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

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

中平年末十二月,隆冬時節,袁本初親自引精兵萬餘來到了北海郡治劇縣城下,面對着實力愈發強大,作風愈發強橫的袁車騎,唯一一個有反抗能力, 同時也是袁紹昔日故友的兗州刺史劉岱在恐懼中直接選擇了請辭歸鄉……他本就是東萊人,扔下軍隊和幕僚往東走就是,倒也方便。

而這個舉動,幾乎是瞬間就宣告了袁紹在青兗地區的全面勝利。

實際上,其人在吞併了劉岱、鮑信等人的部隊,並加以安撫後(于禁直接被表爲兩千石中郎將), 立即便將大軍開入劇縣城中, 直接來了個鳩佔鵲巢,佔據了孔文舉的官寺。

對此,天下名士孔融選擇了一不說話,二不理會,三不反對,四不作爲的奇怪態度,而等到兩三日後袁紹一封表奏,讓他代表青州去長安‘進貢禮物’時,其人更是一言不發,直接帶着家人上路了。

其實,倒也不能說人家孔融奇怪,因爲之前黃巾軍被關東聯軍驅趕着進入青州,以至於青州大亂後,這位孔子的後代就一直是這麼做的……無論是黃巾軍來到城下,還是北面公孫瓚取平原,又或者西面袁紹取濟南、樂安、齊國, 反正孔文舉就是什麼都不幹,所謂‘但高坐無爲也’!

不過, 好在北海還有個叫武安國的都尉,能辛辛苦苦佈置城防,而且孔融到底算是孔子後代,舉薦和選拔人才的眼光還是有的,他在任期間提拔的兩個手下,一個喚做是儀,一個喚做彭璆,也都很能幹。

這三人一文一武一財政,硬生生的是把北海大局給撐下來了。

對此,袁本初很是眼熱,所以孔融前腳剛走,他就立即禮賢下士,親自拜訪,給足了這三人面子,而三人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又怎麼可能在袁紹面前拿喬作大,也是如於禁那般,俯首下拜,口稱明公。

非只如此,袁紹既然接手北海,天下名儒鄭玄所在的高密也納入囊中,其人復又親自登門拜訪,請求謁見鄭康成……鄭康成託辭身體有恙沒有見對方,但也沒有阻止自己門下數十名子弟紛紛被袁紹招攬而走。

就這樣,原本會在第二年因爲黃巾侵襲青州,導致四散而走的崔琰、國淵、郗慮等鄭門弟子,紛紛投入到了袁紹麾下,其中崔琰更因爲出身名門,而且上來便鶴立雞羣,當面勸諫袁紹應當嚴肅軍紀,以安靖地方,所以當場被表爲騎都尉……只有一個公孫方,因爲是公孫氏的子弟,選擇了北上平原,去見自己的遠房族侄公孫瓚去了。

“使者在驛館等着。”程昱繼續面色不動。“你以縣令的身份去一趟,裝作中間人,大約的助我一助……就不教你如何說話了。”

程武與薛房齊齊一振。

而曹孟德討董失敗,逃回緱氏,臨行揚州時在緱氏山上與孫劉相互託付生死前所吟誦的那句‘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也根本不是詩人誇大,而是描實好不好?

整個河南地區千里無人煙,天底下到處都在打仗、劫掠、殺人,誰能受得了?

黃巾之亂前,一個如王修那樣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子,可以騎着一匹瘦馬,揹着被褥,靠着亭驛制度就能穿州越縣,不遠千里去遊學……你現在讓哪個書生走一遍試試?

於是乎在初平元年後半段這種時候,上到公卿世族,中到豪強大戶,下到貧民百姓,幾乎所有人都從骨子裡渴望有一個大人物來爲扶危定亂。

二程趕緊俯首稱是。

譬如鮑信,譬如孔融,譬如劉岱,前一個有武力,中間一個有人望,最後一個既名正言順又有實力,然而他們面對着袁紹的大舉兼併之舉卻都選擇了服從……爲什麼?因爲他們真的沒有那種亂世爭國的政治慾望,更沒有袁本初、公孫珣那種賭上身家性命來完成政治理想、成爲天下至尊的勇氣與野心。

“明公!”辛評也俯身勸諫。

哪三個?

兩個東郡名士,一個東阿程昱,一個東武陽陳宮;一個濟陰李進。

“那便如此做吧!”袁紹的目光從衆人背上轉向窗外雪花幽幽嘆道。“但莫要忘了那個報信的背主小人……一併處刑!”

“這麼說,仲德公是要應徵了?”薛房稍有醒悟,然後感慨一番後,也是攏着袖子立到了程昱身後。

這就是爲什麼,公孫珣在未央宮前、渭水畔如此跋扈,卻沒幾個人站出來反對的緣故,因爲公卿大臣們是真怕了,因爲有公孫文琪在,有這位衛將軍站出來說天下事由我的時候,他們真的產生了一定的安全感。

“可靠不可靠又如何?”程昱依舊面不改色,望雪而言。“時局使然,我難道說錯了嗎?而且我留在東阿對他有什麼壞處嗎?”

程昱、陳宮俱是名士,其中陳宮出身較好,很早便與海內名士交結,所以一開始便是圈子裡的人;至於程昱,可能出身較差,成名比較晚,但早些年公孫珣在黃河蒼亭處握着程昱的手依依不捨,乃至於勸他改名的事情早已經傳爲美談,再加上其人年紀愈長,聲望也日重起來,劉岱在任內的時候都要專門寫信給程昱請教事物,如今求賢若渴的袁本初又怎麼會放掉這麼一個人才呢?

要知道,一方面,靈帝以後,局勢的崩壞有深層原因的,而且是不可逆,所以天下秩序的喪失是全方位而徹底的。然而另一方面,是個正常人都知道……就算是之前不知道現在也知道了……那就是再讓人難以忍受的‘平世’也比亂世更讓人喜歡。

然而,這還不算,袁紹發佈完求賢令後,居然又派遣了使者,帶着黃金、白玉、錢帛無數,駕駛公車數十輛,專門去兗州試圖徵召三個人。

“也罷!”在一衆謀士的催促之下,袁紹當然也知道這事情無論如何躲不掉。“你們可有計策,讓此事不要牽連太廣?”

而李進,理由就更簡單了……經過河內、虎牢關的連番戰事後,袁本初對公孫珣在武將上的眼光那叫一個心服口服,聽說兗州治下尚有一個頂級豪強李氏,其中又有一個李進乃是衛將軍公孫珣舊部,他便即刻上了心。

“那跟董卓有什麼區別?”一直沒出言的程昱次子程延不由蹙眉。“肆意妄爲,盡失人心。”

“如此……正好。”薛房連連感慨。

這也是爲什麼,袁本初併吞關東諸侯時不擇手段,卻沒幾個人真正對抗的緣故,因爲兗州士民、青州士民,也真的需要一位人物來幫他們統合秩序,讓他們不至於擔驚受怕,時時受到兵災之苦。

事情是這樣的,劉岱孤身隱退後,其部屬中卻有一個小人,不願就此失勢,便主動在營帳搜索了一些劉公山昔日往來私信來尋袁紹幕下,以求晉身之階,而經過郭圖的審視,卻赫然發現,其中有幾封信還真的異常驚人!

大雪紛飛,與此同時,北海劇縣城內,原本應該正在‘虎踞黃河、泰山’的袁車騎此時正頭痛難忍,然後躺在榻上直哼哼。

但是黃巾之亂還是比不上剛剛結束的討董戰爭,因爲這場持續了一年的戰爭,非但在整個帝國範圍內引起了連鎖反應,致使處處生亂,人人相殘,更重要的一點是它讓漢室權威徹底淪喪,讓人短期內看不到恢復漢室統治的希望……所謂有些聰明人眼中的‘漢室不可復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弘農及其周邊地區發生的激烈戰鬥,還有董卓的急切遷都,非但造成了大量的死傷與戰爭災難,更是讓昔日帝國最腹心的首都左近淪爲幾乎無人區的白地慘象。

這幾封信,宛如一桶冬日冰水直接澆到了袁紹頭上,他又如何能不頭疼呢?

袁紹喟然無言,卻是忽然覺得,公孫文琪吞三輔而無力的感覺,他是真的明白了……偏偏,自己還差的很遠,需要只爭朝夕!

只能說,若世無公孫珣該多好,自己豈不是能效光武規大河之北而緩緩圖之?

何至於艱難至此?

————我是時局第一的分割線————

所謂言聽計從,事事討教,無外乎如此。

而如今,趁着戰事平息,青兗並握的空檔,他自然要將此人也摸到手中。

這個對手不僅僅是指同級別、同分量的政治人物,更是說野心也是需要豢養出來的,即便是有些人確實有實力、名望,卻也未必有那個政治野心,願意和這些作風強橫、野心勃勃的先發梟雄們作對。

“仲德公放心!”薛房俯身一禮,便速速冒雪離開了。

“在軍中直接拿下劉勳,再以釋放二張爲名,引誘臧洪至此,公開罪行,明正典刑!”辛評俯身獻策。“如此方能不做多餘牽連。”

其次,偏偏這個時代,是真需要這樣的梟雄出來保境安民,或者乾脆滌清天下的。

“放心吧!”程昱終於回頭往後舍走去,且邊行邊嘆道。“我既非忠臣孝子,也非衛將軍眼中釘,說到底不過是個亂世求生的老朽罷了,他足恃不足恃關我何事……你們二人若是閒的無事做,便將禮物拿到薛家,全部換成糧食、布匹、柴草等物,然後分給城中百姓,一件都不要留!”

程昱當即哂笑一聲,復又坐在太尉椅上繼續問道:“那你們說,李退之與陳公臺會接受徵辟嗎?”

程武、薛房等人全都略有醒悟。

“父親大人。”目送着薛房離開,程武方纔開口。“薛縣令可靠嗎?我總覺得他自從成了縣令,便有些心思駁雜起來。”

而程武注意到父親的表情,自然也是立即住口。

話說,其實程仲德這番話是道盡了初平元年這段時間羣雄並起的根本緣由,上到公孫珣、袁紹,中到袁術,下至陶謙、劉表,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併吞極廣,是有足夠理由的。

對於大部分有理想的人而言,如果他們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去阻止亂世,便會本能希望尋找一個有能力的英雄來輔佐對方做這種事情;對於沒有政治理想,只想保全家族,讓家族繼續維持之前富足生活或者政治特權的世族豪強之輩而言,那如果自己保護不了,就選擇一個強有力人投靠,也是理所當然;至於最底層的百姓,他們想法就更簡單了……能活命即可!

實際上,即便是有人反抗,而且反抗激烈,卻也未必是真正的對手。

“只是大人,”程延也上前言道。“若是袁本初真不足恃又如何?”

“李退之應該會吧?”既然不用說程昱,那堂中諸人即刻放開,程武也是立即表明了看法。“李氏雖然是兗州乃至於中原第一豪強,勢力橫跨郡國,但彼輩畢竟是家門低微,素來爲人不齒,此時袁車騎表他爲校尉,驟然而爲兩千石,想來也該滿足了。倒是陳公臺,素稱海內名士,如今袁車騎爲並青、兗,囚禁二張,處置橋瑁,驅除劉岱,說不定反而會激起其人不滿,以至於拿三作四,多有延誤。”

“二人即便反我,也不會投靠公孫瓚的!”袁紹不耐應了半句。

半晌,還是程武起身,老老實實拱手一禮:“小人不知,還請大人明示。”

一次黃巾之亂,河北、中原兩大漢室腹地淪爲戰場,以至於死傷無數,城池殘破,農商凋敝,然後又是加賦引起的大面積盜賊禍亂,再然後又是大雨、洪澇,以及再再然後理所當然的大疫。

“但你們都少算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袁本初是何人?”程昱不慌不忙。“當今之世,君擇臣臣亦擇君是不假,可我問你們,以咱們兗州而論,劉公山請辭、橋太守被殺、二張被幽禁、鮑國相戰死,但凡要去擇一君,那除了袁本初還能有誰呢?”

“袁本初舉我爲中郎將,你們以爲我該去嗎?”屋外大雪紛飛,而如今已經到知天命年齡的程昱正端坐在堂上,然後對着滿堂的禮物,卻顯得不以爲意。

“明公神武英明!”辛評依舊躬身稱讚。

言至此處,程仲德回首睥睨言道:“你們以爲,衛將軍龍行太行、併吞三輔,袁車騎虎踞大河、橫掃青兗,都靠的是什麼?固然是他們英雄了得,但更多的,還不是天下離散,亟需英雄?!便是劉景升鵲起荊襄,陶恭祖遮蔽徐州,又何嘗不是荊州人、徐州人想要求一份安泰呢?”

這就好像西涼那羣軍閥一樣,他們的兵馬素質天下聞名,但他們只是想割據地方,保住地盤,苟且安樂而已。即便是韓遂這種昔日有些政治理想的人,在美陽、渭水等戰事之後都徹底喪失了那種‘爲天下事’的野心,何況他人?

這種人,無外乎只是所謂絆腳石,而非是對手或者競爭者,所以公孫珣稍作約束,不去管他們,他們也樂得裝死。

話說,讓他忽然犯病的不止是這忽然到來的漫天飛雪,更是來自於數封信函。

年輕的程延依舊不解,但程武和薛房卻跟着肅容起來。

袁紹扶着額頭,仰頭斜在榻上,雙目滿是血絲,卻一時不應。

原來,之前鮑信身死,引來無數人兔死狐悲,其中袁紹格外倚重的心腹,軍中虎牙都尉劉勳居然主動聯絡了劉岱,發泄不滿。非只如此,劉勳信中居然還提到,他已經聯絡了此時正控制青州樂安郡的另一位袁紹心腹臧洪,準備反叛袁紹,以正視聽。

“若真神武英明,何至於讓如此心腹背離呢?”袁紹仰天長嘆,心中抑鬱難止。

薛房剛要再爭辯,但眼看着上面的程昱兀自啜着薑湯不苟言笑,便也不再多言,只是靜待程昱給出判斷……說實話,自從當年黃巾亂事之後,程昱其實便已經成了東阿本地上下的主心骨,如薛房這樣的豪強大戶也只能附其尾而已。

“明公,當斷不斷,必生禍患。”逢紀也咬牙勸道。“劉勳久在軍中,盡知我等虛實,臧洪在樂安,本意是要他來年在側翼鉗制公孫瓚,如今若反……”

“我倒是不以爲然。”聽到此言,薛房在旁冷不丁的表示了反對。“我以爲李進應該不會受徵召,反而是陳公臺會受命……阿武莫忘了時局,亂世之中,如何以家門一概而論?想那濟陰李氏的勢力橫跨郡國,甚至隱隱有割據濟陰、山陽的姿態,豈是一個校尉能收買的?而陳宮呢,其人名聲再盛,如今也沒法走往常路子養望做大官吧?袁本初給他這麼一個機會,他又怎麼捨得放掉?”

“薛兄莫忘了這兩位的性情。”程武據理力爭。“陳公臺性格剛強,而李退之當年被衛將軍給壓服後,行事沉穩有度,罷官回到鄉中後也只是每日居家維持,並沒有往日強硬姿態……退之一字已非戲謔之語。”

“主公,請下決斷!”郭圖捧着書信,難得正色逼到榻前。

“若他真學董卓一直殺個不停,而且越殺越快、越殺越多,那必然會失敗,但也是以後的事情了。”程昱正色言道。“因爲凡事皆有輕重。譬如這件事裡面,出身、時局、個人性情、君主什麼的總有一個要突出來,作爲去決斷的權重所在,而單以此時論,卻正是時局使然爲其首,然後上位者決斷居其次,至於個人性格乃至於出身想法都要再往後排一排了。”

不然,公孫珣爲什麼讓李蒙、段煨這種降將當什麼河南、弘農太守?還不是因爲當地根本沒有老百姓了,所謂空頭太守,被迫軍管。

“你們二人說的都對。”程昱放下薑湯,直接在上方座中言道。“能從出身、時局、個人性情上多方考慮,其實已經算是不錯了……”

“不應徵又怎麼辦呢?”程昱面無表情,繼續盯着門外的雪花而言道。“不應徵誰來遮護你們?只不過老夫到底是年逾五旬,或許能應付着不去河北,只在此處守着東阿罷了……反正咱們這裡是兗州連通河北的重要節點,總得有人守吧?”

不過,到此爲止,開啓了英明神武模式的袁本初依舊沒有滿足,他一面下令部隊整備青州治安,一面卻又學習公孫珣發佈求賢令,公開在當地招納人才,準備建立幕府,從而徹底將青兗兩州納入到他個人囊中。

“本初啊,確實要下決斷了。”就連許攸此時都無奈俯身勸了一句。“我知道你是怕連番殺戮,引起動盪,以至於讓青兗士民誤以爲你行止殘暴……但現在這種事情是能猶豫的嗎?”

“你這話未免囂張。”外人不在,程武自然更加隨意。“關東局勢,首在二袁,他若不足恃,何人足恃?衛將軍足恃,咱們也夠不着啊?”

首先是沒有足夠合格的對手。

而此言既出,堂下坐着的幾人,包括其子程武、程延,以及在東郡太守橋瑁被殺後靠賄賂許攸成爲東阿縣令的薛房,各自對視了幾眼,卻又紛紛失語。

“亂世如此,主公何必自責?”郭圖不以爲然。“天下英雄每行大勢,總有不識天時之人妄自違逆……不值一哂!”

“我明言吧,我覺得二人應該都會接受徵召。”程昱低頭再度啜了口熱薑湯,然後便起身踱步繞過堂中的禮物,來到大堂的門檻前,並負手望着門外隨風肆意飛舞的雪花,而其人鬢角斑白處的亂髮與頜下亂須似乎也在隨着雪花亂舞。“這跟他們的性情與出身無關,而在於袁本初之強盛在兗州已經不可動搖,而陳公臺的名聲與李退之的家勢都不足以讓他們和袁本初裝三拿四……陳公臺是有名,可他只要是想做事,卻也沒別的人可投了;李退之家族是強盛,但此時李氏要敢起自立之心,只怕馬上便有袁本初大軍雷霆俱下,滅其族以正視聽。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或許以後還會有反覆,還會有不滿,但以此時論,董卓亂政以至於天下忽然崩壞,以至於漢室忽然徹底無力,人心都在惶恐思定。”

程延一時語塞。

“勿憂李廣不封侯,廣不封侯未足憂。

漢鼎不烹公孫肉,吳鉤空斷伍員頭。

鴻門自昔推屠狗,虎帳於今愧沐猴。

千萬洛陽遇曹操,爲言豪傑正燒樓。”——無名氏

感覺狀態不好呀……總想捋一捋劇情,卻無從捋起

(本章完)

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93章 過河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136章 急轉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4章 醫無閭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93章 過河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76章 撤屯(中)第27章 膽大包天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16章 驚動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143章 不取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76章 撤屯(中)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97章 處置(中)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10章 家暴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4章 相談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55章 望氣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111章 災異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107章 內堂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9章 問策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91章 疾趨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151章 不甘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
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93章 過河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136章 急轉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4章 醫無閭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93章 過河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76章 撤屯(中)第27章 膽大包天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鹹魚大佬的白銀盟!)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16章 驚動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143章 不取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76章 撤屯(中)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97章 處置(中)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10章 家暴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4章 相談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55章 望氣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111章 災異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107章 內堂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9章 問策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91章 疾趨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151章 不甘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