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

“王爺,您看這?”一位清流的御史請醇親王載灃指示,卻不知道這位顧命大臣心底裡涌起了陣陣嘔吐的慾望,這個該死的御史居然如此詳盡的彙報了取出密件的過程,看着他那張正義凜然的瘦臉,載灃最遺憾的就是沒有趁手的傢伙,若是有個狼牙棒,一定一棒子敲死這個可惡的傢伙。

要麼早說,要麼別說,看着自己沾了唾沫去翻看密件,才告訴這是從死人的胃囊裡翻出來的東西,這個該死的狗奴才。不過載灃卻不再懷疑這份文件的真僞,畢竟從刑場到地牢,幾十個人目擊,確實沒有人能作假,而且自己府上的侍衛也明確保證,如果死後再填進去的紙張不可能到胃囊裡,也不會被胃酸腐蝕的如此嚴重,只能是逆賊自知無法逃生,情急之下才將文件吞下造成的。

“共襄義舉,願奉蔚亭爲漢人之華盛*頓。”,“驅逐韃虜,功在千秋,項城有大功與億兆生民,餘等願附驥尾,同創..大業。”,“若事有不諧,公儘可虛與委蛇,以待時機成熟”“喬於東京手書。”

這些字眼,讓還在不斷壓抑嘔吐慾望的載灃心裡充滿了憎恨和怨毒。稍稍平緩了一下心情,載灃一拱手“衆位大人公忠體國,爲國操勞,小王在此謝過了,稍後請示太后,必有賞賜。”一招手,一位戈什哈趕緊上前請示,“速速請慶王爺,蔭昌、鐵良和舒清阿來上書房議事。”

“嗻”戈什哈領命而去,衆位御史們弓着腰互相傳遞眼色,看得出來都是興奮異常,見載灃要召集衆位顧命大臣議事,衆人識趣的告退,反正一個封賞是少不了的,弄不好還能外放去個肥差,十萬雪花銀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誅殺?放逐?按兵不動?”載灃實在是頭疼得很,但是兒子的江山,老爹不出力也說不過去啊。

“這個怕是有人離間吧。”蔭昌先開口,雖然袁大頭和他沒有多少來往,但是從武翼新軍哪裡栽了跟頭的他總覺得沒有北洋的牽制,武翼新軍豈不更加跋扈。“文筆不通,言辭粗鄙,而且如此重要的書信豈能隨身攜帶,分明是栽贓離間的計策。”

“不盡然吧,蔭昌大人。”鐵良倒是先提出了不同意見,畢竟在京城他鐵良主要的對手就是袁蔚亭,從北洋手裡鐵良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這喬夫本來就是海外棄民,文筆當然不能和翰林們相提並論,至於書信嘛,亂黨那邊經常錯漏百出,這個施從雲也算是個精細人物,竟然想到吞下密函,多虧了孫管帶體察入微。衆位御史秉公而行,纔沒讓這份罪證湮滅。蔭昌大人你沒有和仵作詳談吧。這種莎草紙上的文字如果遇到酸,很快就會消失無蹤,多虧了孫管帶及時發現,纔沒有耽擱時間。這封密函已然有很多地方被腐蝕了,僥倖才能辨認一些文字,難道有人能掐算好了時間,讓這封密函消融多少,剩下多少嗎?”

“好了,不要再談密函了。”鐵良的分析非常客觀,但是讓載灃再次感到嘴裡的苦澀,好像是被屍體的味道給燻蒸過一樣,不過載灃也分析過了情況,看來密函的真僞無須質疑,但是如何處置就犯難了。“這僅僅是一份喬夫那個逆賊給袁世凱的函件,但是沒有袁世凱的覆函,算不得罪證,不知諸位大人有何高見?”

“老夫以爲,既然僅僅亂黨是寫給袁大人的信件,倒不如讓太

後交給袁大人本人去處置,相信袁蔚亭不會辜負太后的厚望,如此一來,北洋人心自然更加倒向朝廷,何樂不爲呢?”慶王爺的主意就是息事寧人,反正他不得罪帶兵的袁蔚亭,至於誰願意得罪誰得罪去。慶王爺和袁蔚亭、吳宸軒這些漢臣的關係密切,人盡皆知,當然是和這幾家的銀子有緣分而已,不過既然是上書房滿大人們的會商,不能不請這位老王爺出面參加。不過這個辦法,其實載灃也不是沒想到,不過他對這些帶兵的漢臣心底裡就有一種戒備,總覺得自己兒子的江山絕不能落在漢人手裡,所以從心理上載灃抵*制這種懷柔政策。雖然他也覺得大清國已經沒有餘力挾制這爲漢臣之首的北洋大臣。

“舒清阿大人,你怎麼看。”舒清阿一直保持思考的神態,沒有言語,載灃可不打算放過他,點了他的將。

“諸位大人,這袁蔚亭是北洋大臣,手下兵精糧足,近在京畿。無論如何不能擅動。”舒清阿一番廢話讓衆位大人都看不上,不過他也有乾貨“姑且不論袁蔚亭是否通匪,就憑他把持北洋,據爲私產的作爲,就需要動他一動。不過總要有個穩妥的方案纔好,畢竟北洋上下二十多萬精兵悍將,又是在京畿要地,若是一擊不中,恐怕要遭其反噬。”

“不錯。”鐵良見舒清阿的意見與自己不謀而合,頓時來了精神“誅除此獠,刻不容緩。北洋各鎮都要控制起來,絕不讓朝廷辛辛苦苦那銀子堆出來的北洋八鎮落入奸人掌握。”鐵良現在還沒有被袁世凱整的七上八下,銳氣還在,對於袁蔚亭恨不得一下子打倒在地然後踏上一隻腳。

“誰能收服北洋這幫丘八?”蔭昌不冷不熱的來了一句將軍的話。

“二十鎮、二十三鎮都撤回關外,東北有東三省總督錫良和趙爾巽負責整軍。陸軍第一鎮統制鳳山自不用提,第二鎮王英楷也算是自己人,第四鎮楊善德偏安滬上,不一定要趟這趟渾水,第五鎮鄭士琦鄭雲卿也是個胸無大志的混子而且在保定駐防,第六鎮的趙國賢並不受袁世凱賞識,朝廷善加恩賞便可收編,倒是第三鎮還是個硬茬子,段芝貴和袁世凱關係匪淺,不一定能聽從調遣,不過有孫叔和這樣心向朝廷的忠義志士,或許可以兵不血刃的奪下第三鎮。其他混成協兵微將寡,不足爲慮。”鐵良對於老袁手底下的軍隊還是做了功課的,經過他這麼一分析,大家似乎覺得北洋也不過爾爾,連慶王爺也不反對在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搞掉這個跋扈的袁大頭。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載灃是朝堂上滿人親貴的話事人,他來拍板最合適“就讓袁世凱回京覆命,向朝廷解釋灤州事宜,然後等他一入宮城就立刻擒拿,讓他交出兵權,放他開缺回原籍休養足疾沉痾。”

載灃的方案還算是穩妥,大家也就沒話好說了。清廷難得的高效了一回,第二天在天津的袁世凱就被急召入京,等進宮見了兩位鐵帽子王和鐵良他們的面,袁世凱就明白自己算是栽了。還好老袁此時還沒有魚死網破的打算,也就束手就擒了。當天下午就被宣佈因足疾復發,難以理事,開缺回原籍養病。吳宸軒還在湖廣會館隔壁當宅男,這袁世凱也被開缺,這下子朝廷上下的漢臣都明白滿清貴族打算來一次大清洗了。漢人官吏都噤若寒蟬,滿人早就是廢物點心的成了渣滓,朝

廷上下近乎癱瘓,好容易纔算在內憂外患中撐過了一段時間。

本來歷史上鐵良得海歸的良弼(字賚臣,紅帶子,鑲黃旗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之助,二人聯手拱倒了袁世凱,之後二人爲了軍事改革,勢成水火。所謂改革,即是接手袁世凱的政治遺產,收北洋軍權於朝廷之方案。在陸軍部尚書的位子上屢遭挫折有些心灰意懶的鐵良主張恩結北洋舊將,實行緩進的策略,良弼初生牛犢不同意這種調和主義,他主張啓用留日士官生,代替北洋舊人,當然良弼也清楚自己的這批同學大多靠不住,傾向革命,所以他還主張抽調第一鎮骨幹,加快編練旗兵禁衛軍。這種理想主義的方案,通俗一點說,也就是一面驅狼吞虎,一面鞏固基礎。可惜經驗告訴偶們,理想主義這回事,大多操作性很差。同樣的道理,良弼的改革計劃,事後證明,效果也是不甚理想的,被老袁頭玩弄於股掌之間。

“唉,沒想到吳老弟被軟禁在京師一年有餘,自己爲了避嫌沒去探望。這麼快就輪到自己遭報應了。”袁世凱輕車簡從的從京城回到老家項城,打算過幾天清靜日子,穩坐釣魚臺,笑看風雲起。

“可是袁大人回鄉了嗎?”一個拄着柺杖的老人在村頭道口上曬太陽,看風景,看見一溜馬車經過,老人家趕緊起身,誰知道坐的時間長了,腿腳不利落,反而一個趔趄向馬車跟前歪過來。要是在別的地方,衛兵早就上去一槍托打飛了再說,可惜這裡是袁大人的祖籍,距離項城高寺鎮袁閣村已經近在咫尺,說不得這個糟老頭還是袁大人的近支族親,衛兵可不敢造次,還得小心的攙扶。

袁世凱正在感嘆自己的宦海沉浮,一時間也沒想起這位是哪頭蒜,不過一向優容鄉梓的袁世凱也不好再在車上不現身。於是袁世凱讓衛兵撩開車簾,探出身子來看看是否還能認識這位老者。

老人家顫顫巍巍的,臉上的清鼻涕流出多長,好像覺得不雅觀,趕忙從懷裡掏個巾子擦擦。袁世凱上眼打量覺得似乎沒有印象,不過也沒有多想,畢竟宦遊多年,家鄉的族人不認識的佔多數,正想打個招呼就再登車趕路,一擡頭卻看到那老人的眼睛裡閃爍起一道兇光,巾子底下竟然閃出一把烏黑油亮的槍牌擼子,對方手指一扣,一顆子彈衝出槍膛鑽進袁世凱油乎乎的大肚子,接着就是第二槍、第三槍、第四槍,剛剛還架着老人的衛兵情急之下將老人一把推到,再看袁項城的胸口上三個槍洞裡慢慢蔭出了血跡,袁項城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出了刺客,身子僵硬的站在車前,臉上的笑容還沒散去,眼睛裡卻帶着驚愕,但是很快一縷鮮血從嘴裡溢出來,喉嚨裡咯咯作響卻沒有辦法吐出來。

接下來就是衛士們一陣慌亂,那個老頭似乎認命了並沒有掙扎,被兩名膀大腰圓的衛士死死壓住。就在衛士將袁世凱放平在車轅上,打算看看還有沒有救的時候,異變突生。衛士長正從那個老頭壓住身下的手裡奪過手槍,卻發現隨着手槍被奪過的剎那,一縷青煙從老頭身下冒了出來,那個老頭努力的擡起頭來,臉上閃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讓衛士長瞬間明白了什麼,但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說出一個字。

火光雷鳴,血肉橫飛,一箇舊時代就這樣終結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一十一節 天降神兵擒陸帥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五百四十九節 晨曦行動在東線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一百八十二節 自投羅網陸子欣第一百三十一節 劫牢反獄救鑫培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二百五十九節 逼宮功臣趙秉鈞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二百七十七節 商洛巨匪孟三春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九十一節 五年計劃研討會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二百五十九節 逼宮功臣趙秉鈞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五百六十三節 生死抉擇東瀛難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四百節 國防陸軍大換裝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四百六十一節 海軍發展的航標第二百一十九節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三百八十九節 國防艦隊掌門人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三節 收養遺孤兩姊妹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五百三十六節 最大包圍戰基輔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
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一十一節 天降神兵擒陸帥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五百四十九節 晨曦行動在東線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一百八十二節 自投羅網陸子欣第一百三十一節 劫牢反獄救鑫培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二百五十九節 逼宮功臣趙秉鈞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二百七十七節 商洛巨匪孟三春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九十一節 五年計劃研討會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二百五十九節 逼宮功臣趙秉鈞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五百六十三節 生死抉擇東瀛難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四百節 國防陸軍大換裝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四百六十一節 海軍發展的航標第二百一十九節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七十一節 救人滅口兩廂忙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三百八十九節 國防艦隊掌門人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三節 收養遺孤兩姊妹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五百三十六節 最大包圍戰基輔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