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檄文

檄文,是朝廷征討叛逆文書,如今竟然由叛軍發出,這當真是諷刺!沈華善、古大存等官員第一感覺是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過後,沈華善和古大存的臉色就開始陰沉了。這個檄文的出現,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一點:西路叛軍的勢力更強了!

不管是他們自身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是有了外力的相助,這個檄文的出現,就是一個標誌。標誌着這些叛軍有了一套完整的應對出略,與之相應的一套嚴密系統,甚至可以想見的是,有了相應的官職配備,這也就是說,西路叛軍已經是一個縮小的朝堂了!

不然,不會有這個檄文。

“雖然我是個粗人,可是這篇檄文,寫得真是好!光是看字面,就讓人熱血沸騰。更何況,叛軍必定會派出整羣整批人,去高聲宣讀這一篇檄文。那樣的感染力,威力就驚人了。我倒不知道,我的舊部何時有了這等人才!”

說這話的,是古大存。他的語氣,十分平靜,然而最後那句話,卻讓人感受到深深的怒意。

那一篇檄文,傳遍鄂州、晉州和鄭州三地的檄文內容,出現在他的軍帳內,沈華善、張戈,還有招討司十營中郎將,如今都出現在古大存的軍帳內,就是爲了商討如何對付這兩路叛軍。

本應該出現在軍帳內的副將軍洪啓,已經自絕身亡了。在古大存下令將他關押之後,他就咬舌自盡了。他一死,古大存就更不清楚他的用意了。也不知道他和叛軍到底有什麼關聯。

洪啓的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如今擺在古大存和沈華善等人面前的,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應對這篇西路叛軍的檄文!

“這篇檄文。已經傳遍鄂州、晉州、鄭州三地了。百姓們受這檄文蠱惑,聽聞又有不少的百姓去投奔這兩路叛軍了。”張戈說着斥候彙報上來的最新消息。

這對於招討司而言,不是個好消息。可是就如古大存所說,這篇檄文的感染力實在是不一般,非二三十年官場文壇浸淫,寫不出這樣的文章。西路叛軍。大多數都是武將官兵,他們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的,怎麼可能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難怪百姓們會受蠱惑,此乃大國手的手筆!你們聽聽:蓋聞國之將亡,必有大災禍。河內道旱蝗之災,蓋因君主無德,施政無綱。忠臣難以立權,百姓難以存生。朝廷無復護民愛民之意,反爲生民之巨害。君非明主也。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沈華善拿起了檄文,讀了起來,語氣隨着檄文的內容動盪起伏。整個軍帳之內,就只聽到他的聲音。

“檄文裡還禁止官員添置私產,縣令貪贓者滅族。並聲言將引軍北上,克京兆。能夠寫出這樣文章的大國手,對於朝堂官職設置,對於官員的調度使用,必定也諳熟的。看來,西路叛軍已經整合了。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鄂州一帶,情況要比晉州一帶更爲不妙!”讀完了這篇檄文。沈華善再補上了這一句話。

雖然感嘆着大國手的檄文,可是沈華善的語氣可不是這麼輕鬆。他想到了最壞的可能,就是西路叛軍有這樣的武力基礎,若是再有嚴明的紀律,輔以行之有效的官職設置。如此一來,等於是在鄂州之地自成一朝了。這樣的叛軍,是會有大生機的!

叛軍的大生機,是招討司和河內衛的大危機!

“看來,叛軍也知道了,這三地的百姓,纔是他們倚仗的關鍵。越多的百姓支持他們,他們的力量就越強大。本使就不明白了,河內道發生暴動到現在,就只有一個多月時間。這西、北兩路叛軍形成氣候,也不過是半個多月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百姓怎麼會對這些反賊這麼支持?”

這是沈華善深思的。從斥候的彙報中,可以得知,叛軍對百姓有濟糧的惠舉。可是在旱災之後,這三地的官員也不是毫無動作的,他們也在賑災救民的,不然錢同式和張段等人,也不會在河南這裡沒了性命!

“說到底,還是因爲這一場大旱災,還是因爲備荒糧!說起來,動亂首先在這三地爆發,是有原因的。此三地的百姓,一向彪悍,又有盜匪猖獗,民心不穩,不是一兩年的事情。觀察使錢大人這幾年想穩定民心,卻受到當地世家的阻撓,一直沒有成功。”

對於河內道的情況,在場沒有人比古大存更清楚了。這三地的民情,就是如此,再由旱荒蝗災一激發,就成了如今的局面。局勢變化太快,很多事情古大存也並不完全知道,但這一條脈絡卻是清晰的。

“當地世家?想必動亂起,這些世家必定受到攻擊了吧?這些世家還復存否?”聽了古大存的話語,沈華善這樣問道。

所謂世家,是門第高貴且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家族。世家得以傳承,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承平之年。動亂之時,家族子弟的性命都難有保障,何來世家?所以現在大永能號稱世家的,大多的只有一百多年至兩百年的時間。

當然有極少數世家大族是從前朝大安之時延續下來的,但九成九之數,都在朝代交替、政局動亂中被湮滅了。

沈華善會有此問,是想到了這兩路叛軍的旗號。這兩路叛軍中的“平免”“不公”這樣的旗號,又打着爲百姓着想、爲底層官兵作主的名義,那麼必然要向這三地的世家大族開刀了!

想到叛軍們濟糧的惠舉,沈華善更確信了這一點。就連官府的備荒糧倉都空了,這些叛軍怎麼可能會有餘糧來惠民?唯一的可能就是,這些叛軍從這三地的世家大族之中得到了糧食。

世家大族的糧財儲備之豐,會比一地的官府還要多!

“這三地的世家,主要有晉州的裴氏和太康謝氏。在動亂爆發不久,這兩個大家族就被暴民、反賊們洗劫一空了。如今這兩路叛軍所用之糧財,有半數是出自這兩大家族。聽說這兩族的不少子弟,都被叛軍殺害了。”

古大存的回答,正如沈華善所猜測的那樣。

世家大族在動亂中傾覆,這太正常了。這些家族原先還爲了自身的利益,阻止錢同式緩和這裡的民怨,如今動亂起,首先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不得不說是玄妙因果了。

這些家族,有沒有想到動亂會爆發呢?有沒有預測得到如今的局勢?不知道他們可會後悔當初的阻止?

這些問題,沈華善不知道,但他知道,應付眼下的檄文問題,有辦法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總不會都死光了。不管是爲着他們的家族,還是爲了當初的阻止,他們也總該爲朝廷做些事情了。

“本使認爲,這些世家大族剩存的子弟,與這兩路叛軍有血海深仇,這可以作爲招討司的助力。既然稱得上的世家大族,隱才肯定有不少的。如果有這樣一批人,在晉州、鄂州與我們裡應外合,平亂之事就好辦很多了。大將軍以爲如何?”

“這兩族剩下的子弟不少,但想必活下來的,都不是有骨氣志氣之輩,或許都是紈絝子弟,不然叛軍也不會對他們網開一面。這樣的人,能做什麼事情呢?況且,眼下應對檄文才是最重要的,絕對不能讓百姓們受了這些叛軍的蠱惑。”

古大存回話了。他是勇猛戰將,在戰場殺敵,從未有膽怯的時候,他所帶領之兵將,是以勇猛見稱的。這樣的戰將,是有一個明顯短板的,那就是勇猛有餘,以致奇策不足。

兵將勇猛,用兵佈陣得法,這纔是戰役必勝之法。

缺了哪一樣都不行。

古大存一直在等待招討司的到來,這當中固然有副將軍洪啓迷惑之故,卻也是因爲他一直想不出什麼好辦法,能繞過這三地的百姓,直接對付這兩路的叛軍。

是以,他纔會對沈華善的話語有這樣的疑惑。

“再怎麼紈絝,都是有用的。至起碼,這些子弟都能寫會畫!這些子弟,就是應對檄文的最佳辦法,得憑藉他們將叛軍前面的百姓搬開,這樣招討司就能順利平亂了!你且聽我一一道來……”

沈華善眯着眼說道,語氣中的信心,不由得讓古大存和張戈等人心神一震。

原來,要對付這兩路叛軍,不是要繞過這三地的百姓,而是要將這三地的百姓爭取過來,要讓百姓對朝廷歸心,那麼對付叛軍就不難了。

百姓,弱而不可勝,愚而不可欺。要想他們歸心,不是容易的事情。

“受招討使大人啓發,末將另有一計補充。在這批子弟行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三地百姓本身着手,我們可以如此……”

在沈華善說話之後,三營中郎將段宏說話了,他補充了一個應對檄文的辦法,正是對沈華善之計的補充。

“這樣雙管齊下,到時候朝廷的檄文一出,平亂指日可待了!”這一次,還是古大存最先說話了。

有了招討司的七萬士兵,再有這等計策,原先膠着的河內道局勢,必定會不一樣了。

隨着這兩計的不斷完善,招討司的士兵也在不斷向鄭州挺進,已經進入鄭州境內了,離兩路叛軍,可謂是近在遲尺了。

ps:

這麼熱的天,都不想動。推薦小夥伴的書《大能重修記事》書號:3152030大能淪爲屌絲的奮鬥史,廢材逆襲大能的修仙記!

第349章 新勢力第153章 離間第286章 局勢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448章 帝有疑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48章 百官出動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317章 覺醒第242章 三策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449章 沈家動第97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142章 廷杖(二)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308章 閒情第416章 悲番外二淳德盛世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540章 神兵第318章 鬥錢多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489章 弩威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45章 竟然是她!第30章 臨近過年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6章 鋪勢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262章 潛行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24章 使團比試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73章 先機第226 謎團迭起第262章 潛行第200章 不和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86章 刺殺後續第494章 殺謝第164章 玩完了第262章 潛行第481章 城破第254章 妄動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226 謎團迭起第414章 檄文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535章 帝都亂第18章 說親之機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281章 盯梢第242章 三策第428章 設毒計第387章 有孕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96章 鑑華堂第122章 測帝心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533章 出與入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503章 帝后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331章 出嫁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556章 得了!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538章 偷天第528章 下一步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176章 國之動第426章 錢財露白
第349章 新勢力第153章 離間第286章 局勢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448章 帝有疑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48章 百官出動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317章 覺醒第242章 三策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449章 沈家動第97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142章 廷杖(二)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308章 閒情第416章 悲番外二淳德盛世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540章 神兵第318章 鬥錢多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489章 弩威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45章 竟然是她!第30章 臨近過年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6章 鋪勢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262章 潛行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24章 使團比試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73章 先機第226 謎團迭起第262章 潛行第200章 不和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86章 刺殺後續第494章 殺謝第164章 玩完了第262章 潛行第481章 城破第254章 妄動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226 謎團迭起第414章 檄文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535章 帝都亂第18章 說親之機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281章 盯梢第242章 三策第428章 設毒計第387章 有孕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96章 鑑華堂第122章 測帝心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533章 出與入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503章 帝后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331章 出嫁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556章 得了!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538章 偷天第528章 下一步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176章 國之動第426章 錢財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