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

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

夏夜煙火氣極重,繁星點點之下,一衆巫師、巫婆戰戰兢兢走出牛輔居舍,轉回到自己所居的地方,這才放下心來……卻又不由紛紛埋怨起了那個燒龜殼的巫師壞了規矩。

“你這人怎麼能這麼說話?”另一名年長卜卦者憤憤而言。“雖然大將軍信我們,可軍中這種地方哪裡輪得到我們來跳?”

“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年輕漂亮的巫婆也擠到跟前抱怨道。“之前咱們一起說他此戰有危難, 是他自己害怕,咱們替他說出來而已,而且這種話總能圓過去的。這次殺什麼兩千石立威,也是他先親口說出來的,咱們順着他的意來講罷了。可便如此,你也不能特指着說殺一個什麼兩千石吧?”言至此處,這巫婆不由又壓低聲音埋怨。“你自己說, 兩千石是能輕易殺的嗎?你要害死我嗎?”

“就是!”又有神漢上前咬牙切齒。“且不說能不能殺成, 只說到時候姓李的一來追究,大將軍回頭一指咱們,咱們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償命!”

“你們懂個屁!”燒龜殼的巫師早已經忍耐不住。“你們也不想想,若是真要召集其餘將軍來這裡,第一個到的到底是誰?我平日裡多有和軍中將佐喝酒往來,問的清楚,周邊諸將,就數董越那廝最近……若能殺了他難道不是好事?”

驟然聞得董越此名,所有神婆巫漢全都怔住……因爲他們自己也清楚,董越真要是到了,自己這一等賤人不去想法子宰了對方,對方知道之前那些事情後遲早也要宰了自己這些人的。雙方結怨已久,根本沒有轉圜餘地,或者說這些身份低賤的卜者根本沒資格去和一箇中郎將‘轉圜’。

某種意義上來說, 他們也算是自保?

“便是如此,你也有些急切了。”那年長卜卦者沉默了許久,方纔又嘟囔了一句什麼。“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份上, 就不要抱怨了, 董越說來就來,大家不要吝惜財貨和人情了,各處都走動一下,務必除了這人!”

衆人各懷心思,紛紛搖頭散去。

有人疲憊不堪,且去休息;有人強打精神,連夜去找熟悉的將佐使力氣;便是那幾個巫婆也各自去找自己相好,以求庇護……這種情形下,那個燒龜殼的巫師倒是從容抱着一包財貨,趁着之前幽州軍前來驚嚇時造成的混亂,堂而皇之的出門去了城中一處所在。

“至於潼關後集結的兩萬大軍。”公孫珣繼續言道。“咱們二人無不可言,我心裡其實對賈文和還是有些期待的,他是個真正的聰明人,我總覺得他是有法子能幫我看住呂布和潼關身後兵馬……”

“溫侯不必多禮,你我之間本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賈文和不以爲意。“卸了甲冑回去休息吧,我還要看會星象……”

戲志才也是忽然間反應過來,旋即不言。

“話雖如此,可盡人事卻是要付代價的。”戲忠不以爲然。“今日這一個平原營壘,便傷亡了數百……”

“文遠,你且不怕着涼嗎?”這人雖然只是尋常打扮,但出來後甫一開口,語氣卻顯得有些居高臨下。

“哪裡需要如此小心?”張遼親兄張泛感慨言道。“我跟在你們軍中三個月,多少也看出來了,牛輔是個西涼棒槌,避着他走就行;而這個李儒看起來厲害,其實一來反應慢,二來書生氣太重……這兩人怎麼可能是君候的對手。”

“回稟大將軍。”一個年長的卜者跪地瑟瑟而言。“可能是天機不可輕易泄露,那洛陽王仲昨夜爲大將軍算出那一事後,整整一日高燒不退,儼然是受了天譴。”

見到此人身死,牛輔幾乎是瞬間覺得身體輕鬆了不少,好像真的除了災厄一般;而被砍殺的董越到死都稀裡糊塗,不知道自己爲何會被殺……至於周邊有些發懵的軍士,卻有些膽寒無語了。

“可萬一呢?”戲忠還是再度忍不住搖頭。“萬一賈文和信不過又如何?萬一他攔不住後面那兩萬兵又如何。”

呂布悚然而驚,趕緊拱手:“多謝賈君提醒,不然險些犯了大錯。”

“其一,”賈詡回過頭來,依舊望着東面夜空感慨。“衛將軍兵馬非比尋常,你只五千兵,未必能倉促破湖縣以成大功;其二,荀司空這件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就會結束的……你本就是幷州人,而非相國關西舊部,擅自出兵,未免讓相國和左將軍疑你難制,而一旦失敗,更是要疑你居心的。”

而牛中郎將既然被驚起,卻居然不氣,反而是攆走小妾,就坐在榻上再度召集了自己的巫師智囊團,以測吉凶。

“你是在擔憂徐榮、張遼二人那裡會出問題,還是擔憂身後突然有兩萬大軍出潼關奔襲我部,又或是擔憂河北大局?”正在看什麼書的公孫珣擡起頭來,倒似乎是早有預料,並無多少驚愕之意。

賈詡終於扭過頭來正色打量了一下呂布,卻一時沒有開口。

“你莫不是糊塗了。”公孫珣忽然失笑。“說的好像我只把心思放在賈文和身上一般,如果是這樣,依照我對其人的瞭解,他反會對我失望吧?”

夜色幽遠,幽州軍連夜到陝縣城下威嚇了一陣後便回撤到了陝陌上,然後藉着原關西軍的營地紮營,很快就因爲疲憊和夏日時節的溫暖氣候而迅速入睡。

其人邊說邊下樓而去,說到最後,聲音已經是從樓下傳來了……而獨自一人的賈詡卻是一時失神,難得在蟲鳴聲中與黃河水聲中露出了迷茫神態。

“我是在想。”呂布聞言也是哂笑一聲。“此番還是可惜了,若是身後不出這樣的事情,左將軍(董旻)率衆出關,直搗湖縣,那衛將軍除了倉促渡河也沒別的出路吧?”

“也罷!”張遼見狀也懶得多言。“我就不送你了,但此時也不好開城門,我讓人尋個筐子將你從城牆上放下去……是要去南陽吧?一路小心。”

軍令沒有任何問題,三將得到快馬傳訊後紛紛回覆得令,然後便盡起兵馬,往陝縣而來。而其中最先趕來的,赫然是澠池董越部……畢竟嘛,一來澠池距離陝縣最近;二來董越雖然脾氣暴躁,卻是不久前剛剛被提拔上來的,對軍令還是看的很重的,不像其他諸將,已經獨立領兵許久,儼然成了兵頭子,除了董卓一人,誰都敢齜回去。

巫師訕訕而笑,卻不多言。

正是徐榮徐伯進。

“若他們不負我,我又如何能負他們呢?”公孫珣繼續負手言道,宛如自言自語。“若徐張不負我,那總要打當前這一仗的,屆時先不管勝負,無論如何得到陝縣把他們二人及其所部給拉走才行吧?你說今日的傷亡固然可惜,但若是徐、張反水,我不去救,又該死多少人?”

不過,這些軍士的反應落入牛中郎將眼中,倒更是讓他滿意,於是其人便洋洋自得,一邊下令屬下軍官收攏城外董越部屬,一邊兀自回城休息去了。

“是啊。”張遼扔下手中木盆,也是連聲感慨。“當日在河東,牛輔左右看我不順眼,幸虧在洛陽便認識了你,才能苟且到現在……其實我也知道你言不盡實,不願藏在這裡只是怕我吞了你的積蓄,但我真的是念在相識一場,你又屢屢助我的情面上有心保全你。”

“溫侯不要罵了。”賈詡再度感嘆一聲。“據我所知,荀司空聽說事敗以後,立即自殺了……他是太師少年時便在潁川認識的故人,此番以命相抵,太師說不定會念在舊情隱去此事,便是其餘參與者,說不定也能保全性命。”

“我也久聞此言,但我本人卻並無這個本事,只是夏日暑熱,城頭涼快,隨便看一看而已。”

牛輔恍然大悟,卻又揮手斥退,而等這些人紛紛倉惶逃離此處後,這位持節的中郎將卻是披掛整齊,又喚來親衛首領胡赤兒交代了幾句,便徑直點起軍中大小將佐,持節往東門而去了。

“且不提這個,”呂布走到近處,忽然略顯小心翼翼。“賈君,你是涼州人,在長安人情熟,知道這次到底怎麼個說法嗎?我怎麼聽說跟荀司空有關係?”

“我哪裡說得不對嗎?”呂布被看的發毛,也是愈發着急。“賈君,你是長者,也是智者,自從當日小平津一戰後,我對你是向來極爲尊重的,若是哪裡不妥,你一定要教我才行!”

“張司馬。”這巫師一進來便乾脆直言。“你要我做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且放我出城……”

張遼見到自家親兄長不爽,也不敢多言,只是搖了搖頭,便立即擦了身子,然後穿上衣物進房中休息去了。

然而,走不過數步,呂奉先忽然又回過頭來,好奇詢問:“賈君是在看星象?”

半個時辰後,陝縣東門大開,董越等的辛苦,見到開門,便直接下馬,然後罵罵咧咧的上前進入城門洞中,火光之下還不忘揮鞭抽打開門軍士。

“真是狠毒啊!”呂布連連搖頭。“平日裡荀司空何其爽朗一人?而且太師屢屢提拔於他,讓他從一介白衣數月變成司空,他怎麼就不知道感恩呢?真是叛主小人!”

董越心中大驚,剛要說話,卻不料那胡赤兒不僅得了牛輔軍令,更是受了那些神婆巫漢的各種賄賂,所以後者幾乎是立即拔刀而出,將這位被按在地上的兩千石中郎將給一刀梟首!

“溫侯若有話說不妨直言。”賈文和只瞥了對方一眼,便大概看出了一些東西。“不必陪我一個老朽在這裡浪費時間。”

“天下事哪有什麼如果?”賈詡面無表情,感慨而言。“凡事皆出自意外,凡事又皆有因果,事情出來了便是出來了……還是那句話,溫侯有言不妨直說。”

“是。”賈詡沒有半分遮掩。“就是荀氏那些人做的事情……他們的意思是,趁着軍隊都在外面,忽然殺掉太師,前方必亂,倒時候以朝廷旨意勒令我們還有張濟那裡一起倒戈迎接衛將軍,我們這些人若無董太師在後,除了倒向衛將軍與朝廷,並無他路。”

不過,作爲一軍主帥,公孫珣卻依舊在和軍中兩名僅有的高層討論着什麼事情,而很快,向來沉悶的高順便率先告退,只留下戲忠與公孫珣相對而坐,久久不願離去。

話說,董旻回長安不是誰的計策,也不是他枉顧大局,恰恰相反,他回去是因爲身後有變不得不回——長安有人試圖刺殺董卓,此時需要有人領兵回去穩住局勢。

第二日,四月下旬的天氣陡然變得燥熱了起來,而就在這麼一個情況下,牛輔正式以東面持節執符之將的名義向身後的澠池董越、新安李蒙、函谷關胡軫發出徵召,要求三將只留少數屯駐人馬,然後全軍向陝縣匯合,也就是向他靠攏的意思。

“兄長。”張遼聞言趕緊回頭。“雖然我部皆是我親自招來的雁門子弟,但爲防萬一,你還是不要輕易出來露面的好,省的被人看出破綻……”

“我也知道君侯在河北有所安排,並無擔憂袁本初能猝然擊破我們。”戲忠繼續嘆道。“其實若我所料不差,若君侯一日不敗,或者君侯一日不入關中,他恐怕未必就敢明刀明槍開戰,只是在周圍掏地盤而已……但我還是那句話,弘農事還是可以爲的,可關中大局,未必能指望弘農,也未必能指望賈文和。”

然而,這位中郎將一鞭子抽出去,隨着牛輔一聲令下,其親衛首領胡赤兒便率數十甲士一擁而上就在城門洞中將此人按倒。

局勢僵持,整個弘農亂成一團,衆人身處局中,自然想法紛紛不同。但唯獨時間和黃河這兩個事物,一路向東,片刻難停。

猶豫了半日,李文優只能折返舍中,給自家岳父寫起了告狀信!

當然了,不管李文優如何書生氣,其人的才智擺在那裡,基本判斷還是正確的,董越部見到主將被殺,大部分人是被順利收編了,而一小部分人卻在驚慌之下立即折返逃竄回到澠池,並將消息傳播開來。

“兵荒馬亂,你揹着這麼一個包裹,就不怕被人劫了?”剛剛從城上撤下的張遼正光着膀子在院中沖涼,露出白花花的腱子肉,見到親兵引人來此也是依舊輕鬆。“要不要藏在我軍中,等這一陣子過去了,再放你回鄉?”

呂布釋然告辭。

話說,陝縣城中早已經變成了個大兵營,駐紮在城南的赫然是一位千石別部司馬,其部全都是幷州籍貫士卒,而爲首者喚做張遼,乃是董卓在洛陽時順勢兼併的一部。而這個巫師負着一個包裹,七拐八抹,卻正是來到此處,要與張遼相會。

“不是相國,而是太師了。”賈詡面色不變。“拜位太師的旨意已經發出去了,相國也受了,據說這些人就是準備趁着相國拜位太師的時候動手,只是召集的人中有人離開後便徑直去告發,這才被發覺了而已……至於爲何,難道不是衛將軍就在關外徘徊嗎?”

戲志才苦笑搖頭。

“君侯,我本不該再輕易過問軍事,可是如今的局勢,屬下卻有一言不吐不快。”戲忠目送着高順出帳而去,過了許久纔在搖曳的燭火下開了口。

“原來如此。”呂布失望搖頭。“其實我並無他意,只是好奇而已,若論運勢,此番荀司空刺殺太師不成,到底算是有利於太師呢,還是有利於衛將軍?”

依舊光着膀子的張遼旋即失笑:“其實,僅憑三月前兄長便直接從太原過來尋我,我就覺得牛輔要倒黴了,因爲用間到了如此地步,確實讓人服氣的無話可說。唯獨如今的局面,衛將軍就算是能在陝縣攪一攪風雨又如何呢?關中的穩固擺在那裡,而弘農的重兵也是如此,在這裡折騰,恐怕便是有所得勝,也不過是個僵持的局面。”

張泛微微蹙眉:“這就不是文遠你要操心的事情了。”

故此,第二日,當李蒙率部到達澠池,聞訊後卻乾脆停在那裡,沒有任何去陝縣的意思了;而第三日上午,胡軫到了新安,卻也駐足不前……這當然是正確的選擇,這種時候誰敢去陝縣?握住自己手裡的兵馬,等待董太師的處置下來再說吧!

呂布恍然頷首,卻也是扶着佩刀隨賈詡一起望着東面夜空出神。

“沒什麼好擔心的,事到如今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公孫珣不以爲意。

“我……”戲忠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正色應聲。“不瞞君候,我都擔心。”

“那就沒轍了。”公孫珣停下腳步道。“就還是那個下場了……逃回去,回河北處置袁紹,我又沒說一棵樹上吊死。”

“真是亂成一甕粥啊。”就在賈詡立在潼關城門樓上遙遙眺望夜空之際,不知何時,潼關主將呂布一身甲冑完備,竟忽然出現在了此處,然後昂然往賈文和身側走來。“賈君,你說彼輩爲何突然要行刺相國?”

而一直等到一刻鐘後,李儒方纔得到消息,倉惶來到城門處,卻只見到一具屍首和城外的一團亂象,然後瞬間心涼如水……他有心去斥責牛輔一番,告訴對方這種立威只會起到反作用,卻居然不敢去。

說完這話,其人早已經忙不迭的後退出了院落,只剩下張遼一人光着膀子看着頭頂星光若有所思……直到身後房中閃出一人來。

“自然。”

“多謝司馬大恩。”巫師聞得此言,不由大喜,卻是負着包裹一邊後退一邊鞠躬。“不是南陽,是襄陽,我聽說當日號稱八駿的劉表去了那裡主政,彼處並沒有亂象,或許能就此安生下來。”

潼關處,黃河水聲與山谷蟲鳴聲中,被公孫珣看重卻又沒有真正倚仗的賈文和也在望着幽幽夜色感嘆,因爲他剛剛得知了一件重大消息——身後華陰聚集的一萬五千大軍的主帥董旻,忽然只帶數千騎兵星夜折返長安去了,這讓他省了很多心思,但也讓他有些失神。

不過,就在這兩位兩千石各自遲疑的時候,又一日下午,具體來說乃是四月二十四日傍晚,有一位中郎將卻率領本部五千衆不辭辛苦的出現在了陝縣城南十五里的路中。

“哪裡還敢回鄉?”這巫師不由頓足苦笑。“張司馬莫忘了,我本是河南人,當日牛輔奉命去河東作戰,將我從街上直接帶走的,也是因此才與司馬結識……”

“可總是要不負人的。”公孫珣聞言放下手中書籍,霍然起身,然後負手在帳中踱起步來。“就拿眼前來說,若是徐榮、張遼無動於衷,我都殊無恨意,因爲早多少年前我就懂這個道理了,在人心這個事情上面,千萬不要以爲自己是最特殊的那個。故此,事情一旦不成,我就乾脆撤軍,留高順在河東,然後全軍轉回河北!只是志才,若他們不負我,我又該如何?”

戲忠抿嘴不言。

“我聽說大人物都上應星象,那能從星象上看清楚天下大勢和太師、衛將軍這些人的運勢嗎?”

不過,這位董中郎將雖然大節無差,卻畢竟是橫慣了的,不然也不至於動輒鞭撻牛輔看重的那些巫師巫婆,所以他既然來到城下,便立即呼喊喝罵,要求開門入內!

城牆上的士卒不敢怠慢,立即去報掌握城中大權的牛輔。

“我的意思是。”呂布終於圖窮匕見。“既然身後華陰自有重兵把守,那咱們就沒必要考慮守關之事,你我不妨先斬後奏,就在明日傾關而出,只率五千兵東向,獨自成此大功!”

故此,其人當日白天接到軍令後毫不猶豫,立即拔營,夜間便已經到達城下。

巫師、巫婆們神色倉惶,卻最終是得出了一個很一致的結論——來者大凶!

“爲何只是大凶?”牛輔微微蹙眉。“昨日那個燒龜殼的不是直接說要殺第一個入城的兩千石嗎?他人在哪兒?”

話說,徐榮當日下令全軍南行,其實是順着洛水往西南方向而去,但走不過幾十里便在金門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世的洛寧縣左近,忽然來了個大轉向,辛苦走小道往北面陝縣而來……或者說,他一開始就是要去陝縣,之所以繞一個大圈子,無外乎是想避開澠池的董越,和被董越握在手中的崤山狹道罷了。

陝縣在前,徐伯進下令全軍就地休息,吃飯飲水、飲馬整兵,但稍作歇息之後,不知道是不是又想起了董卓對他的厚愛,這位中郎將居然再度遲疑了起來。

但來到這一步,哪裡能由着他?就在這時,身後數裡外的山中忽然火起,時值夏日,山谷中枝葉繁茂,瞬間便大火燒山,勢不可擋……原來,徐榮族弟徐興見到兄長又犯了政治上幼稚的老毛病,便主動出此下策,逼迫其兄速速進軍!

暮色之中,徐榮看着身後越燒越大,越燒越近的大火,又看着扶刀催促進軍的族弟,只能哀嘆一聲,下令全軍速發陝縣!

大火既然起來,暮色之中光照何止二十里,陝縣張遼立即便披掛完全率衆往城牆上而去,而陝陌大營中的公孫珣也毫不遲疑,立即擊鼓聚將,下令全軍出動!

—————我是下令全軍出動的分割線—————

“珣既入弘農,雄關在前,厚兵在後,所謂困於重兵之中,受制於東西之間。或勸之,當走河東。珣乃揚聲對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正所謂也,艱難之時,愈見人心,且勉力支撐,勝敗未可言也。’俄而,又聞袁紹提關東軍往平兗州,將赴河北,左右復勸,當歸河北,已定人心,珣亦喟然對曰:‘人不負我,我不負人,關中百萬士民翹首以盼,焉能棄之?如袁本初空談大義,棄擲國家,吾恥之焉!’”——《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昨天又多了好多盟主和飄紅,豬豬、無字旗、人間煙火語、阿越、幻羽大佬、君憶星、牛頭山上放羊娃、那一抹鼻血、管長管粗管能彎……感謝大家厚愛,不過這裡面尤其要祝福一下阿越……他老婆懷孕六個月了,祝他家的寶寶健康出生,快樂成長!

(本章完)

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03章 麥飯第321章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42章 請和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102章 大事(下)第298章 星河掛戶夜長曉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52章 當歸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67章 大人(上)第71章 大饗(下)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1章 楔子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159章 定策(下)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152章 無力(上)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31章 洛陽城外第93章 過河第83章 拿下第142章 雷雨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58章 驚變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178章 定論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117章 相邀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138章 劫持(上)第2章 盧龍塞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87章 表文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附錄12:《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二——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177章 背德第142章 雷雨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58章 驚變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完本總結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121章 崩壞(下)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128章 爺們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章 楔子第150章 明白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23章 不疑(6.6k)第26章 緱氏縣中第76章 撤屯(中)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97章 處置(中)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
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03章 麥飯第321章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42章 請和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102章 大事(下)第298章 星河掛戶夜長曉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52章 當歸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67章 大人(上)第71章 大饗(下)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1章 楔子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159章 定策(下)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152章 無力(上)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31章 洛陽城外第93章 過河第83章 拿下第142章 雷雨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58章 驚變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178章 定論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117章 相邀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138章 劫持(上)第2章 盧龍塞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87章 表文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附錄12:《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二——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177章 背德第142章 雷雨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58章 驚變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完本總結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121章 崩壞(下)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128章 爺們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章 楔子第150章 明白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23章 不疑(6.6k)第26章 緱氏縣中第76章 撤屯(中)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97章 處置(中)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