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儘管不必擺宴,沈秋檀依舊沒能輕鬆哪裡去。
她得盤賬,她自己經營的鋪子不算多,但後來李琋塞給她的那一些可不少,原來她鹹魚着得過且過,嫁人以後愈發沒了賺錢的動力,覺得夠花就行啊,但是現在老公要養兵,兒子長大得娶媳婦,女兒更要嫁妝。哪一樣都要花錢。
一筆一筆算下來,她覺得多少錢都不算多啊!
於是,她每天盤賬盤的精神抖擻,已然重新找到了賺錢的樂趣。
李琋的忙碌與她不同,他忙着與工匠改良兵器,忙着覈算時間與人工成本。從生鐵到百鍊鋼,工序頗多,還不是人人都有技術達到標準,但武器卻緊缺的很。
這是技術性難題,李琋好不容易得到鐵礦,卻仍有些一籌莫展。
沈秋檀翻了個身發現丈夫還沒睡着,她嘟囔道:“別想了,睡吧,有事明天再說。”
“嗯。”李琋拍了拍沈秋檀的肩膀,依舊難以入眠。
馬上就是歲日,同時還是胖胖和壯壯的週歲生日。
李琋覺得是不是歲日,有沒有宴會並不打緊,他自己被壓了二十年多也不打緊,唯一有些介意的是委屈了兩個孩子。
週歲只有一回,但京中盯得那麼緊密,想大張旗鼓的操辦是不可能了。
沈秋檀倒是還好,她覺得一家子人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平平淡淡也沒什麼不好。
將歲日的東西和兩個孩子抓週的東西都提前安排好,沈秋檀發現李琋還是有些愁眉不展。
“到底怎麼了?說出來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沈秋檀最近研究嬰兒輔食簡直上癮,常常將很多東西放進手動料理機攪一攪,顏色奇奇怪怪,孩子們也不愛吃,她自己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此刻,她手裡端着一盤淺碧綠色的……像是毛毛蟲一樣的蒸糕,見李琋不應,直接拿起一隻毛毛蟲,一口咬掉了蟲子頭。
李琋:“……”
蟲子裡頭露出紅豆餡兒,李琋無奈:“秋檀,你到底在吃什麼啊?”
“啊,還不是你兒子挑食,好不容易榨了白苣汁,他不喜歡,我想着不好浪費只好和麪做豆沙包了。”別看壯壯長得胖,但對吃上可是有要求的,沈秋檀卻想着吃不到毛毛蟲麪包,吃個毛毛蟲紅豆包也不錯啊。
想到這裡,她又道:“我們做個烤箱吧!我畫圖紙。”
現在也有烤箱和烤爐,但基本上都是烤肉的,若是烤些麪包什麼的就不很合適了。
李琋忽然道:“秋檀,你這畫圖紙本事是哪裡學來的?之前你弄的那個蒸餾機還有後來到我手裡的圖紙……”
“當然是……在雜書上看到的啊。”不知爲何,沈秋檀連自己變身的事情都能和李琋講,但要說穿越的事情總覺得有些難以啓齒,她下意識的想藏着一點小秘密。
“哪裡來的雜書?可否借我瞧瞧?”也許妻子看的雜書裡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說不定。
然而沈秋檀搖搖頭:“在我爹的書案上,當年一把火都燒乾淨了。”
李琋沉默,良久道:“嗯,都過去了。”
“不過,你可以與我說啊,你的大事我不懂,但是小事說不定我還真能給些意見。”沈秋檀捨不得李琋苦惱。
紫衣仙子說不能改變,但她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改變了許多東西。
而且紫衣仙子的話或許是另外一重意思,不是不允許她現代的所學改變當前的時代,而是不允許她濫用花椒改變別人的體質。
時代總歸是要進步的,即便有朝代更替也總是循着歷史的軌跡,但改變人的體質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思來想去應該是無礙的。
李琋將困擾了許久的鍊鋼法說與沈秋檀知道,其實就是拋出如何增加鍛造武器的效率的問題。
沈秋檀想了想,半晌沒有說話,想着想着,一盤子綠面豆沙包就吃完了。
她擦擦嘴:“承顥可聽說過灌鋼法?”
李琋皺眉。
沈秋檀說道:“咱們現在用的百鍊鋼是魏晉就傳下來的,雖然經過千錘百煉,鍛造的兵器效果頗有威名,但百鍊百鍊,要經過反覆加熱鍛打,千錘百煉所耗人力物力巨大。”
李琋鄭重聽着,沈秋檀緩緩道:“之所以千錘百煉是爲了祛除雜質,同時也增強其鋼硬度,使之能成爲武器或者其他器物的標準。我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若是使用灌鋼法,幾乎可以省略錘鍊去雜的步驟。”
灌鋼工藝說白了,是將高碳含量的生鐵液澆灌到紅熱的低碳含量的熟鐵中,相互熔融混合,直接獲得剛硬的鋼,即現代鋼鐵技術中所謂的高碳鋼。
李琋聽的眼睛一亮:“秋檀你等等,你隨我去書房,我再拉上幾個人!”
不一會兒,書房裡就聚集了五六個沈秋檀不認識的人。
李琋介紹道:“這是本王的王妃沈氏。”又與沈秋檀道:“這幾位都是我請來鍛造兵器的行家。”
衆人互相廝見,對齊王將王妃帶過來的事情十分詫異,聽說這位娘娘剛進門就生了一對討人喜歡的龍鳳胎,十分得齊王寵愛,如今看來,果不其然,連武器這種工事會議都叫齊王妃列席。
他們雖然都是打鐵出身,高也高不到哪裡,但還是有幾分江湖地位的。
沈秋檀不知道李琋從哪裡找來這麼一羣人,也不理會他們的輕視,她是爲了李琋又不是爲了這些人。
“聽說王妃娘娘有改良百鍊鋼鍛造的法子?”其中面色黝黑的中年漢子問道。
沈秋檀點點頭,沉下心思將灌鋼法的工藝說與在場衆人。
“娘娘此言當真,還能這麼做?”
沈秋檀笑道:“爲何不能這麼做?再說,究竟能不能成,總要實踐裡頭出真知。諸位以爲如何?”
李琋就在沈秋檀旁邊,笑眯眯的看着沈秋檀侃侃而談。
最開始問話的那個中年漢子忍不住道:“殿下,過了歲日請容屬下進山,屬下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試新法子了。”
“屬下也去。”
下面是一片附和之聲。
齊王重工事,這是他們追隨齊王的原因,同時也是因爲他們對各種技藝、工藝有些癡迷。
李琋點頭應諾,與沈秋檀交換了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