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叛變的羅大剛

“張香主,你是說讓我背叛天國?”羅大剛並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雖然他嚴厲的駁斥了韋昌輝的密使,但是還是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現在看到自己的莫逆之交突然出現同時成爲李富貴的說客還是讓他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是啊,難道你還沒有看出來太平天國已經不行了嗎?你們原先不是因爲它能光復我漢人的天下才加入進來的嗎,可是現在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是李富貴的對手,你們再呆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自從羅大剛在太平天國裡高升之後他與原來的天地會組織的聯繫就不那麼緊密了,許多機密他已經不能接觸了,這一方面是羅大剛自己避嫌,另一方面也是留在天地會裡的同志對他也有那麼點不信任,現在張一飛會再次以老朋友的身份拜會羅大剛完全是因爲長老們覺得羅大剛的天國之夢應該已經破滅,可以回頭走到反清復明的隊伍中來了。

“可是難道向李富貴投降就能復我漢家河山嗎?”羅大剛並不瞭解天地會與李富貴之間的種種交易。“他那個三姓家奴如何可以信任。”

張一飛微微一笑,“李富貴的人品怎麼樣我不敢說,可是他的實力在當今華夏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他還是個漢人,只要他想奪取天下那漢室就算是興復了。”

對張一飛的觀點羅大剛並不同意,“那是不是吳三桂作了皇帝也算興復漢室了呢?”

張一飛眉宇間的怒氣一閃而逝,“羅香主,你這話說得就不對了,吳三桂是民族罪人,可是李富貴有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民族的事情?我這次來長老們本來是不同意的,他們覺得你現在已經是拜上帝會的教徒,和我們天地會沒什麼關係了,可是我說你不會的,我是拍着胸脯保證你羅香主是絕對忠於天地會的,所以長老們才同意我把一些機密告訴你,你聽了以後自己決定去留吧。”

“哦?什麼機密?”羅大剛到給調起了胃口,天地會流傳至今已經算得上是一個鬆散的黑道組織了,所以消息往往非常靈通。

“李富貴李大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就等着把滿清掏空了再給他們來一下狠的。怎麼樣,夠不夠震撼?”

羅大剛沉吟了一會,要說李富貴與清廷不是一條心他相信,可是要說李富貴已經站在天地會的這一邊他還有些懷疑,“這消息可靠嗎?不會是你們被李富貴給騙了吧?那傢伙可精的似鬼,你們可要小心啊。”

“也難怪你不相信,不過這件事我可是有足夠的證據,具體的我就不說了,我只舉一個例子,據一位非常可靠的朋友說韃子皇帝的死就是李富貴的傑作。”

“不會吧?不是說是被洋人打傷不治身亡的嗎?”

“洋人打傷的是不假,可是洋人怎麼能把韃子皇帝給打傷,他根本就沒有到前敵,是洋人星夜奔襲百里去抓他,沒想到他命大讓他跑了,不過跑得過初一跑不過十五,最後還是在這件事上送的命。”

“好厲害的借刀殺人啊,現在北京就剩下孤兒寡母,這個李富貴是想平滅天國之後就坐龍庭吧?”

“我們覺得也是這麼個意思,北京還有個躬親王,不過他也不是李富貴的對手,現在就是太平天國還擋在他的路上,所以我們才希望你轉過來投靠李富貴,這樣既可以加快漢家天下的興復,又可以保存一隻天地會的力量,兩全其美。”

張一飛的這一段話倒是很有說服力,羅大剛感到頗爲躊躇,“天國現在正是困難的時候,我現在背叛它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咱們江湖好漢不能這麼美義氣。”

“你這個人怎麼能只講小義,民族的大義你把它放到哪裡去了?韃子佔了咱們得花花江山已經有兩百年了,現在咱們漢人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能夠混一宇內的人物,就算他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可你要是看看歷史上的那些開國君王們也就不算什麼了,你背後就是南京,咱們當年的洪武皇帝也就是在這裡坐的龍庭,然後北上驅除韃虜,現在李富貴就是想要南京了,該怎麼做你看着辦吧。”說這張一飛起身準備離開羅大剛急忙把他攔住。

“現在外面對李富貴的評價真得這麼好?”羅大剛有些不相信,在他的印象裡李富貴仍然是一個聲名狼藉的無恥之徒。

“怎麼不好,你不就是說他入了洋教嗎?在這件事上你們大哥就不要說人家二哥了。你要是不信就派人出去打聽打聽,要不然在你們內部問一問也行,小刀會這次不是隨着陳玉成一起敗回來了嗎?你就問問他們,看他們有誰不豎大拇哥。”由於有天地會與捻軍羣雄的宣傳李富貴在江湖上倒是有很不錯的聲譽,所以從張一飛的角度他說的的確都是實情。

背叛太平天國這麼大的事羅大剛當然不能草率從事,他派了自己的兩個徒弟隨着張一飛走了一圈,果然江湖上的朋友一提起李富貴都是一臉的景仰,這讓他的兩個徒弟大吃一驚,他們實在沒想到李富貴這個吃人魔王竟然得到這麼多人的擁戴。其實這件事說起來並不稀奇,李富貴因爲受武俠小說影響對江湖中人一向是比較客氣的,這在當時的高級官員中可以說是極爲罕見,而這個時代的江湖中人有很多還是抱持着忠君的思想,天天盼望着有個包龍圖看上自己,李富貴的這種態度當然爲他贏得了很多血性漢子的好感。另外李富貴的建軍方針是貴精不貴多,所以功夫好手在軍中往往能夠被另眼相看,這也使得江湖上的一些有志於吃部隊飯的好漢對李富貴稱頌有加。

通過這次調查羅大剛還了解到李富貴非常講信用,尤其是對江湖中的朋友,一向是說一是一,而他對待降將的態度也給羅大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韋昌輝就不用說了,他每天都恨不得跑到舞臺上向廣大太平軍的指戰員宣揚他投降了以後得了多少好處。讓羅大剛沒想到的是李富貴對洪仁玕的態度,聽說這個小子心灰意懶李富貴就拿出一大筆錢讓他出國去散心,一出去就是兩年也不見回來,真是要多逍遙遊多逍遙,而他國內的位子還一直給留着,這的的確確有那麼點仁至義盡的味道。說實話那個洪仁玕羅大剛並不怎麼看得上,也就是會說些大話,和韋昌輝屬於兩個相反的極端,而他們都能在李富貴手下過得不錯,這的確讓羅大剛有些心動。

人的心思只要一經活動那以前許多匪夷所思的念頭就開始變得合情合理起來,原先困擾羅大剛的許多理由現在突然之間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在經過仔細的考慮之後羅大剛終於作出了艱難的決定,那就是良禽擇木而棲,畢竟再怎麼看楊秀清都是一根快要腐朽的大樹,叛變投敵雖然聽起來有些無恥但是畢竟是保全自己和部下的唯一方法,再者說自己原來就是天地會的,這些年受這鳥氣也受夠了。

對於羅大剛的決定張一飛當然是擊節叫好,同時對於聯絡富貴軍也是一肩承擔,實際上到現在爲止李富貴還不知道這件事。按照羅大剛的要求張一飛避開了韋昌輝的人馬,直接找到風自強,與他商量投誠的事宜,對與這樣一個天國大將風自強當然不敢怠慢,立刻向李富貴作了彙報。

當羅大剛在考慮向李富貴投誠的問題時李富貴仍然處在全面接收滿清的外交事務的興奮當中,因爲北京變動了這一部分的分管部門,各個屬國分別派出使臣到李富貴這裡報到,當禮部的人把與各國往來的紀錄、卷宗向李富貴做一個大致解釋的時候李富貴才知道原來尼泊爾也是中國的屬國,這讓他小小的吃了一驚,畢竟安南、暹羅、緬甸這樣的國家與中國關係密切他是知道的,可是遠在喜馬拉雅山那一側的尼泊爾也被列入這個名單就沒想到了。“奇怪我明明記得哪個英國佬對我說尼泊爾是英國的殖民地,不是說那些廓爾克團都是從尼泊爾招來的嗎?”李富貴有些被弄糊塗了。

在這些表章中沒有尼泊爾的,這是因爲他們離得太遠,不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朝鮮派的人基本上都到了。看着他們奏章上那些恭順的言辭李富貴才真正的感覺到中國在古代東方的地位,雖然知道這些言詞基本上都是違心之言,不過能夠看到周邊的國家擺出這樣的姿態還是讓李富貴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蘇祿在大概十年前就停止了向中國的朝貢,這次應該也不會有人來,李富貴當然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一八五一年西班牙入侵菲律賓的事情他當年在上海混買辦的時候還是挺熱門的一個話題,只是當時以爲這事和中國沒關係,現在想起來很自然的要給西班牙記上一筆。

在這個過程中李富貴向這些客人很客氣的提出了商界一直在叫嚷着的開放問題,因爲這些國家作爲中國的屬國在對中國的貿易問題上卻並沒有很好的開放,這主要還是因爲滿清的閉關鎖國,所以中國商人即便是想到這些屬國做生意也是困難重重,倒是這些朝鮮、越南、暹羅人可以用進貢的名義到中國來進行小規模的貿易。自從兩江地區放開之後跨出國門的中國商人自然是首選這些地區踏出第一步,不過這些屬國政府對於上邦天朝的來客並沒有畢恭畢敬的加以照顧,反而不約而同的設定了諸多限制,這讓那些剛剛挺直腰桿的兩江商人很是不快,他們一直在各種場合向李富貴反映在這些地方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只不過李富貴一直沒有騰出手來。

現在攜日本大勝的餘威李富貴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了,這裡面尤其是朝鮮,因爲東北大開發的事情奕欣完全不讓李富貴插手,這就讓李富貴覺得朝鮮的地理位置變得重要起來,而且北朝鮮的礦產一向是赫赫有名,李富貴當然不願意放過。

雖然李富貴的態度看起來十分的友善不過他準備的條約裡面全都是一些張牙舞爪的東西,絲毫不比那些列強制定的不平等條約差,能要的權利他基本上都要了,這讓幾位使節大吃一驚,這裡面暹羅的態度最爲溫和,實際上暹羅王已經意識到新時代的到來,自從暹羅與英國簽訂了《鮑林條約》之後已經處於半開放的狀態,對於接踵而來的法美等國也基本上比照英國對待,實際上他們正在準備進行改革來迎接這場挑戰。李富貴的條約雖然苛刻,不過暹羅與兩江的貿易也屬於那種比較健康的互惠關係,中國每年都要從泰國和越南進口糧食,這使得他們在這種貿易中能夠站穩腳跟。而朝鮮的態度就非常的不合作,實際上朝鮮早就在對清的貿易中嚐盡了出超的苦頭,因爲工藝低下所以對中國的工業品幾乎幾乎是見什麼買什麼,而這種旺盛的需求憑他們的那點高麗蔘根本沒有辦法平衡,所以高麗官員對於與中國的貿易是又怕又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們知道這種出超最終會摧毀朝鮮的民生,可是不買中國的產品又實在過不下去。因此面對李富貴的條約朝鮮這次派來的正二品右參贊金太哲極力反對,而越南和泰國的使臣聽說朝鮮人這樣英勇的衝鋒在前自是樂得坐在旁邊看熱鬧。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89章 新教育第40章 迷信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31章 演習第一百章第94章 歸國華僑第51章 平衡第111章 李府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11章 蘇區第50章 北京條約第82章 京都見聞第56章 出洋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70章 翼王展翅第53章 捻子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二十二章第206章 競選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61章 個人傳記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73章 增兵第206章 競選第二十八章第六十七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十章第30章 醋瓶第80章 五方會談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201章 海戰第四十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章 容閎第十八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六十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七十五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九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六章第58章 友好使團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五十二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五章第91章 辯論會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26章 天津(下)第203章 太平洋第一百七十章第111章 李府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212章 遠航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56章 出洋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七十六章第31章 侵略者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34章 菲律賓第九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81章 密議第二十八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五十七章第125章 新海軍
第89章 新教育第40章 迷信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31章 演習第一百章第94章 歸國華僑第51章 平衡第111章 李府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11章 蘇區第50章 北京條約第82章 京都見聞第56章 出洋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70章 翼王展翅第53章 捻子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二十二章第206章 競選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61章 個人傳記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73章 增兵第206章 競選第二十八章第六十七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十章第30章 醋瓶第80章 五方會談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201章 海戰第四十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章 容閎第十八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六十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七十五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九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六章第58章 友好使團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五十二章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五章第91章 辯論會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26章 天津(下)第203章 太平洋第一百七十章第111章 李府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212章 遠航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56章 出洋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七十六章第31章 侵略者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34章 菲律賓第九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81章 密議第二十八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五十七章第125章 新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