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

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

中平六年,因爲廢立之事,主政洛陽的董相國並未爲新天子啓用新年號,反而廢去了之前弘農王劉辯在位時的兩個年號,重新引用靈帝年號,所以依舊是中平六年。

而就在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二, 由大司馬領幽州牧劉虞號召的會盟正式成立,在常山太守董昭的主持下,與會者一起在北嶽常山祭祀天地,歃血爲盟,然後共推衛將軍公孫珣爲盟主,興兵討董。

這一次, 直接參加會盟, 或者因爲路遠而排出使者的諸侯多達十四路,計有:

衛將軍公孫珣;

大司馬領幽州牧劉虞;

右將軍領遼東太守趙苞;

常山太守董昭;

中山太守馮歆;

鉅鹿太守李邵;

趙國相審配;

代郡太守王澤;

“若是先取安平、河間呢?”

“諸位。”言至此處,公孫珣復又朝堂中衆人笑道。“你們願意留在這裡爲我出謀劃策,儼然是有志氣寄託於我,我也視諸位爲心腹之人……而這些天又是籌備會盟,又是商議策略,你們着實辛苦……這樣好了,今明兩日咱們就不再議論此事了,大家回去沐浴一番,明日上午,我請諸位再去一趟城外常山,登高置酒,以應秋高氣爽。順便,正南此番來會盟,還帶來了一位冀州智謀之士,正好爲諸位做個引薦。”

當然了,有沒有更深的計劃那就不好說了,也無所謂了,反正公孫珣是膩歪的不行,聽到訊息後,他將原本爲公孫瓚準備的振武將軍印綬,轉而交給了審配,準備讓審配回邯鄲時送給在朝歌的關羽。

還比如說,趙苞到底是岳父大人,雖然兩人經常有些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可到了關鍵時刻,哪怕是塞外遙遠,來不及趕到,他也依然按照公孫珣之前的書信請求,派出了自己的司馬太史慈,引精銳騎兵八百,作爲使者和援軍來到了常山。

據不可靠傳言,關靖的建議是,渤海實力冠絕河北,完全可以拿捏住姿態待價而沽……不說別的,最起碼也要向公孫珣要個將軍做做,向袁紹要個太守官印。

“岳父大人一語中的!”李儒微微頷首。“公孫珣此舉私心大於公心。”

“此言不差!”一直眯着眼睛的董卓終於微微睜眼,打斷了自己心腹們的分析。“彼輩各懷鬼胎,若真是一心要對付本相國,何至於一分爲三?譬如陶謙那個老小子之所以自立聯盟,無外乎是不甘居於人下,而他盟中那些人,都是相隔千里之輩,卻又不敢真的與老夫交手,只是打起旗號,以求自保而已……不然,爲什麼不學張超千里起兵來過來?”

陳留太守張邈;

上谷太守高焉;

“如此說來,我們只要對付當面關東聯軍即可?”劉艾登時鬆了一口氣。“若如此,其實倒可以從容一戰……畢竟,我軍皆是精銳,又握有洛陽武庫,而且相國賞賜豐厚,軍心可用;而彼輩多是新兵,便是勢大,也可以從容擊破!”

而與此同時,七月底,會盟之後的常山,卻也陷入到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爭端之中……具體來說,乃是公孫珣幕中屬吏、會盟的各路諸侯、舉薦的屬下,在關於聯軍下一步動作的問題上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說得對。”公孫珣復又從容看向了坐在自己左手邊第一位的呂範。“子衡,別的倒也罷了,正南與李太守都不能久留,便是范陽三郡也得有人儘快回去主持秋收,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你爲我幕府長史,總領幕中,這幾日要多與諸位交流,統計一下意見,弄個條陳出來,我也要做決斷。”

田豐一聲冷笑,居然拂袖不理。

濟北相鮑信;

廣陵太守張超;

第二日,那是七月最後一日,衆人如約趕往城外,然後很快就在諸多騎卒的護衛下,來到了常山山腰中的一處好地方……此地乃是歷來祭祀北嶽所在,也是之前會盟之地,地方寬闊,更是無數祭祀碑文林立於山前,周圍還有秋初黃花綻放,若以賞景唱賦,飲酒作樂來說,端是一等一的好去處。

九江太守服虔……加上陶謙本人,與已經出兵的騎都尉劉備,累計十一路諸侯。

泰山太守應劭;

“……以今日來看,天下大勢其實不在董卓,而在二袁、陶謙與君侯。故,我意秋收後,君侯當出全軍南下,以迅雷之勢直撲河內,兼併袁紹、袁術,再取洛陽,以定大勢。”

“可若是袁本初背信棄義,輕易斷我後路又如何?冀州牧韓馥乃袁氏故吏,正在魏郡,若其人隔斷交通,陷君侯於險地怎麼辦?再說了,袁紹在君侯首倡義兵後居然佯做不知,自行會盟,儼然是防範君侯之心甚重,讓他讓開河內,他就願意讓開了嗎?!怕是朝歌關將軍處,此時都已經被他隔斷交通了!”

而且,因爲整個關東河北徐楊討董大局已成的緣故,使者往來不斷,諸侯尚未起兵,名單就已經徹底公開化……消息傳到洛中,更是催動了一件最直接的事情。

自上午到中午,頭頂太陽漸漸來到正中,衆人枯坐在山上,卻居然不見那個‘冀州智謀之士’在哪裡?!而公孫珣偏偏又擺足了姿態要等那人來,搞得大家美酒佳餚在前卻不能享用,絲竹在後卻不能耳聞,滿腔詩情畫意最後居然變成了滿腔怒氣!

此情此景,不要說其他人,就是帶着此人過來常山,知道此人來歷的審配審正南,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公孫珣見狀當即也是失笑,卻依舊不急不怒,反而主動起身相迎:“元皓,此宴專爲你設,你與我置氣倒也罷了,何故晾着大家呢?”

這是表彰,也是某種試探,更是某種必由之路。

東郡太守橋瑁;

李儒與劉艾面面相覷,茫然不解,便是立在一側一直沒有發聲的蔡邕、賈詡這些新晉之人也同樣有些茫然……這個事情不是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敢不敢想的問題。

“不然。二袁四世三公,兼有討滅閹宦之功,正孚天下之望,豈能無故兼併?君侯若行此事,與董卓何異?君侯,我以爲當遣使往河內,與袁本初聯手,得起允諾後君侯便在秋後親自遣大軍向前,由我部佔據北路,直攻洛陽,如此才能不負天下之望!”

再比如說,冀州九郡國,居然來了四位太守、國相,這其中尤其出乎意料的乃是鉅鹿太守李邵,這位李太守在接到了冀州牧韓馥的傳訊後,依然主動前來常山參加會盟,而且會盟期間態度堅決, 全程保持了對公孫珣的無條件支持,實乃是大大的驚喜!

“洛陽雖然是首都,卻在關東,若是公孫珣引河北聯軍南下,控制住了孟津、小平津、五社津;袁紹領關東聯軍正面而來,攻打旋門關(虎牢關)、轘轅關,並扣住滎陽、成皋;然後徐揚聯軍再做袁術的後盾,從南陽進取大谷關、伊闕關……那麼洛陽即便是握有重兵,也只能陷入垂危之境,甚至自潰!”說話的是董卓的長史,也是歷史上董卓真正的軍事參謀劉艾,其人這番言語從軍事角度來說,倒是一語中的。

漁陽太守常林;

“不至於此。”李儒幾乎是立即搖頭。“若是他們一心,軍事上自然是如此局面,可近四十路諸侯,若是真一心,爲何不能共起一盟?反而分成三個聯盟?”

但終於,日頭偏西的時候,此人高冠儒服,到底還是黑着臉上山來了。而且你還別說,座中還真有幾人當場認出了此人來歷,然後竊竊私語起來。

豫州刺史孔伷;

廣陽太守杜畿;

但是,更不能忍的還在後面。

然而,衆人隨公孫珣坐定,卻發現與右側公孫範、審配、董昭等人順序如常不同,左面呂範、婁圭、王修這三人身前,居然有一個空着的座位!

到了這時候,衆人聯想到昨日公孫珣所言,倒是有了幾分猜測,但卻不免憤然起來……畢竟,自古以來,都是新人居於舊人後,漢武帝搞了個‘後來居上’可是被人當做反面典型來看的。

其中,張超隔得太遠,恐怕實在是趕不及,但其餘人全都是洛陽周邊的勢力,都是能夠立即組織兵馬,參與會盟的。

車騎將軍領渤海太守袁紹;

後將軍袁術;

冀州牧韓馥;

“正南久離邯鄲,趙國可能安穩?”一片嘈雜之中,坐在首位久久不語的公孫珣忽然扭頭看向了已經口乾舌燥的審配,卻是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引得原本爭辯不休的各位謀士當即閉口。

衆人紛紛頷首。

“若是先取魏郡,再進河內呢?”又有人出言道。“冀州牧韓馥初來冀州,人心不服,而衛將軍征討黃巾,覆滅烏桓,且履任河北多郡,向有威德,何妨聯絡魏郡舊部,出奇兵入鄴城,逼迫韓馥降服,如此河北一體,再全力向南討董……如此,豈不萬無一失?”

公孫珣既然如此說了,堂中諸多文士,甚至還有三四位新的舊的兩千石,自然也無話可說,於是紛紛告辭。

實際上,正常人怎麼可能敢和董卓同一個思路呢?

“算了,再看一看。”董卓見狀也是一時蹙眉。“且等關東諸侯彙集起來,看看他們的情狀,若是極弱,也不用如此麻煩……而且此時荊州尚未有反意,也不好輕棄。”

揚州刺史周幹;

而且,在戰略方向的問題上,以公孫珣如今這個尷尬的地理位置和及其明確的政治口號而言,也確實有些讓人爲難。

“還有公孫珣的河北聯軍。”董卓不由起身緩步而行,外加冷笑不止。“若是說徐楊聯盟是陶謙不甘居於袁紹之下而所爲,我自行廢立是爲了不甘居於袁太傅之下而所行,那公孫珣此番作態,便是不甘居於我之下……你看看他的會盟諸之人,俱是舊部、鄰郡,所謂諸侯多是充數的傀儡,其人此舉無疑是想要藉機自行割據幽州,外加努力兼併鄰郡,擴大地盤,如此而已!”

琅邪相陰德;

東海相劉馗;

彭城相汲廉;

北海相孔融;

沛相袁忠;

兗州刺史劉岱;

山陽太守袁遺;

汝南太守徐璆;

“數日前在常山山上,君侯可是歃血爲誓,親口發誓要討伐董卓的,若是不去討董而想着自家地盤,不要說讓天下人失望,只說君侯本人與諸位理事者,算不算自欺欺人?!”

實際上,可能是渤海人口百萬,經貿發達,一個郡抵得上幽州四五個郡的緣故,那位遠在南皮的公孫大兄明顯飄了起來……在心腹關靖的攛掇下,公孫瓚不僅沒有來常山,還拒絕了渤海太守袁紹派來調度兵馬糧草的使者。

“這要等多久?”

“袁本初也是有私心的,各路諸侯各懷異心,遲早要兼併,衛將軍負天下之望,不好先壞規矩,何妨小心部屬,統籌趙國、鉅鹿、中山,然後引兵到邯鄲觀望局勢,待關東聯軍自己生亂,然後行雷霆之勢?”

而且再說了,今時不比往日,當日幕中沒有什麼前後倒也罷了,公孫珣如今據北地九郡而有所圖,乃是天下數得着的人物,動輒便可自表某人爲將軍,某人爲太守,一個什麼智謀之士上來便擺在大家身前,誰能忍?

三支聯盟,共三十九路人馬,北起遼東,南至九江,東至北海,西至上黨……完全可以說,不管是河北聯盟一時半會夠不到董卓也好,還是徐揚聯盟的成立更多的是爲了自保而虛存也罷,這天下間討董的局面卻已經成爲事實了。

那瘦身黑臉之人也不入座,也不回禮,只在負手立在場中空地上冷臉相對:“不瞞衛將軍,如今天下洶洶,我田豐雖然知道你這人私心頗重,但卻覺得解士民於倒懸這種事情還是非你莫屬,所以才遠道來投。而如今來此近一旬,整日只見你置酒歡歌,高談闊論,卻居然不能做一個明智方略,果斷規劃,也是心下失望,就有了轉回去閉門讀書的意思……所以今日才心生猶豫,要不要來此赴宴。”

當然了,就是韓馥韓州牧那裡, 不免又有嘮叨還剩幾個郡國了。

比如說公孫珣的那位族兄公孫伯圭,在袁紹不去上任的情況下,他其實實際控制着渤海這個河北第一大郡的實權,卻居然沒有來常山會盟。

“關東小兒自然不在我眼中。”董仲穎扶着腰帶坐回到了太尉椅上。“事情到了這一步,仗也一定是要打的……只是如今局面,關東俱反,而河東白波賊與匈奴人又屢有侵擾關中,我何必一定要留在洛陽這個三面受困之地呢?你們說,若是洛陽不能連結河北、中原,那此地珍貴的事物,不就是天子、公卿、戶口、武庫,還有些許財物嗎?而且這些公卿大臣還跟關東那些叛逆眉來眼去。”

建威將軍領遼西太守程普;

蕩寇將軍領右北平太守公孫範……

長沙太守孫堅;

河內太守王匡;

當然了,還有些事情,從名單上看不出來,但卻實際存在。

“……”

相對應的,陶謙的徐揚聯盟也獲得了普遍性的積極反應:

假奮武將軍曹操,以及在上黨自稱太守的張楊……合計十四路諸侯,全都應許參加。

“君侯放心。”右手邊第一位的審配倒是依舊昂然自若。“我雖只在趙國數月,可之前董公仁久在趙國,君侯也在趙國有遺德,所以人心不至於出問題。唯獨秋收在即,之前又遭遇到了澇災,所以確實有些擔心……畢竟,大戰在即,那些可都是軍糧。”

“若以軍事而論,徐楊聯盟不必管他。”李儒當即搖頭。“河北聯盟也可以暫時不管……因爲關東聯盟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公孫珣輕易來到洛陽跟前的。”

這是一種沒的說的政治姿態。

涿郡太守崔敏;

比如說,公孫珣在殺了閻柔、鮮于輔,半軟禁了劉虞,驅逐了常山太守讓董昭取而代之以後,又進一步撕破臉皮,將他完全控制的腹心幾郡給徹底吞併,堂而皇之的讓杜畿、常林、程普、公孫範等人成爲一任兩千石太守。

這很正常,也是必然的,因爲現在是七月底,馬上就要秋收,本來就不可能立即出兵,本來這個時候就是要討論戰略問題的。實際上,南面的關東聯軍,甚至洛陽的董卓也是如此,在農業時代,沒人可以違逆天時……秋收在即,不要想什麼軍事問題,除非你只准備動用小規模脫產軍隊。

會盟結束,消息傳來,袁紹加緊了聯絡,而所謂關東聯軍,此時也有了一個大概的核心脈絡:

而名單中最後一個隱藏的亮點,其實就是這被私表的將軍號了,很顯然,公孫珣不準備玩虛的,他是真的要即刻組織部隊,進行軍事部署,進而展開軍事行動。

“先攻略太行山匪又如何?”

“那文優的意思呢?”劉艾一時好奇。

“……”

這裡面亮點當然很多。

公孫珣當然也是如此。

“這是五十步笑百步。”早有人再度發笑。“兼併袁紹失天下人心,難道無故兼併冀州就不失人心了?說到底,此時董卓尚在洛陽,而討董局面又剛成,誰都不好第一個做如此下作之事的……還是那句話,既然是會盟討董,總得是討董爲先。”

呂範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嚴肅答應。

公孫珣依舊失笑:“何至於此?元皓若走了,咱們豈不是還要在書信中互罵,依舊置氣如常?來來來,且坐下再說。”

堂中隨即沉默,並無人敢多言。

而公孫瓚也是深以爲然。

衆人愈發大怒。

—————我是大怒的分割線—————

“既會盟,或言南下河內以臨洛陽,或言左右兼併以定河北,太祖猶疑,旬日不能決。”——《新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PS:徐揚聯盟和關東聯盟的名單大部分都真實的……我才發現,孔融居然參加的是陶謙的打醬油聯盟,不過想想也對。

(本章完)

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30章 花明柳暗第5章 假傳軍令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133章 爭言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230章 歃血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9章 戰後第90章 出塞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119章 崩壞(上)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71章 大饗(下)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321章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52章 當歸第107章 內堂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1章 邀請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169章 獻策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46章 幘巾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完本總結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78章 撤屯(終)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120章 崩壞(中)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135章 何從第81章 雞湯(上)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8章 破營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61章 中軍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320章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155章 狂言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83章 拿下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2章 盧龍塞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54章 見識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94章 故人北走臨沂水第99章 小謀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完本總結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第321章
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30章 花明柳暗第5章 假傳軍令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133章 爭言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230章 歃血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9章 戰後第90章 出塞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119章 崩壞(上)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71章 大饗(下)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321章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52章 當歸第107章 內堂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1章 邀請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169章 獻策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46章 幘巾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完本總結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78章 撤屯(終)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120章 崩壞(中)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135章 何從第81章 雞湯(上)第335章 直指邊城虎翼飛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8章 破營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61章 中軍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320章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155章 狂言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83章 拿下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2章 盧龍塞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54章 見識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94章 故人北走臨沂水第99章 小謀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完本總結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第3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