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

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

這個信使的到來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越來越多的訊息被更多的信使從南面快馬送到了管子城這裡……而相應的,公孫珣也知道了更多的細節。

比如說天子剛死,蹇碩接受了庇護劉協的任務後,不知道是個人野心膨脹, 還是根本子虛烏有的髒水,反正據說他是準備趁着羣臣入宮服孝的時候宰了何進的,甚至有廢長立幼,讓劉協爲帝的想法。

而結果嘛,消息既然都能傳到管子城,也自然說明這個想法只是流於想法而已。

實際上, 何進勢大,宮門口蹇碩預留的一個叫潘隱的軍司馬直接選擇了背叛, 其人執着兵戈對何進連連使眼色,嚇得何大將軍當場調轉車頭,跑到軍營裡去了。然後何遂高還立即調兵,控制了主要官署,並趁勢稱病,在宮外遙控局勢,催促皇長子即位。

換言之,何進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入宮爲天子守孝。

再比如說,天子剛一死,靈堂之上,他那剛剛變身爲皇太后的妻子何皇后就與剛剛成爲太皇太后的母親董太后之間相互辱罵,互相威脅滅族……這婆媳二人不合,其實人盡皆知,但外面在動刀兵,裡面在立皇子, 這時候兩個各自有一個皇子在手的太后居然還要吵架,就註定不能當成簡單的家務事善罷甘休了。

還比如說, 天子死前,曾經試圖再度控制住董卓,而且處置方法和用在公孫珣身上的一模一樣,乃是讓董卓去幷州爲幷州牧,還給了他一個平定白波、匈奴之亂的任務。

但是,董仲穎依舊有恃無恐,他領着五千兵慢吞吞的走到河東邊界處,就硬是不走了……而果然,天子也很快就撐不住了,於是董卓就勢轉到河東風陵渡,坐等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現。

至於再往後的事情,就不是公孫珣所知道的了,因爲訊息傳遞需要時間,而公孫珣也早已經離開了管子城。

故此,之前讓那些部族首領入盧龍塞安撫之時,公孫珣根本沒有太在意他們。

公孫珣此時做的,正是全騎兵突襲……不紮營,不立寨,帶着七八日干糧,不吝惜馬匹,負着鐵鍋和必要的物資,倉促行軍。

“哦,辛苦這位頭人了,還不知頭人是哪個部落的豪傑?”公孫珣不以爲意的接過了熱湯,然後隨口問道。

“小人喚做黑獺。”這黑廝趕緊自己重複了一遍。“因爲從小長得黑。”

其實,若只是如此,倒還能稱得上源遠流長。只是這十二個俟汾氏部落爲了生存,到處跟本地土著、鮮卑、烏桓通婚,血統早就亂成一鍋粥了。並且還因爲他們同姓十二個部落一邊相互聯絡,繼續統稱俟汾,一邊又互不統屬,以至於四面倒伏……用雜胡來稱呼他們,簡直不要太準確。

“長得黑是因爲多有奔勞之苦,可見你日常也是部落中的頂樑柱。”公孫珣稍微勉勵了一句。“今日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田豫。”

此事周邊的部落人盡皆知,而這個信息也意味着,段日餘明並沒說謊!

於是乎,第三日中午,公孫珣毫不猶豫的率衆渡過了大淩河,進入了路程的後半段。但就在當日晚間,前面的高順忽然親自送來了段日餘明的又一名信使。

沒錯,公孫珣並不知道天子之死其實跟自己有某種關係,而到了這一步,即便是知道了,他估計也不會在意的,因爲這位衛將軍終於在洛陽大變的衝擊下下定了決心,要立即快速結束幽州之亂,完成攘外必先安內的佈置,從而南向謀求洛陽變局的巨大政治利益。

“你喚做什麼?”多年上位者的鍛鍊,已經讓某種作態滲入到了公孫珣的骨髓裡,雖然他骨子裡着實瞧不起這些雜胡,但既然此時要借重人家的力量,倒也不至於說不能擺出日常姿態來。

“何大將軍必勝!”行軍途中,第一次停下來安歇,戲志才就在篝火旁重申了一遍自己的看法。“蹇碩一個驟然提拔起來的閹宦,不足以服衆,他手中軍權都握不牢,拿什麼跟有公族、士人,然後還有皇長子大義名分在手的大將軍相爭?皇次子劉協的兩個依靠,蹇碩和董重一個都留不下來。”

“這是必然的。”公孫珣看着旁邊一名留着髮辮的部落首領親自捏着鹹魚給自己煮湯,也是想都不想便直接作答。“但蹇碩、董重去掉,皇長子地位穩固後又該如何?”

“俟汾肱,”篝火前,公孫珣不以爲意的輕啜了一口鹹魚湯,然後微笑相詢。“你們俟汾氏十二部這次有多少來尋我,又有多少去了丘力居處?說實話,我不怪你。”

所謂十二俟汾部,乃是指遼西這邊以俟汾爲姓的十二個雜胡部落……這十二個部落在之前檀石槐橫行草原的時期號稱自己是鮮卑人,但其實清楚他們底細的人都知道,他們祖上是匈奴人。只是當年匈奴兩分,有一個南匈奴部落不願意去幷州,也不願意跟着北匈奴西遷,便引着自己的部衆來到了遼西附近安置,並漸漸一分十二,由此而來罷了。

公孫珣略懂一些鮮卑話,立即聽出來這人是俟汾肱兒子……也是對這位俟汾部頭人的表演感到無語。

“所以何遂高必然會自重……”公孫珣忽然有所醒悟。

想要再快一些不是不行,但卻要以犧牲戰鬥力,或者非常規操作來應對……比如說沿途佈置好補給,比如說扔下輜重,比如說全騎兵突襲。

“呃……”這名部落首領一時居然有些手足無措,然後方纔小心翼翼的報上名來。“不瞞大將軍,我們是十二俟汾部之一,小人因爲自小腿比較壯實,所以便被喚做俟汾肱。”

公孫珣輕笑一聲,依舊不以爲意,只是示意對方起身而已,他這一次是輕兵突襲,每一份戰力都是極爲寶貴的,不能再求全責備。

但這一切的一切,各種設想,都需要他拿下柳城才行……於是他接受了段日餘明的邀請,集中了管子城處所有七千騎兵,直接北上柳城。

至於此時公孫珣爲何還能在塞外百族雜胡中想起他們的來頭,倒不是說他們的故事多麼有意思,而是說俟汾氏這個姓太有意思了……俟汾是鮮卑話,翻譯過來是天王。

俟汾肱大概是經歷了太多這樣的事情,又或是早有準備,所以幾乎是想都不想便下跪叩首:“大將軍明鑑,我們俟汾氏十二部分散的太厲害,北面的事情我也不清楚,但是南面的三部聽說大將軍到了盧龍塞,便都紛紛跟過來了,想來再過幾日,其餘中部四部聽說了大將軍的動靜,也一定會主動來援的……大將軍與公孫氏對我們的恩德,我們一直是沒有忘記的。”

“取一把義從中用的那種上好環首刀來,送給這位黑獺天王。”公孫珣如此吩咐道,然後便低頭專心喝湯,不再去管眼前這對父子的作態了。

大將軍、大人、小人,這種亂七八糟的稱呼只有邊郡雜胡纔會胡亂使用,但反過來說,語言表述纔是文字含義的基礎來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今這些低賤可笑之輩所用的語言,說不定會取代洛陽的雅音,成爲更有生命力的表述詞語。

“讓他自己說。”公孫珣端着湯碗拿着餅邊吃邊不以爲然道。“我看他身體結實,也是個勇士,應該也懂漢話吧,如何要你來替他說話?”

公孫珣隨手接過,但一接過來卻又不禁失笑,原來,這黑廝大概是有些緊張,所以拿餅子的時候未免用力,此時鬆手,白餅子上居然多了個明顯至極的黑手印。

換言之,這遼西俟汾氏十二部雜胡,翻譯過來就是遼西十二天王部……這名字,想忘記也難吧?

當然了,更多的時候,這十二部加上他們威武霸氣的名字,只是在充當笑料而已……十二天王部,加一塊才兩三千人,勉強自保都夠嗆。

而就在這種亂七八糟卻又能讓人聽懂意思的言語中,公孫珣緩緩點頭,然後順勢想起了這個部落的來由。

“這倒也是。”戲忠一聲嘆氣。“士人、公族支持了大將軍這麼久,若是大將軍不能爲他們殺十常侍,他們豈會善罷甘休?而十常侍與何皇……何太后關係親密,甚至張讓還讓自己義子娶了何氏四兄妹中的幼妹,何大將軍又如何能輕易下定決心?”

“回稟大將軍,小兒喚做黑獺……他從小長得黑!”俟汾肱明顯是怕自己兒子再惹禍,於是搶在自己兒子前叩首作答。“又喜歡在部落旁的河裡面亂鑽,就隨便取了個名字。”

於是乎,公孫珣一邊不動聲色撕下那片帶着污跡的餅皮攥在手裡,一邊就着湯啃了兩口餅,這才喝止了對方:“俟汾頭人,他手上如此髒,也是從我軍令爲我出征辛苦趕路而致……哪裡能夠因爲這種事情就苛責他呢?餅我已經吃掉了,你不用怪罪他了,放他起來。”

一夜無言,第二日一早公孫珣再度上路,急速往柳城而去。

前兩日並沒有任何問題,甚至第二日下午,公孫珣還從路途中遇到的一個雜胡部落那裡獲知了一個絕對的好消息——他的岳父,前遼西太守,現任右將軍領遼東太守,確實是疾速浮海達到了遼東,而其人甫一出現,尚未動員兵馬,便嚇得遼東烏桓首領蘇僕延匆忙向丘力居求援,而丘力居也即刻裹挾召喚了大淩河附近的大量雜胡,往東面渡過小淩河,往醫無閭山的方向而去了,儼然正是要去支援蘇僕延。

俟汾肱大喜過望,即刻起身,眼見着公孫珣低頭喝湯,卻又趕緊用鮮卑話回頭呵斥自己身後的人,好像是讓他們取麪餅來……當然了,不用想都知道,這乾麪餅肯定還是公孫珣之前出盧龍塞時賞給他們的。

“不錯。”戲忠也是恍然大悟。“這是唯一一條路了,他得讓自己的力量壓過洛中所有舊勢力,只有如此方可以從容處置閹宦,或者不受黨人脅迫。不過,外來勢力必然也有統屬與傾向,稍有不慎,怕是要出岔子的,屆時纔是謀大事的時候。”

“君侯速走!”此人滿頭大汗,見到公孫珣後直接跪地叩首。“我家主人讓我來告知君侯,丘力居主力俱在東面小淩河後面,未過醫無閭山……柳城怕是誘餌!”

可即便如此,爲了到達柳城後保持戰鬥力,也不過是一日六七十餘里。而三百里距離,理論上需要五日到達。

不是不能繼續推理下去,而是沒有意義,公孫珣現在還在去柳城的路上,談及數千裡外的洛陽局勢真的毫無意義。而且再說了,此間說話的二人,其實心裡都有些鬱鬱不平……之前一次出擊,乃是他們一君一臣一力爲之,結果呢?出去饒了大半圈,什麼都沒撈到,甚至可能因爲是這次盲目出山,引來了劉虞,引來了趙苞!

所謂得不償失的典型,說的就是他們了,甚至可以說,之前那次出擊根本就沒有得,只有失!

而這,不正是公孫珣出現在此處的重要理由嗎?他和戲忠都想迅速結束這場戰爭,轉向去做大事!

公孫珣忽然沉默不語,便是戲志才也突然閉嘴。

話說,由於是集中騎兵倉促進軍,而軍中除了六百白馬義從與高順所部千人算是精銳中的精銳外,其餘無論是各部雜胡‘精選’,還是各郡縣投軍的遊俠、良家子的‘精選’,都屬於典型的有組織無紀律……所以,一日奔馳下來,除了前面的高順部和中軍的白馬義從沒有產生混亂外,其餘大部分兵馬都失去了原本的行軍次序,而此時跟公孫珣本部白馬義從撞在一起的赫然便是一個公孫珣本人毫無印象的雜胡部落。

“大將軍!”沉默之中,加了碎鹹魚的湯已經煮好,那名部落首領親自乘了一碗熱湯端了過來。“加了三分鹹魚……還有一條河裡尋來的鮮魚,請你慢用。”

篝火旁,戲志才和田豫,還有那俟汾肱全都看到了這一幕,前兩者自然不滿,後者更是當即起身,一腳將地上黝黑之人踹翻在地,並連聲呵斥。而那黝黑的俟汾部青年,也趕緊驚慌跪地,任由俟汾肱在他身上亂踹。

衆人聞言一時大驚失色……而公孫珣一言不發,只是低頭輕啜了一口鹹魚湯,然後才忽然將手中陶碗狠狠砸在了柔軟的春日草皮之上。

話說,無論是大漢朝也好,還是數萬裡之外的羅馬也罷,甚至到了千年以後,但凡是一隻成建制的常規古典式大部隊,想要在行軍結束後依舊保持一定戰鬥力,那一般而言,其速度極限乃是每日四十餘里。

俟汾肱當即帶着自己的黑兒子叩首感恩。

“屬下在。”尚未加冠的田豫當即應聲。

公孫珣依舊低頭喝湯,再擡起頭來時卻見到一名穿着髒皮袍子的黝黑膚色青年跪在自己身前,然後雙手捏着一個硬麪餅奉上。

篝火的映照下,鹹魚湯灑落在地,而那個陶碗咕嚕嚕的滾了一圈,卻依舊完好無損。

“君侯千金之軀不能冒險,全軍撤回大淩河西!”戲忠咬牙替公孫珣下令道。“我軍都是騎兵,只要過河便無憂了!”

————我是鹹魚湯最讚的分割線————

“太祖與烏桓戰,渡大淩河,衆七千餘,忽有段部鮮卑遣使來報,以告烏桓單于丘力居引兵兩萬伏於小淩河東,星夜來攻。時衆篝火啜熱湯於野,鹹失色驚立,湯流滿地,唯太祖不動容,徐徐啜引,復舉碗曰:‘此碗可扣賊!’衆迺安。”——《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本章完)

第47章 軟紙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154章 張儉第81章 雞湯(上)第127章 巡遊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111章 災異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80章 贈刀(8k)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73章 請降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529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第82章 雞湯(下)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99章 小謀第126章 速殺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33章 爭言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138章 劫持(上)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28章 洛陽城中晚上別等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65章 臨陣(終)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98章 處置(下)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67章 大人(上)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136章 急轉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161章 秋獵(下)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90章 出塞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321章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146章 盛意(下)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132章 伺機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
第47章 軟紙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154章 張儉第81章 雞湯(上)第127章 巡遊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111章 災異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80章 贈刀(8k)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73章 請降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529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第82章 雞湯(下)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99章 小謀第126章 速殺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33章 爭言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138章 劫持(上)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28章 洛陽城中晚上別等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65章 臨陣(終)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309章 莫嫌舊日雲中守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98章 處置(下)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67章 大人(上)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136章 急轉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161章 秋獵(下)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90章 出塞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321章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146章 盛意(下)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132章 伺機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