己有助於他的功業角度來看的。如果自己要擋他的路,這賞識就要變作忌憚。

那麼抱他的大腿,幫他完成此事,以此晉身呢?

“這就是站隊啊……”

王衝此時終於認識到,自己也已到了這個層面上,必須選擇在權力場上以哪一條路爲根基了。

對此時的王衝來說。相公那一級別的人物,還沒辦法引爲靠山。畢竟他的層面太低,就是被當作棋子用的命,靠山得是地方大員這個級別,比如之前的許光凝。

可許光凝這人溫吞水。根底還是舊黨,不是個好選擇。而且今年估計就要轉調,王衝不可能丟下興文寨和蜀中的事業,投到他門下去當清客。

其實王衝沒什麼選擇,興文寨被王衝當作根基之一經營,抱孫羲叟的大腿是必然的。此人在王衝記憶裡默默無聞,到兩宋交際時,估計也沒作出什麼大事。這也有好處,以他爲依憑,就是合作互利,而不是爲他賣命。

不過孫羲叟將王衝一下推到士林輿論中燎烤,着實不地道,由此可見,這人目前對王衝並沒有抱着長期合作的想法,只是把王衝當作一把刀,這讓王衝很不爽。

另一個僰人長老羅彎急急而來,打斷了王衝的思緒:“官人,官田發佃亂了!”

王衝對羅重再作了交代,回了寨子,果然,寨子中心,鄉司樓下,擠了數百人,叫嚷不停,唐瑋正聲嘶力竭地解釋,卻沒讓這些人滿意。

“怎麼回事?”

王衝現身,吵鬧聲低了一大截,唐瑋抹抹臉上的汗水,嘆道:“還能是何事?現在寨子裡就沒什麼客戶,大家差距也不大,官田怎麼佃,誰都不滿意。”

興文寨是爲日後設縣而立的,藉着開荒之機,預先劃出官田也是未雨綢繆。官田以職田爲主,奉養官吏,另外的官田則用來維護官衙,經辦雜務。此外,學田也算是官田的一類。有了官田,官府之治才能順暢落地。朝廷願意支持興文寨的原因,也在於有這數千人口作底,可以把官府的架子預先搭好,待漢人多了,設縣便水到渠成。

目前興文寨劃了四頃田爲官田,一頃爲知寨職田,一頃爲屯田務管勾職田,一頃爲鄉司公田,一頃爲學田。

兩頃職田由種騫和王衝分領,這一頃職田的定額田租就是王衝這個興文寨屯田務管勾僰人公事的薪水。按照三年逐步升科制,頭一年王衝只能拿到每畝一斗的田租,算下來也就是十石糧食。除此之外,他就只有一年十二貫的將仕郎官俸,從這點來看,他就不是個正經的官人。跟其他有正式差遣的官員相比,他少了祿米、料錢、增支、公使錢以及柴薪鹽油等等補貼。

跟着王衝過來的鮮于萌笑道:“若是在成都,大家躲還躲不及,怎會爭佃官田?”

是啊,就沒想到這事,王衝慨嘆,地方政務千頭萬緒,再有地方的不同情況,他也沒料到會出這種事。

官田免二稅和折納,由客戶或者四五等戶佃種。但在成都這樣的內地,多年積弊,官員、大戶通過客戶間接承佃官田,乃至侵吞蠶食。而無關係無背景的民戶佃種,就要承擔諸多雜派,雖不如唐時還要納蠶課桑課腳力錢那般嚴苛,卻遠不如佃民田輕鬆,因此官府招佃官田,民戶都知道是個坑,沒多少人願意承佃,官府有時不得不攤派強佃。

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王沖和唐瑋等人都覺得這四頃官田該沒多少人承佃。到時還得去做工作才能找到人。卻沒想到,有王衝這樣的官人在。大家都不擔心佃種官田被壓榨,再聽說官田沒有田賦,田租三年後每畝也只有兩鬥,都爭了起來。

“比照常法,升一等戶分佃就好,里長、都保、保正,以及鄉司公吏戶,不得承佃。若是人戶還多。就抓鬮,三年一易。未完租額的,官田之外另有田產屋舍產業,在三等戶以上的,都要改易,由四五等戶中有耕種之力的人戶承佃,每戶續佃不能超過三易。此外。官田不得轉佃,否則當年收回。”

王衝現場定策,將官田佃法作了完善。

常法是按照五等戶法,只有客戶和四五等戶能佃種,升一等戶則是三等戶能佃種。興文寨裡,還有丁壯。自居一院的人戶就是前三等戶,四五等戶則多是分了田地,但依舊孤寡單身,與他人共居一院的。至於無產客戶,目前興文寨裡還沒有。興文寨開田,即便是孤女都分了田。自己種不了,交給他人佃種。

唐瑋皺眉:“四五等戶幾乎無力耕種,這是隻讓三等戶承佃?”

王衝眨眨眼:“只要僰女嫁了漢人,分得獨居院落,就是三等戶了。現在來興文寨的漢人多了,單身的就有兩百多,正愁怎麼推銷出去,借官田佃種推一把也好。”

唐瑋和鮮于萌恍悟,怎麼就沒想到兩件事之間的關聯。官田也得要收成,興文寨的四五等戶所分田地,都得轉佃他人耕種,他們要承佃官田,只能轉佃他人耕種,這就壞了規矩。

“官田三年一易,雖然鄉司要做的事多了些,可官田之弊卻能稍解,內地州縣也能行此法就好了。”

找來鄉司書吏,將王衝所述成文,唐瑋和鮮于萌又注意到了王衝此法的另一樁好處。

王衝卻嘆道:“世間法最忌的便是萬古不易,積得久了,小弊便成大害。興文寨草創,每戶人是什麼情況,都能大致掌握到。興文寨的發展空間也不大,這片河谷,我看養三五千戶就是極限,怎麼變官府都能大致看清。只要鄉司官吏不爛得太快,能保此法行三十年。但再久了,必然生弊。內地則是歲月變遷,沉痾太重,不大動干戈就想去弊,那是不可能的。”

刻意強調官田佃種三年一易,不僅是讓官田更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1】,幫興文寨渡過初創難關,還是出於王衝的私心。他想讓興文寨形成一套不仰賴官府就能自主運轉的機制,日後不管是誰來主管興文寨,有興文寨的“寨情”在此,誰也別想替代他在興文寨的影響力。

然而這般心思,浸在官田佃種法裡,卻讓唐瑋和鮮于萌有了更深的解讀。

書吏已將此法張榜出去,再作解說,外面的喧鬧聲終於平息下來,現場就有老人牽着女兒妹妹,掃視漢人,開始打起與漢人結戶,以便佃種官田的主意。每戶人能佃二十畝官田,一家三口的生計就再不愁了。

此事解決了,唐瑋和鮮于萌卻沉浸在王衝的感慨中。

“守正你也堅持官田佃種是交定額實糧而不是定額錢,爲何還要行青苗法,發青苗票,而不是直接由常平倉借貸糧食?”

鮮于萌再注意到了這一點,此時已是四月,興文寨裡,老人上工挖渠開田,婦女加入到羅蠶娘所領的“女巡隊”,還有的被鄉司招募,清掃街道,維護公共廁所一類的設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工作,沒工作就沒糧吃,田裡現在也沒收成,只能借青苗糧。

“我想把興文寨的常平倉真正建成一座衡平倉,只衡平錢物,因此它就不能幹太多雜事。單純賑濟之事,我們另建廣惠倉。青苗事特殊,另建青苗務。常平倉就是一座水庫,它存續的目標,就是外衡內平。所以,官田的實物田租,是由常平倉收購,再添支一些供給官府和官吏,讓折錢在糧價高低間取個平衡。而青苗糧,除了讓糧商也加入進來,以糧爲貸本外,也由常平倉賣給青苗務,視同缺糧時的放賣,不直接由常平倉對民戶借貸,這也是確保常平倉職責單一,減少管理費用。”

興文寨雖小。可展開的政務卻與治平天下相通。王衝當然還沒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總體理念,但在常平倉上。卻已有了一些思路。

鮮于萌擔憂地道:“但常平倉還是舊法管治,守正你若不在了,又不知要生出什麼害處。”

唐瑋最近在管鄉司一攤事,笑道:“守正早有所料,所以纔在鄉司另設鄉約,由鄉約諸老查問常平倉事。他日守正和我們都不在了,鄉司還是本地人把控,新來的官吏想要在常平倉上動手。就沒那麼容易了。”

鮮于萌訝然:“鄉約?京兆先生的藍田鄉約?”

王衝道:“不是一回事,不過……大義是一樣的。”

鄉約也只是王衝諸多想法中的一個,還沒完全成型,現在也只是摸索。藍田鄉約是呂大鈞的設想,與兄弟呂大防一併在家鄉施行,是以宗法重組鄉村,實現自治的一條理想之路。王衝以僰人長老在鄉司所設的鄉約則不同,更偏重於經濟事務。

讓鄉老過問常平倉事,這個思路也是南宋朱熹建義社倉所堅持的,不過義社倉只是單純的民間機構,與常平倉這種政府主導的機構有很大不同。日後鄉約還能怎麼演變,興文寨這個舞臺太小。衍化出的結果難以推行天下,卻能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規律。

鮮于萌埋頭算了一下,皺眉道:“常平倉終歸得由官府出本錢,而興文寨……官府這邊,除了孫安撫撥下的一些糧食物資。加上官田,就再無本錢了。”

唐瑋嗤笑道:“小黑。你莫非忘了,興文寨的漢人才三年免課免差役,而僰人卻是不免的。雖然少,卻也是錢。待興文寨發展壯大,稅錢估計比內地州縣還足。”

鮮于萌轉念一想,拍着大腿嘿道:“竟忘了此事,咱們興文寨乃天下第一酷稅之地!”

這當然是說笑,不過興文寨的確特殊。主體人戶是降僰,寨子是官府建的,地也是官府組織人力開的,收稅順理成章。田地且不論,只是民戶所住的宅院,每年就有宅稅,若是臨街開店,更有市稅。而外來行商在客棧附近的集市賣東西,另加行稅。

興文寨的民戶不分鄉村城廓戶,資產是將田地和宅院一併計算的,劃分戶等也是以此爲標準。內地鄉村城廓戶分別承擔的賦稅差役,便集於一身,若是內地官員來了這裡,乍眼一看,便會覺得這裡酷稅強徵到了極致。

實際僰人沒太多負擔,宅稅只是按面積象徵性地收,方圓一丈,每年一文,一座宅院一年交三十文,今年還可以以工代稅。差役更是福利,丁壯當鋪丁有收入,連健婦所作的女巡也比照丁壯標準的三分之二發放。與內地州縣不同的是,興文寨這裡一張白紙,徵稅能夠切合實際,真正落到人頭,不會因人地變動,強戶隱產,不得不向弱戶攤派。

這不僅是爲設縣作準備,也是爲興文寨未來的運轉提供稅源。有鄉約在,還夾雜着民族關係,就算王沖走了,新來的官員也不敢貿然大增稅額,否則必出民變。

但這裡就有一個絕大的問題,就如鮮于萌所說,興文寨要建常平倉,要維持運轉,要養官,現在的收入卻只有官田,錢從哪裡來?

當然是王衝以及其他人借的,而替代王衝出面的,便是這個“興文商行”。範小石、何廣治從成都和夔州組織來的糧食,就是以商行的名義借給興文寨常平倉。

這事在宋時也是慣例了,即便在汴梁,官府也時時向民商借貸。元佑更化時,朝廷盡廢新法,汴梁各行商賈向朝廷申述,討要開封府所借的數十萬貫債務,天下人失笑,這笑話裡藏着的,卻是宋時官府與民間的活躍經濟往來。

興文寨借了這麼多債務,又該怎麼還呢?

路子自然很多,一是免稅,二是賣地,三是給政策,比如頒佈地方法令,推動其他民戶爲商行種植原料等等。

由此可觀,王衝在興文寨私心畢露。以興文寨的公權,樹立在興文寨的名望。卻又挖空興文寨的公利,轉爲興文商行的私利。待興文寨發展起來,就靠這些債務,就足以將興文寨牢牢綁在興文商行的馬車上。他人想在興文寨翻起什麼風浪,除非把興文寨徹底砸爛,從頭來過。

“這樣……吃相太難看,不太好吧……”

鮮于萌再醒悟,興文寨的酷稅,不過是個幌子,立在這裡爲王沖和自己等人都有份的興文商行鋪路而已,越想越覺得他們幾乎是把興文寨敲骨吸髓,他這個吃貨都覺有些汗顏。

唐瑋不以爲然地道:“我們不過是防那些貪婪無度的官員,朝廷、興文寨本地人,還有我們,三方都有利,何樂而不爲?再說了,我們種樹,豈能讓他人乘涼?就說興文寨以地還債,誰有那個信心,相信興文寨一定會崛起,來此買地置辦產業?”

王衝通過興文商行借糧借物資,把自己僅存的本錢全壓在了興文寨,同時僰人大戶們也跟他綁在了一起。計劃中,興文寨將繼續拓寬城域,而外擴的那些地盤,就是給興文商行的抵押。到時光靠出租那些地盤,每年就有不菲的收入,自然,這一點必須建立在興文寨繁榮起來的基礎上。

“沒錯,興文寨的公利我們若不握住,換了人主政,就是侵吞本地人私利的大門。我們還有很多事要作,無利不成行,興文寨,就是我們的立足之地。”

王衝點頭道,說着說着,心中明悟。他何苦非要抱定一個靠山?就像他調治興文寨一樣,權力爭逐,根基不光是從上面來,也是從下面來。孫羲叟要把他當刀子使,他就讓孫羲叟明白,這刀子一旦用了,就脫不了手!

“歸來州羅氏鬼主……”

王衝的思緒一下轉到這樁大事上,念頭轉了一圈,釋然笑了。

“我們便幫孫安撫辦了此事,送他一程吧!”

PS:【1:宋時官田佃種的確是考慮到了社會保障,立法只佃給客戶(無田無產戶)以及四五等下戶,實際施行卻有很大弊病,這隻歸於吏治問題。】

【今日一大章,明日有事,不知能不能趕回,有可能請假。】

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5章 凡人之智第1章 華陽神童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7章 人心之能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34章 少年行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2章 天罰王家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3章 二郎再世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1章 華陽神童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
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5章 凡人之智第1章 華陽神童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7章 人心之能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34章 少年行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83章 惡風蕩時問華夷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2章 天罰王家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3章 二郎再世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1章 華陽神童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88章 情怨癡纏**亂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