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復起

紫宸殿的旨意傳出來的時候,朝堂一片譁然。

先前皇上遇刺的消息傳出來,朝官們都知道中書舍人卞乎義爲皇上擋了一劍,可是隨即,關於卞家設局刺殺皇上的流言,就傳遍了京兆。如今皇上罷了卞乎義的職務,正是印證了那個流言的真實性。

難道卞家真的如此膽大?但若卞家如此膽大,皇上不可能只是罷了卞乎義的職位,就連卞之和也應該一併撤職了纔是的,爲何會如此輕拿輕放?

這當中的起承轉合,令得朝官們眼迷撲朔了。

可是紫宸殿除了這個旨意之外,再沒有別的消息傳出來了;顧命大臣們就連上朝,也都無本啓奏了,一片靜默。

見此,朝官們也都集體噤聲了,什麼都不說,就是最好的。

尚書右僕射府,卞之和在知道孫兒被罷職之後,彷彿瞬間老了幾歲。這一場謀劃,原本是爲了將左良哲踢出局,眼看着已經成功了,卻陡然轉了個彎,卞家額可謂損失慘重。

卞乎義傷重還不算,還被罷了職,卞家沒有了中書舍人這個職位,也就沒有了在中書省靈通的耳目。更嚴重的是,景興帝既有這個旨意,就說明他相信了京兆的流言,已經開始對卞家猜疑了。

卞之和能在景興帝面前站住就不錯了,什麼顧命大臣首位,左右皇上的心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從就任兵部尚書開始,卞之和就一帆風順,升官加等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高位權重的顯耀,也一直居於人上。這一次的事情,是卞家所經歷的霜凍低谷,也是卞之和難以接受的失敗。

這當中的轉折,就是因爲那一場鋪天蓋地的流言!

想到這裡,卞之和就對散佈謠言的人恨之入骨。

這個時候。卞傳肅和卞之和,都不能肯定散佈流言的人是不是左良哲了。這個流言,對於左家幫助甚大,左家是絕對的受益者。然而,就是因爲這個手筆太快太大了,反倒不像左良哲做的事情。

若是左良哲有這樣的本事,又怎麼會被卞家設局到丟了救駕之功?

“且等着吧,看看誰還能從這個流言之中得益,就可以知道針對卞家的這些事情,是誰做的了。”卞傳肅的臉色。並沒有比卞之和好多少。

卞傳肅與卞之和父子咬牙切齒地討論着那場流言。左良哲和左彥這一對祖孫。卻想把這場流言供起來了。

這則流言,對於左家來說,實在是意義非凡。左彥不僅從皇上遇刺一事中摘了出來,還保住了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三年罰俸。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處罰。

究竟是誰,幫了左家這麼大的忙呢?他有什麼好處?左良哲在想這個問題。只是目前看來,除了左家,還真看不出有誰能從流言中得益。

隨着黃延慶以雷霆手段將金吾左右衛上下肅整了一番,宮中的守衛就更加森嚴了。黃延慶精心挑選的數名金吾左衛,除了皇上沐浴休息,片刻都不敢離開皇上的身邊,以確保皇上的安全,更要確保他不會微服出宮。

事實上。就算沒有金吾衛看管着,景興帝也絕對不想出宮了。宮外面雖然熱鬧,但也太危險了,遇刺的絕望感,景興帝時不時會想起。而後對宮外的世界充滿了畏懼。

京兆的流言在慢慢平息,然而皇上遇刺帶來的影響,遲遲未能消退。這首先體現出來的,就是顧命大臣的精神氣象。

卞之和雖然還在尚書省任職,還是如常上朝,但變得沉默寡言,彷彿對朝政的事都不敢興趣了;左良哲也變得低調起來,平素圓滑的嘴皮子,就像縫上了一樣,輕易聽不到他的話語了;黃延慶和衛復禮這兩個湊數的顧命大臣,一向都是多聽少說的。

這樣幾個顧命大臣,似乎都變得萎靡了。

“朝堂的情況如此,還是要有人來主持大局纔是。軍國重務的開展,還是需要肱骨大臣來執行。皇上心中,可有考慮?”壽寧宮內,容太后這樣對景興帝說。

“這主持大局的人,朕也正在考慮。母后可有良言?”景興帝在容太后面前,總是恭敬跳脫些的,和他的年齡相符。

“先帝留下的七位顧命大臣,七者去了其五。如今就只有打黃延慶和衛復禮了,然而他們一個長期在軍中,一個學究氣太濃,不適合挑大樑。”聽了景興帝的問話,容太后沒有給出建議的人選,只是分析了當前顧命大臣的情況。

“母后說的是……”景興帝只能回這樣一句話,容太后說的,的確是事實。朝臣之中,似乎真是缺了這樣的一位重臣。

“依哀家看,沈華善的病已經養得七七八八了,也該是時候重返朝堂了。沈華善從你還是十二皇子的時候,就站在你身後了。小懲可以,大誡就不必了。有他輔助於你,母后也能放心。”

這一次,容太后則是說出了她心目中的人選。之前她就覺得,左家和卞家勢重了,一個是外戚之家,一個是慕太妃的孃家,容太后對這兩家沒有信任感和親切感。她始終都覺得,沈華善才是親信。

若是沈華善還在朝堂,就絕對不會出現皇上微服外出這樣的荒唐事;刺殺的後續,也定會處理得妥妥當當的,哪裡會有這些顧命大臣的頹靡。

景興帝險些出了意外,這令容太后更加覺得沈華善的重要了,起碼沈華善在朝堂的時候,景興帝就沒出現過意外。

“朕考慮考慮,要母后爲兒臣費心了。”景興帝對於容太后心目中的人選,並不感到意外。容太后和沈家的交情一向都不錯,現在朝堂有事,需要有人穩定臣心,容太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沈華善了。

有了容太后的建議,還有先前樓樂封的的請求,讓景興帝一時沉吟:或許,沈華善離朝靜養的時間,差不多可以結束了。

沒幾天,朝官們就發現。皇上提到顧命大臣沈華善的次數多了起來。比如中書侍郎樓樂封在彙報之後,景興帝會說這麼一句:“樓大人的奏摺,過於囉嗦了。當年沈華善的彙報,可做得比這個要好。”

又比如,又西寧道和嶺南道的文書上報時,景興帝也會說:“沈華善在教子這一點上,的確很不錯。”

皇上都說得這麼明顯了,這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朝官們自然都清楚。看來,早前因獻俘禮而離朝靜養的沈華善。很快就可以重返朝堂了。

在景興帝吩咐少府監往沈家送去好幾箱賞賜之後。朝官們就更加肯定了。曾經的詹事大人,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沈華善,又再度獲得了皇上的恩遇,他不日將重返朝堂。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果然,過了幾天,內侍首領唐密就帶着景興帝的口諭,去到景泰大街的沈宅了。這個口諭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令沈華善參加三日後的早朝,此乃上意,不得有誤。

這個口諭,彰顯的,是景興帝的態度。非是沈華善自求回朝,而是景興帝親自下令,而且來沈家宣口諭的,還是內侍首領,而不是一般的小內侍。這當中的差別,就是朝官所說的帝恩了。

帝恩反覆無定,得者歡喜不已青雲直上,失者痛不欲生深谷跌落。

對這一點,沈華善反而無感。帝恩這種不靠譜的東西,他向來不過分看重,所以不管失去或者得到,都能淡然對待。寵辱不驚,或許說的就是這樣。

三日後的早朝,很快就到來了。沈華善遵照旨意,穿着三品紫色朝服,掛上金魚袋,在卯時初,就出現在宣政殿門外了。

見到沈華善的時候,朝官們是反應不一的。絕大多數的朝官,都在感嘆沈華善所得聖眷非常。明明都已經被皇上勒令靜養了,只短短兩個月的時候,他就復起了,而且還是皇上親自去請他回來的!——前往沈家宣口諭的是內侍首領,這一點,不少朝官都知道的。

國子祭酒衛復禮和御史中丞楊簡銳等人,見到沈華善的時候,都很高興。當初沈華善離朝的時候,他們都在想着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甚至,他們都作好了半年一年的準備。卻沒有想到,短短兩個月不到,他就回來了!

相比衛復禮等人的歡喜,沈華善本人,倒和往常一樣,微笑着和他們打招呼,還對其餘的朝官點點頭。他臉上帶着的,是和往常一樣的笑容。這笑容,和善而親切,又有些雲淡風輕的意味。

這個笑容,落到卞之和眼中,卻感覺無比刺目。他恨不得立即上前去打散沈華善的笑容,可是他站着沒有動,只死死盯着沈華善,眼裡有着無法掩飾的恨意。

聽到內侍首領去沈家宣口諭的時候,卞之和就反應過來了。原來,沈華善才是京兆流言的直接受益者,這次京兆流言背後的人,竟然是早就離朝靜養的沈華善!

藉由這一次刺殺和流言,沈華善順利重返朝堂,這一切,都是沈華善設的局!而自己所想的謀救駕之功,或許早就落入沈華善謀算的局中了,而卞家和自己的孫子,竟然成爲了沈華善重返朝堂的踏腳石!

我卞之和,定和沈家不死不休!看着沈華善的笑容,卞之和心中立誓,眼裡的恨意越發熾盛。

他卻忘了,沈華善離朝靜養,也是他設局陷害的結果。如今,只是一還一報。卞家如今失勢,只能說技不如人,這有何好不死不休的?

感應到了卞之和的恨意,沈華善擡起頭來看着他,倒是微微一笑。這兩個月離朝靜養,他都過來了,卞之和的恨意,何有可懼?

ps:

一更!感謝米老鼠2006的粉紅票!鄧大人都三起三落,沈華善復起,也是理應的。

第487章 祥瑞現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150章 奪嫡開始了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211章 露端倪第311章 前奏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305章 奠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327章 變數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400章 首亂第558章 噩耗第141章 廷杖(一)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279章 謀兵第284章 不能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414章 檄文第503章 帝后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20章 如流處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459章 產子第467章 趕緊走!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454章 陶陽之戰第351章 朝南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66章 毒計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70章 卞氏之恨第446章 驚變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07章 嬌客第96章 鑑華堂第373章 見太后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74章 入坤寧宮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215章 有奸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254章 妄動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368章 殘害第90章 入書房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3章 攏軍心第259章 西風近第284章 不能第33章 第一次見他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219章 謀利第332章 小登科第95章 春闈今史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550章 有病第412章 將才第364章 埋伏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53章 奇計第53章 出西燕記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219章 謀利第17章 莊子避暑第26章 塵埃落定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262章 潛行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2章 奪職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15章 平安度過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28章 應召進宮
第487章 祥瑞現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150章 奪嫡開始了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211章 露端倪第311章 前奏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305章 奠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327章 變數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400章 首亂第558章 噩耗第141章 廷杖(一)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279章 謀兵第284章 不能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414章 檄文第503章 帝后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20章 如流處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459章 產子第467章 趕緊走!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454章 陶陽之戰第351章 朝南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66章 毒計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70章 卞氏之恨第446章 驚變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07章 嬌客第96章 鑑華堂第373章 見太后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74章 入坤寧宮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215章 有奸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254章 妄動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368章 殘害第90章 入書房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3章 攏軍心第259章 西風近第284章 不能第33章 第一次見他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219章 謀利第332章 小登科第95章 春闈今史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550章 有病第412章 將才第364章 埋伏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53章 奇計第53章 出西燕記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219章 謀利第17章 莊子避暑第26章 塵埃落定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262章 潛行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2章 奪職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15章 平安度過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28章 應召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