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京事變

據歷史書中的記載,捻軍起義在一八五七年的陳莊戰役的前後有一個明顯的分界,在此之前捻軍更多的可以被稱爲流寇,一支捻軍甚至可以從一個省流竄到另一個省,作戰手法也很單調,基本上只有小股騎兵襲擾和大隊人馬圍攻這兩招,軍隊的消耗基本上靠搶,搶多了就分給貧民。而在此戰之後張樂行開始以歸德府爲根據地與清軍展開了卓有成效的鬥爭,歸德這個地方雖然屬於河南,但是比鄰江蘇、安徽、山東,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讓張樂行在這裡的游擊戰打的是有聲有色,勝保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這裡,因爲新式的游擊戰並不攻打州城府縣,所以張樂行在這裡蟄伏的時候勝保一直向東打到山東的維縣,一路上自是風光無限,後來又陳兵濟寧州威脅李富貴,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歸德還有這麼一支力量在慢慢的發展。等到一八五八年五月一夜之間捻軍突然攻克虞城、夏邑、永城之後張樂行的根據地已經十分穩固了,勝保幾次清剿雖然都奪回了縣城,但是捻軍的那些花樣百車的攻擊手段讓他站不住腳跟,偏偏這個時候又和富貴軍鬧得挺僵,實在拉不下臉去求李富貴。後來勝保倒是想出了個好主意,因爲張樂行不正面和勝保的大軍作戰,所以清軍收復失地的時候總是很輕鬆,而在此之後勝保就火速的把奪回來的地方交給地方官,自己則帶領大軍立刻到別處清剿,捻軍似乎對此也有默契,勝保剛離開的縣城他們並不去動他,總是等風頭過了一陣子在把這些地方奪回來,如此一來一回的拉鋸,勝保戰功倒是得了不少,張樂行也是越打越強,只是苦了那些地方官。

李富貴這段時間基本上就是冷眼看着勝保在河南、山東撲騰,還送了一塊“大清第一勇士”的匾給他,把勝保樂得北都找不着。南北打得都很熱鬧李富貴終於又迎來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除了向印度派出了一支僱傭兵外這一年來富貴軍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對印度派兵的大門本來已經被關上,聯絡起義者的活動也不太順利,現在的這些起義者根本就不知道弄個海外辦事處派個發言人這種做法,印度現在本來就亂,究竟去和誰聯絡、如何聯絡這都很成問題。

派兵的要求是東印度公司派人向李富貴提出來的,要說現在東印度公司和甲A集團的生意往來那可多了去了,除了鴉片雙方几乎在所有領域都有貿易往來。和甲A集團的蒸蒸日上不同,東印度公司這些年已經日薄西山,它的貿易壟斷權一個接一個地被取消,現在更是連年虧損,這次印度大起義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所以現在哪怕是一根稻草能夠抓住也是好的。聽說了李富貴願意動用武力鎮壓印度的叛亂之後公司的高層立刻就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了這個神奇的東方將軍身上。

威爾遜作爲東印度公司的全權特使來到中國向李富貴求援,“這幫鴉片販子,這回看來你們是要落到我的手裡了。”李富貴充滿快意的想着。

“威爾遜先生,久仰大名,您能來真是太好了。”李富貴顯得極爲熱情。

威爾遜很簡單的道明瞭來意,李富貴回答的也很乾脆,“這沒有問題,英國朋友的事就是我的事,不過這具體的細節嘛...”

威爾遜當然知道自己這次談判最大的難題是什麼,那就是錢,公司現在拿不出多少錢來僱傭李富貴的軍隊,“李大人,您應當知道,我們公司現在陷入了相當大的財務危機之中,我想我們沒有辦法拿出多少現錢來。”

“那可怎麼辦呢,我的那些小夥子們總要吃飯啊。”

“印度是個遍地黃金的地方,我想你們可以自己去取報酬。”

李富貴在心頭暗罵,這個混帳用這種屁話來蒙我,我搶東西還用你教,“威爾遜先生,您作爲僱主不覺得這樣太不負責任了嗎。戰利品歸戰利品,工資歸工資。”

“可是我們實在拿不出現錢,我們也是老交情了,要不然咱們先定一個價錢,等到印度叛亂平息了,咱們再結,你看好不好?”

李富貴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威爾遜先生,不是我不幫你,我也有我的難處啊,中國是什麼樣子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們這裡的軍費也極爲緊張,如果要派一支軍隊跨國作戰那花錢可海了去了,您現在讓我墊,問題是我上那弄銀子去啊。”

威爾遜知道李富貴說的也是事實,以中國現在的經濟水平要養這麼一支軍隊的確很吃力,“貴軍在海外的補給當然有我們來想辦法,只是佣金能不能稍微緩一緩?”

“不行,您也是生意人,這僱傭兵的規矩您應該懂,那可是玩命的事情,沒有道理拖欠的。”

“那可怎麼辦呢?”威爾遜沒有想到李富貴這麼強硬。

“要是實在不行,您看這樣如何,你們東印度公司也是老牌大公司了,中國有句俗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您看看能不能劃拉一些東西出來,比如說船啊、島啊、殖民地什麼的,我拿到東西也好跟下面人有個交待不是嗎?”

看來這是唯一的辦法了,威爾遜一咬牙,“您能派出多少軍隊?”

“您也知道,我這裡也在打仗,遠赴海外又不能派那些新兵蛋子,最多也就五千精銳吧,不過要一次派出恐怕仍有困難,還是分批的來吧。”

“如果是精銳,五千人也就不少了,我們對您的軍事才華一向十分仰慕。”

接下來就是耗時費力的討價還價時間了,雙方越說越激動以至於外面的衛兵不斷向屋裡探頭,看看他們的司令是不是需要幫忙,等到最後看到李富貴和威爾遜笑容滿面的攜手走出來大家一時都緩不過來,史書上沒有關於這次會談的詳細記載,只是說李富貴看到英國在印度面臨危機所以瞅準機會開始介入南亞次大陸,估計這次會談的具體紀錄正躺在某個絕密的文件櫃中。李富貴與威爾遜最後達成的條款我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幾的一個影子,畢竟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不要說我只是從李富貴那裡開的共享內存,就是李富貴活到現在他恐怕也記不得這些具體的東西了吧,只是記得李富貴狠狠的宰了威爾遜一刀。

送走了威爾遜李富貴開始在軍中招募志願者,富貴軍中的士兵總的來說對海外沒有多少恐懼感,一方面他們自從進入軍營就不斷聽到海外的傳奇故事漸漸的也就習慣了,另一方面在李富貴的地盤上從海外回來的人都混得還不錯,雖然沒有帶回來冰箱、彩電、外匯卷什麼的,但是比起離開的時候那明顯是抖起來了。所以雖然故土難離,但是李富貴還是招募到了三千人馬,把他們抽調出來組建成一個新的軍事單位進行各種訓練以使他們能夠適應東南亞的氣候,現在就等着威爾遜的首期到位就可以發兵印度了。

這支部隊在歷史上被稱爲“消失的軍團”,在一八五七和一八五八兩年分三批共六千人奔赴印度,在平定印度大起義的戰鬥中功勳卓著,他們不但嚴厲的鎮壓那些起義者而且還掃蕩了所到之處的那些罌粟田,讓英國人吃驚的是這些中國人的紀律還真得不錯,每次破城英軍大搶特搶的時候這些中國人卻如同工蟻一般的有效率,他們總是分工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把那些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雖然這些是讓英國人有點看不慣,但是遠征軍在戰場上的表現無可指責,他們作戰勇敢、戰術靈活,他們總是出現在起義軍想不到的地方,印度土兵對這支身着黃綠軍裝的軍隊怕得要命。他們表現如此出色,以至於在五八年底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解散後印度總督仍然挽留部分僱傭軍留下在作戰。讓後人不解的是這支部隊後來的去向,回國的印度遠征軍並沒有保留番號而是再一次被安插到各個軍團,但是被安插回來的總共只有不到兩千人,根據印度作戰的紀錄遠征軍在南亞的陣亡人數不過在一千上下。也就是說遠征軍中有大約一半的人失蹤了,根據富貴軍非官方的解釋是這些人看到印度小妞漂亮就在那裡退伍過上幸福的日子了。因爲失蹤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直系親屬的光棍,所以這種解釋也就被大家所接受,天竺那個地方要按照古代的說法是個不錯的地方,現在各地與海外的交流日漸密切,雖然三千人是多了一些,,不過還是可以接受的。這件事本身在當時的影響並不大,風言風語稍微流傳了一下也就過去了,只有一些後世學者對這一段歷史中的內幕感興趣,因爲從這個時期之後東南亞和南亞人民反對殖民壓迫的起義就風起雲涌,不但規模變大而且手段翻新,與此之前的那種封建落後的反帝鬥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和海外軍團的出征同時進行的還有軍團的升級,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這次軍事整編終於正式開始了,本來李富貴還想再拖一拖的,但是他害怕隨着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升級英法會在武器上對他做什麼手腳,雖然從現在來看不至於會武器禁運,但是如果他們感到戰事艱難那就不一定了。所以這一次趁着下半年財政狀況稍有好轉,李富貴啓動了這次規模宏大的升級活動,一時之間整個軍隊都處於躁動狀態,許多新式武器被下發到了連隊,摸着這些傢伙那感覺別提多棒了。這次省級還帶來了一個土製武器的大豐收,原來在軍工部門對中國歷史上的種種火器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之後發現,其實在明代中國除了大炮造得不如西方好之外,其他的火器倒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與現在他們所做的工作十分相似,但是明代的這些火器並沒有挽救這個王朝的滅亡,除了官兵腐敗之外軍工部門的工程師們也在考慮是不是武器的研發上有什麼錯誤。他們得到的結論是明代武器工藝質量不過關,也就是說使用起來不太穩定,而且造價很貴,並不能在戰場上產生壓倒性的優勢。富貴軍自產的軍械也有這兩個問題,對這兩個難題李富貴倒是一下就想出了好辦法,他最近一直在考慮在戰場上如何用小米加步槍對抗外國侵略者,這兩個問題倒是給了他啓發,想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坦克,或者說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們有地雷,李富貴突然意識到地雷並不是解放軍的主戰武器,解放軍手中威力最大的武器是zha藥包和爆破筒,爆破筒美不是什麼構造李富貴不知道,但是zha藥包的做法李富貴不用想也知道,也就是說決定近代戰爭的並不完全是精良的武器,zha藥的投放量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可是zha藥的產量在李富貴這裡又是一個瓶頸,土法煉硝的效率實在太低,李富貴還指望拿硝去做化肥呢。最近開始從智利進口硝石,但是長途運輸這個價錢可也不低,如果自己和英國人翻臉那海外供應還會立刻被切斷,這也讓李富貴頭疼不已。爲此李富貴專門請了幾個美國工程師對兩淮周邊地區的礦藏進行勘探,雖然這樣做等於把從黃河到長江的資源分佈告訴了這些美國人,但是李富貴現在的確非常需要這些資源,如果能把他們從地下挖出來在大的代價他都願意付,另外根據他的算計這次他僱的都是一個公司的工程師,這些傢伙把資料帶回去後多半會當作商業機密保護起來,那樣的話在防止資料的擴散方面還是有些手段可用的,藍旗公司在兩淮有不少投資,因爲合作廣泛李富貴有那麼點自信可以要求他們保守秘密,另外美國人的國家觀念並不是那麼強,這個公司在中國的負責人李富貴還挺熟,是個佐治亞人,在即將到來的南北戰爭中屬於邦聯的一方,這就更讓李富貴放心了一些,這如果是個日本公司李富貴可就完全不敢信任了,在他看來那些日本人都是他們政府的間諜,一天到晚想着用各種各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手段報效他們的帝國。

一八五七年的十月江北的土地上仍然顯出一派繁忙景象,在當時來說能夠保持一年的高投入實在是不容易,同時相對平靜的南京卻爆發了巨大的震動,洪仁軒與李富貴的口頭協議的確麻痹了李富貴,但是它同時也麻痹了天國的高層,西面和南方的戰局雖然不能說戰果輝煌,但是總的來說還算順利,北方的威脅暫時被解除,將來還可以坐山觀虎鬥,太平天國這個時候似乎駛入了一條平靜而又順風順水的航道。天京諸王們再過了一段歌舞昇平的日子後終於開始想起內鬥起來了,這個時候石達開正在江西,楊秀清越來越囂張跋扈,天王洪秀全終於決心趁這個時機除掉楊秀清。這時已經晉升幹王的洪仁玕理所當然地成爲了這個計劃地執行人,聯絡了韋昌輝和秦日剛之後行動計劃也就被草擬了出來,本來計劃在十月十二日洪仁玕生日的時候動手,到時候趁天京大多數官員到幹王府祝壽的時候把他們軟禁起來,然後由韋昌輝和秦日剛調動他們的心腹攻打東王府。沒想到謀事不密,這件事不知怎麼讓楊秀清知道了,提前一天來了個一鍋端。韋昌輝做事機警,這次謀劃的事情這麼大他晚上睡覺都要睜一支眼,發現風聲不對的時候他沒在家,這算救了他一條命。韋昌輝負責南京的城防,不過這並不代表他能隨便調動南京的守軍來對抗楊秀清,實際上這個時候他手下的部隊基本上已經被東王府的人控制住了,但是作爲衛戍司令他還是給自己準備了一條退路的。就在韋昌輝帶着幾個心腹慌慌張張的跑路經過老虎橋的時候迎面正碰上洪仁玕的轎子,洪仁軒對於發生的事情還沒有察覺,碰上韋昌輝正想打個招呼結果被北王一把拉出轎子推上一匹馬就往北城跑。

即便是預留下了後路出城的過程還是十分的驚險,向秀清已經下令封鎖了南京的各個城門,韋昌輝憑藉自己的職權這時想要出城倒是不難,但是要想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就有困難了。如果出了城卻走漏了消息那東王府的追兵很快就會循着他們逃走的方向追上來,所以韋昌輝的逃跑路線選擇了水路,衆人七手八腳的換裝之後潛藏在一艘運糧的空船中在守將的配合下溜出了南京,這期間還接受了一次盤查,要不是韋昌輝料敵先機在船艙中事先作了佈置很可能就要被發現。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54章 謀議第106章 赤子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00章 高考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五十一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132章 平局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21章 和平(中)第208章 繼承權第一百零六章第39章 營救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73章 增兵第35章 外交禮儀第59章 跨入一八六零的世界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64章 新風氣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81章 密議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45章 交易(下)第210章 廢帝(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第137章 輸誠第63章 禁毒第106章 赤子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12章 遠航人己問對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9章 凱瑟琳(下)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95章 突襲第一百六十九章第114章 亞洲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四十八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章第197章 海參崴第98章 破城第145章 代議制第十一章第11章 蘇區第六十章第56章 出洋第一百一十九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八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五十九章第七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92章 胡林翼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19章 額爾金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十三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03章 太平洋
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54章 謀議第106章 赤子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00章 高考第19章 額爾金第一百五十一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132章 平局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21章 和平(中)第208章 繼承權第一百零六章第39章 營救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73章 增兵第35章 外交禮儀第59章 跨入一八六零的世界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64章 新風氣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81章 密議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45章 交易(下)第210章 廢帝(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第137章 輸誠第63章 禁毒第106章 赤子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12章 遠航人己問對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9章 凱瑟琳(下)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95章 突襲第一百六十九章第114章 亞洲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四十八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章第197章 海參崴第98章 破城第145章 代議制第十一章第11章 蘇區第六十章第56章 出洋第一百一十九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八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五十九章第七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92章 胡林翼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19章 額爾金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十三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203章 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