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出茅廬 9、建言獻策

日子過的真快,轉眼我參加工作就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以來,我做的就是簡單的打雜工作,端茶倒水,收發訂單、發票、跑腿送貨等。但是我並沒有灰心,踏踏實實地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也以真誠地態度對人,周德治和張池對我的態度和我才進廠的時候有很大的改觀,對待我逐漸友好起來。至於林小龍,仗着是我的“師傅”,還是對我呼來喝去,我也沒有說什麼,還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做好每件事情,不過核心的客戶信息他是不讓我接觸的,他帶我出差的時候也很少了。

不過,在做打雜工作的同時,我也注意蒐集一些情況,比如把發貨單、發票等上面的數據記錄下來,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客戶採購的產品品種、數量、價格對比及變化。另外通過處裡和科室裡開會的時候,注意聽,把我認爲的重點記錄下來,對處裡和科裡的工作有了大體的瞭解。

通過我掌握的這些情況,我逐漸發現了廠裡的銷售與採購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廠裡的銷售分省內和區外,省內是銷售處直接對客戶的,大多數客戶都是生產型企業,而區外,目前只在五個省銷售,而且全部都是通過當地代理商銷售的。給代理商的價格較低,一般低於省內10%-15%,而且是先發貨,待代理商銷售後纔回款。一類產品在每個省只有一個總代理商,也有一個省一個總代理商代理廠裡所有產品的。目前,區外銷售佔整個廠的銷售額不大,約佔三分之一左右。

這種代理模式表面看似乎節約了銷售費用,但利潤很大部分被代理商攫取了,也增加了廠裡的資金佔用成本。還有就是有“竄貨”的現象,就是有部分代理商的將代理我們廠的產品又銷售到了我們華江省,雖然這種現象還不算很多,但也對省內的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對廠裡的價格體系有一定衝擊,我就聽周德治多次抱怨過這個問題。

在採購方面,採購的供應商比較固定,供應商一般很少變動。雖然有利於供應渠道的穩定,但沒有供應商競爭機制和比選機制,在採購價格上比較被動,聽憑供應商作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採購成本。據說在這點上,生產計劃處和供銷處矛盾較大,生產計劃處經常指責供銷處採購的原材料價格過高。

還有就是,在銷售方面,大家還是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習慣完全是依靠固有客戶和坐等客戶上門,從我們科室看是如此,其他兩個銷售科也是如此,大家都不主動開拓客戶,寧願在辦公室看報紙喝茶,都不願意去主動開拓客戶和市場。

我曾經接到有外省的客戶打電話來諮詢購買我們產品的事宜,我問林小龍該怎麼辦,林小龍來接電話,直接叫他找當地的代理商。又有一次,我接到另外的省份廠家打來的電話諮詢購買我們產品的事宜而當地我們沒有代理商,我又問林小龍該怎麼辦,林小龍來接電話,直接叫他找鄰省我們廠的代理商。

而我們的客戶,從這一年多我觀察和分析的情況來看,由於國內生產我們同類產品的廠家不少,我們部分客戶在流失,當然也有部分主動上門的客戶,所以這種流失現象還未引起人的警覺。

這些問題是我在工作中逐漸發現的,我也慢慢在思考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越想越覺得高廠長說的“危機重重”是有道理的。我爲能看到這些問題而有點小小的驕傲,但更多的是感到憂慮,畢竟從心裡來說我還是希望工廠能發展得好。

從向秀蘭她媽表現出的對我們廠的認同程度以及我還沒有被完全否決,可能也是取決於對我所在的工作單位的認可,而且要達到她提出的條件,似乎我也只能從我工作的工廠努力,離開了工廠我可能什麼都不是。

雖然要達到向秀蘭她媽提出的要求,希望很渺茫,但是哪怕只要有一絲希望,爲了對得起向秀蘭,更對得起自己的內心,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感到對我來說,廠宿舍到車間的路上的山壁上刷的“廠興我興、廠榮我榮”的標語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話,而是和我的血肉融爲一體了。

我對廠裡的這些問題成天都在關注和思考,這些問題和我自認爲可行的一些解決辦法也在我的腦海裡逐漸成形起來。我想是時候找個機會把這些建議提出來了。

一天晚上,刁佑華反常地沒有出去而是呆在宿舍裡,又反常地主動來找我閒聊,聊了一些籃球方面的事情,聊到了今年年初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我們都感覺到世界經濟的變化和全球化的趨勢,聊到了最近成立的中韓合資銀行,感覺我們國家開放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又聊到今年大學畢業生完全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問題,我們不禁感慨國家改革的力度大,也慶幸我們不是今年畢業,要不然真不知道我們的就業是怎麼回事。

刁佑華又說了一些他感覺到的廠裡的問題,我感覺都是些表皮化的東西,不禁覺得自己的自信心又開始膨脹起來。於是當聽到刁佑華說“東山,你分析問題和看問題有一套,經常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我都很佩服,你覺得現在廠裡有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就一股腦兒地把我近段時間的想法,包括廠裡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我認爲的解決措施等一五一十地全部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全部倒了出來。

刁佑華安靜而認真地聽着,這讓我感覺到一種被尊重和認可的滿足。等到我終於全部說完以後,我鬆了口氣。這時,聽到刁佑華說:“重點大學畢業的就是不一樣,這些問題確實是一針見血呀。”我更加有點飄飄然起來。覺得我這段時間的辛苦思索沒有白費,如果這些建議一旦提出來的話,真有可能一炮打響。

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是不按照人的願望進行的,這之後發生的事情讓我開始認識這個社會,認識人性的醜惡。這個社會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這一課的學費和代價有點高昂,高昂得讓我對這個社會甚至我的人生差點產生了懷疑。

第二週,我就看到廠裡的通知,由廠辦公室、黨羣工作處和廠團委聯合舉辦的“我爲工廠發展獻一策”的活動,要求工廠裡的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爲工廠的發展出主意、提建議。看到這個通知,我高興得差點蹦了起來,這不是我近來一直等待的機會嗎,看來是老天要幫我呀。我雖然不是團員,而在大學就成爲了黨員,但我還屬於青年,終於有我嶄露頭角的機會了,我心裡想。

看到通知後,我加緊準備起來。晚上吃過飯回到宿舍,我正準備動筆。這時候刁佑華走過來,對我說

“東山,看到廠裡我爲工廠發展獻一策活動的通知了嗎?”

我停了下來,不知道他想說什麼。

“我已經交稿了,你也要抓緊喲。”他接着說。沒有想到他居然這麼快,讓我有點吃驚。

“還是要感謝你呀,我把上週你說的關於廠裡銷售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略微加工了下,就交稿了。”

我有點懵了:“什麼,你提的這個建議?”

“是呀,你的觀點我覺得特別好,反正你主意多,你也可以提別的建議嘛,比如你提的採購方面的建議也很好啊,我就不行了,想不出來什麼建議,想出來的也不入流,爲了感謝你,明天我請你吃飯呀。”

我心裡感覺很氣憤。刁佑華他,居然做得出來,還特別來跟我說,不就是怕我也提了這個建議,讓他難堪嗎,我就偏要寫這個問題,看他能怎麼的!

但我轉念一想,他交稿在前面,再加上他們辦公室是承辦部門之一,真要爭起來的話,可能我是爭不過的,刁佑華可能就是想到這一點,才這麼有恃無恐的。

我很想發作,又覺得長期和刁佑華住在一起,撕破臉皮不好。這就是好人的悲哀,壞人對好人永遠不怕撕破臉皮,什麼沒有底線的事情都做的出來,而好人總是顧忌這個顧忌那個,即使遇到壞人的百般欺負,還在想着要以德報怨。事實上,壞人永遠也理解不了好人的好,就像好人永遠也不能想象壞人到底有多壞一樣。這也是好人長期吃虧的原因。

第二天刁佑華還真是請我吃飯,地方還選在了工廠周圍最高檔次的餐館,刁佑華還真捨得下血本,點了店裡的招牌菜,還想上酒,我勸住了他,他也就沒有再堅持。邊吃飯,刁佑華還邊說感謝地話。看來,我這麼久的思考就值一頓飯了,我心裡暗想。但聽着刁佑華對我感謝的話和對我的吹捧,我心裡的怨氣竟然減少了很多。我不是聖人,遠遠不是,只是個俗人,而俗人對別人吹捧自己的話總是沒有免疫力的。

事後,我有些後悔,就這麼答應了我不再寫這個建議,覺得自己太沒有原則,但是說出去的話,怎麼能收回來呢,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又能怎麼樣呢。

銷售方面的建議我答應了刁佑華不再寫了,我只有接受他的建議,着手寫採購方面的建議。我又對我原來的想法進行了細化,花了兩個晚上,反覆修改,終於將建議寫好了。但畢竟我對採購方面的事情沒有對銷售那麼熟悉,也沒有詳細的資料和數據做支撐,就有點吃不準。想讓人幫看看,一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人,後面想來想去,只有私下給胡悅看了看。沒有想到胡悅看完後,悄悄找到我,有點着急的樣子,對我說:

“小汪,你寫的這個東西交出去沒有?”

“還沒有,胡姐,怎麼啦?”我有點不明白。

胡悅用手撫了撫胸口,長出了口氣,纔出聲說道:

“小汪,聽姐的,你這個東西千萬不要交,會闖大禍的。你還太年輕,不知道這裡面水有多深,你說的問題,以爲別人不知道嗎,很多人都知道,爲什麼沒有人說,上頭,”

胡悅用手指了天花板,“上頭如果喜歡有人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早就有人提出來了,你不要這麼傻。”

我覺得胡悅說的有點太過謹慎了。我想起了我初到工廠入職培訓時高廠長講的“危機重重”,總覺的高廠長是個能直麪廠裡的問題的人,從我的瞭解來看,高廠長也是個胸懷寬廣的人,否則也不會讓廠裡發起這次活動了,發起這次活動,就是讓大家找廠裡的問題,如果一點有分量的問題都不提,那就失去了這次活動的意義了。我心裡這樣想,但我也明白,胡悅一直對我那麼好,她肯定是好意,於是我對她說:

“好的,胡姐,我聽你的。”

胡悅似乎還是有點不放心,又盯着我說:“一定要記住我說的話呀。”我嘴裡答應着,其實心裡還有點猶豫。

之後的兩天,我一直在爲這件事情猶豫着。一方面胡悅的話還是在爲心裡造成了一些影響,另外這個建議我自己也不是完全滿意,感覺比不上我對銷售方面建議的質量。但是我要換其他建議又沒有合適的切入點,離活動要求的交稿時間也不多了,也來不及我多思考再想其他建議。如果不交,好像有點說不過去,畢竟廠裡很重視我們這一批大學生。別人都交了就我沒有交,領導會不會認爲我不積極,態度有問題。

恰好兩天之後林小龍安排我跟他去出差,去鄰省解決客戶提出的產品質量問題。我就想在出差時再想一想再做決定回來到底是交還是不交。

沒有想到這次出差比原計劃的時間多待了一天,回來的時候交稿時間已經過了。我心裡有些遺憾,但同時也鬆了口氣,總算不用糾結交還是不交的問題了。這也可能是天意吧。加上一回來林小龍就安排了我不少雜活一直在忙,我也就沒有再在意這個稿件的問題了。

然而沒有想到,出差回來第二天一上班,胡悅趁人少的時候,悄悄地把我拉到一個角落,低聲問:“那個關於採購問題的材料叫你不是不要交嗎,你怎麼還是交了?”

“我沒有交呀。”我有點納悶了。

“還沒有交,現在廠裡這個事情已經傳開了,你還要騙我。”胡悅有點生氣地走開了。

我更加納悶了,我明明沒有交呀,胡悅怎麼這麼肯定地說我交了呢,看樣子她又不是在開玩笑,她說的傳開了又是什麼意思。

中午我回到宿舍專門找我寫好的那個建議,翻箱倒櫃的卻怎麼也找不到,後來仔細回想我出差前的晚上還在看這個建議,看完之後用一個筆筒壓在我的桌子上了。但怎麼會不見了呢。

晚上刁佑華回到宿舍,我問他看到那份材料沒有,刁佑華好像滿不在乎似地說:

“你說你寫的那個建議嗎,看你還沒有回來,時間也要截止了,怕等你回來來不及我就幫你交了,你不用感謝我,你幫了我這麼多,我本身就在負責收稿,順便幫你個小忙也是應該的。”

我說不出話來,刁佑華他竟然沒有經過我同意就把我的建議稿交了。雖然說得冠冕堂皇,但畢竟是沒有經過我同意,總覺得我有點被他操控的感覺。

但我又想了想,他說得也沒有錯,說不定別人真是一片好心和感激我才這樣做的呢。我如果這點小事都生氣的話,會不會讓人覺得太小肚雞腸了。交了也是好事,也算是完成了一樁任務,至少不會讓領導覺得我態度有問題。至於建議的內容嘛,也應該不是完全沒有作用,至少高廠長這樣的領導應該是認可的。於是我鬆了口氣,放鬆了臉上的表情,和刁佑華又說笑起來。

又過了兩週左右,“我爲工廠獻一策”活動總結表彰大會在廠辦公樓四樓的大會議室舉行。高廠長親自出席了會議,並作了講話。廠黨委副書記、辦公室主任、人事處處長、黨羣工作處處長、廠團委書記和廠裡全部團員和部分35歲以下的青年參加了會議。

我按照安排,坐在會議室的倒數第二排,而看到刁佑華竟然坐在會議室第二排靠中間的位置。我心裡有些失落,但迅速地平息了心情,聚精會神地聽起臺上領導的講話來。高廠長開始講話了,我更加用心仔細地聆聽起來。只聽高廠長在講了這次活動舉辦的目的和意義、總體收到的建議情況之後,繼續講道:

“青年是廠裡發展的希望,是廠裡的未來。廠裡的改革要靠青年,發展要靠青年,活力更要靠青年。廠黨委一向重視青年工作,從這次活動來看,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大批青年敢想敢拼,在實際工作中作出了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規,而是勇於探索、勤于思考。這是優秀年輕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我們工廠當前最需要的品質。

對於這次活動收到的建議稿,我都一一仔細看了,大多數同志的建議都是很中肯的,特別是部分同志的建議緊密結合工廠的實際,對工廠的問題看得準,提出的解決措施也很切合實際,雖然部分細節上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總體還是很不錯的。充分說明這些同志發揮了年輕人的活力,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闖勁和銳氣,讓我看到了我們的年輕人裡是有人才的,充分證明廠黨委近年來力推的年輕人才培養計劃是有效的,也讓我看到了工廠的未來和希望。

對於這些敢想敢幹的年輕人,廠黨委還要進一步培養,通過放在重要崗位、重要工作中培養等方式幫助這些優秀同志進一步成長。廠黨委還要進一步堅持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繼續引進和培養青年人才,進一步發揮青年人才的作用,使想幹事的年輕人有平臺,能幹事的年輕人有機會,會幹事的年輕人有事業。

當然,廠裡給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了空間,提供了機會,能否成才,主要還取決於自身。取決於你自身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年輕人都成才,大部分能成才,我就很滿足了。”

說到這裡,高廠長語氣變得嚴肅了,聲音似乎也提高了一些,繼續說:“但是和大多數積極努力、勤奮踏實工作的年輕人相比,也有極個別的年輕人不是想着踏踏實實工作,而是想着投機取巧,不是比奉獻,而是攀比待遇,”這時,有幾道目光朝着我掃射過來,高廠長莫非說的是我嗎?不可能呀。

又聽高廠長繼續說:“不是立足於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把本職工作做好,而是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想譁衆取寵,出風頭。做工作浮於表面,看問題走馬觀花,不看問題的本質和根源,只看事情的表面,不知道看問題的主要方面,不知道看廠裡近年取得的成就,而是把廠裡多年來積累形成的經驗和體系說的一無是處。”這時候刁佑華轉身看向了我,跟着更多人的目光看向了我,好像都認定了是我似的。這使我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在心神不定中我又聽高廠長繼續說道:“這種人不知道是工作作風問題,還是出於什麼居心。廠裡曾經對他們寄予厚望,給了他們各種特別的待遇和機會,可是他們自己認爲是大學生,要高人一等,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滿足。這種人辜負了廠裡的培養,成爲年輕人的反面教材,也給我們的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敲響了警鐘,是我們應該引以爲戒的。”

“大學生”這個說法指向似乎很明確了,在越來越多的人轉身看向我的時候,我終於有點撐不住了,腦袋裡開始嗡嗡作響起來。後面高廠長還說了些什麼,我聽得很模糊了,只是在惶恐中聽到開始頒獎,刁佑華獲得了本次活動唯一的一個一等獎。

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4.發展戰略(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26、銷售戰場(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5、工作安排第五卷 歸去來兮 92、白雲青山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1、就業意向第二卷 青雲之路 23、婚禮風波(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67.發展戰略(四)第三卷 登高望遠 58、和石廣生的分歧(三)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二章 青雲之路 46、環保風波(四)第一卷 初出茅廬 10、下放車間第二卷 青雲之路 19、峰迴路轉(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19、峰迴路轉(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6、第一次出差第二卷 青雲之路 54、公司制改革(六)第四卷 繁華落盡 88、舒小雅走了第二卷 青雲之路 28、銷售戰場(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一卷 初出茅廬 9、建言獻策第一卷 初出茅廬   8、見向秀蘭父母第一卷 初出茅廬 1、就業意向第二章 青雲之路 46、環保風波(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45、環保風波(三)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9、向秀蘭的來信第二卷 青雲之路 25、兒子的到來第一卷 初出茅廬 2、初次報到第二卷   青雲之路  16、帶舒小雅回老家(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53、公司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7.發展戰略(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21、採購革命(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15、帶舒小雅回老家(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8、液氨泄漏事件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二章 青雲之路 37、網絡時代第三卷 登高望遠 70.工廠搬遷(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73.策劃大師(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31、銷售戰場(六)第三卷 登高望遠 61.代表提案(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7、年終風波第三卷 登高望遠 72.策劃大師(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10、下放車間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5、工作安排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72.策劃大師(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56、和石廣生的分歧(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9、向秀蘭的來信第一卷 初出茅廬 11、感情波瀾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二卷 青雲之路 24、婚禮風波(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二章 青雲之路 42、初涉政工事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三卷 登高望遠 66.發展戰略(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一卷 初出茅廬 2、初次報到第二卷 青雲之路 25、兒子的到來第二章 青雲之路 43、環保風波(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65.發展戰略(二)第一卷   初出茅廬 3、入職培訓第三卷 登高望遠 70.工廠搬遷(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6、帶舒小雅回老家(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52、公司制改革(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51、公司制改革(三)第三卷 登高望遠 64.發展戰略(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二卷 青雲之路 24、婚禮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8、液氨泄漏事件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30、銷售戰場 (五)第五卷 歸去來兮 92、白雲青山第二章 青雲之路 49、公司制改革(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6、第一次出差第二卷 青雲之路 21、採購革命(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53、公司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3.接任董事長(二)
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4.發展戰略(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26、銷售戰場(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5、工作安排第五卷 歸去來兮 92、白雲青山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1、就業意向第二卷 青雲之路 23、婚禮風波(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67.發展戰略(四)第三卷 登高望遠 58、和石廣生的分歧(三)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二章 青雲之路 46、環保風波(四)第一卷 初出茅廬 10、下放車間第二卷 青雲之路 19、峰迴路轉(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19、峰迴路轉(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6、第一次出差第二卷 青雲之路 54、公司制改革(六)第四卷 繁華落盡 88、舒小雅走了第二卷 青雲之路 28、銷售戰場(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一卷 初出茅廬 9、建言獻策第一卷 初出茅廬   8、見向秀蘭父母第一卷 初出茅廬 1、就業意向第二章 青雲之路 46、環保風波(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45、環保風波(三)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9、向秀蘭的來信第二卷 青雲之路 25、兒子的到來第一卷 初出茅廬 2、初次報到第二卷   青雲之路  16、帶舒小雅回老家(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53、公司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7.發展戰略(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21、採購革命(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15、帶舒小雅回老家(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8、液氨泄漏事件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二章 青雲之路 37、網絡時代第三卷 登高望遠 70.工廠搬遷(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73.策劃大師(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31、銷售戰場(六)第三卷 登高望遠 61.代表提案(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8.發展戰略(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7、年終風波第三卷 登高望遠 72.策劃大師(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10、下放車間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一卷  初出茅廬 5、工作安排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72.策劃大師(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56、和石廣生的分歧(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9、向秀蘭的來信第一卷 初出茅廬 11、感情波瀾第二卷 青雲之路 22、採購革命(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4.混合所有制改革(五)第二卷 青雲之路 24、婚禮風波(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二章 青雲之路 42、初涉政工事第三卷 登高望遠   75.登高望遠(一)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三卷 登高望遠 66.發展戰略(三)第四卷 繁華落盡 86、調查結果第一卷 初出茅廬 2、初次報到第二卷 青雲之路 25、兒子的到來第二章 青雲之路 43、環保風波(一)第三卷 登高望遠 65.發展戰略(二)第一卷   初出茅廬 3、入職培訓第三卷 登高望遠 70.工廠搬遷(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6、帶舒小雅回老家(二)第三卷 登高望遠 62.接任董事長(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52、公司制改革(四)第二卷 青雲之路 51、公司制改革(三)第三卷 登高望遠 64.發展戰略(一)第二章 青雲之路 32、銷售戰場(七)第二卷 青雲之路 24、婚禮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18、液氨泄漏事件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四卷 繁華落盡 82.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第二卷 青雲之路 27、銷售戰場(二)第二章 青雲之路 44、環保風波(二)第二卷 青雲之路 30、銷售戰場 (五)第五卷 歸去來兮 92、白雲青山第二章 青雲之路 49、公司制改革(一)第一卷 初出茅廬 6、第一次出差第二卷 青雲之路 21、採購革命(一)第二卷 青雲之路 53、公司制改革(五)第三卷 登高望遠 63.接任董事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