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

1909年,東非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再次展開,經驗老道的東非政府很快就獲得了大致人口數據。

東非政府比較重視的數據分別是最新全國人口總量,當前城鎮化水平,城市人口規模等。

雖然東非在一五計劃期間工業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彼時東非並沒有比較詳細的統計相關數據,這就使得目前東非城鎮化水平包裹着一層迷霧。

就比如1905年東非政府推測的當時城鎮化率是百分之二十七左右,不過這只是推測,而隨着東非大規模人口普查的展開,這次就能比較清晰且全面的瞭解東非近十年的全國發展情況。

這次人口普查依舊由東非統計部門主導,涉及農村,城市兩大塊,包括軍隊等特殊系統和部門。

萊茵帝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羅宋:“截止到1909年10月11日,我國本土人口規模總計11236萬,人口首次破億,穩坐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位置,僅在遠東帝國,英國,俄國之後,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前。”

這個數據顯然將其他國家殖民地人口也算在內,其中英國加上殖民地人口超過四億,光是印度就超過兩億,而法國加上殖民地人口接近一億。

法國本土人口依舊沒有突破四千萬,要知道早在19世紀初期,法國人口就超過三千萬,比當時尚未統一的德國還要高,不考慮殖民地因素,當時法國人口僅在遠東帝國,俄國和印度之後。

就算19世紀中期,法國人口依舊在德國之上,當時法國人口大約三千五百萬,而德國地區差不多兩千七百萬,1910年法國人口大約三千九百多萬,接近四千萬,而德國已經超過六千萬,就連英國本土人口也以微弱優勢超過法國。

近幾十年來,法國人口增長不到只有近四百萬,而人口增長緩慢也是法國工業發展受到嚴重製約的主要原因,最直接的體現就在於法國城市無法獲得大量本國勞動力,反觀德國,不僅通過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刺激了本國工業發展,同時外溢人口也爲東非,美國,奧匈帝國,阿根廷等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過去的十年,美國人口增速十分誇張,從七千多萬增加到九千多萬,除了本土人口自然增長以外,美國已經從東非手中重新奪回世界第一大移民目的國的名頭,而這十年又剛好是美國新生人口的一個高峰期,在高生育率和移民兩個因素加持下,美國的人口增長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東非,光是近十年新增人口數量幾乎就相當於大半個美國。

至於俄國,發揮依舊穩定,根據東非政府的預測,俄國人口可能已經突破一億五千萬大關。

“截止到今年,我國城鎮化率水平達到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全國城鎮人口突破三千萬大關,在城鎮化上再一次邁出堅實的一步。”

在一五計劃之前,東非城鎮化水平在百分之二十三上下,二五計劃完成時,東非城鎮化水平大約提高了五個百分點。

這個成績還是比較出色的,前世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城市化水平大約提高了百分之十左右,雖然東非只達到了蘇聯的一半。

但主要原因在於東非五年計劃制定策略和蘇聯不同,東非五年計劃制定更加註重穩定,而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相較而言更加激進,所以蘇聯集全國之力在短時間高強度發展工業,成效比東非高也是正常。

再者說兩國開展五年計劃初期所面對的國情不同,沙俄時期,俄國城市化最高才達到百分之十八左右,而東非在一五計劃之前就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三。

而在蘇俄時期,因爲國內局勢動盪,戰爭對初期政權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城市化水平不增反降,最低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六,等到蘇聯開展五年計劃時,蘇聯城市化水平才重新恢復到百分之十八,也就是俄國戰前水平。

而城市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蘇聯的五年計劃成效更加顯著,這就像考試一樣,低分選手的上升空間高,潛力大。

而東非則不然,東非工業發展具有連續性,在九十年代實際上就展開了五年計劃初步探索,在20世紀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受到外部因素干預小。

這個外部因素除了其他國家入侵以外,還包括世界市場的影響,蘇聯五年計劃時,正值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而東非沒有這樣的機遇,所以東非工業計劃開展相對蘇聯而言,比較中規中矩。

羅宋接着其說道:“城市人口在過去十年裡持續增長,人口規模也從一千多萬翻了近一倍之多。”

在一五計劃之前,東非城市人口是一千八百萬左右,而等到二五計劃將要結束時,東非工業人口增加到三千多萬,其中除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外,東非全國人口增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1900年東非人口只有八千多萬,而現在已經過億,在城市化率不變的情況下,東非城市人口也會大量增加,所以東非城市人口增長和本國工業發展政策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良好的政策引導,人口增長甚至會成爲工業發展負擔。

“截止到今年十月份,我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已經達到六十三個,其中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首次破百萬,蒙巴薩人口也增加到九十萬,同時有十二座城市人口突破五十萬。”

東非城市發展速度是比較迅速的,雖然東非超百萬的城市只有一座,而且只是剛剛超過百萬,放在其他國家依舊不太顯眼,但是東非人口超過五十萬的中型城市數量多,超十萬的城市也不少。

同期德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有四十多座,柏林人口更是接近三百萬,其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這也可以看出如今東非工業和德國之間的差距,東非人口將近是德國的一倍,但城市人口數量只達到上個世紀後期德國水平。

“我國中大型城市主要集中在東西沿海以及中部地區,其中西部和莫桑比克地區城市人口增速最快,其他地區城市人口增長相較而言比較緩慢。”

產業和交通佈局,使得東非城市發展相對均衡,尤其有利於貝拉,卡賓達,羅安達以及東非首都萊茵等新興城市發展。

這也使得東非的政策向這些地區傾斜,不然的話像達累斯薩拉姆等老牌城市人口恐怕早就在上個世紀就突破百萬了。

東非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就比如美國城市化也在百分之五十上下,比東非高出了近二十個百分點,不過東非城鎮化水平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堅實的向着工業化強國的方向邁進。

除了本國公民以外,黑人人口數據也是東非政府比較關注的,不過隨着兩個五年計劃的開展,東非的黑人數量恐怕再一次迎來巨大折損。

果然,羅宋說道:“截止到1909年,我國非法勞工數量大約七百多萬,絕大部分分佈於西部,南部和北部。”

東非黑人人口已經徹底跌落千萬,在東非人口結構中幾乎造不成任何影響,就算這個時候來個東非版“解放黑奴”運動,也不可能對東非社會造成衝擊。

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57章 索加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704章 底氣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16章 萊茵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84章 自己人第961章 危與機第381章 國禮第726章 深入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84章 談判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20章 購艦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840章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20章 雙標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938章 換血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47章 開飯第618章 良知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680章 緩衝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727章 艦隊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615章 交流電第37章 戰爭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47章 畜牧業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780章 追蹤第695章 納塔爾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04章 借人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64章 肉類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99章 結款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95章 拒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51章 在法國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99章 預判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04章 暴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83章 三六九等
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57章 索加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704章 底氣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16章 萊茵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84章 自己人第961章 危與機第381章 國禮第726章 深入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84章 談判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20章 購艦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840章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20章 雙標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938章 換血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47章 開飯第618章 良知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680章 緩衝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727章 艦隊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615章 交流電第37章 戰爭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47章 畜牧業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780章 追蹤第695章 納塔爾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04章 借人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64章 肉類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99章 結款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95章 拒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51章 在法國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99章 預判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04章 暴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83章 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