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肉票

明軍把幾輛爆破車先後推倒漢陽城牆前,讓鐘口基本靠在牆壁上後,就開始進行固定工作,先把輪子落下,然後把尾部夯入地下。固定完畢後,把鐵鐘的口頂上牆體,最後完成鍾和車體的固定。這些士兵都經過劉體純爆破小隊的訓練,由於沒有清軍的干擾,他們的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很快第一隊就完成了全部的工作,這隊中負責指導的那個爆破小隊隊員還悠閒地進行了一遍檢查。

明軍進行準備工作時,鄧名一直在遠處觀望,才幾分鐘的時候,就有一隊發出佈置完畢的信號:“比我想像的還要容易的多,簡直比在夷陵的演習還要輕鬆。”

劉體純給鄧名進行演示的時候,派出一部分士兵在預定爆破的牆壁上扮演清軍,用冷水模擬沸油、用布包模擬大石,對爆破隊進行干擾。今天鄧名同樣給爆破車配屬了大批掩護人員,他們舉着特製的大盾,保護着車輛和那些負責固定的人員。

很快四臺爆破車就都安放完畢,他們先後點燃了導火索後,一起快速嚮明軍陣地這邊跑來。

“看來以後使用爆破車的時候,還是要一臺、一臺地上,不要一口氣放置好幾輛。”鄧名自言自語道,他一口氣派出四輛爆破車是爲了提升效果,但第一臺安放完畢後,由於其他的車輛還在進行固定工作所以也無法立刻點燃導火索。爲了等最後一輛安放好,其他三臺的人員都無法從危險區域撤退,幸好清軍反應遲鈍,一直沒有過來騷擾城下的明軍,這才讓明軍無驚無險地從城前安全退開。

一直到明軍退走後,這段城牆上依舊沒有一個清兵,周培公事先已經告訴手下明軍有快速突破城牆的手段,而到底用什麼手段卻沒有定論。一些清兵早在鍾祥見識過明軍的手段,知道那些站在被摧毀的城牆上的士兵就算保住性命,也得缺胳膊少腿,早就躲得遠遠的。其他的清兵及時沒有親眼見過城牆坍塌時的威勢,也從同伴口中聽到過一些描述。今天周培公的部署更是把大家都嚇壞了,看到城牆後一排排唸經的和尚,還有貼了一地的黃紙符,再膽大的士兵也都驚慌失措,那些膽小的更是兩腿發軟,都在那裡跟着大師們一起高誦佛號。

尤其是看到周培公和標營遊擊也都躲得遠遠的,士兵覺得連有官職驅邪的大人們都怕對方的妖術,哪裡還肯過去送死?就這樣,明軍安放爆破車的時候,以周培公爲首的漢陽守軍就躲在兩旁瞪眼看着。

即使鄧名儘可能地把導火索編得一樣長,四臺鐵鐘依舊不是同時爆炸,隨着幾聲巨響,漢陽城那邊騰起大團的煙塵,阻斷了明軍的視野。

根據之前爆破奪城的經驗,這個時候就應該讓步兵發起衝鋒了,但今天鄧名按兵不動,帶着衛士軍官們耐心地等待塵埃落定。事先得到通知的明軍也依舊排着整齊的攻擊隊形,心平氣和地等着統帥的命令。

在漢陽城內,周培公感到腳下的城牆連續晃了幾晃,他的視線同樣被沖天而起的煙霧擋住了,完全看不到城牆那邊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還是火藥!”聞到刺鼻的硝煙味道後,周培公恍然大悟。

片刻後,大批的和尚們一邊劇烈地咳嗽着,一邊從煙霧裡跑了出來,木魚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裡去了,他們衣服和鬍鬚上都沾滿了塵土。

“去看看城牆怎麼樣了?”周培公焦急地命令道,他身邊的標營遊擊從未見識過這種場面,正看着那團煙霧發愣,被周培公的喊聲驚醒後,急忙向城牆後傳令,讓手下衝進煙霧去查看城防。

和李國英的標營一樣,湖廣總督的標營也是甲裝騎兵,奉命跟周培公一起來漢陽的有四百多騎兵,其中一半被遊擊部署在城門外的營地裡,打算在明軍挖地道的時候伺機偷襲。剩下的都留在身邊當作預備隊,可以在必要時發起反衝鋒或是掩護遊擊突圍——視情況而定。

雖然聽到了遊擊明確的命令,但標營的騎兵卻畏縮不前,他們和頂頭上司一樣從來沒有見過這番景象。早先周培公的裝神弄鬼給這些標營騎士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些一直呆在城內的騎兵根本不知道明軍到底都在城外幹了些什麼,見到煙霧騰空而起,大師們紛紛落荒而逃後,已經有不少清軍騎兵驚呼“敵人妖法厲害,連梵音都鎮壓不住!”

在標營遊擊催促手下上前時,周培公也命令身邊的士兵沿着城牆上前探察,但城牆上的這些清軍士兵比城內的騎兵更糟,比較聰明的一些士兵看到周培公準備的那些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牌位後,悟出鄧名使用的原來是五雷正x法。這些聰明的士兵立刻與其他同伴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等到煙霧騰起後,清軍士兵都非常確信,天庭力士明顯是發了瘋,他們連玉皇大帝的尊位都敢用雷劈,又怎麼會在乎凡人的死活?要是他們再來一記怎麼辦?所以任憑周培公威逼利誘,清軍士兵死活都不肯上前去頂雷。

眼前的煙塵漸漸散去,任堂看到大段的磚牆已經無影無蹤,碎磚和牆壁內的夯土鋪滿了爆破x處周圍,失去了磚牆後,被震鬆的夯土層也垮了下來,原先的漢陽城牆已經變成了一個斜土坡。

“這麼大的一個豁口,應該能夠讓周培公意識到漢陽x根本無法堅守了。”任堂轉頭對鄧名說道,明軍上下無意通過肉搏巷戰奪取漢陽,這樣一場奪城站可能會導致數百明軍陣亡,上千負傷,對成都明軍來說,這麼大的損失如果能避免還是最好避免。

“不錯,”鄧名點點頭,那天他和李來亨討論周培公問題時,他向對方指出,只有活着的肉票纔有價值,而現在對鄧名來說,漢陽就是他手中的肉票:“下令吧。”

“遵命。”任堂大聲應道,轉身向身後的旗手傳達了鄧名的命令,接着他回頭對鄧名笑道:“恭喜提督肉票到手。”

那天鄧名和李來亨討論時,任堂也在邊上,隨着相處日久,他對鄧名的思路也變得越來越熟悉。在商議對漢陽的作戰計劃時,任堂就引用了鄧名的肉票理論,稱要想從張長庚手裡要贖金,那就需要兩個要素,第一當然肉票的存活,第二就是要讓對方意識明軍有撕票的能力。

差不多在鄧名看到豁口的同時,周培公和標營遊擊也看到了現場的狀況,看到那可怕的大缺口後,周培公感到胸口好像被一把鐵錘狠狠地撞了一下。那並不十分陡峭的斜土坡根本無法阻止大批軍隊通過,而如此長的缺口更是難以修補。

“敵軍還沒有衝進來嗎?”過了片刻,周培公才意識到這點,他猛然發現周圍的清軍官兵都在望着那個缺口發愣,要是剛纔明軍發起衝鋒,現在他們肯定已經衝進城內,與清軍展開巷戰了。

城外的明軍突然響起了大片的齊聲歡呼,聽上去就好像是已經取得完全的勝利,在這片歡呼聲過後,明軍轉身整齊地離去,向他們的營地返回。

關閉

“鄧名退兵了?”看到這奇異的景象後,標營遊擊的一雙眼睛瞪得好似銅鈴那麼大。城外的明軍漸行漸遠,看到他們的背影越來越遠,標營遊擊無力地靠在牆垛上,被死裡逃生的喜悅和無法理解的疑惑兩面夾擊,腦子裡亂成一團。

在明軍大部隊後退的同時,幾個明軍騎兵縱馬驅馳到漢陽城前,大聲地向城樓上喊話,聲稱他們有戰書要交給周知府。

城樓上的守軍從震驚中恢復過來,他們不敢怠慢,一邊搭起弓箭嚴陣以待,一邊急速派人來周培公這裡通報。

“戰書?城牆都垮了,他們還下什麼戰書?還要約我們出去野戰嗎?”標營遊擊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自己的思維更加混亂了,他回頭看了一眼城牆豁口,突然一個機靈,回頭焦急地喊道:“不許放箭!”

雖然不知道明軍到底在想什麼,但眼下這種情況顯然是能拖一刻是一刻,標營遊擊生怕城樓上的軍官魯莽從事,把明軍的使者射死了,導致鄧名大怒回師。雖然明軍已經走遠,但他們走回來之前,清軍肯定是無法把城牆修起來的,就是他們回營睡一覺再來,清軍都未必能把缺口堵上。

“大人放心,”傳令兵急忙答道,城樓的守將也已經看到城牆這邊的情況,知道若是明軍衝進城就是一鍋端,哪裡還敢挑起事端:“我們只是搭箭戒備,絕不會放箭。”

“搭什麼箭?”遊擊聞言大怒,他手臂向身後一指,指向城牆豁口方向:“這麼大一個口子,鄧名還會去衝城門嗎?快回去,把弓收起來,萬一手滑把箭射出去怎麼辦?”

“本官這就過去。”周培公臉色陰沉地說道,聽到傳令兵送來的口信後,他倒沒有像標營遊擊那麼激動,而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考了一下,現在他已經大概猜到了鄧名回送來時什麼樣的戰書。

走到城樓上,周培公下令射手們都把弓放下,從城垛上探出身去,衝城前那幾個明軍騎士喊道:“我就是周培公,你們是有戰書要給我嗎?”

確認對方就是周培公後,一個騎士彎弓搭箭,把一封書信射上城頭,同時大叫一聲:“鄧提督不願傷害漢陽百姓,邀周知府出城決一雌雄。”

完成任務後,這幾個明軍騎兵就撥轉馬頭,疾馳追趕大部隊而去。

“什麼?邀我們出城決戰?”跟着一起趕回的標營遊擊聽到後,大叫道:“鄧名手下足有七、八千披甲,漢陽城內只有不到三千,我們怎麼會出去送死?巷戰還能多抵抗一會兒。”

“恐怕也多抵抗不了多久吧。”周培公冷冷地說道,此時已經有士兵把戰書拾起,雙手捧着呈給周知府,伸手將書信取過,周培公掃了面色慘白的標營遊擊,湊在他耳邊小聲安慰了一句:“放心,本官敢拿性命擔保,這書信裡肯定不是約我們出去決戰。”

“多半又是要贖城費。”周培公一邊拆信,一邊小聲嘀咕了一聲。

說話的聲音非常小,其他士兵都沒有聽見,但緊挨着周培公的標營遊擊確實聽了個分明,他臉頰聲的肌肉一抖,飛快地環顧周圍一圈,看到清軍士兵都離得比較遠,馬上向周培公身邊湊近了一步,低聲說道:“知府大人,若是如此,最好還是答應。”

周培公聞言苦笑了一聲,卻沒有應聲只是繼續拆信。

“我有點選嗎?”周培公心中反問了一句,作爲武昌府的知府,兼漢陽的守臣,若是漢陽失守,被朝廷知曉,那他丟的可不只是官職,連性命也保不住:“不過鄧名實在欺人太甚,他言而無信,上次騙我說給我回扣,一旦事成就讓李來亨抄了我的家。”

想到這裡,周培公已經是怒不可遏:“這次又要逼着我贖城?是不是又想說給我什麼回扣?鄧名一再戲耍,真是奇恥大辱。哼,士可殺不可辱,我大不了就死在漢陽,又有什麼了不起?對,我就是死也不再受辱!”

周培公猛地把書信展開,用力之大差點就把它撕成兩半,見狀標營遊擊也是一驚,生怕周培公倔脾氣上來,要全軍與漢陽共存亡——才半天城牆就垮了那麼大一段,明軍要是決心進攻這絕對是有死無生,就算拼死補上也沒用,明軍大不了再花半天工夫再拆一段城牆。

“若是知府大人寧爲玉碎的話,”標營遊擊心思轉得飛快,在來之前張長庚已經交代過,無論如何漢陽都不能有失,若是發覺明軍有意圖並有能力攻破武昌的話,那就是城下之盟也要先答應了再說——湖廣總督若是把駐地丟了,朝廷絕不會饒他一命:“總督大人可是說過,漢陽有失倒黴可不止知府大人一個,就是總督大人也無法向朝廷交代。現在武昌也就幾千披甲,鄧名這拆城牆速度實在太快了,武昌也危險了,要是武昌丟了,總督大人就性命難保了。嗯,若是知府大人發怒,我無路如何都要拖住他,然後派人急忙報告總督大人。”

遊擊打定了主意,又偷眼去看周培公的表情,發現後者滿臉的怒容已經散去了大半,正在把那份戰書看第二遍。

仔仔細細地又把戰書看了一遍後,周培公把書信輕輕地捲起來,然後把標營遊擊拉到了一邊,小聲和他商議起來:“鄧名果然是來要贖城費,還指名道姓要本官出城與他談判。”

“這……”作爲張長庚的親兵統領,和謀殺胡全才的同謀,標營遊擊當然知道周培公多次與鄧名私下談判,但那時周培公只是張長庚的一個幕僚,一個年輕舉子罷了,但現在周培公已經是堂堂的武昌知府、朝廷命官,如果鄧名翻臉把他扣下怎麼辦?

“你看着城牆,一炷香都不到就垮了,本官看漢陽是沒法堅守了,若是這漢陽不保,鄧名挾大勝之威,再攻武昌的話,恐怕武昌也要遇險。”周培公長嘆一聲,臉上一片悽然,剛纔的怒色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接着周培公臉色又是一變,顯出一副決絕之色,慨然對遊擊說道:“總督大人待我不薄,值此危急之時,我不挺身而出爲總督大人分憂,更有何人呢?”

不等感動的標營遊擊插話,周培公就把手一揮,毅然說道:“本官今夜就喬裝潛出城,與鄧名商談停戰罷兵之事,你可速速報與總督大人,要他另派幹吏前來,若是本官遇到什麼不測,也有人可以接替本官的職責。”

和遊擊商議完畢,周培公又提筆寫了一封信給張長庚,詳細敘述了當前的危機局面,明確告訴湖廣總督已經無法靠軍事手段保住漢陽了,同時周培公也向張長庚保證,他一定會在鄧名面前據理力爭,儘可能爲湖廣總督爭取利益,並全力縮小朝廷將受到的損失。

和標營遊擊分手後,周培公回到衙門,坐定後把藏在袖子裡的戰書又掏了出來,輕輕展開第三次看起來。

在這封信裡,鄧名開門見山地向周培公表示了歉意,稱他對李來亨的胡作非爲事先毫不知情;道歉過後,鄧名說他已經要求李來亨把周家的家產統統交還;至於李來亨的附帶要求,也就是要求周培公全額納稅一事,鄧名也直言不諱;不過緊隨其後,鄧名又稱他已經想了一個補償方案,以彌補李來亨這個不合理要求帶給周培公的損失。具體內容這封信寫不下,鄧名約周培公面談,並表示若是周培公知道有其他湖廣縉紳和他情況相同,鄧名願意一視同仁給予補償。

“鄧提督啊鄧提督,這李來亨到底是不是你的部下啊?”周培公看完信後,把它放到火上點燃,親眼看着信被燒成灰燼:“到底會是什麼樣的補償?我當然知道很多人都被你的這些‘部下’抄家、徵稅了,若是你能給補償的話,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大堆人情啊。”

第20節 僞詔(下)第47節 矛盾第23節 代理(下)第27節 反攻第44節 條約(上)第29節 解圍(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飲血第46節 脫逃(上)第37節 刺客第66節 加入(上)第49節 風氣(下)第5節 潤滑第4節 暗示第47節 約戰第38節 奔波第30節 成長(上)第6節 事變(下)第51節 救援第26節 判斷(下)第66節 加入(下)第18節 恐怖(下)第21節 根基第21節 根基第63節 黃雀(上)第13節 債務第53節 擒賊第56節 待遇(下)第17節 政策(上)第47節 贖買(上)第44節 遊騎(上)第15節 出降(下)第19節 感慨(下)第29節 解圍(上)第27節 反攻第41節 占卜第43節 續戰(上)第39節 王佐(下)第19節 軍功第43節 輕取第25節 印象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闖關第50節 追擊(上)第45節 隊友(下)第8節 進軍第27節 圍攻(中)第53節 齊射(上)第20節 康熙(上)第45節 隊友(下)第39節 王佐(下)第25節 棄軍第47節 自救第21節 煙霧(下)第52節 往事(上)第12節 專家第45節 顏面第25節 印象第47節 情報(上)第49節 擴張(上)第5節 密信第8節 矛盾第37節 重慶第53節 慘痛(下)第64節 平息(下)第1節 代售第32節 才能(上)第26節 兄弟(中)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攀談(下)第60節 烽火第18節 詔書(上)第55節 敵意第25節 印象第55節 報紙(上)第6節 密議(上)第10節 麻將第34節 動搖第21節 風起(上)第6節 密議(上)第24節 川西第9節 失言第54節 迂迴第8節 戰備(下)第25節 駭浪(上)第54節 霸氣(下)第50節 挫折第42節 中立(下)第48節 融洽(上)第52節 往事(下)第9節 買路第24節 宣傳第8節 進軍第25節 投奔(下)第10節 鎖喉(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5節 混戰第55節 報紙(上)
第20節 僞詔(下)第47節 矛盾第23節 代理(下)第27節 反攻第44節 條約(上)第29節 解圍(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飲血第46節 脫逃(上)第37節 刺客第66節 加入(上)第49節 風氣(下)第5節 潤滑第4節 暗示第47節 約戰第38節 奔波第30節 成長(上)第6節 事變(下)第51節 救援第26節 判斷(下)第66節 加入(下)第18節 恐怖(下)第21節 根基第21節 根基第63節 黃雀(上)第13節 債務第53節 擒賊第56節 待遇(下)第17節 政策(上)第47節 贖買(上)第44節 遊騎(上)第15節 出降(下)第19節 感慨(下)第29節 解圍(上)第27節 反攻第41節 占卜第43節 續戰(上)第39節 王佐(下)第19節 軍功第43節 輕取第25節 印象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闖關第50節 追擊(上)第45節 隊友(下)第8節 進軍第27節 圍攻(中)第53節 齊射(上)第20節 康熙(上)第45節 隊友(下)第39節 王佐(下)第25節 棄軍第47節 自救第21節 煙霧(下)第52節 往事(上)第12節 專家第45節 顏面第25節 印象第47節 情報(上)第49節 擴張(上)第5節 密信第8節 矛盾第37節 重慶第53節 慘痛(下)第64節 平息(下)第1節 代售第32節 才能(上)第26節 兄弟(中)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攀談(下)第60節 烽火第18節 詔書(上)第55節 敵意第25節 印象第55節 報紙(上)第6節 密議(上)第10節 麻將第34節 動搖第21節 風起(上)第6節 密議(上)第24節 川西第9節 失言第54節 迂迴第8節 戰備(下)第25節 駭浪(上)第54節 霸氣(下)第50節 挫折第42節 中立(下)第48節 融洽(上)第52節 往事(下)第9節 買路第24節 宣傳第8節 進軍第25節 投奔(下)第10節 鎖喉(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5節 混戰第55節 報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