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千里草

劉禎的奏摺,看似極爲普通,甚至有宗室向董賣好的意思。

可這天底下的人,並非都是瞎子。很多明眼人都看出了宗室的意圖,並且默默的靜觀其變。

曹操、袁紹、劉表、劉備、劉璋、孫策……

各路諸侯在泰平三年的正月,打仗的停止了打仗,外交的停止了外交,注意力集中在了長安。

關中,已經變成了一頭讓諸侯色變的龐然大物。誰也不知道,董的下一步會邁向何處。雖然說,董口稱關中需要休養生息。可瘦死的駱駝必馬大,如今的董已無人敢去小覷。

接下來,就要看劉辨的措施了!

如果劉辨堅持要董封國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宗室所爲定和他有所關聯。也就是說,董和劉辨已經出現了一些隔閡。一個擁有傳國玉璽,爲漢室氣運的代表;另一個掌關中塞外西域,近百萬雄獅,又是天下聞名的虎狼之將。二者結合起來,絕非諸侯能夠抵擋的住。

即便是擁有漢帝劉協的曹操,也處於窘困之中。

可一俟董和劉辨反目,毫無疑問將會變成另一個局面。到時候,諸侯就能喘息一口氣了。

正月的渭水,繞長安而過,東逝去。

濁浪排空,巨大的冰塊撞擊,發出轟隆的巨響聲。河水打着旋兒。看上去極爲湍急,令人心生敬畏。

董策馬於渭水河畔,十餘頭雪鬼飛奔,形容極爲可怖。

這些雪鬼。大都是當年雪鬼地後裔,早先的四頭雪鬼,如今大都是呆在府內,陪伴蔡琰等人。

董朔董宥,緊隨在董的身後。

另有數百名技擊士和巨魔士隨於其後,並未攜帶盔甲,一個個格外的輕鬆寫意,不見半分憂愁。

董猛然勒住了戰馬。在一高處向遠方眺望。

諸葛瑾石韜,黃敘李逵等人也忙勒住了馬,肅立在董身後。

“可查清楚那童謠地源頭?”

自正月開始,長安突然流傳出了一些民謠,其中最流傳最廣的。是一曲名爲《千里草》的民謠。

千里草,漫長安;扶搖三萬裡,關中立二京……

這千里草,合起來就是一個董字,其矛頭自然直指董。所謂二京,組在一起,就是涼字。民謠的大概意思是說:沒有涼州董,何來今日關中。所以董,當爲涼國公。

許多民謠的意思,大概都是這樣。

以至於民謠一起。很快在長安流傳起來。董有些弄不清楚,究竟是誰在創作這些民謠呢?

諸葛瑾遲疑了片刻,輕聲道:“臣下隨已追查。但至今爲查到源頭。不過……”

“不過怎樣?”

“不過有些許跡象表明,這件事可能和大公子有關。”

董一怔,“和六斤有關?”

“正是!”

諸葛瑾苦笑一聲,“若論對長安的控制力,當以督察院爲最。廷尉曾發出人手。可一俟發現了線索。正準備追查下去的時候,線索立刻中斷。整個長安。能有此力量,莫過於督察院。”

董沉默了……

諸葛瑾的分析,聽上去似乎有些牽強。

可仔細想想地話,就會發現,他所言頗有道理。能夠第一時間發現自家的破綻,而後又能在第一時間解決破綻……曹操不可能,宗室更不可能。至於圖澄,被劉辨杖脊三十後,老實的不得了。平日裡除了在清涼寺中呆着,根本就不走出寺廟半步,所以也好像不太可能。

而能夠讓民謠流傳這麼快,這麼廣,似乎除了督察院,沒有人能做到。

難道是軍師的意思嗎?

董的腦海中,浮現出賈詡那單薄地背影。若是軍師的主意,想必他是希望我能接受封國。

可接受封國的害處,他難道不知道?董有心去杜郵堡請教,但近來事務繁忙。科舉之事即將宣佈,活字印刷術也已經有了雛形,第一批書籍很快會印刷出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連剛到長安的黃承彥,也爲此忙碌着。而最重要的是,如果董頻繁的出沒杜郵堡,那麼賈詡的暗着怕就會被暴露出來。

雖然說長安上次經過了一次大屠殺,清理了許多細作。

可天曉得各方諸侯派了多少細作在長安,想要說清理乾淨,無異於癡人說夢一樣的困難。

一時間,董感到非常的困惑。

遠處,董宥張弓射箭,將一頭麋鹿射中,十幾頭雪鬼衝過去,把那獵物死死地看住。

“哥哥,我射中了,射中了……”

說起來,董宥和董朔的射術非常高明。在這一點上,比之董這個苦練多年也沒有進步的傢伙,強了百倍。今日出城散心,也是兩個小傢伙地意思。那麋鹿倒地之後,就見夏侯曼撒腿衝到了屍體旁邊,趕走了雪鬼之後,雙手抓住鹿腿,數百斤重的麋鹿被他輕鬆拎起。

“這傢伙,端的是一員虎將!”

黃敘忍不住讚歎一聲,衆人齊刷刷點頭。

諸葛瑾笑道:“夏侯曼雖勇,但只怕和兩位小公子相比,還是差了一些。嘿嘿,小公子雖然如今不比夏侯曼,可畢竟年幼。前些日子我去主公家中的時候,看到兩位公子聯手,夏侯曼已經有些抵擋不住……若再多些時日,兩位小公子就算是比不得主公。相差也不會太多。”

董不禁有些得意。

不過,他卻搖頭道:“那是夏侯曼讓着他二人。如果真刀真槍的比拼,夏侯曼百回合內,定然可以取他二人地性命。朔兒和宥兒地武藝雖然已成。可畢竟是少了許多經驗。有些事情,不是單靠苦練就能理會出來……只要見過血,殺過人,真刀真槍的搏殺過,纔可能明白。”

“主公地意思是……”

董淡定一笑,“賀齊來信說,今年將會對樂浪三韓用兵。郝昭將爲主帥,在春耕結束後出征。我打算把這兩個小子送過去。好好地歷練一下。省的留在長安惹是生非。他們的娘,太溺愛他們了。”

其實,董何嘗不溺愛兒女?

只是在外人面前,他是不會表露出來。

諸葛瑾等人聞聽之下,吃驚不小。“主公,二公子才十二歲,小公子才十一,會不會早了些?”

董眯縫着眼睛,輕輕搖頭。

“我七歲時,就已經殺過人,見過血……十一歲時,就擊潰了太平教衆在臨洮的作亂。他二人年紀雖小,卻比我聰明。我所會的,都已經教給了他們。剩下的就要靠他二人自行領悟。”

衆人,不由得默然。

也許董自己沒有覺察到,他越來越貼近於這個時代的思維。

殺人見血。在他而言似乎已經成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對孩子地態度,也頗有這個時代的風格。若是在後世,讓十一二歲的孩子上馬打仗,殺人奪命,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的事情。

而在當代。董習以爲常。諸葛瑾等人也見怪不怪。

當三韓戰事結束的時候,想必就是關中對關東地決戰之時吧……

諸葛瑾等人相視一眼後。心領神會。

石韜輕聲問道:“主公,對三韓用兵,讓郝昭掛帥會不會……太年輕了?”

董忍不住哈哈大笑,“伯道年紀雖不算大,可是心智堅毅,兵法已盡得盧師的真傳。此次平定三韓,郝昭的年紀當是最大。昨日華雄之子華欽,徐榮之子徐柘都已奉命趕赴遼東。諸公,時光流逝,日月穿梭……一晃間,距離我等入西域,已有十載,小老虎們都長大了。”

其實,董自己才三十三,可是言語中,卻帶着無限的感慨。

沒錯,一晃……已十載年就已經敲定下來。閻柔與三韓勾結,如今勢力越發的龐大起來。而且屢屢寇邊,若不能解決去,終究是一個大麻煩。更何況,遼東還有一處重要的所在。

船廠!

董命凌操督建遼東水師,興造龍骨戰艦。

是儀被任命爲遼東太守,協助凌操組建水師,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所以三韓必須平定。

本來,陳宮等人想讓賀齊掛帥。

但賀齊如今鎮漁陽右北平兩郡,和袁紹對峙。塞外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非賀齊莫屬。於是,董大筆一揮,非但同意了賀齊的決定,而且出征三韓,六大主力一支也不動。

全部以小一輩地人爲主將。

除了華欽徐柘之外,還有臧霸之子臧艾,徐晃之子徐蓋,雲中太守張遼之子張虎,選鋒軍主帥張之子張雄……等等如是。其中年紀最大的華欽,年方十九;最小的,就是董宥。

這一支青年軍將會有什麼成就?

這征討三韓地一戰,就是一次試金石。

話題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轉移到了即將開始的三韓會戰上面。諸葛瑾等人對青年軍即擔憂,又充滿了希望。畢竟這一戰,匯聚了無數未來的精英……一旦失利,於關中絕非一件好事。

倒是董看得很開,“若區區三韓都要損兵折將,未來和曹操等關東精銳決戰,他們也出不得力。”

遠處,有快馬疾馳而來。

馬上的人,是馬嶠之子馬良,年僅十五歲。他並沒有在三學就讀,而是一直追隨這父親馬嶠。相比之下,馬良的四個弟弟,如今全都在三學之中,年紀最大地,已經是郡學一年生。

馬良在年初時,被董掉入大都督府內,擔任門下從事。

這是一個非常奇妙地職位,凡是在這個職位上呆過的人,如今大都受到了董地重用。如黃敘龐統,閻圃法正。當人們聽說馬嶠的長子馬良被徵辟門下從事的時候,無不感到萬分羨慕。

誰都知道,這是一塊敲門磚。

至於董爲什麼徵辟馬良?雖然不願意承認,終歸是受了演義的影響。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飛馬疾馳,來到了董面前,甩蹬離鞍。

“啓稟大都督,大事不好了!”

董等人聞聽,不由得一怔。諸葛瑾連忙問道:“馬良,你莫着急,出了什麼事?慢慢說來。”

馬良氣喘吁吁,抹去了額頭上的汗水。

“廷尉閔大人,辰時率領人馬突然圍困了長安令府衙,將長安令劉先及家小,全部緝拿。”

“什麼?”

董不由得吃了一驚,看着馬良,急忙問道:“閔大人爲何緝拿劉先,又奉了何人之命?”

馬良說:“閔大人說,劉先私通逆匪,密謀作亂。並且在劉大人的書房中,搜出通逆信函數封……如今,劉先已經被下了天牢,宗正劉和帶領宗室,圍堵大理,說閔大人是栽贓陷害。”

劉和,前幽州牧劉虞之子。

董一蹙眉,看了看身邊衆人。

閔貢和他的交情非常好,而且屬於董系一脈中人,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先通逆?

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吧……

不知爲何,董的腦海中又不自覺的浮現出賈詡的身影。難道說,此事和軍師有關係?

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464章 溫侯(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1章 重生(1)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461章 宮孫乎?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55章 行路難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86章 長安(五)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57章 亂局(一)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51章 飛白絕倫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59章 古之惡來第44章 巨魔士(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427章 長阪坡第456章 兩大錢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349章 南榮彧第420章 煮酒(二)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48章 鸞衛軍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38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六)第45章 巨魔士(二)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486章 長安(五)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483章 長安(二)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451章 陽謀(二)第447章 覆沒第48章 緣深緣淺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415章 偃師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94章 絞肉機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
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464章 溫侯(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1章 重生(1)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461章 宮孫乎?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55章 行路難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86章 長安(五)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57章 亂局(一)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51章 飛白絕倫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59章 古之惡來第44章 巨魔士(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427章 長阪坡第456章 兩大錢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349章 南榮彧第420章 煮酒(二)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48章 鸞衛軍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38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六)第45章 巨魔士(二)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486章 長安(五)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483章 長安(二)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451章 陽謀(二)第447章 覆沒第48章 緣深緣淺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415章 偃師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94章 絞肉機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