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

就算謝三郎對軍陣也算熟悉,但是再熟悉還能熟悉過兵部侍郎去?

既然已經請了兵部侍郎張侍郎以備諮詢,何必又請謝三郎?

面對杜九郎的這個問題,辛評事撇了撇嘴。

“請謝御史前來參與幽州偏將安祿山的三塘會審,自然有其緣由……

剛纔說了,謝三郎對軍陣之事非常熟悉……

至於律法方面自然不必多說了……

在你杜九郎的眼睛裡,汜水謝三郎乃是一位軍事專家,前來參與三堂會審,就是以備諮詢,自然職能之上和兵部張侍郎重疊了……

但是,在我們大理寺的眼中,在政事堂的一衆相公眼中,汜水謝三郎,卻不僅僅是一位軍事專家而已……”

說着,辛評事又瞥了杜九郎一眼,眼神之中的鄙視毫不掩飾,隨即轉向了謝三郎,正色說道:

“汜水謝三郎,在我等眼中,是我大唐司法官員之中最懂軍陣之事的,也是懂得軍陣之事官員之中,對大唐律法最熟悉的!”

這話說得……

即便謝直長期臉僵,基本在正式場合,都是以面無表情來應對各種情況,聽了辛評事這樣的誇耀,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杜九郎更是氣憤填膺。

辛二你他麼是不是有病啊!?就算你要抱謝三郎的大腿,一心想要吹捧他,你好歹也看看場合吧!?你一個大理寺的評事,在大理寺二堂,當着刑部、兵部、御史臺、大理寺的一衆四品官員,尤其還是在大理寺少卿袁仁敬在場的情況下這麼吹捧……我這個代表御史臺出面的監察御史都他麼聽不下去了好嗎!?

就算是謝直,在懂律法裡面最懂軍陣,在懂軍陣裡面最懂律法,又能怎樣?

比律法,別說不好說,主審官,大理寺少卿袁仁敬,跟他差不多吧?

比軍陣,兵部侍郎肯定比他強吧?

就算他都懂又能如何?

佔了個“全”而已,律法上面前算得上“精”而已……這有個屁用!?

在場之人,都能覆蓋了他的這些所謂的能耐,還要他幹什麼用!?

結果,還沒等杜九郎問出來呢,辛評事直接揭示了答案。

“重在調和!

軍陣之事,張侍郎說了,如果多用軍中術語,我等司法官員必然聽得雲山霧罩,難以精準把握其中的分寸。

另外,張侍郎對大唐律法不熟悉,難以把握何處何事纔是我等司法官員最爲看重的地方,一個不經意,就有可能疏漏過……

所以,就要麻煩謝三郎親自調和了!

我的司法官員需要落實的證據,查證的事實,由謝三郎用軍中術語向張侍郎解釋,明明白白!

張侍郎表達的軍中術語,經謝三郎轉述之後,能夠讓我等司法官員聽得清清楚楚!”

說到這裡,辛評事轉向自家上官,大理寺少卿袁仁敬,躬身一禮。

“正是有此考量,我家少卿袁大人這才傳書政事堂,不但要求三堂會審之中要增加軍事專家,還特意點出了汜水謝三郎的特殊作用。

沒有謝三郎,事倍功半!

有了謝三郎,事半功倍!”

說完之後,辛評事最後轉向了杜九郎,甩出來一份公文。

“這是我大理寺上報給政事堂的公文,上面有政事堂相公的簽押。

裴相、李相,都有簽押。

尤其張相,親自批示,以這次三堂會審爲試點,如果效果突出的話,以後在三堂會審之中,推動諮詢制度,而且特意提到,不但要請相關專家參與進來、以備諮詢,還要考慮調和雙方的人物,也應該參與到三堂會審之中!

具體到這一次,三堂會審幽州偏將安祿山喪軍辱國事,政事堂提議提點我大理寺,要請汜水謝三郎參與進來,正好與我家少卿不謀而合!

故此,汜水謝三郎這纔出現在三堂會審的公堂之上!

杜御史,請問,這樣解釋,御史臺還滿意嗎?”

杜九郎能說啥?

人家把政事堂的批文都拿出來了!

有了政事堂的公文,別說請謝三郎來參加三堂會審,就算是牽條狗來,他也沒啥可說的,因爲完全符合程序!

最讓杜九郎難受的,卻是辛評事最後的那句問話。

不問杜九郎,只問御史臺!

這是啥意思?

就差指着杜九郎的鼻子說,你是代表御史臺來監督三堂會審的,說是監督,但是隻能監督程序,別的不用你管!

如果你杜九郎沒事這個那個地再挑毛病,別以爲我們大理寺就能聽之任之了,難道我們就不能到御史臺告你嗎?

李尚隱,你御史臺沒人了,找了這麼一個不知所謂的東西來參加三堂會審?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問起來個沒完沒了!?

真要是這話被傳出去,就算你杜九郎成功從洛陽糧案裡面脫身,你在御史臺也再也待不下去了!

杜九郎也不傻,機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我到了辛評事言語之中的意思,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

按照道理說,這個時候,應該有個人給杜九郎一個臺階下,還是那句話,他杜九郎縱有千般不對,也是代表御史臺前來參加三堂會審的,不給他杜九郎面子,也得給御史臺的面子啊。

最簡單的,隨便是誰說上一句,杜御史快快入座,咱們馬上就要開始了。

杜九郎就能入座,這件事情,也就算是過去了。

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現場就沒人願意給他這個臺階下。

爲啥?

也怪杜九郎的架子拿捏得太過分了,參與這場三堂會審的官員,就屬他的品級低、資歷淺,結果杜九郎不但來晚了,還拿捏了那麼一副架子出來,這些官員,都是堂堂四品命官,直白點說,都是朝堂的中流砥柱,即便表面上不好多說什麼,但是內心裡已經被他噁心壞了。

現在看見他吃癟,樂見其成!

正所謂淡粥淡飯好吃,淡人可不好受!

咱就不理他,看他怎麼辦!?

大理寺少卿袁仁敬閉目養神……

刑部侍郎劉侍郎眼觀鼻鼻觀口彷彿入定……

兵部侍郎張侍郎抄起面前的茶杯慢慢品茶……

就連辛二辛評事,就站在了杜九郎的眼前,竟然開始擡眼望天,彷彿能夠透過大理寺二堂的屋頂看到天邊的雲舒雲卷……

這幫人,硬生生地把杜九郎給晾在那了!

謝直看看這個有看看那個,忍不住一聲嘆息。

要說痛快肯定是痛快。

三天前,夜訪杜家,就是想讓杜九郎把這個三堂會審的任務讓出來,結果這貨不但不讓,捱了兩巴掌一腳丫子之後,竟然開始耍無賴,還敢要求謝直弄死他!

要不是謝直有所顧忌,肯定得滿足他這個要求!

即便如此,謝直也生了一肚子氣。

現在看到杜九郎站在大理寺二堂上,一張臉都快變成紫色了,他也覺得解氣啊。

不過,解氣歸解氣,謝直卻不得不管了。

他要是還不管,杜九郎會不會腦淤血,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真要是逼急了這貨,這貨拼着回到御史臺捱罵,直接轉身就走,那就麻煩了。

謝直知道,這種事,在現在的情況下,他杜九郎也不見得幹不出來。

回了御史臺捱罵,丟臉……

可是,現在在大理寺丟得臉還不夠多嗎?

左右都是丟臉,還不如走了呢!

他能不能完成御史臺交辦的任務,謝直沒興趣,他可不願意耽誤了這場三堂會審……

他還想早點弄死安祿山呢!

所以,即便謝直死不待見杜九郎,卻也不得不開口爲他解圍了。

不過呢,這個話怎麼說,還真的想想。

謝直看了看二堂之中的辛評事,得照顧着點人家的情緒啊。

人家有意結交、又給他帶來了安祿山的消息,這些東西就不用多說了,就看看辛二辛評事今天的表現吧,一個翻譯而已,都讓他誇成啥了?什麼事半功倍,什麼調和,這話謝直自己聽着都臉紅。

現在人家當噹噹一頓噴,給杜九郎噴得差點腦淤血了,正在享受着勝利的快樂,他謝直要是直接給杜九郎臺階,讓他直接落座,這就有點不合適了。

隨後,謝直又看了看袁仁敬,也得照顧着點這位的情緒啊。

剛纔辛評事說了半天,任憑他說的如何天花亂墜,真正讓謝直能夠參與到三堂會審安祿山的,卻是這位大理寺少卿。

說實話,謝直對袁仁敬的這份人情,可是欠得有點大了。

論關係,謝直其實就跟人家見過一面而已。

那還是他初至洛陽城,還沒有參加科舉,正在爲自己如何順利通過科舉而努力奔走的時候,嚴挺之帶着他去拜訪張九郎,第一次去拜訪,也是唯一一次拜訪大唐左相。

也正是那一次,謝直見到了袁仁敬,他當時正和張九郎、樑升卿、王維等人在討論朝政。

謝直在那一次的會面之中,提出了鹽法改革的構想,給袁仁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僅此而已。

要是掄起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嚴挺之、王維自然不用多說了,那是因爲王昌齡這個蒙師的關係,鐵瓷,至於其他的幾位,真正跟謝直交集比較多的,還是樑升卿,人家還幫忙給倒賣瘦金體字帖欠條當托兒呢……

但是跟袁仁敬的關係,真的很疏遠了……

論事。

人家袁仁敬真幫忙。

三天前,謝直從杜家出來之後,就一直想着怎麼才能參與到這場三堂會審之中。

御史臺那邊應該是沒辦法了,即便李尚隱有心幫忙,也不能直接破壞了御史臺的規矩,事涉御史行事的獨立型,這是御史臺運行的根本,即便李尚隱身爲御史臺的老大,也不能恣意妄爲。

謝直知道御史臺這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只能想其他的辦法,想來想去,只能從根源上想辦法。

前文說過,三堂會審,三法司各有分工,刑部準備,大理寺審理,御史臺監督……

說到底,主持三堂會審的,還是大理寺。

怎麼通過大理寺參與到三堂會審裡面!?

謝直一時之間也想不明白。

怎麼辦?

他就直接找上了袁仁敬。

其實,按照謝直一開始的構想,袁仁敬能夠幫忙最好,他要是不能幫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三堂會審很是嚴肅,容不得閒雜人等側立大理寺二堂。

不過呢,即便不能讓謝直入內,他也想讓袁仁敬幫個忙,起碼要維持住對袁仁敬的影響。

這也算是一種間接的參與吧。

不管間接還是直接參與,只要能弄死安祿山就好!

結果,謝直都沒有想到,袁仁敬竟然給政事堂來了這麼一封公文,張九齡還批了。

關係一般,人家還真辦事,這個人情,可就不小了!

但是,謝直現在只想弄死安祿山,別的,容後再說!

現在,謝直也看出來了,袁仁敬也是想借着這個機會給杜九郎一個教訓。

不過,教訓歸教訓,總不能影響了正事……

想到這裡,謝直開口。

聲音突兀想起在大理寺安靜的二堂之上,嚇了衆人一跳。

只聽得謝直對杜九郎說道:

“杜九郎,你知道你是來幹什麼來的嗎!?

李大夫派你來大理寺,是讓你來搗亂的嗎!?

三堂會審,乃是我大唐三法司聯合辦案,暫且不提兵部張侍郎和謝某,早早約定好了時間,你杜九郎既然代表着御史臺來參加,因何姍姍來遲!?

來遲也就罷了,你一路問東問西……怎麼,政事堂批覆的公文,難道還不夠你監督程序的!?什麼前因後果也要問清楚,你代表御史臺來監督審判程序而已,這些事情,跟你有關係嗎!?

杜九郎,現在因爲你一個人,這場三堂會審,已然耽誤了將近一個時辰了,你還站在原地,什麼意思?想替那個幽州偏將受審不成!?

還不給我快快回到座位上去!”

一連串的反問甩出來,跟訓孫子一樣,聽得大理寺二堂之上衆人神清氣爽,晾人痛快歸痛快,還多少有點隱晦,哪裡比得了人家謝三郎指着鼻子一頓臭罵?

杜九郎聽了之後,臉色都黑了,有心轉身就走。

卻沒想到,謝直早就防備着他呢。

“杜九郎,我告訴你!

只要你今天敢走出大理寺二堂一步,就視爲你自行放棄御史臺分配給你的這一次任務!

別以爲這場三堂會審,沒有了你杜九郎,就進行不下去……

巧了!

謝某也是天子赦授的監察御史!

只要你離開,謝某人都不用稟告李大夫,就可以代替你!

你自己想清楚了!”

果然,謝直這話說完,杜九郎硬生生地停下了腳步,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愣是不敢走。

謝直一見,心中大定,不由得冷哼一聲,繼續說道:

“謝某再提醒你杜九郎一句。

要走,現在就走!

我謝某人來代替你監督這場三堂會審!

要是不走,就老老實實地履行你的職責。

監督流程!

注意,只有流程需要你監督,別的事,不許再插嘴!

要不然的話,謝某一定回御史臺告你一狀,告你恣意妄爲,丟盡了我御史臺的臉面!

莫道言之不預!”

說完之後,謝直雙眼微眯,突然一聲低喝。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

杜九郎,生生地被嚇了一哆嗦,最後,於無奈之中,走到了預留給他的座位之上。

袁仁敬將這一切看在眼中,等杜九郎落座之後,又瞥了謝直一眼,這才說道:

“既然人齊了,那就開始吧……帶人犯!”

第370章 新戲首演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25章 無視他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35章 王師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134章 哭第56章 真相大白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王某收徒而來第497章 套路3+1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47章 還有人!?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87章 放榜第670章 木!節帥您看!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106章 好一個熱鬧了得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435章 行路難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147章 河陰縣第678章 金!破營!第622章 要反?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243章 靠水難生之連坐吧您吶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28章 楊二姐……關我屁事!第203章 好兄弟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677章 金!多謝安節帥贈箭第464章 破門!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13章 讀書還需要資源?第82章 無賴第141章 人證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533章 用計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491章 糟心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33章 所託非人第543章 十二衛的正確用法第199章 一起一落第264章 監斬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47章 你兒子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168章 頂不住,只能拖第578章 詰問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13章 手藝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162章 你不配第622章 要反?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115章 不高興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種方式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87章 放榜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
第370章 新戲首演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25章 無視他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35章 王師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134章 哭第56章 真相大白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32章 王某收徒而來第497章 套路3+1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47章 還有人!?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87章 放榜第670章 木!節帥您看!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106章 好一個熱鬧了得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435章 行路難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147章 河陰縣第678章 金!破營!第622章 要反?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243章 靠水難生之連坐吧您吶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28章 楊二姐……關我屁事!第203章 好兄弟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677章 金!多謝安節帥贈箭第464章 破門!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13章 讀書還需要資源?第82章 無賴第141章 人證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533章 用計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491章 糟心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33章 所託非人第543章 十二衛的正確用法第199章 一起一落第264章 監斬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47章 你兒子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168章 頂不住,只能拖第578章 詰問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613章 手藝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162章 你不配第622章 要反?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115章 不高興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種方式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87章 放榜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