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南下

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海權和陸權國家的側重點不同,東非目前對陸軍的重視程度顯然遠高於海軍。

雖然東非常備陸軍人數不像歐洲那些陸軍強國那樣多,但也不是英國臨時從國內招集的預備役可以相比的。

英國常備陸軍僅有十幾萬,而且本土和印度就佔了絕大部分,常備陸軍肯定不能大量投放到南非戰場,畢竟要隨時警惕歐洲局勢變化或者保障各個殖民地安全問題。

所以羅伯茨伯爵手下的英軍根本算不上精銳,大部分都是預備役或者臨時從國內徵召的。

而東非雖然也臨時增加了大約十萬預備役進入陸軍服役,但是東非的預備役很多都有從軍經驗,雖然沒有打過什麼大仗,但是經歷一點也不少,即便是一些新兵也經受過長期的軍事訓練,這一點具體表現在東非的義務教育系統中。

……

贊比西河防線。

“所以這次122騎兵師應該發揮作用,他們的快速機動性,說不定可以提前攔截到敵人,而且可以提前排除風險。”

“目前我軍總共有四個師的兵力南下,包括新組建的221師,221師隸屬於北方軍區,其他三個師隸屬於東部軍區,包括駐地在馬拉維湖工業區的111師,原贊比西河防線的112師,還有多多馬的122騎兵師。”112師師長羅森威爾說道。

111師師長道格拉斯說道:“實際上騎兵並不適合在莫桑比克南部作戰,這個時候莫桑比克正是雨季,雖然莫桑比克有大量的平原,但是被河流和森林分割,所以騎兵反而不如步兵更加靈活。”

當然,這不能成爲東非國防軍停滯不前的理由,實際上前世德軍也面臨路況差的問題,但是他們前期的推進速度一點也不慢。“我軍應該在一個星期內抵達莫桑比克境內蓬圭河一線,目前莫桑比克聯軍主力主要被牽制在西部,這是我們南下的好時機。”羅森威爾說道。

122師作爲先頭部隊,第二天就咬住了之前從贊比西河南岸撤離的葡萄牙阻擊部隊,並且對其進行了重創,隨後112師第二旅加入戰局,全殲了這股葡萄牙軍隊的主力,只有少量葡萄牙軍隊逃離。

隨後東非其他部隊開始和葡萄牙潰軍在蓬圭河以北開始躲貓貓遊戲,這些葡萄牙殘軍,即便想對抗東非也有心無力,更多的葡萄牙軍隊主動向東非投降。

道格拉斯:“如果想全殲之前阻擊我們的莫桑比克軍隊,應該把這個時間推進一兩天天,我看每天行軍四十公里每天應該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進度,贊比西河距離蓬圭河大約是兩百多公里,所以每天三十多公里太慢了,恐怕到時候敵人都跑回安東尼奧了!”

“這基本是一般部隊行軍的極限,不過只是針對步兵確實可以這麼考慮,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兩個騎兵師的去向,騎兵師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這次針對莫桑比克的軍事行動,主要由112師這個葡萄牙人的老對手主持。

但是東非主要以草原爲主,莫桑比克雖然也是稀樹草原氣候,但是雨水和植被比東非高原地帶要強很多,河流也相應的多一些。

之所以選擇122師作爲先頭部隊,羅森威爾也是深思熟慮的,122師是東非老牌騎兵部隊,參加過很多戰鬥,戰鬥經驗豐富。

實際上這次221師在莫桑比克的任務就是策應東部軍區,而不是承擔主力作戰任務,畢竟221師成立時間太短,必須先在戰場上磨合一段時間,像時間更靠後組建的222師現在還在北部軍區訓練,連接觸戰場的機會都沒有。

阻礙東非陸軍南下的最大困境就是莫桑比克的路況,其實東非當初沒有大基建的時候,路況也不見得的多好。

這種情況下,122師這種老部隊經驗更加豐富,即便在莫桑比克境內遇到危險也能更從容應對,而北方軍區的221師就缺乏相關底蘊。

所以東非國防軍進入莫桑比克以後,明顯感受到了前世德軍進入蘇聯境內的那種痛苦,這種惡劣的交通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羅伯茨伯爵的壓力。

112師最開始就是東非建立用於魯伏馬河防線的主力部隊,後來,第一次東葡戰爭後,東非和葡萄牙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邊界向南推進到贊比西河一線,所以112師駐地也隨之南移。

在制定完作戰計劃後,東非陸軍第一次向敵人展示了東非大規模戰略性行軍速度,四個師的兵力迅速向莫桑比克後方前進。

而這次戰爭是在敵人境內行動,東非國防軍缺乏對莫桑比克瞭解,實際上別說東非,恐怕葡萄牙人對莫桑比克殖民地都不是太熟悉。

羅森威爾再次把時間提前道:“莫桑比克軍隊比我們更熟悉地形,所以我們在路上耽誤的功夫恐怕更多,所以在不影響戰鬥力的情況下,我們最好四天時間裡控制蓬圭河一線,在蓬圭河北岸控制在手中後,我們就可以切斷葡萄牙人和蓬圭河以北的聯繫,實現甕中捉鱉,同時可以在蓬奎河北岸進行休整。”

“贊比西河在下游也有很多支流,只不過我們的船隻不太夠,所以即便是突破了贊比西河防線,也很難在區域內行軍,這些葡萄牙人簡直就是懶鬼,幾百年了也不知道多修幾條公路,哪怕是最簡單的泥巴路多建幾條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困擾。”

東非突破贊比西河並沒有耗費太大功夫,因爲贊比西河對岸的聯軍數量非常少,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對東非陸軍的對抗。

但是他們跑的再快,也比不過四條腿的馬匹,完成作戰任務的122師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抵達了蓬圭河一線,並且沿着蓬圭河進行封鎖。

“現在不是挑肥揀瘦的時候,其他地區想要騎兵支援都沒有這個條件,本來221師和122師,兩個騎兵師是準備支援中部戰場的,但是中部戰場現在處於僵持階段,所以參謀部才把兩個騎兵師派到北部來。

而且你不要拿東非的路況去揣測莫桑比克的路況,如果你常年駐紮在東非和莫桑比克邊境,你就知道莫桑比克的路況簡直就是一坨“屎”,這種路況下雖然對騎兵很不利,但是步兵也別想好過,反而是船隻非常適合作爲通行工具。”羅森威爾說道。

截止到1888年6月下旬,原本蓬奎河北岸的兩萬葡萄牙軍隊(包括黑人)徹底被東非全殲,當然,葡萄牙軍隊也有很多“失蹤人員”,尤其是黑人逃兵。

這些失蹤人員基本上很難找回,大部分是趁機脫離葡萄牙的黑人,而莫桑比克地廣人稀,東非也不可能深入各地去仔細搜索,只能等戰爭結束後,未來開發莫桑比克的時候,把這些隱匿人口揪出來。

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94章 迎接第35章 牛馬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66章 比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300章 掠奪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03章 撤資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16章 行蹤第629章 教育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701章 城市化第34章 動員第207章 換牌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726章 深入第727章 艦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80章 夜談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58章 331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758章 331師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8章 訂婚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9章 閒談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04章 “流放”?“潤”!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469章 鯨灣港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章 在柏林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345章 援助團第509章 起步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680章 緩衝區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564章 貴人斐迪南大公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60章 革新第606章 後悔
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94章 迎接第35章 牛馬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66章 比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300章 掠奪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03章 撤資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16章 行蹤第629章 教育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701章 城市化第34章 動員第207章 換牌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726章 深入第727章 艦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80章 夜談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58章 331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758章 331師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8章 訂婚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9章 閒談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04章 “流放”?“潤”!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469章 鯨灣港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章 在柏林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345章 援助團第509章 起步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680章 緩衝區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564章 貴人斐迪南大公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60章 革新第606章 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