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

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

這種可能性也僅僅是幾年前,目前日本海軍已經發展起來,至於遠東帝國海軍想再“拿捏”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在整個八十年代,美國,日本,遠東帝國海軍都得到擴展,東非海軍在這方面反而有些落後,不過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恩斯特接下來也不打算再把精力放在軍事擴張上。

而且由於一整年的高強度戰爭造成的高昂軍費開支,以及戰爭對東非對外貿易的影響,東非在經濟上的損失極大。

在和英國戰爭結束後,接下來二十年,東非的周邊環境都是安全的,所以接下來的十年東非應該一心一意的發展經濟,尤其是推動產業升級。

……

第一鎮市。

農業部向恩斯特報告着目前東非農業的發展狀況。

農業大臣奧古斯丁說道:“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我國農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僅在八十年代就新開闢了總共六千萬公頃耕地,這是德國總耕地面積的兩到三倍多(此時德國面積比後世大),全國耕地總面積達到了一點二億公頃。”

東非的官員向來喜歡拿德國作爲數據參照,除了東非的國家屬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東非只對德國最爲了解。

一點四億公頃也就是大約十八億畝土地,當然,東非這種土地規模和美國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美國大約在四十億左右,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五十億畝。

因爲這個時代美國還沒有經歷過“黑風暴”的毒打,對環境問題並不重視,加上西部開發運動,美國耕地面積比六十年代擴張了整整一倍,而當時美國耕地就已經超過二十億畝。

東非對土地的開發反而守着力,雖然擴張速度也不慢,但是在八十年代同樣退耕了不少“不適合”農業發展的區域,這些區域一般都是水源等問題爲主。

而東非耕地面積只有美國的一半,人口卻可能並不比美國少,1890年美國人口是六千多萬,東非則至少不下於五千萬,畢竟在十年前東非人口就已經超過三千萬,加上黑人就直接突破五千萬,而今又有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加入,東非全部人口(包括黑人)很可能已經接近或者突破六千萬甚至七千萬。

也就是說東非靠着美國一半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差不多的人口。

當然,賬不能這麼算,美國在北美已經混了超過一百多年曆史,加上之前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的殖民歷史更是直接超過數百年(1565年西班牙就在佛羅里達設置了殖民據點)。

其次美國的農業更傾向於商業化,而不是爲了所謂“溫飽”問題,就比如美國大量農產品實際投入了畜牧業的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用途,這方面東非目前肯定達不到美國水準。

當然,東非農業發展也不是爲了解決“溫飽”問題,而是恩斯特首先基於東非國家安全中糧食安全問題出發,然後發力發展經濟作物農業。

東非的大量耕地都用來生產熱帶經濟作物,同美國這個世界農業第一強國錯開競爭發展。

如果單純靠糧食種植業,東非根本在國際農業市場佔不到便宜,不說美國就是英法德奧俄都是農業強國,東非生產再多的糧食也很難擠入這部分市場。

最重要的還是渠道問題,東非歷史短,在傳統農業領域最缺乏的就是渠道,所以集中力量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是東非能在國際農業市場發揮作用的唯一出路,至於糧食市場只能慢慢開拓。

“但是我國農業整體發展水平依舊處於較低水準,尤其是在機械化,化肥等領域遠遠落後於歐美強國。”

“截止到1889年,我國農業收割機數量總共是七千三百餘臺,而且有五千多臺從奧地利,德國進口,國產僅有不不到兩千,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生產完成,而在八十年代初,德國的農業收割機數量可能就超過兩萬餘臺,現在恐怕在七,八萬左右,像美國和英國只會更多。”

德國在八十年代初收割機數量就達到兩萬多臺,而現在都已快到九十年代,所以德國的農業收割機數量恐怕翻了幾倍。

而東非截止到目前爲止,全國農業收割機數量才達到七千多臺,這個差距就太大了,要知道德國的耕地面積可遠遠少於東非,僅有東非的六分之一,但是農業收割機數量卻是東非的十幾倍之多。

所以按照單位面積,東非農業收割機普及率甚至不及德國的七十分之一。

“如今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內燃機拖拉機研發,並且已經生產了總共五十三套內燃機作爲動力的拖拉機,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這是我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突破方向。”

農業拖拉機一直是東非的重點發展項目,在此前拖拉機主要以蒸汽動力爲主,在內燃機領域東非則是當之無愧的強國之一。

“當然,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前政府主要推動的還是大型代力牲畜在農村的推廣,近十年來,我國畜牧業規模翻倍增長,這給農村地區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條件,在內燃機拖拉機等農具得到普及和推廣的空窗期,畜力在未來二三十年裡恐怕依舊會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當然,奧古斯丁應該把黑人也算上,東非能在八十年代將耕地規模幾乎擴充一倍,離不開東非黑人的努力。

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爲東非開闢大量優質耕地提供了必要條件,東非中部,東部以及索馬里的已開發農業地區水利工程建設已經趨向於完善。

而想在十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在這個只能靠人力完成的時代,所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想象的,水利工程建設甚至成了東非黑人死亡最高的工程,遠遠超過了鐵路建設。

東非鐵路建設雖然不慢,但是鐵路的施工量註定不能和遍地開花的水利工程建設相比,東非很多地方都是從零開始,大量河流沼澤需要處理,同時要開挖數量更多的引水渠,建設大量水庫等等。

而東非境內黑人的苦難還遠遠沒有結束,就比如莫桑比克那種大量適合發展農業的土地,還要等着東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建設。

對於農業部的報告,恩斯特是很滿意的,農業是立國之基,東非農業發展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心理預期,當然,這僅僅是東非農業發展的第一步,且第一步尚未最終完成。

東非還有大量可耕地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東非的國土資源,恩斯特認爲至少在增加十億畝土地,不說和美國持平,也應該相差不太多,保證世界第三的位置。

目前世界第一是英國,第二是美國,只不過英國有大部分國土是殖民地,如果只比較本土,美國遠超其他國家。

沙俄耕地面積則無法像東非這樣極速擴張,作爲寒帶國家,沙俄可選作物品種少,反而不能像東非這樣全力投入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上,而傳統糧食種植業因爲國際糧食價格一直維持在低位,這幾年一直不太賺錢。

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61章 危與機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51章 在法國第898章 太特市第149章 王位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04章 “流放”?“潤”!第865章 高原省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936章 軍售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354章 電報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1章 招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0章 數據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94章 迎接第673章 象牙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10章 海岸線第197章 建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396章 推測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792章 條件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22章 卡賓達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90章 長絨棉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1章 海底電纜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793章 籠中鳥第688章 巡邏兵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4章 貿易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0章 教育第924章 海洋第38章 開墾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471章 漏洞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4章 動員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26章 機耕路第1045章 教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740章 古戰法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945章 空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204章 “流放”?“潤”!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084章 底氣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30章 客人第1081章 消耗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
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61章 危與機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51章 在法國第898章 太特市第149章 王位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04章 “流放”?“潤”!第865章 高原省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936章 軍售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354章 電報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1章 招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0章 數據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94章 迎接第673章 象牙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10章 海岸線第197章 建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396章 推測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792章 條件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22章 卡賓達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90章 長絨棉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1章 海底電纜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793章 籠中鳥第688章 巡邏兵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4章 貿易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0章 教育第924章 海洋第38章 開墾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471章 漏洞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4章 動員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26章 機耕路第1045章 教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740章 古戰法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945章 空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204章 “流放”?“潤”!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084章 底氣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30章 客人第1081章 消耗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