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

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

某種意義上而言,坐落在長安西面約兩百里外的郿塢,其面積是在不停變化的。

以周長四五里來算,約後世0.25平方千米左右的面積而言,這無疑是個建築面積巨大的區域,甚至可以稱之爲小城, 因爲0.25平方千米等於二十五萬平方米,等於三百七十五畝,而這意味着郿塢中上上下下四五千人平均下來不過十幾個人便佔了一畝地,反而顯得有些過於寬闊了。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塢堡內有一個獨立的核心建築區域,有獨立的內牆、樓閣、花園,裡面生活着董卓本人,還有他的家眷、幕僚、姬妾,只有董卓最信任的侍衛、屬吏纔可以往來自如, 普通士卒是進不來的。

其次,塢堡外面的夯土牆壁太厚了,再加上壕溝、內壁後的通道等配套防禦措施,也無疑佔有了大量的建築面積。

類似還有倉儲區域……莫忘了,董卓在這裡堆積了大量的金銀財富和糧食布匹等物資,他之前爲了搜刮財富,不僅利用遷都大面積公開掠奪河南地區的公私財貨,甚至到了關中後還讓司隸校尉嚴刑峻法,逼迫關中富戶獻出家產,這是何等巨大的一筆財富和物資?

總而言之,郿塢雖大,可三千甲士在裡面屯駐卻顯得格外擁擠。

實際上,這三千鐵甲軍士,平日裡根本就是在塢堡外活動的, 甚至萬歲塢外本就有一座小型軍營,而且此地通過馳道能夠連接郿縣縣城, 很輕鬆便能與縣中往來交接……也就是公孫珣突然間大軍壓境,這才逼得他們倉促入塢中防守。

而考慮到郿塢初成不久, 很多生活設施不完善,那問題可能就更嚴重了!

當然,塢堡內被重重包圍的三千甲士有些難受,塢堡外的‘幽州軍’也有些忐忑,因爲後者畢竟是花了四天半的時間輕騎奔襲五百里而來,孤軍深入這四個字,騎馬行軍的時候來不及想太多,一停下來還是很忐忑的……更不用說,這些兵馬本就全是降兵。

“是,”賈逵聞言倒也誠懇。“只是好奇。君侯與張司馬固然有些淵源,但稱不上熟悉吧?其人投奔君侯也不過是區區一月,而且這月餘也不見君侯與張司馬有多少交流,既如此,君侯爲何能如此信重張司馬,而且用之無疑,甚至還有所期待呢?”

“那君侯在等什麼?”賈逵愈發好奇。“可是張司馬之前有什麼言語或者彙報?”

六月十五日,馬騰韓遂舉涼州兩萬衆來到距離郿縣數十里外的美陽城北,卻又在聽聞董旻身死的消息後選擇逡巡不前。

“是啊。”公孫珣瞥了對方一眼,卻也沒有否認。“董卓此人本身就是一匹野馬出身,如何不懂得馴馬?只是這天下可不只有野馬的,咱們的董太師便是習慣了馴馬,最後將豚犬牛鹿雞統統當成了馬來馴,結果非但沒馴成,反而弄的天下各處缺位,卻又只能放縱那些野馬去做牛雞要做的事情,最後鬧出了大亂子。”

賈逵茫然不解。

就這樣,銀河之下,將臺之上,二人一站一立,沉默許久。

但不得不說,效果極佳。

至於張德榮俯身稱謝之後,直接表示,願暫時代行郿縣縣令之職,而此番事了,還是想入衛將軍白馬義從以作鍛鍊……那就更是讓公孫珣滿意了。

這個消息雖然早在預料之中,卻還是重要至極,所以公孫珣依舊沒有忘記轉達給自己那位在塢堡中固守的舊交老友。

話說,此時此刻,公孫珣往日身側的心腹皆不在身邊,不要說婁子伯與韓義公,便是戲志才與白馬義從的諸人也都在當日被他驅往蒲津或者河東,其中甚至包括張遼的兄長、徐榮的族弟,而唯一留在身邊的舊人司馬朗,也被賈詡要求留下,領人去堵武關了。

“你是想問,什麼是鹿,什麼是雞,什麼是犬,什麼又是牛,然後你賈逵又是個什麼東西嗎?”公孫珣看都不看對方,便知道對方想說什麼。

“未及加冠,不過是個少年,在我身邊也不過是寫個文字、提個馬紮之類的,再孟浪也是能容你的。”公孫珣緩緩而言。“不像有些人,既然成年,又擔要責,甚至自以爲能爲天下事,那便要爲自己的行徑負責了……”

有生斯有死,

董公何所憾?

“公孫文琪以爲一封書信就能逼我去死嗎?”滿身酒氣的董卓拍案大笑,然後環顧左右。“今日敗是敗了,可要我拱手讓出首級,卻也未免小瞧了我吧?諸位,可有人願隨我殺出去,便是死在路上,但只要能讓公孫小兒驚上一驚,也不枉此世間走一遭?”

翌日,韓當、高順、戲志才引全軍主力與白馬義從趕到了萬歲塢前,繼續合圍董卓,而公孫珣也終於得知,呂布倉惶逃回長安城,如今被城中執政者王允接納的消息。

而那同樣不是公孫珣願意接受的。

賈逵若有所悟。

“屬下孟浪了,確實孟浪了。”賈逵尷尬而言。

“並沒有。”公孫珣不以爲意道。“但是我覺得他今夜或許會有所爲,所以想來看看。”

“其實何止張文遠是匹馬,徐伯進也是馬,便是義公也曾是馬。”公孫珣微微感嘆道。“這些人生於邊地,自恃武勇,兼有將才,天生便是天地生養的千里馬,而千里馬沒人騎又沒用,所以得尋個好主人才能真正馳騁千里……可是話又要說回來,和內地的駑馬力牛不同,這些邊郡駿馬或是魯莽無文,多有爲禍之舉;或是野性難制,遇到壓不住自己的人就要尥蹶子……這種事情,放在平世也就是那樣而已,可於亂世卻要鬧出亂子,以至於爲禍一方的。”

舊物,自然是那柄二人初識相交的憑證,也就是那柄‘項羽之斷刃’,對此,已經肥胖到連樓都不願意下的董卓早有所料。

當然,這次冒險也讓公孫珣牢牢記住了張德榮的名字——這小子雖然家資鉅富,卻是典型的寒門出身,祖上沒有一個做到六百石的,與賈逵完全相反。然而,僅憑此一事便可知,其人水平根本不亞於賈逵,甚至膽氣更足!

六月十日,又一支軍隊到來,卻是奉命疾馳而來的宇文黑獺和其部輕騎,後者順便帶來了董旻全軍撤退,卻在幽州軍全線追擊逼迫下演變成全軍潰退的消息。

翌日天明,戰報傳來,張文遠夜間出全軍劫營,以兩千衆全潰敵八千,敵將王方死於亂兵之中,後來找尋辨別了半日纔在某個士兵的革囊中尋到其人手機,然後又趕緊送過河來……當然,公孫珣看都沒看,便送到了塢堡中。

原來,此時此刻,堂下只有一個男子而已,乃是其人身側多年的軍事智囊,長史劉艾,之前就是他從城牆上接信,然後送過來的,此時聞的自家主公的酒後之言,卻也只能是立在堂中閉目以對罷了。

張既打着左馮翊郡中的旗號,首先表明立場,對周圍官府的震動可想而知,而他的到來也極大的穩定了很多關中出身的降兵軍心,更讓塢堡中的董卓軍陷入到了進一步的恐慌之中。

消息傳來,馬騰韓遂遞交降表,願交質子,請爲衛將軍侍從。

“什麼?”

不過,該來的遲早得來,六月初七這一日上午,預料中的王方部七八千人,還是出現在了渭水南岸。但是,讓董卓大加失望的是,王方來到五丈原前,看着山上的營壘,居然選擇了後退數裡立寨。

“其實,你問天下人的區別,我也不過是打個比方而已,真要是認真區別,人哪裡能像牛馬那麼清晰分類呢?”公孫珣繼續認真言道。“邊郡人有邊郡人的壞處,野蠻粗俗、不知禮節,更重要的是不把人命當回事;而宛洛之輩也有宛洛之輩的不善,門生故吏,相互勾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至於互相包庇,互擡身價;輪到青徐一帶,卻又皓首窮經,百無一用,酸腐可笑;還有你們河東、太原、關中這些特殊郡國,幾種毛病都有,卻也俱存了幾種地方的好處……就好像你跟張既,一個寒門而豪富,一個世族而窮困,但有些地方卻一模一樣,都比邊郡人更曉得何爲大義,也都比內郡人更懂得務實……所以說天下事,哪裡是這麼容易做的?而天下人,又哪裡是能分這麼清楚的?更不用提,還有些人,真的是王佐之才、良平之謀、衛霍之能、霸王之勇,這些人難道是可以用那些東西隨意概況的嗎?”

對此,公孫珣也覺得很失望,於是晚上的時候,其人復又在漫天銀河之下登上了已經被夯實爲足足七丈高的寬闊營中將臺,負手迎風,望着渭南的五丈原方向出神。

至於未及加冠的賈逵,雖然爲人通脫,也是可用之才,卻怎麼都算不上是心腹的。

不過,在董卓的翹首以盼與兩軍將士的煎熬中,也在公孫珣的冷眼相對下,第一個到來的卻不是王方的部隊,而是來自於鄰郡左馮翊的一支民夫部隊,後者在一名左馮翊郡中頗爲知名郡吏的帶領下於六月初一日風塵僕僕的趕到了郿塢之下,並直接到公孫珣營中扮演了戰時輔兵的角色。

六月十八,郭汜在左馮翊黃白城被當地一亭長所擒,轉送到追兵太史慈處,其人聽說要被送到萬歲塢前,以無面目對董卓,自請被處死,而太史子義憐其人尚有幾分忠心,便保其全屍,葬於當地。

賈逵旋即失笑:“君侯將人看做馬嗎?”

賈逵終於聽明白了:“若是如此說來,這些千里馬遇到能壓服自己的人,便反而會忠心不二,一力馳騁了?也只有遇到能夠壓服自己的人,方能不爲禍?”

而七月初一,秋季的第一個夜晚,飛馬當空,銀河斜掛,更有流星無數劃破夜空……而第二日,看了一夜流星雨以至於失去耐性的公孫珣向已經出現懸索逃兵的萬歲塢中送去了一封書信與一件舊物。

公孫珣到底是沒有白等一場。

“有什麼疑慮不妨直言。”公孫珣幽幽嘆道。“我留你在我身邊,本就是要有所鍛鍊的。”

正所謂:

人生六十年,

如夢亦似幻。

六月下旬,王修、婁圭、田豐三人盡發河東、太原良家子五六萬衆渡過蒲津,沿途掃蕩地方、收納官府,並屯兵兩萬於長安城下。

“君侯在看什麼?”

“所以啊。”公孫珣失笑道。“我纔來看一看,這匹幷州烈馬到底服不服我?!”

“我還將一些人看做豚犬呢!”公孫珣坦然而答。“不過是見人見得多了,分門別類,一望便知罷了。”

周圍一片沉默,而董卓細細看去,卻是忽然清醒了過來。

賈逵也跟着笑了起來:“既如此,屬下便隨君侯一起等一等便是。不過君侯……”

賈逵心中一動,欲言又止。

“與其說是看什麼,倒不如說是在等什麼。”公孫珣有些百無聊賴的感覺,便直接回身坐到了高臺上原本就備着的馬紮之上,然後繼續望着五丈原而嘆。

當然了,賈逵本人倒是一如既往的沒有這個覺悟,其人侍在公孫珣身後,終於是沒有忍住而開口了:

六月十三日,成廉、魏越復引三千騎兵來援,並捎帶來了董卓親弟董旻的人頭……當然,也被公孫珣送入了萬歲塢內。

平心而論,這支隊伍的到來連公孫珣都沒有預想到,只能說這個喚做張既的年輕郡吏太大膽了——見了面才知道,這支足足有七八百人的民夫隊伍根本就不是郡中派來的,而是他張德容自家的徒附、賓客僞裝的。

於是乎,千金買馬骨也好,論功行賞也罷,公孫珣當即表了這個剛剛加冠的左馮翊郡中小吏爲右扶風郿縣縣令,秩六百石。

“董仲穎也是善於馴馬之人吧?”賈逵忽然正色相詢。

“這是個好問題。”公孫珣終於有所動容,然後輕笑反問。“但你覺得我一個白馬將軍,會連一匹馬的脾性都摸不透嗎?還要花上幾年時間調教?”

賈逵已經不敢吭聲了。

所以說,如果散關的董卓部將王方率大軍先至,並且突破到萬歲塢跟前與董卓匯合,那勝負未可知曉。便是突破不了公孫珣的包圍,只在附近立足,也足以會把局勢從衛將軍對董太師的包圍姿態,變成對峙局面。

不過,這種沉默很快就被打破了——隨着時間來到三更夜半之時,五丈原側後方忽然火起,喊殺聲隔河數裡可聞,登時驚醒了滿營之人,也驚得郿塢中紛亂一時。

賈逵不敢多言。

至於書信,打開來看也不過區區二十字打油詩而已。

至於劉艾以外,其餘滿堂侍立者,竟然全都是他董仲穎的姬妾、美女,並無一兵一卒。

“我董仲穎是怎麼落到今日這個地步的呢?”董卓撫刀而嘆,恍然若失。

—————我是扶刀而嘆的分割線—————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家富而門寒,年十六,爲郡小吏。漢末,董卓亂政,太祖以賈詡計,入潼關趨五百里至郿塢,困董卓。時人心未定,蒲津戰事未平,關中人心固有向背之意,尤不敢明爲之。既勸郡守盡發郡卒往助太祖,以成大計,郡守猶疑,既乃自捐家,得千人,假郡中旗鼓而往。太祖見之大喜,顧左右言:‘此子膽略非常,固關西種也!’”——《舊燕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PS:繼續獻祭新書——《趙公子》,作者半城流煙,戰國文,長平之戰後開局,新書中成績挺不錯的一本書。

(本章完)

第65章 臨陣(終)第99章 小謀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7章 激戰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495章 舊友南行雨紛紛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75章 撤屯(上)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117章 相邀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15章 熊孩子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138章 劫持(上)第127章 巡遊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16章 驚動第87章 表文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368章 王侯螻螘同丘墟(2合1還債)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140章 慷慨(上)第153章 無力(下)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112章 洶洶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71章 長驅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102章 大事(下)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9章 大案第12章 請賞第174章 兵臨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67章 大人(上)第133章 爭言第84章 檻車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152章 無力(上)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01章 大事(中)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97章 白雲迷路合復開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37章 汝南買士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77章 撤屯(下)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45章 盛意(中)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
第65章 臨陣(終)第99章 小謀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7章 激戰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495章 舊友南行雨紛紛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75章 撤屯(上)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117章 相邀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15章 熊孩子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138章 劫持(上)第127章 巡遊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16章 驚動第87章 表文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368章 王侯螻螘同丘墟(2合1還債)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148章 女人(10k還債)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140章 慷慨(上)第153章 無力(下)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112章 洶洶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71章 長驅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102章 大事(下)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19章 大案第12章 請賞第174章 兵臨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67章 大人(上)第133章 爭言第84章 檻車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152章 無力(上)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01章 大事(中)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97章 白雲迷路合復開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37章 汝南買士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77章 撤屯(下)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45章 盛意(中)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