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趕赴長社

陳驀來到這個亂世已經六天了,從帳內一些士卒的口中,逐漸瞭解到了一些有用的訊息,比如說他所在的朝代。

大漢!

古代歷史中赫赫有名的大漢朝!

雖說陳驀對於歷史一竅不通,但不至於連大漢朝都不知道,再加上裴元紹等人的解釋與述說,陳驀漸漸清楚了自己所在的年代。

大漢朝,自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誅滅暴秦一統天下,後至有光武帝劉秀,再至如今,已有四百年,期間有太平治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有天災人禍,餓殍遍野、易子相食。

傳至當今陛下劉宏時,正值時運將盡,朝上有外戚宦官當權,貪贓枉法、橫徵暴斂,朝下有盜賊、強人蜂起,人心思亂,再加上皇帝昏昧,寵信小人、賣官粥爵,使得朝堂一片昏暗,民不聊生。

陳驀所在的年代,正是大漢朝皇帝劉宏年間,建寧六年。

建寧六年,鉅鹿人張角舉兵造反,自號天公將軍,其弟張寶、張樑自號地公將軍、人公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期間因事蹟敗漏而倉促起兵。

隨後,張角又私設黃旗,一面上書【均天下之不勻】,一面上書【代天除惡】,一時間,四方百姓雲從,裹黃巾而從張角者數十萬。

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戰事頻發,黃巾軍勢如破竹,聲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爲此,朝中外戚何進啓奏皇帝劉宏火速降下詔書,一面令各處各地招兵備戰,討賊立功,一面又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各引本部精兵,分三路討賊。

三月初,皇帝命大將軍何進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此時,黃巾主力分三部,其一部,爲張角兄弟三人所率冀州黃巾主力,轉戰於鉅鹿、廣宗一帶;其二部,乃波才所率潁川黃巾,轉戰於潁川一帶;其三部,便是張曼成所率南陽黃巾。

黃巾三大主力遙相呼應,隱隱有匯軍之勢。

面對黃巾軍兇猛攻勢,北中郎將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進駐冀州,與張角的主力軍周旋;左中郎將皇甫嵩及右中郎將朱儁各領一軍,控制五校、三河騎軍及初募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波才所率穎川黃巾。

又有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一時間,黃巾之勢猶如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四月初,右中郎將朱儁與黃巾渠帥波才交戰於潁川一帶,朱儁損兵折將,大敗而退。

而陳驀,便是在這個時候,陰差陽錯變成了波才八萬潁川黃巾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卒,一個在其他人眼中行爲古怪的士卒……

陳驀的話很少,別說其他人,就連與自己帳內其他士卒對話的次數也非常少,沒事的時候總是靠着帳內的柱子躺在草鋪上,不知在想些什麼事。

陳驀不喝酒,倒不是因爲酒醉傷身什麼的,而是因爲營內的酒實在是非常珍貴,而陳驀個人對此並沒有特別的愛好,便將自己那一份讓給了周倉和裴元紹,也算是報答他們把重傷的自己帶回營中。

而最令其他人驚愕的是,陳驀並不看重錢財,前兩日發下的軍餉,他交給了周倉,讓他從軍需處換了一些酒食,叫上陶志、範立兩伍的士卒一同飽吃了一頓。

因爲是犒軍期間,黃巾軍營內還沒有下達禁酒令,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卻可以看出,士卒的軍餉是多麼地微薄,半年的軍餉,只夠十五個人飽吃一頓酒肉。

別說周倉和裴元紹,就連陶志和範立兩位伍長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但是陳驀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惜的。

錢,對於孤身一人的他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不過正因爲這樣,陳驀與周倉、陶志、範立三伍士卒的關係變得十分融洽。

“小驀,今日我等厚顏,他日可莫要那般奢侈了,叫我等過意不去!”在飽餐之後,周倉猶豫着摸出二十個銅錢。

陳驀正枕頭躺在草鋪上,臉上一愣,疑惑問道,“這是做什麼?”

周倉撓了撓頭,憨厚地說道,“這二十枚銅錢,乃是我和老裴,小王、小韓幾個兄弟湊的錢,哪能叫你一個人出啊,拿着,好生攢着,日後回鄉用得着,娶妻也好,買田也罷,總歸是個盼頭!”

陳驀微微搖了搖頭。

周倉有些爲難地撓撓頭,在幾天的接觸中,他漸漸瞭解到,自己這個小兄弟其實是一個很頑固的人,一旦他做出了決定,別人很難去改變他,想了想,周倉說道,“那,這樣吧,我先替你收着,以後用的時候找我要!”

說着,他小心地將二十枚銅錢用一塊布包起來,塞到草鋪底下,一轉身,見陳驀望着帳頂發呆,好奇問道,“這幾日,我見你每日在帳內沉思,也不到營內走走,不知在想些什麼?”

陳驀搖了搖頭。

周倉心中一愣,詫異說道,“你自己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陳驀點了點頭。

望了望陳驀,見他表情不像是說笑,周倉撓撓頭,憨憨說道,“那就莫要胡思亂想了,早早歇息,今日大帥已傳下命令,明日我等要趕赴長社,路途甚是辛苦,好生歇息吧!”

“嗯!”

正如周倉所說,次日清晨,波才下令麾下八萬黃巾拔營啓程,趕赴長社,其中自然包括陳驀。

從早晨到晌午,途中沒有停歇一刻,雖說四月的天氣並不是那麼炎熱,但是陳驀還是走地雙腿發麻,渾身冒汗。

手中提着鐵槍,身上穿着皮甲,陳驀一直走地口乾舌燥,眼冒金星。

雖說手中的鐵槍和身上的皮甲是周倉好意給他的,畢竟軍中還有不少的士卒只拿着竹槍作戰呢,也沒有什麼皮甲作爲防具,但是這會兒,卻是加重了陳驀的負擔。

陳驀從來都沒有走過那麼長的路,雖說其他負重已經由周倉、裴元紹已經其他關係好的士卒揹負了,但是手中的鐵槍與身上的皮甲,仍然壓得他透不過氣來。

而這一點,別說周倉和裴元紹,任何一個士卒都幫不了他,畢竟作爲一個士卒,怎麼可能連自己作戰的武器都交給別人?

當然,也不能將手中的兵器丟了,因爲軍規明確規定:凡營內將士無故棄手中兵刃,皆視作逃兵,斬!

這一走,整整走了三日,等趕到長社時,陳驀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別說他現在的身體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童,就算是前世的他,也吃不消這種高程度的行軍啊。

更何況爲了追擊右中郎將朱儁,黃巾軍大帥波才下令全軍急行,每日只有午間、夜晚共計三個時辰歇息,其餘時間都要趕路,別說陳驀了,就連軍中其他士卒也有點吃不消。

更糟糕的是,朱儁好似是看破了黃巾軍中缺糧,撤退時將沿途大小山林盡皆焚燬,令山中百姓遷往別處,叫黃巾軍無從補給;又用污穢之物污染了沿途湖泊、河流,斷了黃巾飲水。

豎壁清野,朱儁不愧是久經戰場的老將。

不過卻是害苦了陳驀,在這以前,他從來沒有切身體會到連續一兩天沒有喝水是多麼地難受,就連用來充飢的米餅,也堅硬地如同石塊一樣,嚥下去就好像吞了一塊石頭,半天喘不過氣來,只能不停地、一點一點地咀嚼,依靠唾沫將米餅軟化。

但是,連續兩天沒有飲水的他,不但嘴脣開裂,就連唾液似乎也乾枯了。

終於在第三日,陳驀好歹是支撐着趕到了長社,連他自己也有點不敢相信,這三天的經歷,恐怕是他記憶中最糟糕的三天。

“全軍止步!”忽然,前方傳來一聲大喝,隨即,各個階層的軍官將這道命令一一傳開,傳到每個士卒耳中。

“到了?”彷彿丟了半條命的陳驀吃力地拄着鐵槍擡起頭來,望向遠處,這一望,卻好似叫他添了幾分精神。

在陳驀眼中,那是一座何等宏偉的古城。

巨大而雄偉的城樓,蜿蜒而難望邊際的城牆,高聳的箭垛,再加上城牆上密密麻麻的士卒、旗幟,澎湃的氣勢如同海浪般卷向陳驀。

“這……這就是長社……城池?”陳驀的眼中充滿了震驚,因爲他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純粹的古代城池。

“終於到了!”在陳驀的身旁,裴元紹望着遠處宏偉的城市,舔了舔開裂的嘴脣,低聲說道,“也不知大帥是否會下令攻城!”

“應當不會!”周倉搖了搖頭,低聲說道,“我等辛苦趕路三日,這才趕到長社,人困馬乏,若是此時攻城,我等必定傷亡慘重。”

“原來如此……”裴元紹好似恍然大悟般點點頭。

正說話間,忽然中軍中有一人撥馬靠近長社,大聲喝道,“城內軍民聽着,今日我率大軍至此,若要活命,便打開城門,莫要等我下令攻城,待城一破,悔之晚矣!”

“破城!破城!破城!”由幾位將軍挑頭,八萬黃巾士卒一同大喝,直唬地長社城上官軍心膽俱裂,鴉雀無聲。

他就是大帥波才?

一邊頓着手中的鐵槍,陳驀一邊好奇地望着陣前騎着白馬的大帥波才。

黃巾統帥波才長得並不是十分高大,粗粗一看是八尺半[注]左右,換句話說差不多有兩米,當然了,放在後世確實很高大,但是在黃巾軍中便顯得有些普通了,別說軍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士卒都在這個高度左右,就拿周倉與裴元紹二人來說,他們的身高便足足有九尺左右,長得十分魁梧,現在的陳驀只能夠到他們的胸腹部,算是黃巾軍中身材最高大的一批士卒。

或許,這個年代的人普遍長得高大魁梧吧,陳驀暗暗猜測着。

話說回來,波纔剛叫陣,長社城樓上便有了反應,陳驀隱約看到一名身披戰甲的將軍扶着城牆,大聲喝道,“賊子莫要猖狂,我等乃大漢忠良,豈能投降你等反賊?似你等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之輩,倘若尚有半點良知,便放下手中兵刃,棄暗投明,我尚可爲爾等上書陛下,對爾等既往不咎,倘若冥頑不靈,待援軍一至,你等盡皆喪命,死於此地!”

城上那人話音剛落,就聽波才跨在戰馬上哈哈大笑,揚鞭遙遙指着城樓,恥笑道,“朱儁匹夫,數日前在潁川叫你僥倖逃脫,你還有臉出來見我?敗軍之將,尚言勇乎?”

話剛說完,波才身後黃巾將領皆大笑嘲諷。

原來,剛纔說話的正是大漢右中郎將朱儁,波才這陣奚落,叫這位一張老臉氣地面色發紫,扶着城牆不住地哆嗦。

“我不與你廢話,叫皇甫嵩出來見我!”波才冷哼說道。

話音剛落,就見城樓上出來一個頭戴金盔、身披掛甲的老將,正是老將皇甫嵩,只見他立在城上喝道,“波才,你亦我大漢子民,飽受皇恩,如今做下這不忠不孝之事,有何顏面祭家中先祖?我勸你早早疏散手下,回鄉閉門思過去吧,免得日後屍骨無存不說,且要揹負千古罵名!”

“嘿!”波纔不怒反笑,跨着戰馬在原地踱了幾步,揚鞭一指城下,大聲喝道,“老匹夫休要逞口舌之勇,你若有膽,便引兵出城,兩軍兵戎相見,一較高下,若是無膽,便早早棄了官,回家讀書耕田去吧!”

等了很久不見皇甫嵩回話,波才又叫麾下將領挨個罵陣,罵朱儁、皇甫嵩二人是縮頭烏龜,罵地非常兇狠,但長社卻還是沒有任何動靜,不得不說,這兩位老將確實沉得住氣。

當然了,就陳驀看來,這種程度實在算不上什麼。

在過後的兩個時辰中,黃巾軍中諸位將領不停輪換罵陣,但是長社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就在這時,隨着一陣咔嚓咔嚓的聲音,周倉忽然發現身旁的士卒坐下了一大半,一問才知道,是大帥體恤將士,令人傳令軍中將士原地歇息。

周倉一聽很是納悶,低聲說道,“也不知大帥如何想的,若是城中兵馬此時來攻,如何是好?”

裴元紹搖搖頭,一轉頭,卻看到陳驀早已坐了下去,想了想,他也坐了下來。

沒過多久,八萬黃巾除了中軍士卒,其他人都坐在地上歇息,但是作爲一軍統帥的波才卻視若無睹。

誘敵之計?

陳驀有些驚訝地望向波才的背影。

足足等了一個時辰,長社還是沒有任何動靜,波才皺了皺眉,撥馬回頭,右手一揮,喝道,“傳我令,中軍殿後,其餘將士後撤二十里紮營!”

唉,就知道……

陳驀無聲地嘆了口氣。

【注:漢末年間一尺=0.24米左右,文中度量都以這個爲標準,一丈=2.4米,知道個大概高度就行了,反正文中武將身高都會很BUG。】

第4章 異於常人的士卒第21章 禍不單行(三)第138章 隱藏的(四)第10章 長社之戰,攻城第118章 信任?(三)第2章 驚愕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139章 離間第151章 落幕第68章 逆境第74章 一線希望?第54章 偶遇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42章 獵虎於丘(三)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98章 狼騎之名(四)第68章 逆境第70章 動搖的心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143章 倒戈第23章 衝突二第17章 追兵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112章 疏途(二)第8章 將至的大限第144章 無法言及的悔恨第17章 猙第21章 斷後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50章 最後的黃巾(六)第96章 狼騎之名(二)第32章 致命的誤會第38章 藏匿(三)第104章 橫生枝節(四)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71章 人心(二)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30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二第6章 許田見聞第12章 貪狼與飛廉第82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二)第52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二)第68章 逆境第72章 完結?第37章 宿命的對決(二)第40章 退路第18章 神武魂第17章 黑月夜的來客第84章 錯失的大義第21章 出辭第35章 威震白馬第33章 弒君?!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40章 深宮變故(二)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81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44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二)第36章 威震白馬(二)第9章 西投漢中第89章 不錯的天氣第65章 激鬥第37章 宿命的對決(二)第73章 重置第十四章第9章 人中呂布!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3章 重置第48章 求和第31章 不浮於水的辛秘第35章 襄陽之戰第24章 錯愕第25章 貪狼的力量(二)第43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第107章 對峙(二)第73章 謀定第36章 藏匿140章 離間二第25章 死裡逃生第5章 趕赴長社第13章 蓄謀第76章 營救(三)第十四章第17章 追兵第3章 遭遇第29章 黃巾之名(五)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65章 準備第21章 斷後第66章 被動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4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三)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113章 呂袁之亂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53章 半年之期第44章 刺董!(二)
第4章 異於常人的士卒第21章 禍不單行(三)第138章 隱藏的(四)第10章 長社之戰,攻城第118章 信任?(三)第2章 驚愕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139章 離間第151章 落幕第68章 逆境第74章 一線希望?第54章 偶遇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42章 獵虎於丘(三)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98章 狼騎之名(四)第68章 逆境第70章 動搖的心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143章 倒戈第23章 衝突二第17章 追兵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112章 疏途(二)第8章 將至的大限第144章 無法言及的悔恨第17章 猙第21章 斷後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50章 最後的黃巾(六)第96章 狼騎之名(二)第32章 致命的誤會第38章 藏匿(三)第104章 橫生枝節(四)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71章 人心(二)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30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二第6章 許田見聞第12章 貪狼與飛廉第82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二)第52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二)第68章 逆境第72章 完結?第37章 宿命的對決(二)第40章 退路第18章 神武魂第17章 黑月夜的來客第84章 錯失的大義第21章 出辭第35章 威震白馬第33章 弒君?!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40章 深宮變故(二)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81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44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二)第36章 威震白馬(二)第9章 西投漢中第89章 不錯的天氣第65章 激鬥第37章 宿命的對決(二)第73章 重置第十四章第9章 人中呂布!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3章 重置第48章 求和第31章 不浮於水的辛秘第35章 襄陽之戰第24章 錯愕第25章 貪狼的力量(二)第43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第107章 對峙(二)第73章 謀定第36章 藏匿140章 離間二第25章 死裡逃生第5章 趕赴長社第13章 蓄謀第76章 營救(三)第十四章第17章 追兵第3章 遭遇第29章 黃巾之名(五)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65章 準備第21章 斷後第66章 被動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4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三)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113章 呂袁之亂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53章 半年之期第44章 刺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