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

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

在柏林會議召開的時候,奧蘭治自由邦境內的抵抗運動徹底平息,隨着最後一批北方奧蘭治自由抵抗軍逃亡東非而宣佈結束。

“奧蘭治自由抵抗軍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他們本來就實力有限,而且國土縱深太小,更無法和德蘭士瓦人還有英國人對抗,想要勝利,除非我們接手奧蘭治戰場,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能夠給予奧蘭治人相當力度的援助,已經算東非政府仁至義盡。”菲利克斯說道。

實際上奧蘭治自由抵抗軍能夠堅持這麼長的時間,東非官員一致認爲很不容易,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現在奧蘭治自由邦的縱深過於狹窄。

英國和德蘭士瓦人只要對奧蘭治人進行封鎖,很快就能取得成績,而奧蘭治人不可能同時保證生產,同時和英國,德蘭士瓦對抗。

而東非的援助更是杯水車薪,畢竟東非也不是開善堂的,需要奧蘭治人用物資來換取東非的援助。

“那我們怎麼處理這些逃亡到東非境內得到奧蘭治人?他們目前還有兩千多人,這些人和英國沒有和解的可能性,但是是否願意被我們所驅使恐怕也是一個未知數!”南方軍區司令默爾克問道。

奧蘭治自由抵抗軍確實是一個麻煩,因爲奧蘭治人有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和東非合併,這一點要分的清楚,但是東非對整個奧蘭治自由邦有自己的野望。

萬一造成前世美蘇進入阿富汗那樣的後果,就弄巧成拙了,所以對這些跨河逃亡到東非的奧蘭治人,對東非來說並不是很好處理。

“奧蘭治人註定不能爲我所有,最好的辦法還是把他們分散開來,融入東非,磨滅其民族性,要麼給他們一筆免費援助,讓他們繼續到奧蘭治自由邦境內搞破壞,最後就是讓他們回到荷蘭去。”

恩斯特說道:“強扭的瓜不甜,如果願意成爲東非國民的,就要服從東非政府的安排,我想不是所有奧蘭治人都想要一直打仗,安穩的生活纔是普通大衆的追求,至於想要繼續和英國人對抗,且擁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奧蘭治人,我們就把他們送回奧蘭治自由邦,這個麻煩還是讓英國人去頭疼吧!至於最後一個選項,我們也不阻攔,畢竟荷蘭是曾經奧蘭治(布爾)人的宗主國,回到荷蘭重新發展也情有可原。”

“殿下,奧蘭治人被解決後,恐怕英國人的精力下面就會壓到我們頭上了,經過這麼長時間戰爭,德蘭士瓦復國軍已經擴充到了六萬多人,英國在開普敦邊境也有兩萬多人的軍隊,而我們東非在南方軍區現在軍隊數量加在一起才六萬多人,在整合了奧蘭治自由邦後,德蘭士瓦人和英國是否會進而對東非採取行動?”菲利克斯說道。

德蘭士瓦復國軍經過長期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而且隨着奧蘭治自由抵抗軍覆滅,大量奧蘭治人士兵被收編,這使得德蘭士瓦復國軍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

而且德蘭士瓦人背後還有英國,加上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這就是兩個代理人,而且從明面數據上來看,現在德蘭士瓦人加上非洲葡萄牙人勢力,已經不比東非弱多少,完全可以充當英國的代理人。

當然,這個不弱指的是現役的軍隊數量,就像前世朝鮮那麼小的國家,軍隊數量超過百萬一樣,葡萄牙和德蘭士瓦人的軍隊數量顯然也是超標的,兩方加起來差不多也在三十多萬左右。

東非軍隊雖然很多,但是東非的防務壓力也更大,尤其是東部沿海,北方都有軍事壓力,不可能全部在南方提防德蘭士瓦人和葡萄牙人。

東非的優勢在於國防工業體系健全,鐵路交通發達(在非洲),一支強大海軍,這是東非在整個七十年代最主要的成就,同時也是英國對東非在非洲崛起最大始終抱有敵意的重要原因。東非人口在三千多萬(除掉黑人),但是細看人口結構,超過成年(東非成年年齡是十七歲)的才達到一千多萬,其中還要去除近半的女性移民,成年男性人口也就在五百萬以上。

而且很多成年男性,年齡可能超過四十歲,因爲東非從建國到現在也有二十年曆史,最早移民羣體歲數很多都已經不小。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普遍比較早熟,如果東非下拉徵兵年齡,一樣可以實現恐怖的戰爭潛力,而且隨着戰爭時間推移,每年東非都會新增一批成年人口。

“我們東非在非洲實力最強,但是並不是高枕無憂,東非實際上最缺的就是時間,所以面對任何危險都必須謹慎對待,這也是之前實現全國軍事調動的根本原因,而且東非缺乏一場立國之戰,我們還從來沒有真正和一個全力以赴的世界大國交手過。”恩斯特說道。

至於葡萄牙在東非眼裡根本不算強國,而且葡萄牙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本土,對葡萄牙兩塊殖民地的勝利,並不意味着東非軍事武裝的強大。

就以上次東葡戰爭的過程來看,葡萄牙軍隊的情況,就是和抵抗意識強烈的土著國家相比,都沒有太大區別。

這一點可以拿阿比西尼亞帝國來對比,阿比西尼亞帝國是非洲的老牌“強國”,目前和意大利就處在僵持階段。

而意大利的軍事實力,在非洲是要強於之前葡萄牙人的,意大利在拉胯,也是一個工業國,其核心的原撒丁王國,工業比葡萄牙本土要強的多。

所以原來葡萄牙人在非洲的實力,未必能對抗阿比西尼亞帝國這樣的土著國家,不要說阿比西尼亞帝國,就是原來的桑給巴爾蘇丹國都能和葡萄牙一爭高下,至於現在葡萄牙殖民地軍隊力量怎麼樣,東非還真不好確定,這主要看英國對葡萄牙的支持力度如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但是戰爭往往又具有不確定性,面對競爭,絕對不可掉以輕心,而且東英之間必有一戰,這個時間即便不在八十年代發生,也會在九十年代爆發,因爲這個時候英國不遏制東非,那他們就徹底失去這個機會,在20世紀到來之後,東非必然成爲世界性大國,並且改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地緣格局。”

英國作爲海上霸主,必然要打壓東非,同時對東非中南部存在幻想,而東非也貪圖開普敦的地理位置和土地。

雙方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換句話說,即便英國不動手,等東非徹底發展起來後,也必然會對英國的南非殖民地動手。

這一點就和當初美國進攻加拿大是一樣的,只不過美國輸了,所以只能繼續選擇蟄伏在英國建立的國際體系之下。

 

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276章 “老朋友”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5章 牛馬第357章 索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51章 在法國第222章 體面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769章 籌碼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88章 巡邏兵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53章 借款第12章 戰場間隙第80章 農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4章 飲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46章 許可第525章 血清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4章 貿易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290章 長絨棉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76章 “老朋友”第9章 接觸戰第65章 電燈第57章 探險隊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04章 調停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696章 油井第467章 觀察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255章 五五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8章 阿拉斯加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91章 歸途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89章 教學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356章 鐵路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30章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9章 閒談第164章 肉類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446章 災情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29章 教育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51章 坦噶港第405章 運河背後
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276章 “老朋友”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5章 牛馬第357章 索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51章 在法國第222章 體面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769章 籌碼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88章 巡邏兵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53章 借款第12章 戰場間隙第80章 農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4章 飲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46章 許可第525章 血清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4章 貿易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290章 長絨棉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76章 “老朋友”第9章 接觸戰第65章 電燈第57章 探險隊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04章 調停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696章 油井第467章 觀察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255章 五五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8章 阿拉斯加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91章 歸途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89章 教學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356章 鐵路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30章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9章 閒談第164章 肉類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446章 災情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29章 教育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51章 坦噶港第405章 運河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