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畢,應家各房安安靜靜:“爹,那我們先回去了,您晚上好好休息。”
“爺爺,我們先回去了!”
陸陸續續,幾十個人漸漸離去,最後剩下應付山和他的妻子嚴氏:“爹,我和鳳兒送小師妹回房休息。”
“嗯,去吧,不用管我。”應老轉而對柳清溪道:“好好休息,明天不能遲到。”
說完邁着輕快的步伐離開,飯廳距離他居住的院落較近,自然不用人相送,再說了,他身體好着呢,到不了那一步。
應付山目送老人的身影,隨後道:“清溪,走吧!”
初次來到應府居住,對這裡的構造格局還不是十分了解,應付山邊走邊介紹:“應府人比較多,這邊是老二家的院子,他們後面是二房的孩子們。
還有那兒,那是三房的,和二房東西呼應,剩下的還有三房四房......”
隨着他的講解,柳清溪大概明白了它的構造佈局,上次舉辦建築座談會時用到的小花園其實距離飯廳不遠,位置距離應府正門較近。
而居住的院落,相當依次向裡遞進,而每一房的後面,對應他們的孩子,更是方便交流,類似於四合院,但又不是四合院的構造。
柳清溪居住的地方,考慮到和下一輩孩子們不是很熟悉,居住太近以免發生矛盾(孩子們的秉性應付山瞭解),因此安排的較遠。
待熟悉了以後再往外諾也不晚:“有點遠,清溪你別介意。”
“大師兄說笑了,給您添麻煩了。”
在應付山和嚴氏的陪同下,幾人在一個小小院落前停止腳步,裡面只有兩間房子,小巧精緻,正是適合一個人居住。
“我很喜歡,謝謝大師兄,謝謝大嫂。”
“清溪客氣了,你啊,和我孩子差不多啊,有什麼不方便的儘管跟我說就行,這幾日就委屈你住在這兒了。”嚴氏聲音溫溫柔柔,眉眼間帶着溫婉。
據說這位和應付山青梅竹馬長大,然後順其自然成親生子,二十多年來相愛兩不離,恩愛如初。
也對,應付山本就英俊雋永溫潤的男子,和如水的嚴氏,配一臉啊。
“嗯,大師兄大嫂你們辛苦了!”
送走兩人,柳清溪在兩個小丫鬟的伺候下洗漱完畢,躺到軟軟的牀上。
深呼一口氣,趕緊閉眼休息,一天馬車顛簸,要不是鼓着勁兒,渾身骨頭都要散架了。
一夜好眠,次日,卯時初,伴隨着一聲雞鳴,柳清溪從夢中醒來,麻利洗漱換衣服,柳清溪順着昨日走過的路往回走,直奔應老的居所。
後面兩個丫鬟緊隨其後,本來準備帶路呢,誰知道柳姑娘十分熟悉,一路走來,根本沒有一次走岔道。
應老院中,淺眠覺少的他早就起牀了,此時正在院中鍛鍊身體,看到踏着清晨露珠緩緩走來的少女,面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錯不錯,早到一刻鐘。”
“我家裡這幾個啊,那可真是一個賽一個懶,別說卯時了,就是辰時他們也來不了。”老人無奈擺擺手:“都是給寵壞了,行了行了,不說他們了,咱們開始上課。”
竹製的涼亭下,丫鬟適時擺上一壺清茶,幾盤茶點,一老一少坐在圓桌旁。
柳清溪拿出隨身攜帶的裝訂好書冊大小的本子,掏出一個自制的炭筆,隨着應老娓娓道來。
筆尖沙沙的聲音傳來,伴隨清風,伴隨頭頂昆蟲的叫聲,他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自在徜徉。
“首先,建房子之前啊,最重要的選址,在選址的時候呢,一定要注重風水,風水好了,對以後仕途或是商途都有重要的作用。”
“先來談談房子周邊的環境,它們都影響着住宅的陰陽氣場,周邊環境如果是藥鋪、寺廟或者是墳場等之類的房屋,也都很容易影響到房屋的風水和氣場。
如果周邊有山有水的格局,此種地理的位置則是最吉利的,且可旺盛陽氣,則會很有利旺盛陽氣。”
柳清溪認真仔細的聽,這種風水類的知識在現代的學習中很少涉及,那些一般由專門的風水師測算。
但是如果自己掌握,有機結合的房子的佈局,以及安全性耐久性等,將是一個大臺階的跨越。
“丫頭啊,這個選址可不能大意,差以毫釐失之千里,我們建造房子的時候這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至於具體的情況,要結合實際判斷,上面所說並不是絕對的,你要在實際生活中多加鍛鍊,纔能有效提高效率和判斷的準確性。”
“師父,那這一點點的差別怎麼判斷,如何精確把握?”
“這個問題不單單需要我的講解,你還要融會貫通,我先跟你介紹一下基本知識,對風水學有大概瞭解,接下來再來結合房子的構造佈局。”
“比如房屋門口方位,門口是主要的納氣口,一般門口的方位可根據主人的命相來決定,例如“陽命火相人”喜用的方位是西南,那麼西南作爲門口會很有利旺盛氣場,且大門看作爲主要的吉利的方位,那麼門口就會吸收着好的納氣,對家人的運勢有影響。”
房屋前方要明亮,明堂開闊和明亮則會很有利生旺氣場,正如門前有水池或噴水池的比較好,但是如果是明亮和開闊無阻的,那麼則會很有利旺盛氣場,可帶來好的風水運勢。如果商鋪的大門是向東北的,則門前不可見水,否則爲正神下水,反糟破財。
房屋背後要有靠,背後的靠也是一種穩固自身房屋和貴人的說法,背後有靠對貴人運有好的幫助,房子後方有幾座樓宇高度與本身房子高度相同,因爲幾座房屋羣集在一起,力量亦彙集起來,足夠支撐本房屋,亦屬於“座後有靠“之格局,即是“坐實“也。
隨着應老由淺入深的講解,柳清溪彷彿跨越新世界的大門,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體會新知識的奧妙。
風水八卦真的有其難以解釋的奧妙之處,這種快速汲取知識的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學生時代,對某一個問題探知的慾望,對某一個新知識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