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

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

十月廿九這一日的四更時分,太尉劉虞在對愛妾道了一聲辛苦後,便直接匆匆出門而去了。

天色未亮,或者說冬日的四更時分本就是一年中最黑的時候,劉虞坐在馬車上,撩開厚重的麻布簾子四面看了一下, 只覺路上黑漆漆的,半個行人都無,顯得極爲冷清,便復又放下了簾子。

說起來,這種冷清還跟公孫珣有關。

畢竟嘛,雖然這位衛將軍遠在鄴下,不常來長安,但其人的思想做派還是影響到了北方各處……譬如講,衛將軍不禁衣食住行精細華麗, 卻極度厭惡人力物力的浪費鋪張。

對此,蔡伯喈在鄴下大學中總結的就更精闢了,乃是說公孫珣不禁奢華,卻極度厭惡侈靡。

這兩個詞用的極準。

所謂奢,其實是專指非農家庭排場大的意思,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爲公孫大娘本就是經商起家的緣故,所以鄴下對於工商官吏軍等非農家庭是比較容忍的,甚至隱隱有鼓勵的意思,而隨着非農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必定又會帶來大量的高端日用品,進一步助長了這方面的風氣,於是變得華。

而所謂侈,則專指人多, 糜,自然是靡費的意思, 換言之,衛將軍母子又極度厭惡對人力的浪費,鄴下官方也一直給所有州牧太守強調,地方官一個主要職責便是打擊人力浪費,你有錢可以養人,但養的人是要幹活和生產的,是要有切實工作的,是要放在工坊和農田的,而不是單純在那裡站着給你長臉。

這當然是對的,不要說劉虞,楊彪和王允那些人也都一直很贊同。

事情似乎到此爲止。

公房內氣氛愈發詭異。

“等到了他討董、破袁之後,長安朝廷於他來說雖然還是必須之物,卻非致命之器了。”劉虞繼續嚴肅講解。“那時他主要是需藉着朝廷名義推行他的新政,藉着朝廷名義羈縻涼州,藉着朝廷名義與南方諸侯保持和睦,而偏偏彼時天子也未成年,理所當然不會與他爭權,長安對他來說典型的有利無害……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數年間咱們和鄴下相處反而顯得親密的緣故。可如今呢?”

“這也太過奇異了!”身爲楊密的族兄,司空楊彪也嗤之以鼻。“偷襲南鄭不成或許是可能的,畢竟衛將軍彼處只帶了一萬兵,南鄭又是名城,可麋鹿……諸君以爲如何?”

而劉虞也心下恍然——這些人拉攏了京澤。

舍內衆人的呼吸忽然粗重了起來。

“黃公這話倒是有些不公了。”倒是身側司空楊彪此時插嘴說了句公道話。“若非爲此輔政,如何見老?”

或許是早就拉攏,或許是今日‘麋鹿之變’驚嚇到了其人,然後爲天子親自所誘;或許京澤本人是真心投靠,畢竟其舅父是漢室忠臣,或許只是看到軍報,一時心神失守,又或者乾脆是受命詐降;或許王允、楊密、楊彪,乃至於連趙謙都早就串通一氣,又或許他們中大部分人只是因緣際會,全被天子矇在鼓裡,今日才醒悟……但不管如何,這些人最起碼在表面上拉攏了京澤!

京澤、京有喜,虎賁中郎將,掌握未央宮戍衛大權,也可能是此時長安城內……不對,可能是此時整個三輔地區最大一股精銳部隊的指揮權。

“自然知道。”楊密依舊不動聲色。“所以,昨夜是虎賁中郎將京澤代爲轉呈;而之後,又是虎賁中郎將本人受命來傳旨。”

“應該是要下雪,所以天色陰沉,不礙大事的,太陽出來終究會亮堂的。”司空楊彪隨口而應。“倒是令弟傷勢如何,聽說因爲司徒嘲諷後將軍,結果被後將軍抓去打了三十鞭子?”

不過,衆人剛要放輕鬆起來,卻又不免注意到司徒趙謙的神情,後者滿臉怪異,一直在盯着那短短一封文書看個不停。

因爲趙謙這句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漢中、武都一帶的隴上,麋鹿確實是大羣出入,而且是足以衝破小股軍陣和營盤的!

那麼換言之,這個看似極爲荒謬的軍報,其實反而格外真實可信。

“衛將軍偷襲南鄭不成,倉促敗退,路上遇到一羣麋鹿衝擊軍陣,一時失去蹤跡?”尚書檯內,劉虞聽完執勤尚書楊密彙報後,不由覺得荒謬,便環顧左右。“諸位,自古以來你們聽過類似的事情嗎?”

話說,宮中道上,幾位漢室重臣之間氣氛如此和諧,一來,乃是因爲公孫珣常年在鄴下壓迫,逼得他們多年來不得不報團取暖;二來,卻是他們經歷的事情太多了,桓靈以來的大部分極端政潮且不提,連董卓之亂都經歷過了,那此次所謂‘大變’在他們眼裡其實也不是個事。

虎賁軍打開宮門出迎,不要說路上碰到的巡視兵丁了,便是隨行的侍從、屬吏們也紛紛止步,只有幾名重臣本人在虎賁軍的接應下進入到了宮內,並往尚書檯而去。

“能如何?”劉虞來之前便有了定論,此時更是毫無疑慮。“我以爲這十之八九是衛將軍故意炮製的假軍情,專門誘惑長安城中人心的……諸位想想,人心歷來思定,再大的風波過上三四個月若不再起第二次波瀾,那便會漸漸平定;但反過來說,上次的事情要是過去不久便再出事,說不得便有些人爲之所動了,因爲他們之前剛剛動過一回。”

種邵一時若有所思,其餘幾人也都一時沉默。不過,這種沉默很快就被劉虞的一陣咳嗽聲打破。

“恰恰相反,我總覺得後將軍的跋扈有些虛浮。”趙謙邊行邊正色而言。“之前咱們有猜測,說是後將軍此舉其實是受了衛將軍之意,專門借他手清理長安的,可從舍弟一事來看,倒有些像他私人擅自爲之……莫說沒有膽量直接對付我,便是於我弟都不敢真的動狠手,只是尋些不清不楚不三不四之人報復私怨,這哪裡像是真得了衛將軍授權?而想當年桓帝、靈帝時的司隸校尉,有一個算一個,又有哪個不是動輒便可對大臣抄家滅族?我當日還以爲我們成都趙氏要亡在這長安城內了呢!結果,居然只是打了我弟弟三十鞭子就送回來了。”

“你們這樣會害了天子!”劉虞勃然大怒。

“讓光祿大夫見笑了。”劉虞趕緊正色道。

“趙司徒有何疑慮?”劉虞等人不免好奇。

種邵和一旁黃琬、楊彪齊齊醒悟。

“可是太尉……”種邵復又以手指窗。“窗外便是京有喜的虎賁軍,如今消息出入未央宮,必然從他那裡走,咱們傳不傳又有什麼意思呢?”

不過,太尉畢竟是太尉,這種冷清感很快就消弭殆盡——先是街道上的一隊巡查兵丁和更夫之流察覺到了劉虞的儀仗,便匆匆前來護衛,隊伍一躍變成了四五十人的規模,而且燈火也明顯多了起來;然後等到了未央宮北闕大街上,又相繼遇到了幾乎類似狀態的司空楊彪、司徒趙謙、光祿大夫黃琬、諫議大夫種邵等人,幾位朝廷重臣聚到一起,隊伍不免變得更加龐大。

公房內鴉雀無聲,劉虞更是盯着楊密許久不動,而半晌,其人方纔扭頭,卻又看向了面無表情的楊彪。

但這一切都在未央宮北闕正門前戛然而止。

一直沉默侍立的楊密點了點頭。

而劉虞也乾脆直言:“其實討董之時,關東以袁紹爲首,便有重行廢立,或者摒棄關西朝廷之語,這也是袁紹的最大罪過……彼時,其實就已經有不少諸侯視朝廷爲累贅了,或者爲董卓之私器了。而反過來說,衛將軍討董、破袁之前,以一個邊郡世家子之身,其實是不爲天下士人所傾心的,所以當時漢室朝廷於他而言便是必須之物,因爲沒有天子沒有公卿,他便沒法在聲望和人心上壓過四世三公的袁氏,更不能借朝廷之名收攏人才、人心!”

劉虞的言語戛然而止,但在座之人卻多是天下頂尖的政治老手,如何不懂?

說白了,就是隨着公孫珣的勢力一步步穩固,長安小朝廷的作用在一步步下降,一開始是沒有這個朝廷就硬不起來;然後是有朝廷在手自然好,但關鍵是不能讓朝廷脫離控制,爲他人所用;再後來乾脆就是利益上的結合,有了不錯,沒了卻也無所謂了;但問題可怕的地方在於,隨着天子成年,事端不斷,而公孫珣本人在北方乃至於天下的威德愈隆,其人的統治癒發穩固,這種關係很可能進一步發展……變成所謂長安小朝廷成爲衛將軍權勢路上的嚴重阻礙!

劉虞等人一起愕然。

“只是這若是衛將軍所爲,他爲何要行此事呢?”黃琬認真詢問。

“就止於尚書檯。”劉虞心中早有定論。“壓下不動,且等鍾元常處的訊息……免得有些人腦子一熱,恰好被公孫伯圭給捉住。”

衆人紛紛苦笑。

是了,尚書檯穩住不動,而消息又傳出去的話,那必然是京澤這個環節出了問題,而京澤一旦主動傳播,十之八九就是公孫珣在釣魚……這時候反而可以立即約見衆臣,給他們作出提醒了。

偏偏公孫瓚還恰好被王允請到城外去了……你說巧不巧?

“正是要他去傳!”劉虞凜然對道。“京有喜是公孫文琪的私人……若是消息來源他也辨別不清,必然會謹言慎行;而若是消息來源明確,他必然會有行動。屆時咱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不瞞諸公。”趙謙指着手中文書認真答道。“諸公應當知道,在下曾引兵出散關意圖伐蜀,曾在隴上駐紮近半年,對彼處情形頗有所知……我是驚歎於麋鹿二字!若非真的去過彼處,是決計寫不出這個說法的。”

尚書檯內,劉虞的專屬公房中,幾位重臣齊齊變色。

“還不是因爲時勢不同了。”劉伯安不由嘆了口氣。“諸位,你們想一想……漢室、天子、公卿,如今於衛將軍而言到底算是什麼?”

這個籌碼在此時,足以改變大局!

衆人再度黯然。

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但卻是這幾個人根本避無可避的事情。

“不錯,我也只是嘆一聲麋鹿二字罷了。”趙謙也嘆了口氣,然後扔下此文書,顧左右而笑。“經過那一日,諸位還不能看清嗎?沒有兵馬咱們什麼都做不得……而衛將軍一旦真有不幸,屆時北方大亂,我估計鄴下與河北七州會奉其子自保,緩緩圖大局,而關中即便不穩,恐怕也只是會被公孫瓚那種人所制,若他當政,朝廷只會更難!說不得三五日就要加九錫了。”

“那就靜候消息吧!”劉虞思索再三,終於維持了原定計劃。“此文書封鎖於尚書檯……楊尚書,非我之命,不得與任何人言及此事,且靜觀其變!”

趙謙話說到一半縮了回去,立即引起了身後諫議大夫種邵的好奇:“後將軍的跋扈如何?司徒也覺得有些過了嗎?”

“若真是如此,則此事說不得真是天佑炎漢。”楊彪悠悠嘆道,卻又緩緩搖頭。“畢竟漢中乃是炎漢之源頭。但這也說不得,只是公孫文琪爲了清洗長安而格外用心而已。”

衆人紛紛頷首。

“今日應該不會出事吧?”甫一踏入宮門,司徒趙謙便不由蹙眉。“這天色未免黑的太過了些……”

而堂堂領尚書事的太尉出行,只有三十來人,三四輛車子,其中二十人還是朝廷專門派出的騎馬侍衛,便也顯得尋常了。

“按照衛將軍走前佈置,天子對外交通,除了三位帝師之外,其餘便是尚書、侍中、侍郎,也要經由虎賁軍記錄認可……你可知道?”司空楊彪在劉虞的逼視下終於緩緩開口,朝着自己族弟質問了起來。

太尉在前,司空、司徒在後,兩位準三公待遇的散官大夫再於後,隊伍浩浩蕩蕩也有四五百人的規模。

那麼在這種風氣下,往年一個大戶人家出行,前後跟着幾千個奴婢,結果有一多半是服侍人那種場景,恐怕終衛將軍一生都不會出現了。

但就在劉虞等人剛要起身時,其人忽然開口:“但諸公未至之前,我已將此事稟告給了天子,而天子早早有旨意,若太尉與諸公至,還請在忙完公務後往前殿一會……說起來,天子已經等了許久了。”

“伯安,稍微注意點身體。”等劉伯安咳嗽完,光祿大夫黃琬也是不由嘆氣。“你年紀比我還小,這也是當年靈帝指認你爲輔政宗室大臣的緣故,怎麼這些年一日日反而身體不如我了呢?”

“真要是如此,到時候盡力而爲便是。”隔了半晌,最年輕諫議大夫種邵失笑而對。“那太尉的意思呢,此事要如何處置?”

那麼這個時候衛將軍會怎麼做?

好一點,可能是想法子削弱、控制!

差一點,乾脆便會想着清洗、架空!

最要命的,也是在場所有人都從心底抗拒的,自然就是肢解、廢立,乃至於消滅了!

就這樣,等到幾位重臣步入尚書檯那一刻,天色終於微微明晰起來,而與此同時,建安五年的第一場雪的第一片雪花也如約落地。

“沒大事。”趙謙愈發蹙眉不止。“我們家乃是公認的蜀地蠻子嘛,素來不怕挨鞭子,倒是後將軍的跋扈……”

“太尉爲何不去親自與天子當面分說呢?”楊密俯身懇切而對。

“正有此意。”劉虞即刻向外行去,此時此刻,他唯一的指望便是能說服小天子自己停下來了。

————我是停不下來的分割線————

“董、伏既夷族,王氏歸邯鄲……天子患之,思無人與謀,乃問侍中楊琦,琦薦以前太中大夫王允。時允以罪,居城外不得擅入,而天子居宮中,不得擅出,遂以車載廢簏,內王允與謀。時後將軍公孫瓚領長安治安事,有王氏僕出首告,未及推驗。天子大懼,復問於楊琦,琦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後將軍必推而無驗,則彼釋疑矣。’天子從之,而車載廢簏入城,復出城,皆查無人,瓚由是不疑。”——《新燕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

(本章完)

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525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321章第126章 速殺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60章 出奇第101章 大事(中)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57章 親厚第214章 宴於桑庭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80章 贈刀(8k)第47章 軟紙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17章 歸家第44章 醫無閭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44章 盛意(上)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25章 勤奮苦讀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175章 國破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106章 郎署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52章 當歸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97章 處置(中)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230章 歃血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68章 天命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章 請戰第113章 探問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230章 歃血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25章 勤奮苦讀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15章 熊孩子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122章 亂箭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175章 國破第52章 當歸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43章 新人敢言天下事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23章 卷旗而出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章 相談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0章 家暴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37章 汝南買士第17章 歸家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
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525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321章第126章 速殺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60章 出奇第101章 大事(中)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57章 親厚第214章 宴於桑庭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80章 贈刀(8k)第47章 軟紙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17章 歸家第44章 醫無閭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44章 盛意(上)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25章 勤奮苦讀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175章 國破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106章 郎署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52章 當歸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97章 處置(中)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230章 歃血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68章 天命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章 請戰第113章 探問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230章 歃血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25章 勤奮苦讀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15章 熊孩子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122章 亂箭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175章 國破第52章 當歸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43章 新人敢言天下事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23章 卷旗而出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章 相談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0章 家暴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37章 汝南買士第17章 歸家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