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

州衙後堂,宗澤與唐恪默然相視,兩人手中的茶碗已涼了。

這是敘州宜賓縣,政和四年,戎州改稱敘州,州治僰道縣改稱宜賓縣。只是戎州這個名字自唐高祖武德元年就開始用了,到現在已歷三百年,而僰道縣更得名於西漢,因此尋常依舊以戎州僰道稱呼。

“邊使,何至於是?”

沉默被上來換茶的唐恪之子唐效打破,宗澤語氣沉重地開了口。

宗澤已收到王衝的回信,決意絕地反擊,但在上疏之前,他還存着一分僥倖,希望能跟唐恪開誠佈公地談談。唐恪終究是舊黨出身,和他一樣,一直遭在朝新黨的打壓,他想問問唐恪,爲什麼?

唐恪舉起茶碗,將表情掩在霧氣之後,輕聲道:“宗汝霖,此話該唐某問你纔是。”

茶湯滾燙,唐恪虛抿一口就放下,臉色轉作肅穆沉靜,就像是在大理寺審問犯人一般。

“本朝與烏蠻之國素無往來,開國一百五十七年,便有瀘南小亂,也未涉更深。邊事司有意西南,也不過是促其入貢。可你與那王衝,卻集西南諸夷蠻兵,教武習練。唐某也知邊事,所集十九家藩夷,皆與烏蠻有故仇,即便爾等無心烏蠻,烏蠻也會視之爲敵!西南戰火一開,生靈塗炭,國家危亂,爾等罪莫大焉!唐某上書所言,難道有一字謬誤!?”

宗澤針鋒相對地道:“西南事責已歸邊事司,是促其入貢、內附請封,還是納土降藩,這都要依形勢而定。唐邊使策論不合,也該先在邊事司內商量。”

“至於集蕃兵教習,十九家藩夷。難道不是朝廷所屬?陝西蕃兵上番成軍已是定製,南平軍乃至瀘南安撫司也用蕃兵守城寨,邊事司案視西南,心懷異心的蠻夷難免蠢蠢欲動,集蕃兵震懾人心,與羅國事何干?至於羅國會怎麼看,之前平定晏州之亂,朝廷數萬大軍雲集瀘南,羅國都無所動。還會懼區區幾百蕃兵?”

唐恪聽得生厭,哼道:“莫要再扯這些,宗汝霖,唐某很痛心,往日視你非小人一黨。爲何會與那奸狡小人一路,以西南事亂國!?”

爲什麼會與王衝一路?問得好,宗澤日日在心中省視這一問,但次次回首,只讓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選擇沒錯,尤其是朝中傳來皇帝遣人聯絡女直人的消息後。他已確定,這條路是正確的。

那一日,王衝反問:“按判以爲,將來只是北方有事?”

宗澤愣住。王衝又道:“按判其實比小子更清楚,京東是何局面,江南是何局面。”

宗澤當然清楚,他在登州任通判時。只敢抓着宗室作文章,讓當地老百姓喘口氣。可真正壓着老百姓的。是大錢、是鹽法、是免役錢,是新黨,嚴格說是自章敦之後,蔡京爲首的小人黨手中所操弄的新法。而既是小人掌朝,不管新法還是舊法,都成了聚斂之法。

京東還是輕的,應奉局借花石綱等名目在東南吸血,京城又開建萬歲山,一旦搜刮過甚,那就是油鍋鼎沸之時,形勢不堪設想。

不必王衝作聳人聽聞之語,宗澤早有所預料,關鍵還不在地方形勢如何。當年仁宗朝時,不也是吏治崩壞,民心不安?可那時的天下,士林自重,君臣相敬,權、財、言,都散於朝野,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都不可能一意孤行,獨導大政。

可現在是什麼情形?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變着爭着,權、財、言一步步集到了皇帝身上。獨相出來了,閹宦出來了,什麼妖魔鬼怪,什麼光怪陸離,全都出來了。像王黼這樣的寵臣,竟能讓皇帝和朝廷容許邊事司這種怪胎的存在,壞掉過往邊事集朝堂的舊制,容他宗澤和王衝兩個微末之臣把持國器,一念定邊事,就是絕好的證明。

“最糟的不是滿目壞事,而是不管朝廷要作什麼,朝野已無掣肘之力,遏制不了禍害,就如馬墜深澗,騎手不可能提着繮繩把自己拉上去。”

這是王衝的原話,宗澤深有同感。

不過宗澤雖有天下大壞的預感,卻只是朦朧之覺,不像王衝,直接斷言,三五年內,江南要出大事,京東要出大事,一環斷,環環崩裂。

宗澤原本還不相信時間會這麼快,王衝卻道:“始皇駕崩,越年便有大澤之亂,兩年便亡天下。女直人崛起,兩年即佔黃龍府,遼國還能有幾年國祚?按判覺得三五年太急,小子卻以爲,三五年太緩……”

宗澤悚然,這是內外相煎之勢啊。

收回心神,宗澤對唐恪道:“西南事怎會亂國?真要亂國,也是東南,也是北方!”

唐恪一巴掌拍在腿上:“宗汝霖,還以爲你漠然不知,原來你也知道天下危矣!?”

在這一點上,看來兩人是有共識的,只是難以分辨,到底是清醒之論,還是所謂的君子黨,爲強調在朝小人一黨弄權之害的渲染。

宗澤竭力爭取着一線機會,希望說服唐恪:“既然天下將有大事,就該未雨綢繆,作些什麼。以西南事分國家之力,同時聚起人財,這就是我與王衝要作的。”

唐恪臉頰抽搐,憤怒地道:“這是什麼話!?既將有事,就該息事!就如走水,一處煙塵未起,怎能自己在它處點火?”

一旁唐效咳嗽了一聲,唐恪話出口也知不對,宗澤卻不留情地道:“邊使說得對,火勢將大時,不正該在下風處點火,先燒出一片駐足之地?”

唐恪怒哼拂袖,宗澤反省自己又犯了直言刺人的老毛病,緩了語氣反問:“那依邊使之見,何以救天下?”

唐恪昂首道:“息兵,寧事,修政,諫君近君子。遠小人,君臣正,朝堂正,天下自正。”

宗澤氣得呵呵發笑:“邊使的意思是,只我等是小人,朝堂諸公盡皆君子?”

照唐恪這話,該彈劾的就不是宗澤王衝,而是蔡京、王黼之流,甚至該直接罵皇帝。可他卻沒這麼作。只逮着做事的宗澤和王衝,這般厚臉皮的話也能說得義正詞嚴,本揣着彌合之心而來的宗澤,也忍不住出言反諷。

唐恪一點也不爲宗澤的嘲諷所動:“君子之力有大小,有遠近。大者正天下,小者正己身。遠者清奸邪,近者阻禍患,唐某隻能作力所能及之事。”

若是王衝在這,定要回一句:“總之你只是罵人和壞事,救不救天下,與你無關是吧?”

宗澤脾性雖烈。涵養卻比王衝好,還不至於把話說到這個地步。

到此宗澤也看清了唐恪的面目,就是典型的舊黨,以君子自許。認爲天下事以作人爲本,作事爲末。但凡賣力作事的,都是小人,有作就有錯嘛。他可不管宗澤和王衝作事是爲什麼。在他心中,禍患都是多事弄出來的。只要息事,風浪就會自平。

“宗澤也希望息事便天下平,可惜,獨坐家中,也有颶風摧樑,宗澤絕不願袖手坐待,告辭!”

宗澤絕了念想,拱手而別。

唐恪目送他出門,神色變幻不定,許久之後,低聲哼道:“大梁傾垮時,也是爾等先死……”

滋州承流縣外軍營裡,王衝對本在興文寨打理生意,被他急急招來的鄧衍道:“讓五哥你作的清點有眉目了嗎?”

此時的鄧衍再不是三年前那個只有點小聰明的農夫鄧五,一身員外打扮,臉上滿是富貴氣度。可與王世義不同,他雖也被王彥中收爲徒弟,這兩年卻因生意太忙,幾乎沒什麼時間聆聽教誨,市儈之氣越來越重。與王衝相處,不再像以前那般親近自然,而是多了對主家的恭謹,漸漸以管家自居。

掌着海棠渡、興文寨若干產業,尤其是興文、興藺兩家商行,也難怪他會有這樣的角色轉變。鄧衍也樂於接受這樣的轉變,權責越來越重,就要講名分。不像王世義,更多是在作客卿之事,責任輕,地位自然會超然。他雖沒什麼大學問,也知取捨。

在這兩年多裡,鄧衍勉強學通了術算,能應付住生意往來。鑽營籠絡之能雖遠不如王倫,卻也算是合格的生意人,同時他的執行力還算不錯,靠這兩點,也能照管住王衝這攤產業。

“二郎既吩咐了,自要用心。”

鄧衍躬身答道,羅蠶娘近前上茶,他雙手接過,躬身道謝,目光直視茶碗,絕不在少女身上停一眼。他找王相公家的管事專門學過與主家相處的規矩,與女眷相處的忌諱可是重中之重。

王衝也感覺出了鄧衍的變化,不過他也樂見其成,沒有說些就如家裡一般隨便的客套話。若是鄧衍依舊如以前那般隨便,他還會漸漸把鄧衍放到自己的核心體系之外。不是說一腳踹開,而是就當作親友相待,卻不是忠誠於他個人,能放心交託產業的管家。現在鄧衍自己願意轉職,這也是好事。

“海棠渡那裡,六月時又增租了一座客棧,兩座庫房,清溪驛也再租了一塊地建別院。八月時地租六百五十二貫另八百三十文。”

“淨紙行八月粗利五百一十三貫另九十文,胡金說,若是興文寨的竹紙再產得多,到年底時,即便售貨不變,粗利也能再漲百分之二。”

“十文利七月虧空五十貫,黃牙婆黃婆婆都說,盜印市鈔越來越多,還是絕了市鈔的好。”

“我走得急,水火行和炎風堂的賬報只收到七月的,照賬報算,七月該得的份利是三百三十八貫……”

王衝要鄧衍清點所有家業近況,現在已是十月末,原本要到年末才報。在華陽老家那邊,他爲救父親只留下了六七頃地以及淨紙行、十文利兩樁產業。在他得官以及入邊事司後,林繼盛又聯合各家大戶,陸續送回了作酒精生意的水火行份子,以及作風油精等醫藥生意的炎風堂份子。

地租加上產業,在華陽老家,他年入大約能有一萬五千貫。不過這隻算收入,還沒算支出。

鄧衍接着就報到支出項,“十里渡書院。秋時有十六名學生考入府學,十名學生到興文寨,入學六十人,先生增兩位,修繕、灑掃、先生束脩、學生食宿衣書補貼等一應開支增到每月四百七十貫。照二郎吩咐,都由地租支付。”

“藏書樓還在建子樓,七月提出三千貫,估計此時將用盡,我走時已叮囑帳房預留三千貫。”

“舅老爺的印書坊剛建。份子兩千貫和印書錢一千六百貫已轉入……”

養書院,建藏書樓,開印書坊,花銷也大,全年算下來。華陽產業也就盈虧平衡而已。

鄧衍報數時也一臉淡然,到說到興文寨的賬目時,臉頰才漸漸泛起紅暈。靠山吃山,王衝產業的大頭還在興文寨。

“八頃田,今年得田租三百石麥,二百石稻……”

王家在興文寨有近十頃田,其中八頃已有佃戶耕種。但開荒不久,收成不多。與佃戶五五分之後,再扣除給佃戶的耕牛、耕具、糧種補貼,就剩這麼多。再過幾年。田熟之後,這個數字應該能翻一番。這點糧食不值多少錢,卻是硬通貨。

“兩頃果園,十五種果子。共產十萬斤,由興文果行收購。得錢三千四百四十二貫另七十文。”

相比之下,果園的收入就豐厚得多,這也是王衝假公濟私,將附近一帶有經驗的果農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由這些人照料自己和興文寨上層所有的果園。當然,給他們的報酬也很豐厚。不僅有自己的果園,還有糧田。

“興文寨地租,十月得二百二十六貫……”

王衝在興文寨“城區”所佔地盤比華陽還大,足有十來頃,現在已擴建小半,多租給商鋪、酒樓、驛站,得錢看似很少,日後卻會越來越多。

“興文果行,現在已是冬日,沒多少果罐能作了,估計全年份子錢會得六千到八千貫。”

靠着原料地,水果罐頭生意也越作越大,不過王衝在其中只佔三成份子,其他都是竇羅枝等僰人上層分享。

“興文商行,上半年結算總利六萬九千二百五十貫,下半年估計有多無少,照份子算年得一萬五千到一萬八千貫。”

鄧衍說到這就壓低了嗓音,這纔是大頭。由興文寨拉起的川黔商道已漸漸成型,而出口多由興文商行控制。來自黔地、廣南、大理乃至自杞的特產由興文寨北上,向西輸入成都,向東直入荊湖江淮,香料、藥材、金銀、象牙、玉石,無所不包,而從蜀地來的絲綢等物品則輸入黔地。

龐大流水下,興文商行的利潤自非小數,王衝只佔兩成份子,也高居所有產業收入之冠。

“可惜鹽鐵茶馬不在其中……”

王衝這麼感嘆着,鹽鐵茶是禁榷物,即便興文寨未禁,但這樁大利卻不可能由民間把控,依舊是由梓州路轉運司掌握,瀘南安撫司分沾。

鹽鐵茶場原本分別設在江安、長寧軍、江門寨,現在集中設在藺州。而馬則是朝廷爲了安撫諸夷,用鹽鐵茶和綢絹向西南諸夷換取。王黼一直想以馬政爲突破口,由邊事司掌握榷馬之事,由此把控西南沿邊禁榷,蔡京自不願下面的利益格局動盪,地方也不願放手。

“興藺商行,上半年所報份子錢有六千七百貫……”

這部分生意是與旁甘、種家和江崇一併分享,去年全年就分得了兩萬三千貫,現在因爲銅器生意凋落,粗銅也要分給邊事司,收入已經降了下來,但隨着銅鐵錢交易越來越多,商行的商譽漸漸穩固,這錢也會細水長流。

這麼算下來,王衝全年收入也就在三四萬貫之間,而且還是鐵錢,在內地遠遠算不上巨室,也就剛剛摸入大富之門而已。

王衝沉思片刻,交代道:“去古宋置些地,田畝就不必要了,就備着建客棧酒樓。回華陽後,用我爹的名義,把三家村周邊的地買一些,兩頃之內吧。之後再去關中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落腳處,置辦一些田產。”

鄧衍用心記下,再有所覺,低聲道:“二郎,是不是風聲不對?”

他在興文寨已知彈劾之事,對王衝此舉有所理解。

王衝搖頭:“爲的不是這波風聲,而是之後,不過不管有沒有風波,總得有備無患,不能把產業都壓在興文寨裡。”

鄧衍點頭,王衝再遞給他一封信,要他送給管着興文寨的唐瑋,信中談的也是收攏法令,抹除自家痕跡之事。

後路雖不算寬敞,但也算作了準備。

王衝吐出一口長氣,揚聲高呼:“王正道!”

跑了一圈黔地後,這兩月就在興文寨花天酒地,昨日纔跟鄧衍一同來承流的王倫顛顛進了帳,躬身拱手:“按勾有何差遣!?”

王衝道:“你速去大方,搭上羅國鬼王的線,之前要你由南寧州至大方北歸,你該有些人情基礎。”

王倫暗暗抽氣,卻不敢推辭:“是,下官在大方確實有人,不過,下官去了大方,要對鬼王說什麼?”

估計是位紅顏知己,王衝暗自腹誹。

“先去混吃混喝,要說什麼,等我與旁甘談過之後,再給你書信說明。”

王衝再壓低了聲音,像是在恐嚇王倫:“待我書信到時,你不是鬼王的座上賓,就是階下囚,自己作好應變準備。”

王倫臉色一白,旋即再涌起紅暈,沉聲道:“謹遵按勾之令!”

這是要掀起風浪的節奏,王倫脾性如江湖豪客,就愛遊蕩於渾水之中,自然喜歡。

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28章 華陽縣學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章 華陽神童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章 華陽神童第5章 凡人之智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28章 華陽縣學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章 華陽神童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4章 兄長之責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6章 善惡有分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
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28章 華陽縣學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45章 大雪翻年風隱潛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章 華陽神童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章 華陽神童第5章 凡人之智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28章 華陽縣學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62章 講武預爲十年備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96章 並蒂有憐天無憐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11章 歧在暴仁歧風波繼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章 華陽神童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87章 宏圖初露細說商第4章 兄長之責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6章 善惡有分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