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

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煤炭,百分之五十二來自新漢堡港市,百分之三十一則來自印度,剩餘部分則來自中東,亦或者東非國內其他地區,不過這一兩年,俄國的進口煤炭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增長很快,主要來源於俄國的烏克蘭東部地區。

而鐵礦來源就更誇張了,達累斯薩拉姆市百分之四十七的鐵礦來自印度,百分之十三來自中東,兩者加起來超過了東非本土供應量。

這也可以看出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巨大海運優勢,同時也能顯示出印度和達累斯薩拉姆市貿易的繁榮。

東非東部沿海大多數城市都重視和印度的貿易關係,畢竟一個接近三億人口的超大市場,加上印度豐富的礦產資源,即便有英國殖民地政府這個中間商賺差價,對東非企業的吸引力也十分巨大。

印度的條件絕對是得天獨厚的,農業時代的印度本來就是僅次於遠東帝國的世界農業和手工業中心。

而在古代能成爲世界手工業中心,自然離不開印度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比如煤炭,鐵礦等基礎工業礦產,印度都有十分可觀的儲量,前世印度作爲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還保持着巨大的鐵礦出口就很能說明問題。

而且東非同印度的海運優勢十分顯著,交通和資源,市場三重優勢結合下,東,印貿易想不繁榮也不可能。

而1914年後,東非和印度的貿易也進一步創歷史新高,甚至出現了印度商人和官僚大量訂購東非工業品倒賣英國本土的盛況。

如今的印度官僚自然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官僚,作爲英國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也是英國官僚大撈油水的地方。

而這種蛀蟲,顯然也是英國最抽象的羣體之一,就算南非戰爭之後,英國對東非制裁最嚴重的時期,印度的英國官僚也依舊我行我素,所以這次世博會,東非同樣對印度發起了邀請。

當然,和東非貿易的主要對象還是印度本土的王公貴族們,雖然英國是印度的宗主國,但是這幫王公貴族纔是英國統治印度事實上統治的根基。

英國事實上和這些王公貴族同流合污,自然也享受到充分的好處,20世紀初印度土邦很少有什麼內政改革,王公腐敗是普遍現象,土邦制度成爲印度肌體上一大毒瘤。

不過這顯然對東非也是有利的,東非和印度的絕大部分貿易都是直接和這些王公貴族們達成的。

如果可行的話,恩斯特巴不得印度一直維持這種土邦橫行的制度模式,畢竟在印度洋沿岸,不需要再出現一個世界大國,從而威脅到東非在本地區的利益所在,所以恩斯特和東非政府絕對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印度。

……

“越南?”霍華德一下就想到了這個國家,畢竟越南應該算是法國在南洋地區殖民地的精華所在。

巴斯德點點頭說道:“應該是吧!我也不是太瞭解,並且我不做這方面生意。”

霍華德說道:“等回到澳大利亞,我想或許可以牽橋搭線,我記得澳大利亞也是有鋁土礦存在的。”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大利亞陸續發現了其他重要的礦產資源,如煤炭、鐵礦石、銅、鋁、鋅等,所以在認識到東非這個新興工業市場的旺盛需求後,霍華德現在感覺自己有很大的機會從東非和澳大利亞的貿易中分一杯羹。

畢竟他是西澳大利亞與東非商業協會的會長,近水得魚的優勢還是不小的。

實際上過去這幾年,西澳大利亞州的經濟中,對東非的礦產資源出口增速十分耀眼,西澳大利亞州的自然條件相對於澳大利亞東部顯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但是偏偏西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並且西澳大利亞乃至整個澳大利亞和東非的交通可以說是最便利的,澳大利亞的位置可以說相當偏僻,可以說是除了南極洲以外最差的。

距離澳大利亞位置稍近的也就是亞洲,南美洲和非洲,但是如今亞洲和南美洲的工業發展水平相當低。

只有非洲大陸上崛起了東非這個超大號的工業國家,所以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如果能搭上東非經濟的快車,那自然是最好的。

就比如加拿大,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作爲英國的殖民地,兩者有着諸多共同點。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是面積廣闊的大國,同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同樣地廣人稀,但是兩者的命運卻極不相同。

截止到20世紀初,加拿大已經完成了初步工業化,並且在英國一衆殖民地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早在上個世紀的1867年就和英國簽訂了《英屬北美法案》獲得了自治領地地位,這其實已經相當於事實上的獨立。

而澳大利亞直到本世紀初的1901年才獲得自治領地地位,而且因爲經濟和軍事上的薄弱,澳大利亞不得不在方方面面追隨英國。

這顯然不是澳大利亞政府太過忠誠,而是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上不允許。

而造成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種不同命運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加拿大挨着美國,加拿大可以說是唯一享受到美國經濟紅利的美洲國家,其礦產資源優勢,可以藉助美國工業迅速變現,這也是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初,加拿大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而澳大利亞坐擁不輸於加拿大的資源優勢,現在就急需一個類似美國一樣的大款,而顯然,東非就有能力扮演這樣的角色。

所以在見識到東非強大的工業能力之後,霍華德認爲下一步澳大利亞應該加強和東非的經濟合作。

當然,因爲東非和英國的宿怨,可能澳大利亞政府會因爲放不開面子,從而阻礙兩國貿易發展。

但是西澳大利亞顯然並不需要和位於東部的澳大利亞政府保持一致,西澳大利亞和東部的聯繫本來就不算緊密,尤其是澳大利亞政府對西澳大利亞的長期忽視,使得西澳大利亞不少人缺乏認同感。

而霍華德就是其中一員,其所主導的西澳大利亞與東非商業協會就很少和東部有所交集,所以現在已知和東非合作能給自己以及協會帶來巨大的利益,那自然要進一步強化和東非之間的貿易關係。

霍華德對巴斯德進一步說道:“西澳大利亞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東非有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兩國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所以接下來我會催促協會直接和東非政府達成一些協議與共識。”

對於澳大利亞這種國家來說,賣礦就和賣自家門前的泥巴一樣,完全不值得心疼,前世海灣國家的賣油翁們還有可能擔心能源枯竭問題,而澳大利亞就根本不需要有這方面顧及,先不說其資源儲量巨大,就算真枯竭了,也不過是再換一種礦接着賣,這纔是真正的老天爺賞飯吃。

曾經東非也是如此,不過如今東非人口增長太多,工業發展太快,以至於東非必須居安思危,除非萊茵皇室只想一直窩在非洲當非酋,那種情況下,東非根本不需要現在這麼多人口,維持在千萬規模,東非就能過的很舒服。

第942章 宣戰第520章 發電廠第713章 不畏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35章 廓爾喀第517章 過剩第958章 巴拉圭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69章 鯨灣港第123章 誘拐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47章 畜牧業第820章 購艦第345章 援助團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102章 備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053章 波斯灣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581章 “火車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77章 放牧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5章 提速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8章 打探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99章 岸防炮第752章 軟柿子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81章 捷徑第992章 入籍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28章 談論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47章 登陸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882章 出口第789章 態度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41章 學習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01章 恭賀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3章 萊茵宮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67章 擴軍備戰
第942章 宣戰第520章 發電廠第713章 不畏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35章 廓爾喀第517章 過剩第958章 巴拉圭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69章 鯨灣港第123章 誘拐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47章 畜牧業第820章 購艦第345章 援助團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102章 備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053章 波斯灣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581章 “火車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77章 放牧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5章 提速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8章 打探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99章 岸防炮第752章 軟柿子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81章 捷徑第992章 入籍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28章 談論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47章 登陸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882章 出口第789章 態度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41章 學習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01章 恭賀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3章 萊茵宮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67章 擴軍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