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

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

天下紛擾,人心不定,衛將軍公孫珣一路北歸,終究是掀起不少浪花來的。

首先他這一走,多少讓他的舊部有些不安,好在公孫珣在王屋山下時便多有書信送過去, 安撫衆人之餘也讓他們各安其職。

其次,卻是洛中高階人事有些紛擾不定起來。

須知道,公孫珣這般棄職帶位而走,又不是守孝,又不是被貶,乃是直接趁着任命的空窗期撂挑子……無論如何,還掛着將軍位終究是有些說不過去。可要是無故而奪人家用戰功換來的將軍印綬, 似乎也有些說不過去,因爲相對於職務和爵位而言, 將軍這種不常設的東西本身就有些不清不楚。

所謂不算職務,不算位階,不算爵位……而軍銜這種後世引申出來的概念此時還未形成,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當然了,再不清不楚的糊塗賬,只要天子認下,也不是不行,因爲大將軍什麼的本就是漢武帝發明出來的嘛。

不過,就在公孫珣動身後的數日間,卻忽然發生了一件意外,讓原本不清不楚糊弄過去的事情急轉直下——右車騎將軍朱儁忽然喪母,然後自請歸鄉了。

其人是正經守孝,一點官職都不能帶的。而朝中在收回了朱儁右車騎將軍的印綬後終究也是避不開公孫珣的這個話題了。於是,經過中樞一番議論, 天子復又派出使者,終於是在趙國追上公孫珣,給了他一個平定幽州匪亂的空頭職責, 以掌征伐事繼續持有衛將軍印綬。

說實話, 這個時候,公孫珣是真的無可奈何,反而只能交出了他的衛將軍印綬……沒辦法,這是一種政治姿態,若是受了這個職責,哪怕不交錢,那也是假隱居,天下人不認的,之前的戲也就白做了。

“是陳留嗎?總不會是東郡吧?”曹操聽着便覺得不好。

“我以爲可以。”就立在公孫珣身後的呂範乾脆直接。“名不正則言不順,天下亂成這個樣子,便是居家也要做事的。”

俄而,隨着夕陽漸下,廳舍外忽然一片歡呼,儼然是樂進領着曹操的親衛伴當輕鬆收拾了路中相鬥的盜匪,得勝歸來了。

“將人逼上賊船……這一招不是跟你董公仁學的嗎?”公孫珣似笑非笑。

“你來做什麼?”夏侯惇知道曹操和曹嵩關係不好,便主動替曹操出聲。“地方上亂成這樣,如何敢獨自上路?”

鍾繇登時大汗淋漓:“我是使者,如何能……”

“聽見了。”鍾繇愈發緊張了起來。

公孫珣緩緩頷首,復又看向了滿頭大汗的鐘繇:“元常聽到了沒有?我這五位智計謀士的言語居然各自不同。”

言罷,這位食邑六千戶的薊侯居然直接拂袖而走,將鍾繇和一羣洛中來的侍從以及代表了天子權威的節杖扔在了午後太陽直射下的柏人城頭之上。

曹操當即沉默下來。

“且去吧!”公孫珣依舊言笑晏晏。“替我將我的衛將軍印綬取來!”

這裡面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人提議可以讓公孫珣就勢在幽州招募烏桓兵馬,轉身參與到這場西征計劃裡,但旋即就被否定了,原因是距離太遠,得不償失。

然而,其人身材矮小,怎麼都爬不過去,倒是夏侯惇見狀無奈,扔下印綬與那目瞪口呆的曹嵩親信,然後過去扛起了對方,才得以讓曹孟德竄入隔壁馬廄。

“不錯。”鍾繇鬆了口氣。

“君侯所言甚是。”董公俯首道。

鍾繇轉身離開,卻有一矮胖之人忽然從亭舍廊檐對面處閃出,其人繞過院中正在玩耍的公孫離、公孫定、公孫平、公孫臻四姐弟,直接來到廊下,對着公孫珣拱手言道:“君侯好手段!”

旋即,隨着涼州局勢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叛軍攻擊到了司隸直屬的扶風地區(長安西面的郡,隴西地區,漢武帝茂陵便在彼處),中樞終於是順水推舟,免去了皇甫嵩冀州牧的職責,並讓這位半是灰頭土臉半是無可奈何的左車騎將軍領兵兩萬出鎮關西,防衛長安陵寢。

但是,崔烈這位河北一等一的世族首領,幽冀名士,註定要被人當做踏腳石的。在渡口被公孫珣噴了一次後,這一次在大朝會上又被公孫珣的小師弟傅燮傅南容,直接請斬以安天下!

傅南容慷慨激昂,將放棄涼州這種做法的可笑之處批駁的乾乾淨淨,而天子終究也不是個糊塗蛋,這種事關自家生死的大事上面,他怎麼可能會出岔子?最終,天子當場下定決心,一邊讓皇甫嵩與董卓在前方繼續防禦司隸直屬的扶風郡,一邊在洛陽傾盡全力,準備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西征,以求徹底光復涼州。

“元常請起。”公孫珣登時微笑,立即走上去扶起了對方。“將來的事情,還要多多倚仗於你了!”

“孟德。”夏侯惇見狀忍不住好奇相詢。“朝中讓你入朝爲議郎,然後轉任他郡太守……這也算是典歷地方的履歷了,乃是升任顯職的必由之路,你爲何一路上反而悶悶不樂?”

剛剛當了半個月尚書郎的鐘繇本能跟着對方走了幾步,卻發現隨着那沉默不語的韓噹一聲令下,下城的階梯處卻忽然多了數名跨刀的武士,也是不由汗流浹背。而等他回過頭來,看在就在城外駐紮的那數百白馬騎兵,更是分外無言。

“正是東郡。”這家人匆忙答道,卻也覺得無奈起來。“不過老主人在洛中想來是不知道東郡居然有如此多的盜匪,又或許是他覺得以少君的本事,應該能輕易安定東郡!”

“元讓。”曹操一時搖頭,卻是俯身將書卷從地上撿了起來。“當着你的面,我也無須隱瞞……實話實說,此行我心難安啊!”

夏侯惇也是無言以對,只好勉力安慰:“說不得是個好去處呢!”

正好進入五月,天氣炎熱,公孫珣便以擔心疾疫爲理由,在柏人停了下來,準備等一等。

中平二年,夏日暑盛,天下忽然間便亂作一團,人心也跟着紛紛不定起來,然而面對時局,有所感慨的何止公孫珣一人呢?

然而,這似乎也不能怪誰,最起碼人家朱儁死了媽肯定不是故意的。

鍾繇跟戲忠相識已久,哪裡不知道對方的浪蕩與促狹,所以只是閉嘴不言,任其胡扯八道。

“有什麼可見的?”戲忠依舊躲在城下蔭涼裡戲謔不止。“元常甫一入朝便爲尚書郎,前途大好。而我一個浪蕩子,至今最多做過衛將軍幕府從事,還被人給免了,這要是見了面,豈不是尷尬?相見不如不見!”

不是他不想走,而是沒法走……他是四月下旬剛入趙國的,也是那時候被朝廷使者第一次追上並收回衛將軍印綬的,而那時候皇甫嵩還在冀州牧任上,冀州的情況還沒有失控。可是等他走到趙國襄國縣的時候,皇甫嵩便被匆忙調走了。然後等他走到趙國最北面的柏人縣時,整個冀州就已經徹底失控了!

有人去太行山北段投奔紫山賊張燕,有人去太行山南段投奔黑山賊於毒,還有人自己拉桿子起兵……道路與田野中,到處都充斥着流民和小股盜匪,他們成羣結隊、拖家帶口、絡繹不絕,一方面搶劫他人,一方面攻城略地,一方面又相互兼併,然後本身還都一直處在飢餓和疫病的威脅之下。

公孫珣帶着家眷,其中幾個孩子還只有數歲,只能緩緩前行,所以着實不敢輕易出城動身。

“大勢之下,反覆難定,人居於其中,宛如扁舟行於湖海,今日爲順,明日爲逆。這個時候,君侯就不要在意什麼外人的些許看法與洛中某些小人的動作了,因爲他們的動作也會被大勢動搖,說不定還會弄巧成拙。”言至此處,鍾元常俯身再拜。“君侯此時唯一該做的,便是定身自重,往自己這艘船上多放幾顆壓艙之石……而這個將軍印雖然虛有其表,但掛在君侯身上,終究是有幾分重量的。”

“哪裡不是這樣呢?”公孫珣仰頭一聲感嘆。“我當面之路也是被投奔褚……張燕那廝的盜匪給阻塞了,聽說河北這邊的盜匪已經聚衆百萬,這纔不得已停下來,等待局勢好轉再上路。”

不過,這種舉動沒有對局勢產生直接的效果,到了五月份,天下局勢反而徹底崩壞。

鍾繇俯身而對,再度汗流不止。

“依我看來,上次奪印之事,恐怕確實是朝中有人意圖對君侯有所動作。”亭舍內,請求私下謁見的鐘元常俯首在院中廊下躬身一禮,這才坐下身來從容言道,卻是開門見山……也不知道之前頂着烈日在城頭又喝水又完字又燒紙的他爲何如此精神。“此人我着實不知道是誰。但若論將軍印之事,我還是以爲君侯當受。”

言罷,曹操先是將書本扔過牆去,復又攀附而上,看着架勢,他儼然是不想對上外面那羣東郡本地鄉老,所以居然想要翻牆走人。

“還是應該受的。”常伯槐一如既往的沒有任何顧忌,不等公孫珣詢問道便直接拱手勸說。“天下動亂,或許很快就會好轉,但或許還會繼續惡化,君侯在鄉中,需要有做大事的準備!有衛將軍印在手,最起碼幽州官吏不至於太過擎肘。”

“許子遠的家人走了嗎?”公孫珣繼續問道。

而這件事情的連鎖反應還沒有結束,皇甫嵩眼見着兩個昔日戰友因爲各種緣故齊齊交納了將軍印綬,分外無奈。再加上他也實在是沒臉繼續呆在冀州,便加緊了在洛中的活動。

“叔治。”公孫珣催促道。

“曹君!”樂進興奮來報。“韋鄉那邊的百姓見到我們擊敗了盜匪,又聽說是昔日安定本地的騎都尉曹君在此,由本地三老帶着,紛紛前來謁見!”

“曹君!”樂進自外面風風火火趕回來,一進院中便忍不住出聲言道。“你說巧不巧,我從那兩股賊人處居然救出了你在洛中的家人,他說是奉曹君你父親之命自洛中專門來尋曹君你的。”

夏侯惇旋即閉口。

“昭……慚愧。”董昭無奈應聲道。

但公孫珣也只是負手看着院中自己的兒女,也絲毫沒有喚對方起來的意思。

“孟德。”夏侯惇無奈詢問。“如此,爲之奈何啊?”

另一方面,涼州叛軍繼續做大,五六個郡都有響應,漢軍只能勉強守住涼州幾座堅城應對,甚至於皇甫嵩和董卓也只能勉強在扶風那邊保持守勢而已。

至於冀州刺史一職,則由昔日黨人名士,八廚之一的王芬代替。同時,議郎董卓被拜爲中郎將,也一同隨皇甫嵩出鎮關西。

“算了吧,君侯。”就在這時,之前一直避讓天使儀仗的戲忠忽然從城牆下的蔭涼裡插嘴言道。“一個衛將軍的印,這中樞給了奪,奪了給,宛如戲弄人一般……今日接了,萬一明日元常兄又持節過來要奪走呢?那豈不是要讓天下人笑話君侯?”

“不幹了是什麼意思?”夏侯惇撿起印綬在後無奈追問。

“可你也是我舊交。”公孫珣絲毫不以爲意。“好生替我考慮一番,我是該接還是不該接此印……你說當接我就接,你說不當接那便不接!考慮好了,便來城中亭舍中尋我,天氣熱,我要回去照看孩子!”

天子從善如流,於是第二次派遣了使者快馬去追公孫珣,然後依舊是在趙國追上了對方,要將衛將軍的印綬印還給這廝。

“元常來的路上可還平安?”夏日炎熱,依然還是紫綬金印縣侯的公孫珣卻是站在滾燙的柏人縣城頭上接下旨意的,而弄明白旨意以後,公孫珣也並沒有直接表態,反而是與許久未見的鐘繇寒暄了起來。

曹操依舊連連搖頭:“如今這天下,哪裡來的好去處?我也只是自欺欺人罷了,只求不是東郡這種地方便好。”

沒錯,又是趙國,公孫珣依然在趙國!

“有一些吧。”曹操坦誠答道。“但我曹孟德也不至於因爲他人如何而有所動搖,實在是這沿途所見,讓人不堪重負。”

“所以正該招撫。”鍾繇也是趕緊應聲道。“天下危殆,盜匪四起,可是事有緩急之分。如河北這邊多是流民失措自然而然形成的盜匪,本心並沒有叛亂的意思,而涼州那裡卻是已經直接威脅到了司隸安危……故此,必須要做取捨。”

而樂進雖然不明所以,也還是趕緊出去了。

“不幹了!”曹操緊了緊腰帶,順勢扔下懷中印綬,然後理都不理地上的家人,就往亭舍院中挨着馬廊的那面牆處走去。

“說的很好。”公孫珣不去看鐘繇,只是繼續負手對着院中感慨言道。“不過,名實之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有實固然可以立名,可有名也未必不能得實。洛陽那邊還是需要多多注意的,省的被人害了都不知道……元常,你說對不對?”

“話雖如此了。”公孫珣忽然向前一步,仗着身高舉高臨下言道。“但公仁你需明白,我之所以沒有怪你自作主張,不是因爲你的策略將來還有補救的地方,乃是因爲陰差陽錯下,有張燕這個願意請降的紫山賊爲首,多少能讓冀州百姓多活下來些許……公仁這種人心詭譎的計策,不是說不行,但下次再想爲之前,你最起碼應該先試探我一下再做,曉得了嗎?”

然而,公孫珣依然不受,理由是自己就算是賦閒在家,也一定會盡力保鄉梓平安的,不需要這個將軍印綬。

“我不知道。”王修無奈搖頭。“如子衡兄所言,天下亂成這個樣子,哪怕只是在鄉中讀書,也該安撫鄉梓的;可也如子伯兄所言,君侯既然是歸鄉,那無論做怎樣一番事,都可以以自己的威德、家族的實力而行,無須在意一個將軍印……故此,將軍隨意便是。”

“輕易個屁!”曹操一聲冷喝,眯着的眼睛都睜圓了,院中也跟着瞬間冷了場。

而就在這時,亭舍外忽然又熱鬧了起來。

“說的好。”公孫珣對着根本看不見人影的發聲處笑道。“志纔不上來見見你郡中舊交嗎?”

只能自認倒黴。

然後,這時候又有人提出來,還是要保留公孫珣衛將軍的名號,最起碼他在幽州,可以震懾鮮卑人與烏桓人。

東郡韋鄉舊城外的亭舍之內,從濟南相任上下來,正準備去洛中接受新任命的曹孟德雖然暑熱難耐,卻依舊藉着夏日陽光下於亭舍院中讀書不止。然而好景不長,隨着亭舍外忽然又一次響起了巨大動靜,本就心煩意亂的他乾脆直接摔了手中在濮陽剛買的安利號新書:

鍾繇當即閉嘴。

不過,剛一回來,天子復又派新的使者帶着衛將軍印綬第三次去追公孫珣……原因很簡單,河北的賊人太多了,而偏偏這時候紫山賊張燕主動請降,說什麼願爲漢室鎮守河北山嶽。而中樞思前想後,實在是無可奈何,只能接受對方的請降,準備赦封其爲平難中郎將,允許他舉孝廉並向朝廷派遣計吏每年彙報情況。

鍾元常躬身而退。

董昭躬身相對,也不知道心中到底在想什麼。

涼開水一壺,半壺喝了下去,半壺磨了墨汁,然後鍾元常便揮毫潑墨,在城頭上大書特書起來,好不容易寫完,居然又取出火石燒掉了自己所書文字,這才請見公孫珣。

“說的好啊!”公孫珣本該親自扶起對方,或者喚對方起身的,此時卻只是自己徑直站起身來,轉身往院中望去。“我在柏人停留的這些日子裡,其實也是感觸良多……不瞞元常,天下要亂我是猜到了的,不然也不會棄職歸鄉,但動亂的這麼快,我是真沒想到。不過也正是因爲看到這種亂象,纔多少明白了一些,天下的根本在於地方,地方都壞了,洛中便是能勉力維持局勢,也不過是沙土之上的高樓,淤泥上的高臺,徒有虛名罷了……這是名與實的問題,名實之間若非得只讓選一個,便只好選實了。”

“二人以爲不必接,二人以爲當接,還有一人一人以爲接與不接兩可之間,而其餘如義公他們又不擅長此道,我就不問了。”公孫珣盯着鍾繇緩緩言道。“元常,你我故交,我對你的欣賞想來不必多言……而事情到了一步,我也是很爲難的,不如你替我做個決定吧!”

夏侯惇當即反應過來,也是一聲長嘆:“這一路上確實鬧得不像話……尤其是去年遭了兵禍的東郡,自從入境後只覺得到處是盜匪,到處是流民,有時候盜匪、流民根本分不清。不過,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天子雖然暫停了修宮錢,卻還要各地加緊徵收算賦,徵發徭役,以定涼州,這邊之前死了那麼多人,又有那麼多人見過刀兵之利,能不亂嗎?”

鍾繇聽得此言,一時只覺得其中信息太多,便跟着腳下一軟,但好歹是站住了。

“那就好辦了。”公孫珣不以爲意道。“我讓義公陪你去,再帶上他在趙國爲官時相處較好的的一些官吏、豪族,往北面紫山中走一趟,將什麼平難中郎將的印綬與他。其實不僅是張燕,便是那些山中盜匪頭子,要麼是豪強要麼是平民,也都不是有什麼大想法的人,你擺出天使的架子來,他們反而會樂意接受的。”

曹操和夏侯惇一起莫名其妙,但看了樂進領進來的人後還是忍不住一時失笑起來,因爲對方還真是曹嵩身邊的親信家人……這可真是太巧了。

一陣風忽然吹來,大太陽下面的鐘繇只覺得背後發涼,卻只能欲言又止。

“已然後悔了。”趙國中尉董昭一聲嘆氣。“我哪想到,張燕那廝區區數月就能聚衆百萬,此時真能從容脅治他嗎?”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公孫珣望着城外五百義從駐紮的營地,也是不由冷笑,因爲那裡原本是上好的青苗地,如今卻早已經被流民盜匪給踩踏一空而來。

“外面怎麼回事,白日倒也罷了,怎麼臨到傍晚還如此紛擾?”

而就在一羣國家重臣們唉聲嘆氣之餘,持節而往的尚書郎鍾繇又一次在趙國追上了公孫珣。

“這便是問題所在了。”曹操握着書卷一屁股坐在了院中的馬紮上。“這一次天子要平涼州,總歸是件正經事,從大局而言,需要錢糧也是無可厚非。但地方上也實在太苦了……此去洛中,若是能去個太平地方爲一任太守還好,可若是讓我依舊在中原這地方打轉,你說我該怎麼辦?在任上是逼迫百姓去服涼州的徭役呢,還是不逼迫?是徵收算賦呢,還是不徵?再說了,修宮錢終究只是暫緩,若是任內又有催繳,我又該如何是好?”

“那子衡和叔治呢?”烈日下,公孫珣回頭詢問。“你二人又以爲我該不該接此印呢?”

“我也覺得君侯沒必要受此印。”與戲忠一同躲在蔭涼裡的婁子伯倒是正兒八經的說話了,但一開口就讓鍾元常背後微微有些黏着了起來。“君侯此次歸鄉,自可以德行安撫鄉里,何須在意一將軍印?再說了,如今天下板蕩,韓遂、張燕那種人都能迎風而起,君侯想要做事又何必在意什麼名分呢?”

鍾繇愈發放鬆了不少。

到此時,鍾繇哪裡不明白,這分明是公孫珣弄不清楚朝中對他的態度,所以心生猶疑。然後必然是對自己知根知底的戲志才那廝不顧情面,直接獻了如此歹毒之策,以此法逼迫自己做出說明……然而,雖然明白,可鍾元常卻也無可奈何,他一聲嘆氣,居然滿頭大汗的向朝城下武士請求了一份筆墨紙硯,外加一壺涼開水。

“回稟君候,從河內最北面開始便不是很好了。”午後刺眼的陽光下,鍾繇恭恭敬敬的在城頭上行禮作答。“河內最北面的黑山賊於毒最近格外猖狂,流民無數都去投他,若非是朝歌令關羽關雲長引兵越境護送,我們幾乎不敢動身……”

換言之,這天下是真的已經開始大亂了!

但是……

鍾繇渾身虛脫,只能長呼一口氣。

“繇、繇……繇願爲君侯留意洛中名實之變。”鍾繇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說出這句話的,但隔了一年將這句話說出口後,其人居然有些輕鬆之意,汗水似乎也隨着晚風漸漸消散掉了。

“已然送走了。”董昭趕緊點頭,卻又不禁反問。“他要的百斤黃金真的要給他?區區袁本初一個態度而已,我們遲早也會知道的。而且再說了,正如剛纔那鍾繇所言,天下洶洶,大勢翻來覆去,袁本初自己都穩不住身子,還想要對君侯有所壓制,怕也只是一廂情願。”

這個時候,偏偏中樞那邊又有腦殘開始討論放棄涼州的問題了……尤其是以崔烈等河北士人爲主,他們普遍性支持放棄涼州,承認涼州叛軍的獨立性,目的是及時調集精銳去安定已經不成樣子的河北。

“不幹了,就是學公孫珣滾回家讀書的意思!”曹操忽然回頭指着夏侯惇大怒道。“元讓你來說,去年黃巾之亂,我與公孫珣一起平定東郡的對不對?然而昔日公孫珣請旨免去了東郡一年錢糧,今日我卻要做東郡太守來追發徭役,徵收錢糧,可能還要加賦?”言至此處,曹操直接指着那家人厲聲言道。“你將印綬交給他,讓他回去告訴我爹,這個臉他當爹的丟的起,我曹阿瞞卻丟不起!”

“君侯所言甚是。”鍾繇擡頭看着對方身影言道。“與君侯相較,那些賴在洛陽玩弄權術之人,纔是落了下乘。”

“上次對付我的,乃是袁本初。”公孫珣鬆開手後繼續從容言道。“此事恰恰已經有人與我說了,你不是我那兩個族弟,不被他重視,且替我好生留意他的舉動便是……”

“可是因爲聽說公孫珣主動棄置歸鄉的事情,故此擔憂洛中局勢嚴峻?”夏侯惇正色詢問道。

“孟德不必擔憂。”夏侯惇滿頭大汗的從舍外跑進院內。“外面有盜匪在路中相攻,樂文謙已經引伴當去收拾他們了。”

“爲何?”盤腿坐在廊下,卻扭頭看兒女在院中嬉戲的公孫珣一臉的不以爲然。

對應的,有人又提議招募鮮卑兵,理由是自從檀石槐死去後,鮮卑人分裂成多個部落,早已經喪失了萬里大國的政治實體概念,是可以利用的。然而一番討論後,中樞諸位反而認爲鮮卑也需要提防,不能隨便引胡人入漢地。

而這一等,就等來了第三波朝廷使者,也就是持節而來的鐘繇鍾元常了。

這個時候,由於張燕曾爲公孫珣下屬,於是又有人提出來,應該讓公孫珣加衛將軍印綬,去招降安撫對方……當然了,其人肯定還有一層話沒說出來,那就是連張燕這種人都能魔幻般的在數月間從縣長變賊寇然後又變成中郎將,公孫珣一個已經準備回老家的衛將軍何必還非得講什麼規矩?這都什麼時候了?!

其實吧,事情到了這一步,所有人都看出來了,漢室權威已經直接掉了一大截,除了中樞尚能保持表面上的架構外,具體到地方與軍事問題時已經制度、規矩全無。

畢竟,一旦動身,勢必會產生戰鬥,而公孫珣實在是不想讓自己全副武裝的騎兵義從對着這些半是盜匪半是流民的人下手……不僅僅是可憐他們,而是說就眼前這局勢而論,真殺過去,何時能殺到頭呢?殺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管如何,既然有功那便得有所賞。”公孫珣拍拍對方肩膀,倒是居然有些悲慼。“我一個邊郡小子,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又如何與人家四世三公的人相爭呢?唯一可悲的,乃是地方上都已經崩壞到這個地步,朝中貴人卻依舊想着這些事情……何苦來哉?”

“替我擋住他們一刻鐘!”聽到此言,曹操再不猶豫,呼喇一下便起身對樂進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命令。

“確實是沒想到東郡盜賊如此之多,而且我還以爲會在陳留與兩位相遇呢。”那家人癱在地上,無奈解釋道。“不過不管如何,見到少君,終究是不辱此行……老主人遣我給少君送一句話,說是你的去處他已經替你打點好了,乃是個靠近家鄉的一等一大郡。”

“此時或許不行,但若有大勢在手,還是能迫其就範的。”公孫珣依舊負手相對。“正如這鐘元常,我也不指望真能收他心,可若將來有一日泰山壓頂,其人必然有所決斷。”

“但是君侯,那這衛將軍的印綬呢?”鍾元常終於是忍不住繼續問了下去。“你是不是……接了爲好?”

一方面,隨着皇甫嵩領着他的兩萬精銳離開冀州,整個冀州亂做一團,各地盜匪更加活躍,什麼紫山賊、黑山賊,什麼黃巾舊部,什麼黃龍、白雀,雷公、苦蝤立即如開了鍋一般大肆擴張!

大半個河北,立即失序,光做賊的據說就有百萬人,而且局勢甚至有朝着中原蔓延的趨勢……沒辦法,這就是破壞性大於建設性時的必然結果,所有的一切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搞越糟。

“也罷。”公孫珣負手而嘆。“你說的不錯,如今河北空虛,這麼多盜匪流民根本沒法子處置,所以哪怕只是安撫一時,也該去安撫一下的……張燕是主動請降?”

使者悻悻而歸。

夕陽西下,原本被內定爲東郡太守的議郎曹孟德與夏侯惇兩騎並行,居然是在授官途中往家鄉沛國譙縣落荒而走!

———————我是人心大亂的分割線———————

“太祖既棄職而走,遂遺衛將軍印綬於洛。靈帝從議,遣使追而與之。凡三次,乃受。”——《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這是晚上的……晚上有事……熬夜碼了出來。提前發出來,望見諒。

(本章完)

第175章 國破第75章 撤屯(上)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109章 道旁第65章 臨陣(終)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349章 西北功名奮發冬第83章 拿下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101章 大事(中)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175章 國破第115章 夜訪第205章 寒隨霞堤去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47章 軟紙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113章 探問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65章 臨陣(終)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55章 望氣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329章第165章 霧氣第30章 花明柳暗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99章 小謀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77章 撤屯(下)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86章 霜降第330章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第6章 夜襲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71章 大饗(下)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17章 相邀第102章 大事(下)第147章 意外第57章 歸家第111章 災異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325章 萬里望河源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45章 莫須有第156章 謀斷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56章 路遇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
第175章 國破第75章 撤屯(上)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109章 道旁第65章 臨陣(終)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349章 西北功名奮發冬第83章 拿下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101章 大事(中)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175章 國破第115章 夜訪第205章 寒隨霞堤去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47章 軟紙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113章 探問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65章 臨陣(終)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55章 望氣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329章第165章 霧氣第30章 花明柳暗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99章 小謀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77章 撤屯(下)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86章 霜降第330章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第6章 夜襲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71章 大饗(下)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17章 相邀第102章 大事(下)第147章 意外第57章 歸家第111章 災異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325章 萬里望河源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45章 莫須有第156章 謀斷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56章 路遇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