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衝突(上)

現在莊允城的宅子裡,共有十二名隱姓埋名的明軍士兵,其中十個是來幫助莊允城訓練家丁的,還有兩個則是來傳授挖掘壕溝的技巧。這兩個明軍的工兵一樣屬於常備軍,他們來湖州的目的和鄭堯君他們一樣,除了幫助莊允城對抗官府外,也肩負有觀察武器的任務。全新的武器會帶來戰術的鉅變,鄧名讓這兩個人來考察一下步槍時代的壕溝部署辦法,他們通過這些實戰獲得的經驗都會讓川軍少走很多彎路。

既然鄧名部署給他們的任務是防禦,那鄭堯君他們也就沒有傳授給莊家的家丁任何野戰編組訓練,只是一個勁地讓他們練習打靶。明軍士兵同樣需要適應這種新式武器,不過有使用火銃的基礎,鄭堯君他們的水平提高十分迅速,而且每天晚上明軍士兵都會總結經驗,第二天再把他們掌握的技巧傳授給莊家的家丁。

鄧名多次和四川的軍火商提到過膛線問題,不過他本人也不知道膛線到底該怎麼拉,更不清楚原理,所以現在四川的軍火商還根本沒有考慮過給步槍加上這道工藝。莊允城手中的步槍,依舊採用絲綢包裹來閉氣。明軍的火銃手爲了方便,戰時都在脖子上扎着一條絲綢帶子,使用時就用刀子割下來一塊。

看到火銃手脖子上的絲綢條時,鄧名想到這也許就是他前世見到的絲綢領帶的原型和起因。現在莊家的家丁也都有樣學樣,脖子上扎着絲綢領帶,腰間帶着鋒利的小刀。這些家丁大部分都不知道家主爲何突然訓練他們使用步槍,除了十幾個心腹子弟外,餘下的也不知道明軍士兵的真實身份。

不過看到這些陌生人一個個都留着頭髮後,有的家丁猜測他們是江洋大盜,很可能還是同情明軍的好漢,而家主突然讓這些好漢訓練他們使用武器,就是爲了庇護這些好漢,不讓他們被官府抓住。得知有這樣的流言在蔓延後,莊允城也不加干涉,甚至暗地裡推波助瀾,暗示家丁們他這只是爲了以防萬一,而且就算和官府起衝突,莊允城也可以靠塞銀子矇混過關。

“昨天又有兩支步槍出毛病了。”鄭堯君每天都向莊允城彙報前一日的訓練進度。由於鄧名的交代,鄭堯君和其他明軍根本不考慮步槍的使用壽命,每次都把槍管打得發燙才讓家丁休息。這樣高強度的訓練讓莊家的家丁射擊水平迅速提高,不過也讓一些步槍不堪重負,暴露出了加工時的欠缺。

一開始明軍和莊家的人都不太清楚燧發槍該如何修理,不過經過了一個月的使用後,現在大部分毛病明軍和家丁都能自己解決。早期有少量的步槍因爲操作失誤而嚴重損壞,等到家丁們開始熟悉步槍的性能後,就很少有無法恢復的損害出現了。其餘不太重要的毛病,明軍鼓搗一通後也可以繼續使用。

莊允城對這種損害也抱着無所謂的態度,他既然打算訓練一批能夠熟練使用武器的人,如果不能用步槍來對付衙役,那步槍完好無損對他來說也沒有意義。鄭堯君帶着莊允城視察他的訓練場,一百多名家丁已經達到了每兩分鐘三發的水平,不過他們沒有接受過任何隊列、旗鼓訓練,所以適合他們的作戰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堅守莊園的圍牆。

已經三月十五日了,莊允城悄悄告訴鄭堯君等人,好像外面的風聲越來越緊了。得知此事後,鄭堯君就讓一個士兵帶着他們整理好的資料先行告辭離開,一個工兵也結伴走了。這樣萬一剩下的人都失陷在莊家,也不至於辛苦總結的經驗都被湮滅。

現在安樂思並不在莊家,一月底、二月初的時候,安慶的虎蹲炮運到了湖州,試射之後,莊允城發現這種大炮的射程竟然還沒有步槍遠。安樂思急忙指出這就是正常的虎蹲炮水平,雖然射程近,但對靠近營牆的密集隊形的殺傷力還是不錯的。再說新式步槍的射程也遠比鳥銃要遠,若是比起正常的火槍(燧發步槍顯然不屬於正常的武器),虎蹲炮的射程不會顯得這麼寒磣。

莊允城就想要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大炮,不過這種火炮安樂思沒有,明軍中也沒有。不過莊允城對大炮的要求和鄧名不一樣,他不需要伴隨步兵進攻,只要能夠安放在他的莊園裡就可以。安樂思琢磨了一番,先是寫信給成都,要他的合夥人全力生產步槍,每月兩次運往安慶,然後安樂思就直奔崇明找張煌言想辦法去了。

“現在完好的步槍是一百一十七支?”莊允城問道。

“莊老先生好記性,能使用的步槍確實是這個數,還有兩支大概也能修好。”

正在莊允城和鄭堯君商談下一步的訓練計劃時,一個家丁報告湖州富戶朱佑明來訪。本來朱佑明和明史案一點牽扯都沒有,但是他是歸安縣除了莊允城以外最有錢的縉紳,因此也被划進了黑名單。

“大事不好。”見到莊允城後,朱佑明就惶急地叫到:“推官李大人派人來拿我們了。”

“李煥嗎?他也在名單上。”莊允城冷冷地說道。

浙江總督趙國祚爲了取得鄧名的諒解,就允許明軍派人旁觀此案——趙國祚承諾把浙江一半的收入拿來購買鄧名的債券,而不是之前一百五十萬兩的定額。因此鄭堯君隨時能夠拿到第一手資料,也是靠着這些內幕消息,莊允城才說服了朱佑明和他共進退。

“可是李大人不信。”朱佑明垂下頭,本來以爲可以置身度外的朱佑明剛被莊允城警告時還將信將疑,但他還是本着以防萬一的念頭收買胥吏認真打探消息。今天朱佑明收買的書吏給他私下報信,說湖州府那邊來消息了,要歸寧縣收押莊允城、朱佑明等人。

“不是他不信,而是他心存僥倖。”莊允城說完後就盯着朱佑明:“朱大官人打算如何?是投案吶,還是和老夫聯手自保?”

李煥在湖州做官多年,也積攢了一點家產,如果收拾了他,既能威懾地方官老實聽命,也能順便追了他們的贓,清廷自然沒什麼不願意的。而趙國祚和湖州官場沒什麼交情,也不肯庇護他們。

朱佑明確定自己榜上有名後,就派人去警告李煥,說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情,可是李煥根本不聽,一心要爲朝廷辦好差事爭取自救。

“李大人派了好幾十個捕快來了。”朱佑明猶猶豫豫地說道,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投案自首,然後傾其所有的賄賂地方官以圖免罪,他又看了莊允城一眼:“很快就要奔你家來了,要先拿你,然後回去交命,再去我家裡拿我。”

“這是輔政大臣的命令,”莊允城知道對方還心存僥倖,就進一步勸說道:“難道你還認識北京的人嗎?”

“我要被你害死了。”朱佑明無奈地搖搖頭:“我就呆在這裡吧,要是你都保不住自己,我乾脆就去投案好了。”

……

半個時辰後,一隊捕快大搖大擺地來到莊家的門口。看到莊家的大門緊閉後,爲首的捕頭冷笑一聲,就讓一個手下上前砸門。這些日子縣裡已經聽說莊家有些異常舉動,不過衙門對此案到底會如何進展、規模有多大心裡一點數也沒有,完全想不到下一步就輪到他們自己了,他們也都是趙國祚打算犧牲的人——在鄧名的前世,爲了震懾漢人,連大批湖州府的官員都受到牽連。但這次因爲鄧名的干涉,趙國祚稍稍有所收斂。

在大門的另外一側,荷槍實彈的家丁沿着圍牆站成兩排,而莊家的心腹正在進行最後的戰前動員:“這是縣裡有人要陷害我們,不過不要怕,杭州的總督大人已經收了老爺的銀子,說一定會給老爺撐腰,只要縣裡敢硬闖,我們就可以動手打。總督大人說了,打死他們就算殺山賊了,不但沒罪反而有功勞。”

外面的衙役正在大聲叫罵,高喊着要莊允城父子出去就縛。家丁們聽到都十分緊張,一般說來對抗衙役就等於造反,不過這回有總督大人撐腰應該沒事,就是不知道總督大人會不會說話算數。

事到臨頭,莊允城也有些遲疑,雖然已經準備了這麼久,但臨到跨出這一步的時候還是難免猶豫。

“先讓家丁們上牆,用步槍瞄準他們,然後我去和他們談判。”看到莊允城臉色一變再變,鄭堯君自告奮勇:“我們川軍都受過專門的談判訓練,常常能讓敵人知難而退。”

“那就有勞鄭軍士了。”莊允城不好上牆和捕頭搭話,怕一番交談下來家丁的士氣會受到影響。雖然莊家的家丁就算聽出什麼蹊蹺來,多半還是會服從主家的命令,但畢竟是在冒險。而莊允城也聽說川軍最擅長的就是戰爭和談判兼顧,而這個鄭堯君明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莊老先生太客氣了,這是我的份內之事。”鄭堯君抱了一下拳,大步流星地走到牆邊,下令第一排家丁上牆備戰。領頭的人有幾個是莊允城的兒子、侄子,這些年輕人知道莊家在劫難逃後,倒是紛紛生出魚死網破的勇氣來。

“瞄準。”提着步槍登上圍牆後,鄭堯君就用手中的步槍瞄準了帶隊的捕頭,然後喝出了一聲命令。

家丁聽到口令後,就下意識地像在訓練場上一樣,放平了步槍,指向大門前的那幾十個捕快。

“開槍!”鄭堯君大喝一聲,同時扣下了手中的扳機。

頓時營牆上就是槍聲大作,後面的明軍士兵督促着等在後面的家丁上前替換。在第二批家丁爬上牆頭的時候,鄭堯君掃了門前的景象一眼,從牆上跳回了地面,衝着莊允城和朱佑明走回來:“談判破裂了。”

第23節 波瀾(下)第44節 中介第28節 算計(下)第43節 風向(下)第28節 人心第21節 東進(上)第38節 迎敵第24節 內憂(下)第4節 一致(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4節 亂戰(下)第58節 同盟(上)第62節 蠢動(下)第2節 軟硬(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9節 魔鬼(上)第38節 買賣(下)第51節 救援第3節 壓力(下)第37節 干涉(下)第29節 計謀第68節 混亂(上)第31節 呆仗(上)第16節 示威第14節 亂戰(下)第38節 奔波第37節 刺客第60節 爭奪(上)第57節 信件第17節 隱姓第4節 平衡第63節 黃雀(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7節 自救第22節 搶攻(下)第33節 問策(下)第9節 海權第29節 搏鬥(下)第60節 烽火第8節 升級(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3節 霸氣(上)第11節 劫營(上)第30節 大敵(下)第45節 突破(上)第59節 黃雀(下)第10節 默契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血戰(下)第4節 國民(下)第50節 追擊(下)第45節 隊友(下)第13節 試探(下)第42節 反擊第55節 俘虜(上)第25節 投奔(上)第42節 升級(下)第30節 劍閣第8節 矛盾第32節 才能(上)第42節 反擊第43節 輕取第39節 哨探第28節 算計(上)第47節 情報(下)第47節 情報(上)第51節 救援第39節 衝突(下)第57節 分贓(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爭奪(上)第34節 經濟第27節 圍攻(上)第25節 矇蔽第50節 追擊(上)第9節 授權(下)第17節 政策(下)第27節 圍攻(下)第32節 吐哺第5節 密信第1節 誤會(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5節 投奔(上)第54節 權變(下)第28節 城前(下)第18節 恐怖(上)第48節 潛逃第2節 VIP第34節 問候(上)第38節 買賣(上)第21節 煙霧(下)第5節 協作(下)第43節 徵兵第63節 黃雀(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2節 混亂第4節 推薦(下)
第23節 波瀾(下)第44節 中介第28節 算計(下)第43節 風向(下)第28節 人心第21節 東進(上)第38節 迎敵第24節 內憂(下)第4節 一致(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4節 亂戰(下)第58節 同盟(上)第62節 蠢動(下)第2節 軟硬(下)第41節 爭奪(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9節 魔鬼(上)第38節 買賣(下)第51節 救援第3節 壓力(下)第37節 干涉(下)第29節 計謀第68節 混亂(上)第31節 呆仗(上)第16節 示威第14節 亂戰(下)第38節 奔波第37節 刺客第60節 爭奪(上)第57節 信件第17節 隱姓第4節 平衡第63節 黃雀(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7節 自救第22節 搶攻(下)第33節 問策(下)第9節 海權第29節 搏鬥(下)第60節 烽火第8節 升級(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3節 霸氣(上)第11節 劫營(上)第30節 大敵(下)第45節 突破(上)第59節 黃雀(下)第10節 默契第38節 隔江第31節 血戰(下)第4節 國民(下)第50節 追擊(下)第45節 隊友(下)第13節 試探(下)第42節 反擊第55節 俘虜(上)第25節 投奔(上)第42節 升級(下)第30節 劍閣第8節 矛盾第32節 才能(上)第42節 反擊第43節 輕取第39節 哨探第28節 算計(上)第47節 情報(下)第47節 情報(上)第51節 救援第39節 衝突(下)第57節 分贓(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1節 爭奪(上)第34節 經濟第27節 圍攻(上)第25節 矇蔽第50節 追擊(上)第9節 授權(下)第17節 政策(下)第27節 圍攻(下)第32節 吐哺第5節 密信第1節 誤會(下)第18節 詔書(下)第25節 投奔(上)第54節 權變(下)第28節 城前(下)第18節 恐怖(上)第48節 潛逃第2節 VIP第34節 問候(上)第38節 買賣(上)第21節 煙霧(下)第5節 協作(下)第43節 徵兵第63節 黃雀(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2節 混亂第4節 推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