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傷寒症

薰俷突然打了一個哆嗦,感覺有點不太舒服。

向身後看,黃劭病怏怏的騎在馬上,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好像隨時都會從馬上栽下去。

於靡領着丹陽兵,在後面隨行。

好像沒有什麼不正常,也只有黃劭看上去很難過,似乎是生了病

距離火燒盤龍谷已經過去六天了,從理論上說,董俷他們的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

這一點從揚州各地的太平道場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信徒明顯比以前少了,遠沒有當初看到的那種奔走相告的情形。一方面此地距離鉅鹿很遠,張角等人的威望顯然沒有在翼、幽等北方各州來的高。而另一方面,薰俷等人的殺戮,也卻是讓信徒們感到了恐懼。

信奉鬼神雖說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可若是爲了這個而丟了命,可實在是划不來。

再加上,揚、荊各地沒有像北方那樣遭災,所以情況自然是有所不同。

按道理說,情況好轉了,董俷應該是覺得高興。可事實上並非如此,他有點心慌。

原因?

說不清楚!只是覺得太平道、張角應該不會這麼容易就認輸。

他們有足夠的本錢繼續對他進行追殺,可是從過了廣陵之後。就再也沒有動靜。

張角……董俷不是很瞭解這個人。

不過從黃劭和唐周那裡得來地情況來看,他不是那麼容易放手的人。且不去說一把火快要把張角地面皮都扒下來了。吃了這麼大的虧,如果是董俷自己,恐怕也不會嚥下這口氣。

所以,張角一定有後招。

可他偏偏沒有動靜,實在是讓董俷不放心。

而董俷目前的情況也有些不同。於靡和三百丹陽兵的加入的確是壯大了他的力量,可相應地。也把他從暗處轉移到了明處。這好像是一次交換,太平道卻到了暗處。

平心而論,董俷不想要這三百丹陽兵。

廣陵事件結束之後,他曾想過把丹陽兵還給陳珪,只留下於靡就行。

這傢伙武力不算很強,也就是和裴元紹在伯仲間。好在他是地頭蛇,可以打探消息。董俷記不清楚這個於靡是否在三國演義中出現過,而且他也懶得再去想了。

一路上見過的牛人太多了,多的董俷有點麻木。

連他最敬佩的孔明先生都已經見過,而且還親手掐了好幾次孔明先生的臉蛋。

滿足了。董俷已經很滿足了。

不過諸葛珪卻勸阻了他不要把丹陽兵還給陳珪。

“俷公子,漢瑜一片好意。而這也正是你和他徐州陳家交好的見證。若是把人還給他,勢必會讓漢瑜掉了麪皮,甚至還會認爲你是看不起他。還是把人帶着吧,多一個人,總是多一分力量。你身邊出了典韋之外,巨魔士只剩下了八個人。也正是用人之際。雖然說目標大了一些,可總好過手邊無人可用,你說是不是?”

想想,諸葛珪說的也有道理。

薰俷這纔沒有把人還給陳珪,一行人繼續啓程,繞過歷陽城,在丹陽城外也是過城門而不入,星夜趕奔江夏。按照董俷的計劃,現在他已經完成了任務,正是回家的好時候。把諸葛珪一家送過江夏之後。他就可以直接取道南陽,從潁川去河東。

想必。蔡等人都應該已經抵達河東,說不定已經和父親一起趕赴陽了。

可沒想到,在快要抵達廬江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情。黃劭病了,病地很嚴重。

其實從離開廣陵之後,黃劭就一直不太舒服。

開始還以爲是小病小災,董俷也沒有太過於留意。可後來病情越發嚴重,連馬都騎不得了。諸葛珪略通岐黃之術,檢查了一下後說是發寒症,情況並不算嚴重。但在廬江找來郎中診治,這才確認了黃劭的病,居然是在當時很嚴重地傷寒。

傷寒的病因有很多。

受熱,受冷,瘟疫,乃至心神不寧……

諸多原因都可能引發傷寒。郎中檢查完畢之後,輕輕搖頭道:“請恕在下醫術淺薄,看不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傷寒。不過我倒是可以推薦一人,說不定能有辦法。”

薰俷急忙問道:“願聞其詳。”

“去長沙。”郎中說:“長沙有一位名醫,而且此人出身孝廉,正擔任長沙太守一職。此人醫術高明,而且對治療傷寒頗有心得,說不定找出治療貴部屬的辦法。”

太守?名醫?

擁有兩千石俸祿的太守,居然是一個名醫嗎?

薰俷不禁愕然,扭頭向諸葛珪看去。諸葛珪想了想,猛然一拍手,“你說的可是張機?”

“正是張長沙!”

“恩恩恩,若是他能出手地話,的確是沒問題。”

薰俷奇怪的問道:“君貢先生,這位張長沙很有名嗎?”

“呵呵,確實小有名氣。張機此人我聽說過,字仲景,出身倒是好的,只是自幼好醫術,故而時常被人恥笑。他倒是不在意,一心鑽研醫術。後來家裡出面爲他要來了一個孝廉,還當了長沙太守。其治下倒是非常安寧,加之醫術高明,在荊襄九郡名氣不小……只不過,從這裡到長沙有一段路程,黃先生能支持嗎?”

黃劭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有氣無力的說:“主公,您不必管我。劭可以在此休養,等好轉了。自然去河東與主公匯合。別耽誤時間了,這裡說起來並不安全。”

薰俷一瞪眼。“黃劭這是什麼話?我曾說過,絕不會放棄任何一下部屬。你跟了我,我自然就有責任保你性命……好好休息,天亮之後我就帶你去長沙找張機。”

讓唐周留下來照顧黃劭,送走郎中之後,董俷在客房中沉思。

典韋一聲不響的坐在一旁。取出一塊抹布,擦拭他那一對大戟。這些日子來,那大戟飲了無數鮮血,月牙戟刃上隱隱泛着紅光,散發出一股淡淡地血腥之氣來。

諸葛珪走進來,在董俷對面坐下。

“俷公子,你真的要帶黃先生去長沙嗎?”

薰俷點點頭,正色道:“黃

貧寒,雖有才華而不得志,甚至曾委身於賊。這種人生地眼中也許不算什麼,可是對俷而言。見到他就好像看見了自己。我雖出身六郡良家子,還不是一樣不被人看得起?呵呵,您別怪我說地直接。”

諸葛珪倒是沒有生氣,只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薰俷接着道:“俷有幸,能得伯先生青睞;劭不幸,但他能迷途知返。投靠在我門下。從城一路走下來,他對我忠心耿耿,更全心全意地爲我出謀劃策。我如果拋棄了他,豈不是寒了那些跟隨我的人嗎?典大哥,你說,你會不會寒心?”

典韋擡起頭,那張醜臉上露出憨憨笑容,“會!”

“你看,連典大哥這種老實人都……君貢先生,俷生無大志。只願保我薰氏一家周全一世。雖說志小,可也不容易。我需要每一個跟隨我的人。和我一起努力才行。君貢先生,這種感覺您也許無法體會,但這是我真實地想法。那天陳元龍說我會飛黃騰達,其實無所謂。大丈夫當建功立業,可如果連家人都保護不得,還談什麼建功立業,飛黃騰達?說句心裡話,一個人站在山巔,其實很孤獨。”

諸葛珪詫異的向董俷看去,久久說不出話。

這番話若是讓別人聽到,定然會恥笑董俷胸無大志。可諸葛珪和董俷也算是相處了一段時間,其殺戈果決,還是給諸葛珪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董俷那最後一句話,深深觸動了諸葛珪的心。那不像是薰俷這般年紀說出的話,更像是一個飽經滄桑,經歷過無數事情的老人,纔有可能說出的言語。

諸葛珪輕聲道:“俷公子,您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薰俷把一根投槍擦拭的雪亮,插入背囊中笑道:“一個很普通地醜鬼罷了。”

“哈哈哈……沒錯,一個普通的醜鬼!”

諸葛珪神色一正,“既然俷公子你已經做出了決定,那珪也就不再勸說你了。夜了,早點休息吧。”

他起身要出房門,董俷卻突然開口,“君貢先生,我會讓於靡帶人護送你們回去。另外,唐周也會隨行……等你抵達目地地,可以讓他們直接前往河東等候。”

諸葛珪轉身,一拱手道:“俷公子高義,珪不言謝。”

諸葛珪出去了,董俷又把於靡和唐周叫來,交代了一番。

讓典韋把行囊拿來,從裡面取出一枚關防印信,遞給了於靡。

“於靡,你和唐周送諸葛先生抵達目的地之後,憑此關防印信,可以直接前往河東。我這裡有一封信,你轉交我父親。若我父親不在,交給李儒或者我母親都可以。我舉薦你爲騎都尉,在河東軍中效力。你若是有什麼不滿意,可以告訴我。”

從一個白丁,一下子變成了騎都尉……

對於靡而言,不亞於野雞變鳳凰那麼突然。一時間激動的說不出話,手拿着信,一個勁兒的顫抖。

“唐周,你心思活泛,但是讀書卻不算太多。論學養,你比黃劭差,但論心眼,你比黃劭多。我無分你二人先後,這一路下來,我一直在觀察你們。我要大用你,但是你現在還不足以讓我大用……回河東後,我會安排你去我姐夫的手下學一段時間。呵呵,他的手段你領教過地,等你學成了,我還有重任委託給你。”

上一次見李儒,是一個俘虜。

而這一次……唐周伏地涕淚道:“主公,周定會潛心修學,絕不會辜負主公厚望。”

“好了,都去準備一下,明日我就不和你們道別了。”

於靡和唐周退下,董俷突然笑了起來。

典韋問道:“主公,您笑什麼?”

“沒什麼……只是在想,那小亮將來會如何?真希望他能早些成人,我有點迫不及待。”

典韋不太明白,這事情有什麼好笑?

一個小鼻涕蟲而已,真的值得主公這麼看重嗎?不過,主公覺得好笑,那一定是好笑的。

典韋忍不住呵呵的也笑了起來。

第二天,諸葛珪起了一個大早,卻沒有遇到董俷。

詢問周倉,不,應該是叫諸葛倉,他神色不無黯然的說:“俷公子一早就帶人走了。”

是的,不但是走了,那四十多匹戰馬也一起帶走了!

於靡已經召集起了人馬,在客棧外肅立等候。唐周在於靡身後站立,好像一個影子,悄無聲息。

諸葛珪輕聲道:“周倉,你可是後悔了?”

諸葛倉擡起頭正色道:“主人這是什麼話?周倉已死,如今活着的是諸葛倉。倉即歸順主人,又有什麼後悔?只是覺得,那俷公子人長得雖然醜,可心卻是好的。”

“是啊,這世上,斷不能以貌取人。俷公子給我上了一課啊!”

感嘆完畢之後,諸葛珪下令啓程。他一手抱着幼子諸葛亮,一手拉着長子諸葛瑾,登上了車輛。

諸葛瑾問道:“父親,醜叔叔呢?”

“俷公子去辦事了。”

“那我們還能和他再見嗎?”

“當然能……不過你要好好的讀書,否則將來學無所成,又怎麼好意思去見俷公子?”

“孩兒一定會用功讀書。”

諸葛瑾用力的握着拳頭,大聲地保證。一路上,他對董俷的認識從開始地畏懼,到後來覺得有趣。特別是聽那巨魔士談起當年董俷縱橫西北的往事,諸葛瑾又由有趣,轉變爲了敬佩。這個醜醜的叔叔,年紀雖比他只大了一些,卻已經建立了顯赫的威名。

大丈夫生當如斯,諸葛瑾暗下決心。

車仗駛出廬江,朝着江夏進發。同一日,江夏渡口走來了一羣人,一共有十幾個,爲首的是一個相貌威武的青年。

同行人問道:“小渠帥,我們去哪兒?”

那青年沉吟片刻後,一揮手道:“如果是我,定然會在廣陵事情結束後,迅速撤離。若燕未曾猜錯,那些人一定會走廬江至江夏一線,自荊州前往南陽。南陽方面,我已經囑託張叔叔代爲關注,我們去廬江,說不定還能和那些人相遇呢。”

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489章 西行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00章 獅虎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78章 少年行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25章 當陽(一)第90章 絞肉機(二)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399章 十年(九)第426章 當陽(二)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61章 惺惺相惜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488章 長安(完)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331章 涼州詞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85章 長安(四)第83章 一進雒陽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491章 蔡美人第432章 雄主邪?第53章 追悔莫及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7章 求官(2)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331章 涼州詞第60章 雙醜會第417章 議和第18章 放長線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16章 空城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83章 長安(二)第127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二)第79章 張機辭官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8章 大姐(2)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400章 獅虎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382章 黑名單第487章 長安(六)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422章 五蠻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82章 長安(一)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124章 敕勒歌
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489章 西行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00章 獅虎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78章 少年行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25章 當陽(一)第90章 絞肉機(二)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399章 十年(九)第426章 當陽(二)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61章 惺惺相惜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488章 長安(完)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331章 涼州詞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85章 長安(四)第83章 一進雒陽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491章 蔡美人第432章 雄主邪?第53章 追悔莫及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47章 鄙夫之怒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7章 求官(2)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331章 涼州詞第60章 雙醜會第417章 議和第18章 放長線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16章 空城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83章 長安(二)第127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二)第79章 張機辭官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8章 大姐(2)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400章 獅虎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382章 黑名單第487章 長安(六)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422章 五蠻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82章 長安(一)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124章 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