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

長泰帝梓官發引之後,在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官員的奏請下,司天臺定出三月初三的吉日,是爲太子登基之日。

三月,天氣早已回暖,春臨人間。在這之前,中書省早就擬定太子即位詔書,仍然出自沈華善手筆,這樣的重典大章,京兆朝堂還真沒有多少個人可以駕馭得了。

到了三月初三之日,中書令韋景曜在含元殿前宣讀了即位詔書,詔曰:

“惟天輔德。所以司牧黔黎。惟後守邦。所以奉承緒業。稽三代傳歸之典。寔百王善繼之規。洪惟先皇帝紹二聖之丕圖。膺三靈之眷命。仁臨區宇。澤浸昆蟲。誕揚清靜之風。聿致和平之治。適屬承祧之始。宜覃在宥之恩。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夙侍聖顏。備承寶訓。凡百機務。盡有成規。謹當奉行。不敢失墜。更賴宗工良佐。中外具僚。鹹竭乃誠。以輔不逮。佈告遐邇。鹹使聞知。”

韋景曜雖然年邁,然而這即位詔書宣讀起來的時候,依然中氣十足,含元殿前,文武百官將此即位詔書聽得一清二楚,心中不由得生起滿懷豪情,暗道定當竭心盡誠,做宗宮良佐,輔助新君。

當然有些神思跳脫的官員,聽着這樣的即位詔書,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比如集賢殿的古文瀾,內心就在想:中書令韋大人每每託病不朝,如今話語聽起來雄渾有力,可見還真是“託”!

(滿頭黑線……)

太子穿戴袞冕,在太常卿季子白的引導下,緩緩升陛而上。隨着他的上升,日月星辰十二章袞服煥發出光彩,在朝陽中更顯奪目。到了殿前,他轉過身來,透過十二旒冠看着丹陛之下,跪伏着的羣臣,眼睛略微眯了起來。

就是這樣的感覺,他終於再一次體會到了!在被冊封太子之時。當時他透過九旒冠,看着底下的羣臣,就有睥睨天下的感覺。

如今,他站在含元殿前,底下,是他的臣子,大永,是他的大永,天下無人可與他比肩!這種高高在上,天下至權握在手中的感覺。令他心血都沸騰起來。藏在袞服裡的手指。都在微微顫抖。

這樣的感覺,只要經歷過一次,就像上了癮一樣,從此掙脫不得。權力的誘惑。沾之即不能捨,何況這天下至高的皇權?誰欲從朕手中搶過這皇權,朕,定必誅殺之!

他這樣想道,然後揚聲說道:“衆卿平身……”,至此,稱臣爲卿,君臣之分已定,他就是大永的新君了。

即位詔書已頒下。太子於三月初三日登基。隨即,中書省又頒下了改元詔書。經朝臣集議,由司天監君復樂卜定,改長泰年爲景興年,以明年爲景興元年。以示新君新政。改元詔書曰:“以奉正朔,更民於此,永保大永延鴻之祚。”

是以太子登基,改元景興,是爲景興帝。

長泰四十三年春天,大永王朝迎來了新君景興帝。景興帝即位之後,天下七大道時有兵匪作亂,民心也略有動盪,但這些都是小亂,沒有引起什麼問題。在當地官員的治理、鎮壓之下,這一點小動亂根本翻不起什麼波浪。

京兆這裡,就更不用說了。長泰帝爲景興帝留下了七位顧命大臣,就是爲了輔助景興帝主理政事,穩住京兆朝局。這這個人作爲大永朝堂的中流砥柱,自然頂住了新君即位時的震盪,京兆朝局看起來風平浪靜。

其中,韋景曜和蕭厚仁,是長泰帝最看重的兩個朝臣。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在,長泰帝餘威就在。他們的作用,更多是在這一年,只是過渡作用。按照大永官制,他們明年就必須要退了。

卞之和、沈華善、左良哲、衛復禮是作爲景興帝的肱骨而存在,這四個人在朝官中的威望很高,影響很大。他們牢牢輔助着景興帝,使得景興帝的政令能夠出得了宣政殿,並通過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下達天下。

魏延慶和七萬金左右衛,是景興帝的軍事力量,也是朝局得以順利過度的最根本保障。雖然京兆沒有大動亂,但是小打小鬧肯定有,金吾左右衛最近也頗爲忙碌。

在衆位顧命大臣的齊心協力下,皇權平穩地來到了景興帝的手中。

景興帝即位之後,頒下的第一道旨意,不是爲京兆朝局政事,也不是爲了後宮充盈,而是,和長泰帝龍馭上賓有關!

他的這道旨意,是發往西寧、劍南兩道的,具體是發往雲南昭通和甘肅岷州,這兩處,是庸王上官承佑和憫王上官永平的封地所在。

旨意就是召這兩位分封王回京兆,參加先帝的七七大禮,以表爲臣爲子的孝心!同時,也是爲了敘皇家骨肉親情。因此,讓兩王帶着他們的家眷回來?盡孝心?盡臣義

景興帝這個旨意一出,沈華善就略微變了臉色。這個旨意,沈華善之前沒有聽到半點風聲,他也沒有想到,景興帝會在這個時候召兩王返回京兆。

長泰帝四十年,長泰帝在冊立太子的同時,也將幾位成年的皇子分封爲王,還對這個分封王作了種種限制,規定諸王府不得設府兵,封地賦稅三一可用等等,同時還規定,諸王非詔不得入京兆的。

如今,哀王上官長治已薨,只剩下的庸王和憫王,他們都是沉寂了的,分封之後這兩年,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兩王的動靜。

如今,皇上爲什麼突然會想起這兩王來了?還下旨讓他們攜家眷返回京兆?表面上說,是爲了先帝七七之禮,是爲了皇家骨肉親情,實則,真的是這樣嗎?

沈華善一時不能確定,心就提了起來。雖然不清楚景興帝爲什麼會下這樣的旨意,但是這理由,太充分了。先帝的七七大禮,身爲先帝兒子的庸王和憫王,返回京兆哭臨致祭,是義禮之事。

不止沈華善心裡有種種考量,其他朝中大臣,如左良哲,他就在想着,爲什麼皇上會突然召這兩王回京呢?是爲了七七大禮,還是爲了……想到這裡,左良哲的臉色有些變化,“斬盡殺絕”這四個字,卻不敢深入想下去。

或許是自己多想了,皇上剛剛登基,正是一切求穩的時候,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引起干戈呢?左良哲自我安慰道。卻打算,返回家中之後,得讓妻子前往坤寧宮一趟了,不知道皇后娘娘是否知道皇上的心意。

韋景曜皺着眉頭,卻是冷然地看了一眼景興帝。帝王之心,如此急不及待!這纔剛剛登基,就詔令諸王回京,幾十年的權臣經驗告訴他,這裡面,定有文章!若真是他想的那樣,他少不得要出言一番了。

想到這裡,他出列,奏言道:“啓稟皇上。昭通、岷州兩地,離京兆甚遠。恐怕不能在先帝七七之期趕返。況且祭如在,諸王在封地哭臨致祭,這份孝心也當在。故臣以爲,召諸王返回京兆一事,不急在這一時。”

韋景曜是先帝的中書令,還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身份和官職擺在那裡,他出列說這樣的話語,正是份屬之事。但是這話,還是讓沈華善訝異了。韋景曜,不是一向抽身事外的嗎?這話,不像是他的風格。

高高端坐的景興帝,也沒有想到,出言的,會是一向萬事不理的韋景曜。他沒有說話,只是略略掃了一下羣臣。

隨即,就見卞之和出列了,他反駁了韋景曜的理由:“從軍道而往,詔令送至昭通、岷州,也不需多少時日。若是諸王接旨之後,沒有耽擱,定必能趕得及。在分封地致祭,又怎及得上在京兆哭臨呢?況先帝大行之時,諸王並不在京兆,倒不能泯了天家骨肉親倫。”

見到是卞之和出列和韋景曜相爭,沈華善心中怪異的感覺更甚了。卞之和,又是卞之和!

他和謝同甫、西寧道之間的勾連,沈家尚未查探清楚,總覺得此人,難以估量。如今聽這話語,卞之和分明是在力挺景興帝,他什麼時候,對景興帝如此純誠了?

“兩位大人都言之有理。朕身爲先帝子,又與諸王骨肉手足之連,對先帝的追緬,每每躬自有傷。想必諸王,會樂意返京的。況德太妃尚在京兆,親倫之心,也當有之。諸王返京,乃朕之心決。”

在這個事情之上,景興帝不想和稀泥了。這個事情,他尚在含元殿前的時候,就已經定了主意。現今他將理由只壓在天家骨肉親倫上,其餘什麼也沒有說。難道身爲臣下的,竟然會阻止帝王親倫不成?

果然,景興帝此言一下,韋景曜眼神便黯了黯,卻再無別的話語可說。

“衆卿可有事啓奏?有則啓之,無則退之。”景興帝端坐在宣政殿當中,這樣問着朝臣。見到諸臣皆默,便下令退朝了。

就這樣,景興帝的第一道旨意,就發往了昭通、岷州,召兩王返京!

不知道兩王接旨之後,會有什麼反應。但是沈華善覺得,這節奏,太快了,他忍不住憂慮。

皇上即位,會給朝堂帶來什麼變化?這些,他有所預見,卻作不得準。如今,這召諸王回京,就是其一。

只能再看看了。

ps:

一更!即位詔書這種高大上的內容,我是寫不出的,抄了宋仁宗的即位詔書,略有刪改……祝大家週末愉快!熊抱~

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382章 立功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第417章 高唱第202章 出事了!第302章 狠手第296章 保住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57章 賑災之心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50章 流言四起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2章 千秋誰主番外二淳德盛世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349章 新勢力第323章 政績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460章 這下壞了!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308章 閒情第533章 出與入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69章 不死不休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510章 禮崩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522章 扶幼主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147章 毒婦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157章 三皇子妃人選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09章 驅夢魘第4章 晚梅有香第125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535章 帝都亂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29章 世仇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351章 朝南第306章 平步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232章 草場案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04章 折臂第261章 洗心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40章 背後之人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522章 扶幼主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27 千里奔喪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484章 爭時第394章 復起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337章 奪爵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377章 君有疑第222章 全力誅殺他!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20章 如流處第474章 有溫情第461章 君臣義斷
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382章 立功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第417章 高唱第202章 出事了!第302章 狠手第296章 保住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57章 賑災之心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50章 流言四起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2章 千秋誰主番外二淳德盛世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349章 新勢力第323章 政績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460章 這下壞了!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308章 閒情第533章 出與入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69章 不死不休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510章 禮崩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522章 扶幼主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147章 毒婦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157章 三皇子妃人選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09章 驅夢魘第4章 晚梅有香第125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535章 帝都亂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29章 世仇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351章 朝南第306章 平步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232章 草場案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04章 折臂第261章 洗心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40章 背後之人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522章 扶幼主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27 千里奔喪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484章 爭時第394章 復起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337章 奪爵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377章 君有疑第222章 全力誅殺他!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20章 如流處第474章 有溫情第461章 君臣義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