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危機爆發

1873年2月3日。

奧地利,維也納。

對於奧地利人來說,整個1872年都是讓人難以忘記的,在1872年,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奧地利市場空前繁榮,加上奧地利擊敗意大利,重新奪回威尼斯,這就使得奧地利人更幸福了。

經濟和軍事上的雙重勝利,對於任何國家的國民來說都是最提振信心的,本來伴隨着經濟過熱,就有大量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戰爭爆發,使得軍隊徵兵工作也被啓動,這種情況下,奧地利人對移民海外也就不太熱衷了。

直接體現就是1872年,全年到東非的奧地利人移民數量斷崖式下降到不足五千人,因爲奧地利政府有意向威尼斯輸入德意志人口的原因,所以移民由從流向東非改爲流向城市和威尼斯爲主。

自從1848年以後,奧地利人遭遇的唯一巨大挫折就是普奧戰爭失敗,被普魯士踢出德意志地區。

但是,奧地利的經濟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奧地利的工業化比法國和普魯士要慢一些,但是也在極速發展。

而興建鐵路就是這種經濟狀況的直接體現,從1859年到1872年間整個奧匈帝國修建了七千多公里長的鐵路,數據上可能比不上其他列強國家,但也是驚人的,而這一時期也是奧地利鐵路私有化階段。

不過這一切都在1872年末時出現轉折,在1872年末,奧匈帝國有76家鐵路公司的債券發生了違約現象。在384家上市鐵路公司中,有279家公司無任何紅利可分。

但是鐵路股票依然一路走紅,市場上一片叫好,這給狂熱的股民們一種不搶就買不到的錯覺。

等到二月份,壞消息來了。

2月4日,巴爾克萊鐵路公司違約。

2月5日,庫克鐵路公司違約。

2月6日,肯永克斯銀行違約。

2月7日,所有鐵路股票全部下跌,隨後在股民們的注視下維也納交易所內的股票股價如如瀑布般傾流而下,當天晚上,不少賭徒走上了天台。

維也納宮廷。

“陛下,根據統計,一天之內維也納交易所內就蒸發掉了四億多盾,數不盡的股民一夜之間一貧如洗,昨天初步統計的自殺人數就有十七人24小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癱瘓和有價證券交易中止,奧地利的經濟寒冬要來了。”

弗朗茨面無表情的聽着財政大臣的報告,作爲一個已經成熟的皇帝,弗朗茨明顯穩重了許多。

弗朗茨直接問道:“這場危機對帝國的影響會到哪一步?”

“目前我們並不清楚,不過影響可能還在1848年之上,因爲這次危機爆發的規模明顯來的更加龐大,除了少量幾個國企,整個鐵路行業都面臨癱瘓風險,而且目前危機自己從鐵路蔓延到其他領域。”

1848,對於弗朗茨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當時哈布斯堡險些被推翻,弗朗茨在一陣風雨飄搖中上位,隨後十幾年,奧地利發展也相當不順,也就是最近才一改頹勢,結果還沒過上幾天舒心日子,經濟危機又爆發了。實際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奧地利率先爆發,一點也不奇怪,經濟危機是擊鼓傳花的遊戲。而這些年,隨着奧匈帝國工業化程度日益加深,奧匈帝國自然也無法避免資本主義發展週期率。

經濟危機前的繁榮,是典型的數據造假和寅吃卯糧,金融市場和股市畸形扭曲,長時間不正常的處在高位。

而1873年經濟危機,是一次意義深遠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先在工業國爆發,然後傳導到其他國家,但凡是加入世界市場的國家都會最先受到影響。

而不受影響的則是遠東,南美等地區,本來歷史上非洲也是不受影響,不過因爲東非王國這個變數,現在也要被波及了,東非王國不大,卻代表着近三分之一個非洲,加上埃及等北非國家,這次經濟危機也是跑不掉的。

至於爲什麼奧地利成爲第一個爆發地,完全是因爲奧匈帝國的國情導致的,奧匈帝國工業化本來就比其他國家慢一步,金融業發展也比較混亂,加上奧匈帝國二元制政體,對金融業管制上必然比其他國家差。

其他國家的資本家,還可以在暴雷前抱成一團,先忽悠住韭菜,自己安全撤場,奧匈帝國內部民族林立,派系也就更多,所以奧地利的資本家們比較不講武德,缺乏溝通,惡性競爭之下相互猜忌,這就使得維也納交易所最先暴雷,死道友不死貧道麼!

雖然各國經濟都有問題,大家都在騙,誰的騙術高,誰的危機爆發的就越晚,很明顯維也納的銀行和企業家演技不如英法美等國的老狐狸們。

隨着奧匈帝國經濟危機爆發,勢必先影響黑興根財團的業務,可以肯定的就是東非糧食出口必然受挫,因爲這次危機伴隨着強大的農業危機。

本來國際糧食價格就因爲北美,沙俄,澳洲新開拓土地的產出競爭激烈,加上東非王國這個新玩家的推波助瀾,這次農業危機會更加聲勢浩大。

在維也納交易所暴雷的當天,恩斯特就收到了消息,當天黑興根旗下的所有企業開始調低產品價格,第一個加入傾銷大戰。

要注意,黑興根財團旗下食品企業,不單單隻做東非的生意,同時做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生意,是整個德意志最大的糧食經銷商,所以黑興根財團旗下企業進行傾銷就不單單是東非王國一個國家的事,而是黑興根財團拉着着東非,德國,奧匈帝國三國的農產品一起傾銷。

而東非,德國,奧匈帝國,三個國家都是國際重要的產糧國家,從黑興根財團開始打響糧食傾銷大戰的同時,三國巨量的廉價農產品一股腦的涌入整個歐洲。

同時東非本土也加緊時間和桑給巴爾蘇丹國協商(命令),通過桑給巴爾蘇丹國的渠道向整個阿拉伯地區,東南亞部分地區出口糧食。

黑興根財團在危機爆發的第一時間就打了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國際糧食價格直接被拉爆。

對此恩斯特是有恃無恐的,就算其他國家要清算也必須連帶着德國和奧匈帝國,容克地主和匈牙利地主實際上都被動成了獲益者,顯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至於糧食危機被加劇,那正是恩斯特想要看到的,因爲東非又不是自由經濟市場,危機不會對東非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雖然,糧價暴跌會導致恩斯特少賺不少錢,但是現在能賺錢就不錯了,只要稍晚一點,那就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而是虧本都賣不出去,除非真的白送。

實際上東非出口的糧食,只要能賣出去一分錢,黑興根財團就能獲得一分錢的收益,這是東非王國特殊經濟體制導致的結果。

糧食從東非運出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和東非王國脫鉤,而是直接劃分到黑興根財團手上,這些糧食所付出的人力和生產成本幾乎不存在,因爲糧食在東非境內並沒有被賦予經濟價值,土地是搶來的,勞動力直接白嫖土著勞工,東非農民則維持基本的溫飽需求即可,但是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爲黑興根王室創造的收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40章 古戰法第73章 消化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63章 站隊第73章 消化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13章 抉擇第57章 探險隊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8章 “圈地運動”第77章 “貨物”到港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83章 引入第517章 過剩第434章 遙遙領先斐迪南大公第289章 教學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53章 送酒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5章 牛馬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27章 南下第153章 送酒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451章 人口(續)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49章 野心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463章 站隊第552章 過往第98章 遊歷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45章 援助團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9章 聖誕節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64章 燃燒第238章 三把“刀”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483章 新民族第640章 工地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640章 工地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347章 開飯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57章 索加第261章 威脅第86章 咖啡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10章 小丑第347章 開飯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629章 教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99章 結款第742章 大捷第184章 談判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515章 狗咬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
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40章 古戰法第73章 消化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63章 站隊第73章 消化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13章 抉擇第57章 探險隊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8章 “圈地運動”第77章 “貨物”到港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83章 引入第517章 過剩第434章 遙遙領先斐迪南大公第289章 教學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53章 送酒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5章 牛馬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27章 南下第153章 送酒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451章 人口(續)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49章 野心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463章 站隊第552章 過往第98章 遊歷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45章 援助團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9章 聖誕節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64章 燃燒第238章 三把“刀”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483章 新民族第640章 工地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640章 工地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347章 開飯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57章 索加第261章 威脅第86章 咖啡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10章 小丑第347章 開飯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629章 教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99章 結款第742章 大捷第184章 談判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515章 狗咬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