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

羅安達市。

經過戰火的洗禮,羅安達早已經變得千瘡百孔,東非接手羅安達就開始對當地的重建工作。

“羅安達的港口規模有些達不到標準,不過現在也沒有翻新的價值,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敵人是否會對這裡進行騷擾,很有可能對這裡進行炮擊,現在南大西洋海域我們海軍力量非常薄弱,所以沒有必要對安哥拉地區的城市大規模修復,說不定戰爭結束後還要對當地完全推翻重建。”工程師約翰羅威爾說道。

對於東非而言,羅安達的港口條件,比東非東海岸大多數港口都要優良,首先就是面積大,像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實際上都是延伸到內陸的港口,而羅安達有一條天然形成的巨型沙洲延伸至外海,這使得羅安達的可塑性比前兩者更具優勢。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這裡遠離主要商業航線,世界的主要貿易還是集中在亞歐大陸之間的交流,即便是現在的美洲也無法短時間打破這個壟斷地位。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天然接近主航線,反觀葡萄牙統治下的安哥拉,不論人口還是生產力,都遠遠遜色於東非,所以連帶着羅安達的對外貿易十分落後。

作爲殖民地的重要作用是給宗主國提供市場和原材料,而安哥拉顯然在市場方面有其天然劣勢,首先就是人口少,當然如果算上黑人那估計和葡萄牙本土還有的一比。

但是消費能力可就太差了,當地的黑人創造的價值遠不如葡萄牙在安哥拉建設的種植園和礦山,而且因爲文明程度低的原因,原來的剛果王國也不像阿比西尼亞帝國那樣人口衆多。

在阿比西尼亞帝國這種真正非洲原生文明古國面前,非洲其他土著國家都只能算作未開化之地。

當然北非的埃及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就是現在也比較發達,但是古埃及文明早就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而非洲其他北非國家也是如此。

倒是西非的一些古國有些文明,但是同樣受阿拉伯文明影響嚴重,這樣看來反而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才更能代表非洲文明。

當然,文明程度只是決定安哥拉繁榮度的一個指標,在這個指標不合格的情況下,安哥拉的發展自然不盡人意。

至於葡萄牙人所帶來的先進文明,實際上是以剝削爲主的殖民文化,而葡萄牙作爲最早的殖民帝國之一,其手段遠遠落後於英法兩國。

英法殖民地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建設,而葡萄牙統治下的安哥拉數百年都沒有太大變化。

不過這對東非而言是件好事,要是葡萄牙真把安哥拉改造建設完成了,東非也不好順利接手此地。

“對於羅安達的規劃,未來這裡肯定是西海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未來發展前景可能並不會比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遜色太多。”

“我們缺乏直接聯絡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上通道,雖然之前有西南非洲存在,但是鯨灣港條件有些差,而安哥拉的幾處港口自然水平條件甚至在東海岸之上,而且氣候也很不錯,未來這裡肯定會被王國重點建設。”

對於約翰羅威爾的話,尤金深信不疑,畢竟約翰羅威爾的團隊來到這裡就是證明之一。

約翰羅威爾參與過許多東非城市建設,是東非著名的城市設計師,而在現在安哥拉還沒有徹底安定下來之前,王國政府就派他到羅安達勘察和規劃,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他說道:“約翰羅威爾先生,可能又一座偉大的城市將在你的手下被設計出來,真是可喜可賀。”

對於這位政府安排安保人員的恭維,約翰羅威爾十分受用,他說道:“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到東非來工作的原因,這裡的機會實在太多,而在歐洲講究人脈和排資論輩的情況下,我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

畢竟歐洲的城市大多數都已經定型了,而且歐洲同行競爭非常激烈,作爲平民出身的約翰羅威爾雖然才華橫溢,可是和那些掌握着人脈資源,或者有家族扶持的貴族相比,自然處於劣勢,而在東非就沒有這個顧慮。

約翰羅威爾大約是十三年前來東非的,像約翰羅威爾這種到東非尋求發展機遇的人不算多,但是也不少,但是更考驗各自的水平。

而約翰羅威爾能夠獲得東非官方的支持,自然是他的幾個作品讓人十分滿意,其中就包括基桑市,新法蘭克福市這兩個代表作,同樣達累斯薩拉姆市爲首的東非城市建設也有他的參與。

東非有新城市建設,也有老城市擴容,同樣有大量的工程建設,都爲歐洲而來的從業者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約翰羅威爾說道:“羅安達本來按照葡萄牙人的規劃是一座中小型城市,按照現在的居住區計算,容納人口最多三萬人,但是按照羅安達的生活痕跡看,整個羅安達至少生活了七八萬人,這是相當不合理的。”

尤金:“約翰羅威爾先生,除了軍事要塞,葡萄牙人可能根本就沒有仔細規劃過羅安達市的建設,這些城裡的建築應該都是慢慢積累的。”

約翰羅威爾讚許的看了尤金一眼後說道:“你觀察的不錯,這種混亂的城市佈局還有髒亂差的環境,顯然表明了葡萄牙人一開始就沒有下功夫,他們的城市更多是自由發展起來的,所以顯得格外擁擠,同時犧牲了人居環境。”

“而我的藍圖裡,就是要把這些破爛都拆除掉,按照東非其他城市一樣,更加合理的設計城市使用空間。”

“尤其是港區還有水源是重點,羅安達因爲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而被葡萄牙人看中,同理這裡未來也會是東非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設計時如何讓港區和城市聯繫更緊密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至於水源問題,羅安達市的降水量在東非只能算中下,所以合理利用河流還有湖泊才能解決羅安達市的生產生活問題。”

羅安達年降水量只在五百毫米上下,不過這個降水量已經遠比鯨灣港更具優勢,能夠滿足基本的農業和工業生產。

當然,最重要的是羅安達市不缺乏水源,河流上游都是雨水比較充沛的區域,能更好緩解羅安達市的需求。

不過羅安達市的降水之所以遠遜於東非的西海岸,主要還是受到了本格拉寒流的影響,這一點和索馬里地區有些相似,但是索馬里地區的洋流會隨着季節轉換,本格拉寒流只有強弱之分。

不過即便受到寒流影響,羅安達的降水量也足夠讓東非滿意了,現在不是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龐大的工業生產是水資源緊張的重要原因,而19世紀的工業規模,自然消耗不了多少水源。

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377章 賄賂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33章 拖拉機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57章 索加第336章 東非菜?第449章 野心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69章 籌碼斐迪南大公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87章 太特城第774章 搬遷第520章 發電廠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87章 初交手第199章 結款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64章第792章 條件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64章第261章 威脅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64章 爭議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539章 鄰居論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73章 籌備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732章 雙輸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327章 南下第1315章 交接第850章 移民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92章 條件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596章 壓迫感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740章 古戰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9章 王位第182章 抉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0章 購艦第612章 美食節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67章 奧拓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85章 速成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
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377章 賄賂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33章 拖拉機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57章 索加第336章 東非菜?第449章 野心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69章 籌碼斐迪南大公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87章 太特城第774章 搬遷第520章 發電廠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87章 初交手第199章 結款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64章第792章 條件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64章第261章 威脅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64章 爭議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539章 鄰居論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73章 籌備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732章 雙輸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327章 南下第1315章 交接第850章 移民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92章 條件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596章 壓迫感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740章 古戰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9章 王位第182章 抉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0章 購艦第612章 美食節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67章 奧拓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85章 速成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