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

1887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專門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須標註“德國製造”,以區分劣質德國貨和優質英國貨。

放下手中的報紙,恩斯特有些感慨,有些東西不會因爲東非的亂入就發生改變,就比如英國最新的《商標法》。

英國改動商標法,總體而言還是因爲德國等國家工業實力的飛快提升而感到壓力,是先進國家對後發國家的打壓。

就算換成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只要對英國造成威脅,一樣會享受到現在德國的待遇,所以這是歷史的一種必然趨勢,除非英國出現一個蠢貨首相,遊說議會放過德國。

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畢竟現在英國人是出了名的穩重,除非像前世一樣整個社會出現“反智”浪潮,進而通過“民主體系”綁架這些政客,現在英國社會還不流行“假話”盛行。

說回該法案條款的影響,先不說這種開門見山式的羞辱對德國人造成怎麼樣的感情傷害,但是作爲“山寨大國”的東非確實感受到了寒風凜冽。

畢竟,東非很多商品說是德國的山寨版也不例外,那對於英國而言,東非工業品就是山寨中的山寨。

對於標準化的制定,黑興根財團和東非國企要分開來看,黑興根財團旗下的企業大多是創新型企業,且重視產品質量。

而東非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就有很大不足,尤其是對“山寨大國”德國的“再山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工業體系建設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基本上從無到有全套進口德奧兩國的工業機器,所以無法避免的走上這條道路。

工業從無到有這個過程,就和災荒時災民飢不擇食是一個道理,先填飽肚子再說,真講究的早就餓死了。

所以說現在英國打擊“德國貨”,其實間接打擊了“東非貨”,而且德國技術更新換代快,所以東非反而可能受到的損失比德國還大。

“英國人說的話不好聽,但是說的基本上是事實,對於德國的大中小企業和德國政府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具有恥辱性的政治經濟事件,對於國家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同時也標誌着兩國對商品市場的爭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甚至可以認爲這件事是世界工廠轉移的一個開始。”恩斯特對工業部門的官員們說道。

不要看這種“侮辱”的消極影響,實際上也代表着英國對德國工業競爭“無可奈何”的認可,是被逼急了的表現。

從英國領導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今天英國依然是“世界工廠”,但是現在英國的競爭者出現了,包括德,美,法……一衆工業國的崛起,對英國工商業造成了巨大威脅,而德國就是英國人要敲打的“出頭鳥”。

拋開質量不說,德國貨確實便宜,而且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大爲提升,出貨量也大,加上“抄襲”,“貼牌”等手段,在外觀上可以做到一比一還原“真品”。

所以當英國人買走了“國貨”,然後一用就露餡,在家“罵娘”的場景,恩斯特完全可以想象的到。

“我們的出口企業本質上是德意志商品出口貿易體系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會受到這次事件的波及,這對我們是很好的警示,國內對商品質量的標準化也應該重新提上日程,改變國際社會對我國產品的刻板印象!”

恩斯特重視標準化,但是之前東非根本無力推動這種事,畢竟機器都是通過從歐洲進口的,那就只能按照別人的規矩來辦事,而且當時東非人才儲量顯然也無法推動東非工業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

現在東非其實也沒有完全這種能力,不過東非在基礎技術人員上的儲備應該是夠了,一方面是留學生回國,一方面是中學生數量激增。但是理論學習和實際情況又有很大的區別,讓年輕一代直接上手改造東非的工業體系,恐怕還有一段“挫折”的道路要走。

“由政府和企業成立相關的標準制定機構,根據目前東非的情況,應該是不難的,尤其是在原來商品分級的的基礎上,對東非商品標準進行評定。”

在此之前,東非確實建立了初級企業級的商品分級,不過這種商品分級,建立在犧牲國民產品的基礎上。

要和國際市場競爭,只能把那些質量優異的產品挑選出來,然後在國際市場銷售,至於殘次品則留給國內消化。

不過現在,對於東非民衆而言,依然感覺供不應求,這和產能有很大關係,東非現在算不上工業國,除了城市化率低以外,產業數量也是一個大問題。

在19世紀初期,工業國標準應該是城市化人口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但是直到現在東非的城市化水平還不到百分之二十(包括黑人人口),不過去掉黑人東非立馬就能變得好看的多。

而且東非很多城市應該算農業工業混合型居民據點,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最爲突出,很多城市只是行政手段促成的,而非工業化造就的城市。

目前公認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只有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其餘像奧匈帝國,沙俄,西班牙,東非,日本之流都在追趕中。

當然,東非在幾個全力發力的工業領域,發展最爲迅速,主要就是鋼鐵,電力和汽車,食品加工業。

反面的例子就是紡織業和機械製造業等發展比較薄弱,每年東非需要從遠東和德意志地區進口。

“制定標準化機構,要和皇室企業還有幾個大型外資企業討論交流,他們在這方面經驗豐富。”

皇室企業和大型外資企業加上黑興根銀行,也就是黑興根財團,黑興根財團是制定商品標準最早的組織。

這和黑興根財團從事的產業有關,像東非國企就達不到黑興根財團的條件,不過也比很多歐美小企業工坊要標準一些。

但是東非有許多地方政府承辦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就參差不齊,但是除開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外,又是東非輕工業領域的支柱。

“由工業部帶頭,其他在東非的外資企業監督和指導,組建一個對東非商品生產質量指導性的機構,就命名爲東非標準化協會。”

東非標準化協會實際上就是前世德國標準化協會的翻版,而且前世德國標準化協會直到1917年才成立。

最開始只是一個民間組織,後來才被德國政府收編,東非則直接由國家來促成這件事情完成,這也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第136章 道路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55章 安卡村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713章 不畏戰第618章 良知第676章 摩托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58章 331師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85章 煽動第243章 70式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58章 331師第390章 勸離第688章 巡邏兵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76章 應許之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56章 氣吐血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9章 聖誕節第556章 氣吐血第8章 普奧聯動第347章 開飯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93章 入關!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84章 自己人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369章 送別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300章 掠奪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387章 初交手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09章 聖誕節第343章 屯田第182章 抉擇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84章 消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249章 熱度第784章 自己人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64章 勸說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81章 金沙薩第430章 客人第342章 玻璃產業
第136章 道路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55章 安卡村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713章 不畏戰第618章 良知第676章 摩托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58章 331師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85章 煽動第243章 70式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58章 331師第390章 勸離第688章 巡邏兵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76章 應許之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56章 氣吐血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9章 聖誕節第556章 氣吐血第8章 普奧聯動第347章 開飯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93章 入關!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84章 自己人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369章 送別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300章 掠奪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387章 初交手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09章 聖誕節第343章 屯田第182章 抉擇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84章 消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249章 熱度第784章 自己人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464章 勸說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81章 金沙薩第430章 客人第342章 玻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