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證據(中)

關於這次閱兵的主題,成都人都聽說了,那就是鄧名要補辦從緬甸返回的凱旋式。

聽到這個消息後,蒙正發突然意識到有些不妥,他之前也附和過陳佐才,稱攻打緬甸純屬勞民傷財,但這仗是鄧名親自指揮的,少唐王當然聽不得這樣的話。因此蒙正發馬上改弦易轍,準備了好幾封詩賦,準備在鄧名的閱兵式上高聲朗讀,歌頌上次王師征討緬甸,耀武揚威於異域的煌煌武功。

陳佐才依舊固執己見,堅持認爲既然沒有救出天子就稱得上是一無所獲,所以不打算向鄧名道賀,沒有準備任何歌功頌德的詩賦。對此蒙正發也不勉強,但也不打算效仿,在他看來陳佐纔是鐵了心要扮演強項令,而鄧名爲了自己的名聲也會效千金買骨之法,優待陳佐才以贏得士心。不過這種強項令有一個就夠了,蒙正發熟讀史書,知道皇帝固然需要陳佐才這種有風骨的士人爲自己增色,但更需要也更喜歡揣摩上意的乖巧臣子——蒙正發不打算同陳佐才競爭崗位極其有限的“強項令”一職。

至於之前曾經說過緬甸之戰的壞話更不必擔心,那時蒙正發被鞏焴繞暈了頭,見全書院的名人都說緬甸之戰徒勞無功,那他也就不小心跟風說了兩句。現在保國公既然露出了口風,蒙正發也就立刻修改錯誤,更不惜“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有些士人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馬上當衆改口;但蒙正發不是那種分不清“領導意圖”和“個人臉面”哪個更重要的糊塗蟲,處理得當的話這甚至是一個契機,讓鄧名明白他是個絕對以領導意志爲意志的好臣子——反正都剃過頭了,想扮演硬漢形象也沒機會了。

而惠世揚除了準備辭賦,還向劉晉戈爭取到了凱旋儀式總指揮的職務,他自認是幾朝元老,精通各種禮儀,一定把整個活動組織得莊重嚴肅,讓鄧名見狀大悅。本來鞏焴是大順禮政府尚書,操辦各種禮儀活動鞏焴也是得心應手,但惠世揚自稱來成都這許久一直沒有做事,就把這攤子事全部攬過去了。

一開始劉晉戈還不同意,因爲他知道鄧名不喜歡別人對他行叩拜禮,遊騎兵來傳達命令時,也交代說鄧名的意思是讓同秀才們自由活動,只要不擠佔道路就可以。

但惠世揚指出,漢太祖見到臣子們山呼叩拜後,頓時龍顏大悅,稱自此方知爲天子之樂。可見這個是人之常情,任憑哪個豪傑人物也逃不過。更進一步說,鄧名平易近人,所以不要求爲他準備盛大的迎接儀式,但臣子忠心侍上,越是如此越要堅持君臣父子,一定要把最好的禮儀獻給君主——不然還要這些臣子何用?不錯,趙匡胤是黃袍加身,但這就是臣下的作用,要是趙匡胤不是裝睡等部下來送黃袍,而是自己找人繡龍袍然後自己當衆披上,那成何體統?

惠世揚用的漢太祖典故很有說服力,劉晉戈知道鄧名頗欣賞劉邦,多次在他們面前稱劉邦爲瀟灑、豪邁的英雄,無可無不可的大丈夫。被惠世揚說服後,劉晉戈就默許他去組織一些官吏緊急排練迎接儀式。

不過劉晉戈還是留個心眼,沒有公開下行政命令宣佈惠世揚負責此事,而且也沒有下令手下官員去聽惠世揚指揮,只是爲惠世揚的安排提供一點方便並不加以阻止。要是鄧名不高興,劉晉戈可以說這都是惠世揚自行其事——就算鄧名心裡有數,但這就入惠世揚說的,部下忠心辦事,就算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上司心裡也是高興的,只要有個藉口就不會追究了。如果鄧名喜歡的緊,那到時劉晉戈再表功也來得及——幾年的行政工作很鍛鍊人,劉晉戈不是隻知道單挑的毛頭小夥兒了。

第二天清晨,鄧名帶着遊騎兵按時抵達城門時,劉晉戈心情有些緊張地帶着隨從出門迎接。陳佐才、蒙正發都已經到達,前者繃着臉孔打算就用這副表情來表達他的抗議;而後者口中正念念有詞,還在溫習着他的詩賦,精益求精地推敲着朗誦時的語調和表情。

而闖營這邊的大將鞏焴遲遲沒有出現,禮儀隊的總指揮惠世揚更是蹤跡全無——這兩天惠世揚緊急培訓了一支幾百人的禮儀隊,雖然人數不是很多,但惠世揚稱兵貴精、不貴多。鄧名騎馬入城時圍觀的人想必亂七八糟,數百訓練有素的“精兵強將”突然整齊的施以大禮,同時發出整齊的恭賀聲,更能顯得鶴立雞羣。在給保國公驚喜後,震懾住衆人,

劉晉戈同意了這個計劃,但現在鄧名都到了,總指揮卻沒來。禮政府尚書更一起消失,否則鞏焴絕對可以代勞。

“惠老先生到了嗎?”

劉晉戈內心還在彷徨不安的時候,鄧名的問題已經降臨到了頭上,他脫口而出:“還沒有。”

保國公抵達後一開口就提到惠世揚,讓劉晉戈更加驚疑不定,他用餘光觀察了周圍人一圈,也沒有發覺到什麼異常。

又等了片刻,鄧名終於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再次開口道:“既然惠老先生還沒有到,我們就不等了,我聽說你們準備了一個叩拜儀式?我不是說過,不得侮辱朝廷功名嗎?”

劉晉戈心中一聲聲叫苦,怪不得鄧名一開口就問惠世揚何在,可這件事是前天定下來的,與會者沒有幾個,剛纔他查看一圈,也沒有注意到誰面色異常。

至於鄧名說的那個不許侮辱朝廷功名,劉晉戈可不是幾年前剛當上成都提刑官的時候了,現在誰還不知道鄧名那個理由根本就是無中生有?惠世揚說的好,別說主君了,別說秀才了,官員見了閣老有敢不叩拜的麼?閣老見了公公膝蓋不也得打彎麼?當初要不是惠世揚拜了王安王公公這尊大佛,東林怎麼能撈到定策之功呢?後來溫體仁檢舉東林賣官鬻爵、科舉舞弊,要不是及時拜了曹化淳曹公公,怎麼能倒戈一擊把溫體仁踢出朝堂呢?溫體仁就是最好的反例,他的膝蓋對公公們倒是挺硬,結果曹公公他們在皇上耳邊動動嘴皮子,就成了“閹黨”了。

“好了,這事取消。”鄧名不給劉晉戈更多的思考時間,擺擺手下了命令,接着他轉頭看向熊蘭:“熊行長,東西都準備好了麼?”

“提督放心,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熊蘭神情肅穆地保證道。

事到如今,劉晉戈哪裡還會不知道是誰出賣了他,在心中大罵起來……最近一年來他始終把參議院的青城派視爲首要的敵人,蒙正發到成都後他的精力又被吸引到了書院,結果就放鬆了對熊蘭的警惕。兩天前惠世揚提議時,熊蘭等人也在場,還信誓旦旦地與劉晉戈簽訂了攻守同盟,沒想到一轉臉就把他給賣了,而且剛纔還滿臉無辜。在鄧名解開謎底前,劉晉戈愣是沒能看出一絲的破綻來。

隱約感到身旁的劉知府正投過來憤怒至極的目光,不過熊蘭卻全然沒有放在心上。兩天前惠世揚博引旁徵,聽上去好像把鄧名分析得頭頭是道,但熊蘭卻知道其實大謬不然。若論揣摩鄧名的喜惡,熊蘭一直以川西第一人自詡——從來沒見過那個傳說中的剿鄧總理周培公,不過就衝鄧提督私下裡都對他讚不絕口,熊蘭就知道周培公也不是易於之輩,所以自己謙虛地沒有自封爲天下第一。

“老子可是向提督投降過三次,其中的兇險豈是你們能想象到的?你們不就是有個好爹麼?鄧提督豈能以常人論之?”熊蘭臉上不動聲色,心裡把劉晉戈一陣嘲笑,對夔東派來的高參惠世揚更是鄙夷:“就好比這條春熙路吧,當初鄧提督要大夥兒起名字時,只有我在遠處高喊‘鄧公路’,鄧提督當時眼睛一亮,差點就答應下來了。可惜、可嘆這幫白癡不懂得擡轎子,胡亂起了一堆亂七八糟的名字,最後鄧提督也不好意思起來,才叫了這個春熙路。”

到目前爲止,熊蘭唯一的一次重大失誤就是曾經攛掇鄧名去聽陳佐才的課。不過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從那以後,熊蘭自認爲對鄧名的揣摩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惠世揚那老匹夫有一點沒說錯,就是要順着提督的喜好來。但提督還真不喜歡叩拜,提督就願意和大夥兒、和同秀才平起平坐。只要順着這條思路來,就決不可能犯錯;誰要是逆着來,就等着拍馬拍到馬腿上被踢吧!”

惠世揚的建議有不少人贊同,甚至連熊蘭的老師爺秦修採都遲疑不決。但熊蘭卻異常堅定,當即就派人跟着遊騎兵回去向鄧名打了小報告,把惠世揚、劉晉戈等人的“陰謀”彙報給了保國公。沒用多久,返回的使者就帶回了熊蘭意料中的好消息,鄧名把後續工作交給了熊蘭負責,從內容看,如果沒有他的報告,這份工作肯定會給予劉晉戈的。

“好,讓我們進城吧。”

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管轄第2節 VIP第19節 防區第30節 新年第57節 信件第14節 彈盡(上)第17節 堅壁第22節 退讓(下)第50節 懷疑第47節 約戰第7節 變臉(上)第51節 晚宴第43節 徵兵第9節 海權第48節 失誤第43節 風向(上)第51節 保衛(下)第42節 說客第43節 徵兵第44節 條約(下)第42節 中立(上)第21節 東進(下)第46節 證券(下)第53節 慘痛(上)第7節 北上第52節 決心第59節 魔鬼(上)第35節 會面(下)第5節 放棄(下)第10節 負責(下)第44節 失蹤第20節 康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4節 權變(上)第12節 圍困(下)第33節 固執第53節 慘痛(下)第49節 訓練第47節 約戰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分攤(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4節 議和(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1節 遭遇(下)第69節 忠臣(上)第53節 擒賊第34節 問候(上)第56節 待遇(下)第26節 觀感第22節 搶攻(下)第57節 強弱第4節 國民(上)第6節 事變(上)第38節 隔江第9節 穴攻第60節 烽火第31節 名將第57節 疲兵第52節 往事(下)第35節 進軍第3節 上風第14節 彈盡(下)第14節 強攻(上)第28節 盟軍(下)第27節 合作(下)第16節 甕中第12節 專家第29節 解圍(上)第67節 守法(上)第3節 信號(上)第33節 固執第37節 等待(上)第37節 軍火第17節 衝擊(下)第21節 闖關第45節 鍊金(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2節 突破(下)第28節 城前(上)第45節 鍊金(上)第26節 兄弟(中)第18節 詔書(上)第37節 干涉(上)第22節 尖兵第6節 事變(上)第56節 宣戰(下)第7節 演變(下)第6節 疑惑第41節 失控(上)第39節 大捷第59節 魔鬼(下)第30節 變化(下)第23節 瓷器第60節 算盤(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7節 調查第26節 兄弟(上)第56節 蠱惑
第57節 信件第60節 管轄第2節 VIP第19節 防區第30節 新年第57節 信件第14節 彈盡(上)第17節 堅壁第22節 退讓(下)第50節 懷疑第47節 約戰第7節 變臉(上)第51節 晚宴第43節 徵兵第9節 海權第48節 失誤第43節 風向(上)第51節 保衛(下)第42節 說客第43節 徵兵第44節 條約(下)第42節 中立(上)第21節 東進(下)第46節 證券(下)第53節 慘痛(上)第7節 北上第52節 決心第59節 魔鬼(上)第35節 會面(下)第5節 放棄(下)第10節 負責(下)第44節 失蹤第20節 康熙(下)第59節 魔鬼(上)第54節 權變(上)第12節 圍困(下)第33節 固執第53節 慘痛(下)第49節 訓練第47節 約戰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分攤(下)第57節 觀感(下)第54節 議和(下)第45節 鍊金(上)第41節 遭遇(下)第69節 忠臣(上)第53節 擒賊第34節 問候(上)第56節 待遇(下)第26節 觀感第22節 搶攻(下)第57節 強弱第4節 國民(上)第6節 事變(上)第38節 隔江第9節 穴攻第60節 烽火第31節 名將第57節 疲兵第52節 往事(下)第35節 進軍第3節 上風第14節 彈盡(下)第14節 強攻(上)第28節 盟軍(下)第27節 合作(下)第16節 甕中第12節 專家第29節 解圍(上)第67節 守法(上)第3節 信號(上)第33節 固執第37節 等待(上)第37節 軍火第17節 衝擊(下)第21節 闖關第45節 鍊金(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2節 突破(下)第28節 城前(上)第45節 鍊金(上)第26節 兄弟(中)第18節 詔書(上)第37節 干涉(上)第22節 尖兵第6節 事變(上)第56節 宣戰(下)第7節 演變(下)第6節 疑惑第41節 失控(上)第39節 大捷第59節 魔鬼(下)第30節 變化(下)第23節 瓷器第60節 算盤(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7節 調查第26節 兄弟(上)第56節 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