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你我能奈他何?

昭義節度使治州爲潞州,魏博全境被平盧軍攻佔,消息早就傳到了這裡。一直密切關注魏博戰局的昭義節度使康承乾,這幾日一直在跟心腹幕僚和將領們,商議如何應對。

與曹仲明這種起自行伍的軍漢不同,康承乾是士子出身,身上沒那麼多霸道之氣,倒是顯得更像箇中年儒生。

他面有憂色的望着堂中幕僚,愁眉不展道:“安王已經集結大軍於魏州,不日即將抵達昭義,隴西郡王的使者也到了,就在府上。昭義該怎麼辦,各位有什麼想法,到了這個份上,但說無妨。”

這個議題已經議了很多遍,在不同的時期,幕僚們的意見也有所不同。起初的時候,衆人的意見跟魏博差不多,都覺得大爭之世,乃是大有作爲的時候,不能讓安王入境,置昭義於險境。

李曄奉命進軍河東,雖然師出有名,但外人根本就不買賬,李曄那個主政山東的尚書令,和節制天下兵馬的都統,也沒哪個節度使把它當回事。

說到底,黃巢之亂後,大家已經不把朝廷放在眼裡,現在看的都是實力,自然也不會理會朝廷的那些虛名。

康承乾發問後,堂中的幕僚們,都把目光,投向一位眉目威嚴的老者。那是節度使府長史,康錫癸,算起來還是康承乾的伯父,在昭義的地位向來尊貴,連康承乾都要禮敬。他不說話,衆人都不敢妄言。

在這之前,康錫癸態度很強硬,主張據兵於轄境之外。

康錫癸的理由很充分,平盧軍入境,就算不圖謀昭義,那也是兵禍,誰知道會鬧出什麼亂子?如果李曄態度強硬,以朝廷的名義,讓昭義軍協同作戰,讓昭義提供糧草,那昭義要不要聽令?所以康錫癸認爲,應該跟河東保持聯繫,共拒平盧軍。

當然,昭義也是不能讓河東軍入境的,所以一旦昭義軍跟平盧軍打起來,就要讓李克用給昭義軍提供糧秣、軍械。這也是爲何河東使者,會到了節度使府的原因。

康錫癸每回慷慨陳詞之後,都會用相同的八個字結尾: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察覺到衆人望過來,一直閉目養神的康錫癸,緩緩睜開眼。他雖然年邁,但老當益壯,尤其是一雙眼眸,時時透着不容忤逆的威嚴光芒。

此刻,康錫癸環視衆人一眼,依然是那副義正言辭之態,說出來的話也擲地有聲:“老夫建議,迎接安王入境!”

這話一出,堂中一片寂靜。

幕僚們臉上,大多都是意外震驚之色,還有的人兩眼迷茫,好似是在懷疑自己聽錯了,又或者在懷疑,康錫癸是不是把話說錯了。但看康錫癸的凜然正色,哪裡會是說錯話的樣子?

衆人面面相覷,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之前不是沒有人有這個提議,但那絕對不會是康錫癸。在此之前,也沒有人會認爲,康錫癸會有如此提議。

節度使府判官不確定道:“長史的意思是,昭義不僅不抵抗平盧軍,還要主動迎接安王入境?”

康錫癸冷哼一聲,似是對判官的懷疑很不滿,那就跟質疑他老眼昏花一樣。而事實上,康錫癸是練氣九層的強者,他這一聲不滿的冷哼,帶出了修爲之力,立即讓堂中充滿壓迫。

幕僚們這纔算是肯定了康錫癸的意見,他們不僅沒有疑竇頓消,反而更加不解。

康錫癸向康承乾拱拱手,接下來的話,直接讓堂中一片譁然,只見他肅然正色道:“不僅要迎接,而且是廉使親自到邊界去迎接!”

“什麼,讓廉使親自迎接?”

“不是出城相迎,而是到邊界去?”

“迎接之禮,出城三十里,已經是頂天了,這回竟然讓廉使去邊界?!”

幕僚們再也壓抑不住心頭的震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康承乾聽了這話,雖然同樣疑惑,但卻沒有格外的神色,只是滿臉苦笑。

一名年輕錄事參軍站起身,向康承乾和衆人抱拳,面色激動,慷慨陳詞:“長史此言,下官不敢苟同!眼下亂世將至,朝廷名存實亡,天下藩鎮,誰人最強?不是宣武軍,不是平盧軍,而是河東軍!爲何?河東地域廣袤,有十一州之地,人丁衆多!河東軍有甲士三十萬,還有代北邊軍,戰力尤爲強悍,更有沙陀精騎,戰無不勝!”

“河東者,三晉大地也。有地利之便,俯瞰天下,易守難攻,太原府更是城牆溝深,兵家奇險之地!如此河東,安王只帶十萬平盧軍,憑什麼敢說攻打?他讓李克用去青州述職,本就是強人所難,說李克用擁兵造反,更是莫須有的罪名!安王進兵河東,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諸位試想,他憑什麼要這麼做?”

“原因無它,進兵河東只不過藉口而已,安王真正的用意,是借出兵河東之名,行吞併鄰近藩鎮,擴大自身勢力之實!”

“安王跟李克用,素有仇隙,這回發兵,說到底,不過是個人私怨!眼下他就是想要霸佔魏博、昭義兩鎮,爲日後跟李克用真正交手,打下基礎!故此,安王狼心野心,昭然若揭!絕不能讓他進入昭義!廉使若是迎接平盧軍進入昭義,何異於引狼入室?若是如此,昭義危矣!”

錄事參軍這一席話,說的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可謂入情入理,讓人無法反駁。

滿堂幕僚,無論贊不贊同他的意見,都被他的意氣所感染,不少人都露出欽佩之色。無論如何,這番風度的確不凡。也有人陷入沉思。

這名錄事參軍,姓郭名章銘,聽說是郭子儀後人。雖然年紀尚輕,但卻是昭義最富盛名的年輕才俊。平日裡,康承乾對其恩遇甚重,有着重培養之意。若非他地位非凡,自持有才,也不敢忤逆康錫癸。

當然,眼下還有一個原因。之前康錫癸一直跟他在同一戰線,是堅決抵制平盧軍入境的。康錫癸忽然“反水”,大出郭章銘意料,也讓他感覺被背叛,所以坐不住了。

聽罷郭章銘一番肺腑之言,康錫癸卻是一點觸動都沒有,反而一聲冷哼,依然是八風不動的坐着,只淡淡瞥了郭章銘一眼,問道:“昭義可有兵家戰將?”

郭章銘一怔,意識到康錫癸的用意,立即大聲道:“昭義雖然沒有兵家戰將,但將士忠勇......”

“老夫就問你有沒有。你只需回答有,或者沒有。”康錫癸冷冷打斷郭章銘的話。

郭章銘臉色漲紅,欲言又止,激動得難以自已。昭義在黃河之北,沒有經歷黃巢之亂,又不是邊地,鮮有戰事,哪裡來的戰將?

“沒有,但......”郭章銘還想說什麼。

康錫癸卻不給他說話的機會,而是直視他問:“平盧軍上官傾城,黃河之畔,以三千精騎,一輪衝陣,就擊潰魏博軍一萬騎,更是展露出兵家上將的修爲!試問,昭義境內,誰能擋上官傾城領兵衝鋒?錄事參軍嗎?”

郭章銘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當日上官傾城以絕對劣勢兵力,在黃河之畔背水一戰,照面就擊潰曹希金,已經是一戰成名!天下藩鎮衆多,不是沒有兵家戰將,但是兵家上將......放眼整個天下,現在冒頭的所謂名將勇將,根本沒有哪一個人,敢說能正面抵擋上官傾城,就更別說戰勝了!

郭章銘臉色難看,康錫癸卻沒有就此放過他的打算,繼續問道:“若僅是一個上官傾城,那也就罷了。老夫且問你,這些年來,昭義軍可曾歷經血戰,有一批無堅不摧的真正精銳?”

“我昭義軍將士,也是悍勇敢戰的......”郭章銘的聲音,明顯沒什麼底氣,只是在強充臉面罷了。

康錫癸冷笑一聲:“昭義軍悍勇敢戰,比之魏博軍如何?博州之戰,五萬魏博軍守一座城,沒幾天就被攻克,還搭上了五萬援軍!這樣的平盧軍,又有誰能去擋?”

郭章銘已經說不出話來。

康錫癸掃視堂中衆人,目光如電,“老夫再問,昭義可有真人境的大修士?”

沒有人說話。接觸到康錫癸的目光,幕僚們都不自覺低下頭去。魏博就只有曹仲明一個真人境,還是新進突破的,昭義本就弱於魏博,哪裡有什麼真人境。

康錫癸聲音漸漸帶上了寒意:“魏州一役,安王直入魏博節度使府邸,在衆目睽睽之下,摘了曹仲明的腦袋!那時候衆人所見,可是四個真人境!四個真人境,這意味着什麼?若是安王故技重施,來我昭義節度使府,誰去護衛廉使?誰能護衛得了廉使?!”

最後這一句話問出來,堂中已是落針可聞,郭章銘也低下了頭去。

“錄事參軍說的沒錯,安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那又如何?縱然你我都知道了,可誰又能奈何他?”

康錫癸聲音冰冷,不知不覺就有了殺意,“安王勢大,就算想要昭義,我等又能如何?說到底,安王根本就不怕我們看破他的用意,因爲看破了也沒用!他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他有這個實力,不從就得死!在座諸位,誰想死?誰想害死廉使?曹仲明的前車之鑑,還不夠鮮血淋漓,還不夠讓諸位認清現實?!”

一番話,被康錫癸說的殺機四溢。

滿堂幕僚,再無一人有心思出言反駁,因爲無從反駁。不少人都在暗暗擦汗,只覺得背後涼颼颼的。

康錫癸看向康承乾,拱手道:“廉使,眼下平盧軍已經雲集魏州,馬上就會向我昭義而來,當此之際,廉使必須出迎!王師討逆,廉使豈能不迎?平盧軍就是王者之師,不是因爲他們有大義名分,而是因爲他們夠強!廉使迎接王師,就是大唐忠臣。安王誅奸臣、殺宦官、平叛亂,所作所爲,皆爲匡扶社稷之舉,有賢名在外,廉使若是盡心盡責,安王必會倚重,至少也不會爲難!這纔是保全廉使,保全昭義之道!反之,就是重蹈魏博覆轍!”

康承乾點點頭,不得不承認,現實就是如此。見幕僚們都沒有異議,也知道此事算是議定了,他站起身,向康錫癸行禮,“多謝長史教我。”

行禮完,他看向衆人,做了決斷:“準備勞軍之物,本官要親迎安王,親迎王師!”

幕僚們相互看看,紛紛起身,向康承乾行禮:“廉使英明!”

康承乾暗自嘆息一聲,“接下來,議一議如何配合安王征戰吧。”

其實昭義還有另一條路,那就是跟河東結盟。但是河東軍如果不入境,昭義還是打不過平盧軍,若是河東軍入境,且不說戰況如何,昭義軍首先就坐實了造反的罪名,是個隱患。

另外,如果河東軍勝了,難道李克用就不會順勢圖謀昭義?沒人敢保證。就算李克用保證,也沒人會信。

眼下,李曄征討李克用,那是神仙打架,昭義根本沒可能左右逢源,只能選擇一方依附。

既然要做爪牙,自然是做強的那一方的爪牙,如此纔有可能分得一些湯水。有兵家上將、有至銳之師、有四名真人境的平盧軍,當然就是強的那一方。

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十四章 初戰(3)第九十九章 爲安王討回公道(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混沌封印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二十四章 威逼第十四章 無所不能第八十四章 激鬥第一百章 變故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六十五章 岐王心跡(上)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下)第九十九章 意外第六十四章 風雲(3)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罪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八十八章 相差太大第二十一章 答案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六十九章 兄弟之情(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上任(2)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十三章 劍下留人第六十章 王(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六十二章 開創新的時代第九十四章 高手(4)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驚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章 相見(第三更)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一百三十六章 紅袖,我做到了第二十四章 唯真英雄能本色第一百零九章 小酒棚的來客(三更)第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三章 神威 人力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九十五章 攻防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平凡之路(下)第十三章 夜鶯的夜晚(第六更)第八十九章 王來了(6)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六十五章 岐王心跡(上)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六十六章 四境平(2)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十八章 錯誤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三十九章 絕殺局(1)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五十章 殺破(4)第八十五章 佈局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黑汗國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十一章 不要面子的(第二更)第十四章 先鋒戰冤句(下)第四章 王在初心在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五十九章 危機與勝利(7)第七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一章 過往的未來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六十九章 蜀軍之敗(下)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二十八章 祖孫有三人 東望是長安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十四章 先鋒戰冤句(下)第六十章 三年
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十四章 初戰(3)第九十九章 爲安王討回公道(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混沌封印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二十四章 威逼第十四章 無所不能第八十四章 激鬥第一百章 變故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六十五章 岐王心跡(上)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下)第九十九章 意外第六十四章 風雲(3)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罪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八十八章 相差太大第二十一章 答案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六十九章 兄弟之情(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上任(2)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十三章 劍下留人第六十章 王(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六十二章 開創新的時代第九十四章 高手(4)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驚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章 相見(第三更)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一百三十六章 紅袖,我做到了第二十四章 唯真英雄能本色第一百零九章 小酒棚的來客(三更)第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三章 神威 人力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九十五章 攻防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平凡之路(下)第十三章 夜鶯的夜晚(第六更)第八十九章 王來了(6)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六十五章 岐王心跡(上)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六十六章 四境平(2)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十八章 錯誤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三十九章 絕殺局(1)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五十章 殺破(4)第八十五章 佈局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黑汗國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十一章 不要面子的(第二更)第十四章 先鋒戰冤句(下)第四章 王在初心在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五十九章 危機與勝利(7)第七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一章 過往的未來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六十九章 蜀軍之敗(下)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二十八章 祖孫有三人 東望是長安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十四章 先鋒戰冤句(下)第六十章 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