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三代子,首先說明它就是牛內臟的一種,它可就有講究了,它大約有三四種樣子,有的很薄,有的很厚,有的甚至分節,吃起來味道也是不一樣的,薄的好咬,厚的耐嚼,分節的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據熟悉的伊斯蘭教朋友介紹,三代子就是牛胃,也有個別的用牛十二指腸的,因爲牛有四個胃,各有各的作用,所以各有各的滋味,而且牛是反芻類動物,牛胃自然格外結實,所以咬起來格外耐嚼,香得很!
這個三代子應該只有在泰安有售,其他城市別無分號!
說起來喝早酒之風在泰安並不盛行,但有糝館的地方一定賣三代子,一定賣白酒!
糝有三個絕配——白酒,三代子,油條!
我有很多朋友並沒有酒癮,但如果上午沒有重要的事情而且早餐喝糝的話,一定會喝一碗散酒!
用一句大衆的話講,平時可以不喝,但只要看到三代子和糝就想喝一碗!
糝館早餐也賣熟牛肉,但一般糝館的老主顧很少吃牛肉,都是吃三代子!
下一次來泰安一定要品嚐一下!
中國真正盛行早酒的城市,是應城!
很久以前,聽到別人講這樣一個笑話:是說應城毛家河小街上有個老漢,每天早早地來到街上,錢足夠的時候就買個鍋盔包根油條,咬一口,喝一口自帶的散酒。沒有錢的時候,便要得店裡三兩根醃蘿蔔條下酒。卻說有一天,吃喝的進度不太協調,前兩根醃蘿蔔條已經下肚,而酒壺裡的酒還只下去一小半,醃蘿蔔條卻只餘一根了。於是,每一口就只能小心地把這根醃蘿蔔條咂一下復又夾出放下,僅就着那絲的鹹味下酒。呷一口,咂一口,嘖一下,舌頭還要將嘴巴舐一圈,好不享受。等喝乾了壺裡最後一滴酒時,便張嘴狠咬,準備將這最後一根醃蘿蔔條吞了下去,盡了今早的晨興。哪知,“格登”一聲,硌得老漢牙口生疼,吐出來一看,原來是一根生鏽的釘子,已被咂得鋥亮。
後來,人們經過無數次的演繹,從中還得出一個勸酒的經典來——要個麼菜下酒,別人一個鏽釘子還搞二三兩呢!
當然,這故事有可能只是別人的杜撰,但應城的早酒卻是一大特色。三三二二朋友相邀,隨便找一家早點鋪裡坐下,小炒一盤滷順風,一盤豬拱嘴,一盤滷牛肉,一碟滷雞蛋千張拼盤,每人一盎用枸杞泡得暗紅的散酒,邊吃邊喝好不自在。而且喝早酒一般都不興勸,更不興賭,由着個人的興致。末了每人還少不得一碗鱔魚粉或者三鮮面或者肚片煲之類,之後,拍拍肚子,打個飽嗝,分手的時候還道一聲“中午再約”,爾後各人去搞各人的事。不過要是天天都這樣過早法,絕大多數的人是堅持不下來的,應城的早酒也不會源遠流長了。上了年紀的人更多的是一碟花生米、一個素拼盤,自帶老酒,獨個享用。
應城的早酒,在於它的“精”,它的“神”,它的“氣”。
所謂的“精”,是指早酒的內容的豐富。應城的早點品種之繁複,其它任何地方是難望其項背的。烹炸燴滷,燉蒸烘烤,只要你能想象得到的,在這裡不怕找不到吃處。經膳食家們考究,認爲“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是極大的養生之道的。我現在住在這個小城裡,每天都要爲過早犯難,除了油條餅子稀飯粉條,實在找不出旁的花樣來,總是匆匆地走下過場,胡亂地哄了肚皮便又急急就趕去上班。前些時,把老丈人接來小住,沒想到他住了兩三天便高低要回應城去,後來丈母孃才道出其中的緣由——他那兩天騎着車跑了大半個城,沒有哪一家有早酒,實在是過不慣。
所謂的“神”,就是通常說的“早起二兩酒,一天昂頭走”。早酒是有個說法的,叫還魂酒。意思是前一天晚上喝多了,第二天一早小咪上一兩口,人就來勁了。大約這種說法沒有多少科學根據,增廣賢文裡有這樣的話——“不喝晨時酒,一天昏到酉。得罪酉時妻,一夜守孤寂。”不過,話又說回來,人有幾多是按科學來生活的呢,順了自己的性子,由着自己的感覺,落得一個快活。年長的人感嘆“站的菩薩站一生,坐的菩薩坐一生”,鄉下的土話也表達這樣的意思——牛吃稻草鴨吃谷,憨人自人憨人福。
所謂的“氣”,是說喝早酒對應城人來說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需要。在應城過早,已絕對不是停留在果腹意義上的,而是在那溫吞慢嚼、陶然自在,你起我興、其樂融融的韻味。象重慶人愛泡茶館,歐洲人愛聽歌劇一樣。我們應城鄉里待客之道,就是大魚大肉,一壺老酒。想一想“茶滿欺客,酒滿欺主”的老俗話,可知酒實在是一種奢侈品。有酒就得有菜,待客的成本就高了,而且是一天三餐都如此,足見對人用心的實誠。雖然說待客的熱忱裡,多少也是要面子使然的,但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當初在鄉下教書時,曾寢室門前貼過一副對聯:“求名忙,求利忙,忙裡偷閒來打牌撒。勞心苦,勞力苦,苦中做樂去喝酒罷。”校長看後很是不滿,但又不好當面發作,便託人勸我撕了,而我偏偏固執己見,後來他老人家只好趁有天夜裡我不在時偷偷地親自下手。
喝早酒已經成爲應城人的一個招貼,裡頭實際上也有應城人的性格在裡頭,喝點早酒其實是好吃的成份居多,而好吃的人一般不壞,所以孝感幾個縣市區的人都不約而同得出一個結論——應城人特別適合做朋友。惜乎自己沒有餘力,要不然一定研製一個制酒獨門方子,釀出特別的酒來,註冊一個商標——“應城早酒”,不必再打廣告,名頭就蜚聲境域了。而且,還開一間早點館,取名——“應城早酒坊”,門口掛上兩串酒紅的燈籠,貼一副對聯:“得進早酒坊,不枉英雄腸!”如此,生意不興隆纔怪!
第二個喜歡喝早酒的城市,是武漢荊州!
我去過荊州,又是從《遠方的家》裡知道,荊州人有喝早酒的習慣。而恰好荊州轄下的公安縣又以牛雜火鍋聞名天下,讓荊州好酒的漢子找到了絕佳的下酒菜。一小鍋牛肉牛雜火鍋,二兩小酒,清晨的荊州街上隨處可見的悠閒愜意讓我沒法不心生羨慕。走過那麼多地方,幾乎沒有見過哪裡的人們像荊州人這樣把早餐吃得像午飯一樣隆重。湖北人把吃早飯叫做“過早”,意思吃早飯可以簡單隨意但是必須有效率,嗖的一下就吃完了,尤以武漢人最爲典型,武漢人在早餐上用的時間大部分是花在等待上了,真正吃起來特別快。而且,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很多人更是把午飯和晚飯當早飯吃。似乎沒有想過把早餐吃得像荊州人這麼灑脫卻精緻。
雖然很多地方有喝早酒的習慣,而且一個人是否喜歡喝早酒也絕不僅僅是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但我想喝早酒的習慣也多少參與塑造了荊州人的性格。因地處中原的南部門戶,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得荊州者便可經江漢平原縱橫馳騁,進中原逐鹿。荊州古城牆千年來屢毀屢建,昭示着荊州城千年間狼煙滾滾,馬嘶人嚎。及至天朝新立,天下太平,荊州人一直面臨的長江水患始終沒有消失。長江荊州河段九曲十八彎,長期以來水流不暢,水患嚴重。兵禍天災,時刻考驗着荊州人的心態和意志,或許就是因爲這養成了荊州人豁達的心態和閒適的境界。所以荊州的生活節奏並沒有那麼快,荊州的夜生活也沒有那麼豐富,一切都是隨意自然的狀態。一鍋牛肉,二兩小酒,是荊州人一天的開始,也是荊州人一生的寫照。
來荊州不喝次早酒,就不能真正理解荊州人的生活。對當地人來說,早酒一定要喝得花時間,喝得略顯隆重。所以,牛肉牛雜火鍋是要的,好像極少見過荊州人用別的東西下酒。要想填飽肚子,再來碗牛肉湯下的粉面,或乾脆來一碗米飯。《遠方的家》探訪的酒店,是公安當地牛雜的老字號,一大清早就滿滿當當都是喝早酒的人。江江沒有帶我們去那家,而是在週日一大早帶我們去他經常吃的小館。客人不算多,都是些三三兩兩喝酒的人。我們也就着粉面,吃着牛肉火鍋,體驗了一把荊州似過早。可以說荊州人把牛肉牛雜做到了極致,一鍋牛肉牛雜鮮美入味,爽口且有嚼勁。要想做出好的火鍋,必須要用當天新宰殺出來的牛肉,先用猛火爆炒,再放入秘製老湯中精心烹製而成。由於熬製時間長,火候把握精準,所以牛肉牛雜不僅入味還能保證肉質不老不柴,鮮嫩有嚼勁。提味增鮮,烹製時還會加入適量的辣椒,所以這一鍋牛肉牛雜既不像川菜那樣麻辣,也沒有湘菜那樣的勁辣,多吃是過癮,不用擔心肚子疼。
唯獨遺憾的就是那天沒有喝酒,這早餐吃得多少有些不完美。我這個人,沒有對手,白酒我基本就喝不下去。若是酒逢對手,我喝個七八兩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爲江江要開車,做不成喝酒的對手。說來我畢竟不是荊州人,喝不下生活的苦悶,也喝不出人生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