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平息(上)

南京。

樑化鳳插上自己的旗幟後,就把蔣國柱一家老小都軟禁起來,派他標營的衛士嚴加看守。蔣國柱一家感到大禍臨頭,整日哭哭啼啼,一邊痛罵樑化鳳狼心狗肺,一邊還指望着蔣國柱能打過來。

今天,樑化鳳突然親自帶了一隊人馬來到關押蔣國柱全族的地方,見大批甲士簇擁着樑化鳳進來,蔣家的人不敢罵他了,不少人都開始腿肚子打哆嗦。

“老親翁啊,”爲了全族的安危,蔣夫人不得不出面與樑化鳳套交情:“這些年總督待你不薄啊。”

“親家母說的是。”沒想到樑化鳳居然一口承認下來,還重重地點了點頭:“親家母不必驚慌。不管怎樣,難道我還能跟親戚過不去嗎?親家母這便收拾東西吧,今天我親自送親家母出城,保證沒有人敢動親家母一根寒毛。”

本來樑化鳳把蔣國柱的一家老小都抓起來是爲了當人質,蔣國柱歲數不小了,除了一個兒子遠在四川外,剩下的子孫都在南京城裡。就是蔣國柱大發神威打回南京城來,樑化鳳也能用蔣國柱的全家老小要挾他,讓他投鼠忌器,不敢強攻南京。

不過蔣國柱並沒有能夠超水平發揮,他在池州進退失據,發生事變以後,除了兩江總督的標營和身邊的少量部隊,其他的兩江部隊都亂成一團。本來樑化鳳就是有心算無心,還有周培公的配合,拉成一條長蛇陣的兩江部隊接到樑化鳳的通告以後,距離蔣國柱還很遠,一時拿不到蔣國柱的命令。

如果是外人篡奪軍權,這些江南的部隊說不定還會試圖抗拒,但樑化鳳這麼多年來在軍中的威信僅次於蔣國柱,大家都知根知底。見是樑化鳳政變,大部分軍官頓時放下心來,根本不擔心會被老上司吞併了自己的實力——大夥兒都跟了樑化鳳這麼多年了,本來就是他的人嘛。

對倒戈既沒有心理負擔也不存在未知的恐懼,江南軍的官兵紛紛響應樑化鳳的號召,帶隊返回了南京——剿鄧總隊也被周培公派來協助樑化鳳了,總督大人那邊消息斷絕,軍官只要不傻,就能明白到底哪邊佔優勢。何況大家還得吃飯,各支部隊都先後宣佈支持樑化鳳,不跟着樑提督走,先不說打仗,今天晚上立刻就沒有飯吃。

早上樑化鳳得到周培公報告,稱蔣國柱已經認清了形勢,知道憑他手邊的軍隊連一個池州都沒法拿下;而且就是這點部隊也已經開始混亂,那些軍隊都知道蔣國柱失去了對大部分軍隊的控制能力,他們已經成爲沒有根據地的流寇。蔣國柱見標營都發生動搖後,就在周培公派去的使者的勸說下認輸投降,在池州城外解散了軍隊,本人則進入了周培公的軍中。

被蔣國柱解散的軍隊在總督大人宣佈下野後,就成建制地向池州知府謝高投降了。謝知府當然也不會難爲這些江南官兵,重新撥給他們糧草,就連蔣國柱的標營也由原來的軍官帶隊,等待樑化鳳的進一步指示。

蔣家人扶老攜幼地出了南京城,樑化鳳親自把他們護送上了一條大船,還一個勁地安慰蔣夫人:“親家母儘管放心好了,總督大人安然無恙,他的船票周佈政早就給買好了;親家母到了四川就能和總督團聚了。”

蔣家的船起航後,樑化鳳還在岸邊揮手告別。船漸漸遠去,樑化鳳這才收起臉上的笑容,而他身邊的一個提標軍官也纔有機會再次質疑:“大人就這麼把他們放走了?蔣逆可是當了十幾年的總督啊。”

“如果是以前的亂世,當然不會放。”樑化鳳遙望着那葉風帆,冷冷地答道。蔣國柱在江南的根基極深,根據傳統的爭霸模式,不但蔣國柱的家人一個也不能放,還要全力追殺逃亡的蔣國柱本人。不過樑化鳳很清楚現在並不是傳統的亂世了,他奪取蔣國柱的總督寶座也是爲了將來能夠嚮明軍多賣點錢,而沒有和羣雄逐鹿天下的打算。既然如此,樑化鳳就沒有必要把事情做絕,反正將來他多半也會向鄧名投降。

“爲什麼趙將軍事先聲明,只要蔣國柱投降就要保證他的性命無憂?”樑化鳳又追問了一聲,周圍的標營官兵都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結果還是樑化鳳自問自答:“四川這是在防備我啊,要是我不服從的話,四川就可以出兵護送蔣國柱打回來。真要是見到四川大兵殺到,再加上蔣國柱的手書招降,不知道多少城池都會不戰而下。”樑化鳳又哼了一聲:“要是我想把江南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成都和北京就該不放心我了。所以我要給趙將軍面子,一個人都不殺,大家原來是什麼官還是什麼;蔣國柱雖說是個威脅,我也好好地送他一家去四川,讓成都知道我絕無逐鹿的念頭,讓我坐在這個椅子上他們可以一百個放心。這樣,成都就不會琢磨着再來折騰我、趕我下臺了。”

……

很快,九江得到江南發生兵變的消息,董衛國急匆匆地趕去見張朝:“大喜啊,大人!蔣國柱不得人心,竟然衆叛親離,江南提督樑化鳳已經宣佈支持巡撫大人,還請巡撫大人去南京當兩江總督啊。”

“有這事?”聽說邊境上已經開始交戰後,張朝一直有些緊張,生怕會聽說江西軍戰敗,江南大軍向九江涌來的報告。

“千真萬確。”董衛國把幾份書信送到張朝面前,全都是樑化鳳發出的,號召江南部隊拒絕服從蔣國柱的命令。

張朝看完後也是喜形於色:“多行不義必自斃,樑提督真是忠義啊。”

“不過,現在蔣逆還在池州負隅頑抗,樑提督請巡撫大人速速出兵,和他一起圍剿蔣逆。”董衛國還帶來了一個據稱是樑化鳳使者的人,這個使者告訴江西巡撫,蔣國柱在江南積威太重,所以樑化鳳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而如果樑化鳳被蔣國柱回師擊敗的話,那江西依舊會遭遇兵災,因此樑化鳳想請張朝帶領一萬江西精兵火速趕往池州,務必要把蔣國柱徹底消滅;樑化鳳還願意奉張朝爲兩江總督,但希望張朝保證提拔他爲江南巡撫。

“唔。”聽完樑化鳳的條件後,張朝沉吟不語。

但董衛國卻竭力勸張朝接受:“樑化鳳不過是一介武夫,如果沒有大人的全力支持,他如何能名正言順地當上巡撫?現在蔣逆作孽自斃,整個兩江除了大人德高望重,還有哪個能服人,能坐上兩江總督的位置?”

張朝聽得意動,不過還是有些疑慮。

董衛國進一步趁熱打鐵:“現在蔣國柱負隅頑抗,樑化鳳也沒有把握全勝,所以大人舉足輕重;大人親自前往池州痛殲了蔣逆,收編了他的軍隊,就算樑化鳳現在不是真心實意的,到時候也不得不奉大人爲主。”

張朝聽得連連點頭,正要答應,卻又止住了:“可這不是委屈你了嗎?”

江南比江西富饒,如果張朝當上了兩江總督,那董衛國這樣的老部下當然應該去當江南巡撫。

“無妨,大人要是一下子就把江南官場都換成江西人,那可能會引發江南官吏恐慌疑慮,反而對大人的大業有害。”董衛國一副赤膽忠心的模樣:“大人不妨帶一萬精兵先去,暫時不動江南的官員,以安定人心。而下官就爲大人把江西看好,做大人的後勁——等大人經營上個一年半載,在江寧紮下根了,到時候再把下官和樑提督換個位置,那還不是大人一句話嘛。”

“不錯,果然是老成謀國。”張朝下定決心:“事不宜遲,我這就出發,前往池州討逆。”

興沖沖的張朝當即誓師出發,帶着兵馬趕去江南增援樑化鳳。

董衛國站在城頭上,看着張朝順流而下。當江西水師的旗號從視野中消失,馬上就下令召集九江的全體軍官開會。

大家進入會場時都是一臉興奮,他們大多已經聽說了江南內亂,張朝很有可能登上兩江總督寶座了。

不過主持會議的董衛國臉上卻沒有一絲的笑意,見到董衛國的這幅表情,本來還熱鬧非凡的會場漸漸安靜了下來。

“來人啊。”董衛國把手一揮,當即就有士兵擡着幾個大箱子上來,當着衆人的面掀開。裡面全是一捆捆的鈔票,董衛國又是一擺手,兩個士兵就把一個箱子扣到了地上。

“都是帝國中央銀行印的錢鈔,大家看清楚了。”

四川的欠條就相當於真金白銀,一下子看到這麼多的錢,屋內不少人的呼吸都急促起來了。

趙天霸對樑化鳳差私下交過底,如果蔣國柱能懸崖勒馬,那也不一定非要轟他下臺。聽明白以後,樑化鳳就開始一個勁地恭維蔣國柱兵強馬壯;而趙天霸對董衛國說的話也差不多,那就是如果張朝見好就收,不趁着江南內亂反攻倒算的話,那他之前的不聽話也就算了。董衛國隨即絞盡腦汁地把張朝騙去攻打江南。

在哄騙張朝之前,董衛國已經把傢什都收拾好了,如果張朝不肯心急火燎地去攻打江南,而是慎重地繼續等待消息,那董衛國就會連夜逃亡四川。現在他總算是渡過了難關。雖然張朝是被他攛掇的去打江南,但董衛國相信趙天霸不會反對自己的政變,因爲張朝之前的不聽話和寸步不讓,讓趙天霸很惱火,私下和董衛國抱怨過,張朝這是把江西的利益置於帝國利益之上。

聽到這句話後,董衛國暗暗下定決心,等他當上江西巡撫後,一定要吸收張朝的經驗教訓,任何時候都要把帝國的的利益置於江西的利益之上。

此時頭腦靈活的人已經感到異常,有人偷偷地向院子裡看去,看到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正開進來。這些士兵都是九江的駐防官兵,是常駐此地的董衛國的直屬部隊,這些九江官兵也和他們的頂頭上司一樣神色肅穆、不苟言笑。

一個接着一個,最後全場的軍官都看到了這些九江士兵,當他們回過頭再望向董衛國時,大家明顯都臉色發白了,大廳裡更是安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張朝無事生非,以鄰爲敵,爲了一己之私就要把我大江西捲入戰火。”董衛國一字一頓地大聲說道:“從今天起,我和張朝恩斷義絕,你們是支持我,還是支持張逆?”

第4節 國民(上)第48節 打賭第34節 糊塗(下)第31節 呆仗(上)第51節 緊俏第31節 大敵(上)第4節 一致(上)第20節 僞詔(上)第10節 爆破第37節 干涉(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節 裁軍第54節 權變(下)第45節 突破(下)第38節 買賣(下)第28節 借刀第9節 送神(上)第48節 失誤第35節 鞏固(上)第13節 天明(下)第57節 強弱第61節 未來第43節 靖難(上)第16節 示威第29節 搏鬥(上)第28節 城前(下)第23節 波瀾(下)第6節 魯王第33節 孤注(上)第1節 交換第25節 駭浪(下)第6節 事變(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6節 宿命(上)第49節 擴張(上)第9節 問話(上)第51節 保衛(上)第51節 救援第4節 國民(下)第4節 國民(下)第38節 包抄第21節 闖關第42節 說客第13節 天明(下)第35節 鞏固(上)第15節 朋友第44節 失蹤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干涉(上)第53節 烈焰第49節 敗像第50節 追擊(下)第25節 投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4節 整訓(下)第29節 搏鬥(下)第14節 強攻(下)第60節 算盤(下)第35節 鞏固(下)第50節 挫折第45節 隊友(上)第48節 提案第51節 求戰(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1節 攔截第29節 機密第4節 推薦(上)第23節 代理(上)第1節 誤會(下)第3節 壓力(上)第6節 疑惑第12節 強渡(上)第61節 未來第10節 負責(上)第28節 城前(下)第45節 隊友(上)第43節 續戰(下)第46節 證券(上)第41節 遭遇(上)第68節 混亂(下)第1節 精明(上)第12節 調整(下)第33節 問策(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4節 宣傳第54節 迂迴第57節 分贓(下)第31節 裁軍(上)第23節 援助第65節 援助(上)第69節 忠臣(下)第25節 壓力(上)第1節 交換第49節 擴張(下)第55章 山崩第39節 王佐(上)第12節 軍旗第1節 交換第19節 一騎第15節 出降(上)
第4節 國民(上)第48節 打賭第34節 糊塗(下)第31節 呆仗(上)第51節 緊俏第31節 大敵(上)第4節 一致(上)第20節 僞詔(上)第10節 爆破第37節 干涉(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節 裁軍第54節 權變(下)第45節 突破(下)第38節 買賣(下)第28節 借刀第9節 送神(上)第48節 失誤第35節 鞏固(上)第13節 天明(下)第57節 強弱第61節 未來第43節 靖難(上)第16節 示威第29節 搏鬥(上)第28節 城前(下)第23節 波瀾(下)第6節 魯王第33節 孤注(上)第1節 交換第25節 駭浪(下)第6節 事變(上)第18節 登陸(下)第36節 宿命(上)第49節 擴張(上)第9節 問話(上)第51節 保衛(上)第51節 救援第4節 國民(下)第4節 國民(下)第38節 包抄第21節 闖關第42節 說客第13節 天明(下)第35節 鞏固(上)第15節 朋友第44節 失蹤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干涉(上)第53節 烈焰第49節 敗像第50節 追擊(下)第25節 投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4節 整訓(下)第29節 搏鬥(下)第14節 強攻(下)第60節 算盤(下)第35節 鞏固(下)第50節 挫折第45節 隊友(上)第48節 提案第51節 求戰(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1節 攔截第29節 機密第4節 推薦(上)第23節 代理(上)第1節 誤會(下)第3節 壓力(上)第6節 疑惑第12節 強渡(上)第61節 未來第10節 負責(上)第28節 城前(下)第45節 隊友(上)第43節 續戰(下)第46節 證券(上)第41節 遭遇(上)第68節 混亂(下)第1節 精明(上)第12節 調整(下)第33節 問策(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4節 宣傳第54節 迂迴第57節 分贓(下)第31節 裁軍(上)第23節 援助第65節 援助(上)第69節 忠臣(下)第25節 壓力(上)第1節 交換第49節 擴張(下)第55章 山崩第39節 王佐(上)第12節 軍旗第1節 交換第19節 一騎第15節 出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