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軍備

六月的上海最後十天,在一片平靜中渡過。

英日兩方都忙着在做戰爭準備和拉攏盟友。在南中國,英國人和日本人對廣東的陳濟棠和廣西的桂系送出了一批武器彈藥,然後開出了一堆的空頭支票,妄想拉攏這兩路軍閥加入對紅軍的“干涉軍”行列。

陳濟棠再度象從前應付日本人時那般,表面接過英日兩方送來的大筆“軍援”和“開拔費”,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軍事行動,私下裡,他公開地對手下說,自己絕對不會做民國的吳三桂。

而李宗仁白崇禧領導下的桂系,則更奸滑一些。他同樣本着不拿白不拿的原則拿過英日兩方送來的好處費,然後暗地裡卻和紅軍上層商量,然後雙方大炮鞭炮在彼此的控制區交界處“假打”了一番,算是對英日兩國的應付。

而在中國北方,日本人同樣也在大作活動,但是張學良,閻錫山,韓復榘這幾個實力派軍閥都保住了民族底線。但是在英日的壓力下,他們和陳濟棠、李宗仁類似,都沒有加入紅軍主張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唯一的問題是,孫傳芳和石友三這兩個暫時歸屬張學良指揮的兵頭,這兩個抗戰史上有名的漢奸將領,一旦日本人從東北入關侵略中國,他們的再次叛變投敵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

在六月的最後十天裡,紅軍也在進行着大戰前最後的準備。

這段時間,幾艘來自蘇聯遠東的貨輪。在上海靠岸,運來了新一輪的裝備:一批蘇聯產的t26坦克和i16戰鬥機,以及打着國際縱隊名義的戰鬥機飛行員。而德國方面,漢娜派人送來了更多的fw90戰機和150毫米的重炮。只是這回,兩方的“援助”都是要紅軍掏出真金白銀購買。而美國方面,一方面叫嚷着支持英日對華干涉,另一方反而加快和紅軍大做生意的動作。他們雖然宣佈對華進行軍火禁運,但航空燃油和造炸藥需的硫酸之類的軍需化學產品的供應不但沒有中斷,反而加大的銷售量。

蘇聯人原本想把新生產的i16戰鬥機賣給紅軍的,但被紅軍上層藉口不原意增加後勤負擔拒據絕了。主要原因是i16雖然和fw90互相借鑑。但德國人的製造工藝要比蘇聯好太多。那些在德國和蘇聯秘密培訓的飛行員在飛過兩種飛機後,都一致認爲fw90的性能要好很多。

駕駛i-16進行起飛和降落皆非易事,除了起飛時要搞動那手柄去收起起落架,而當降落時由於i-16的起落架避震不良。經常在跑道上不停彈跳。有靜不穩定之父的外號。i-16的操縱翼面皆無配平。若在飛行時發現機身不平衡也只能用飛行員自己的氣力去平衡機身,等到落地後才能告知地勤調整——不注重人機工程,對操縱者不友好。這是蘇式武器最大的毛病。

這兩年蘇聯和德國關係回暖,在雙方的秘密交流中,彼此都得到了對方設計的飛機樣本。這兩款飛機的發動機都是引進美國同種型號的普惠發動機技術後的產品,只是德國人由於材料學和製造工藝上的優勢,同樣的技術,德國人以此爲基礎再開發和改進,造出了更好的航空發動機。

相對於原型發動機,fw90改進之處在於仗着材料學的優勢,發動機氣缸能造得更薄更輕,而仗着德國人在機械加工方面的優統優勢,風冷式散熱片同樣也能車得更加單薄輕巧。在在發動機體積重量不大變的情況下,將其功率由最初的700馬力提升到750馬力,並延長了最高功率的工作時間。

同樣的,漢娜也不怕蘇聯人仿製fw90,因爲他們沒有德國的製造工藝和更好的材料配方,強行仿製fw90反而失去了蘇聯式武器特有的長處優點——還是那句話,任何國家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都是設計師根據本國的國情和使用戰術而採取的針對性設計,盲目地模仿他國極不可取的。

賣給紅軍的陸地用的fw90戰鬥機,相對於海軍版,最大的改進是截短機翼,以增大翼載降低機動性爲代價換取更高的速度——在1935年時,各國空軍受制於一路思路的影響,在雙翼機時代,各國戰鬥機的設計機思路,翼載達到150公斤就被認爲是極重的了,一百公斤左右的翼載,在那時也不過是被認爲“馬馬虎虎”而已。

而到了單翼機時代,150公斤的翼載,則會被稱爲“機動性能極其出色”戰機——比如噴火(噴火隨着改進型不斷地推出,翼載也是不斷加大),比零式(120公斤左右)。而被稱爲二號最好的戰鬥機的p52野馬,翼載則在180公斤到200公斤之間。

而身爲穿越者的林漢和漢娜,深知加大翼載纔是未來戰鬥機的發展方向,在林漢追求速度的要求下,譚克博士大膽地截短機翼增大翼載以換更高的速度。賣給紅軍的這批陸基版的fw90,在加裝防彈坐椅,無線電臺後,標準戰鬥狀態下,翼載已高達170公斤。(海軍版的飛機和陸基型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考慮到在航母上降落的難度,所以海軍用的飛機普通翼載較低,以降低飛機起降的距離)

而蘇聯的i-16原規劃引進美國同型號的sr-1820-f3“旋風”風冷式發動機(700匹馬力),但什韋佐夫發動機設計局當時尚未達成授權共識,因此只能先用m-22發動機(英國布里斯托木星引擎授權版,輸出動力480匹馬力)頂替,雖然性能不夠出衆,但也達成了極速300公里以上的飛行表現。勉強差強人意。引擎問題直到1935年,要到下個月也就是七月推出i-16-5型,正式讓r-1820授權版m-25a發動機裝機後才能解決,這時i-16-5在當時試飛創下時速395公里的表現。(此爲史實)但要參加接下來的空戰,明顯已來不及了。

和fw90相比,i-16的機槍少了兩挺,火力少了一半,雖然機動性更出色,但由於使用了落後的發動機,速度只有三百公里出頭。所以現在的i16。性能實在不乍樣。甚至比起中國空軍的霍克ii型還不如。

雖然i16推薦失敗,但是斯大林還是將一批i16戰機送到了中國來,並配備了相關的飛行員和地勤。對蘇聯人來說,錢只是一點小事。更重要的是能借此得到寶貴的實戰機會。

比起i16的不受待見。蘇聯人送來的三十輛t37坦克則更受紅軍官兵的歡迎。斯大林原本想賣的是性能更出色的t26坦克。但紅軍看中的卻是t37這款歷史上並不太出名的坦克,而原因是他足夠的“輕”,只有3.2噸。

長江水域水網密佈。又在江浙,浙江兩省爲最。而這裡的橋,全都是老式的石橋,承重力極差。即使是六噸左右的維克斯坦克通過時,也要膽戰心驚小心翼翼。歷史上日本侵華時,著名的“豆坦克”,也是考到了這種因素,所以設計時重量被限制在了五噸。

任何武器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到戰場環境和軍隊的舟橋能力。即使在解放戰爭時,解放軍中繳獲了大量的炮黨坦克後,解放軍最受歡迎也被評價最高的坦克,不是性能更出色m24,m5,而是日式97奇哈坦克,原因是他的重量最輕,道路通過性最好,也適合中國的國情。

t37坦克可水陸兩用,正是極適合江南水鄉的特殊戰場。這批提前訂購自蘇聯的坦克,在賣到中國前,依林漢的要求,換裝了更大一圈炮塔,以便能安裝一挺德國進口的13毫米的坦克機槍以增強反坦克能力——原爲7.62毫米機槍。當然,這批坦克全是真金白銀從蘇聯購買的。在知道紅軍打下上海有錢後,斯大林和漢娜一樣,都小氣了起來,事實上這兩個傢伙從來都沒有大方過。

對於日本人這時裝備的薄坦克來說,13毫米的坦克機槍穿甲能力已經足矣。針對t37坦克裝甲薄弱的問題,林漢則從蘇聯訂購了一批十五到二十毫米厚的裝甲板隨船運來,屆時可以根據戰場的需要臨時螺接或焊接加裝在坦克車身上,而這批裝甲板也將用於現有的維克斯六噸坦克的改進。

之所以不從蘇德國訂購更多的坦克,也是紅軍和林漢都認爲,目前的中國的國情,陸軍主力還是應當以輕步兵爲主,過度的機械化裝備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尤其是現在的中國並不是個產油國,油品全要靠進口的情況下,裝備太多的油老虎坦克更是不切實際。

雖然林漢知道紅軍的控制區,湖北省的潛江市的廣華地區有個油田,一來目前的戰爭的情況下,紅軍根本沒有那個能力開採出來,二來林漢自己也不知道油井的具體位置。三來這時的中國也缺少配套的煉油廠。

在六月的最後幾天裡,紅軍從海外獲得的重要的補充,依舊是石油類產品以及從德國進口的大批機器。比起把被淘汰下來的機器設備賣給蘇聯這個“敵國”,漢娜更願意賣給沒有威脅的中國。而紅軍高層方面對國家工業化和軍工建設的孜孜追求,雙方更是一拍而合。

這些來自德國的貨輪來時裝滿了機器設備,離開時船上除了礦石外,也裝滿了從外國銀行裡抄來的黃金白銀,中國得到了珍貴的機器和德國技術人員的支持,而漢娜得到了軍備需要的資金和礦產,雙方都皆大歡喜。

比起機器,那些肯手把手教還處於農村國狀態的中國進行工業化的德國技師更加珍貴。這一點。倒是漢娜看在林漢的面子上,同時也考慮到得在未來給蘇聯在東邊添個堵,方纔能肯命令派往中國的工程師傳授“真功夫”。

(ps:歷史上蘇聯幫中國進行初步工業化大建設時,當真是很厚道的了。這種手把手地教你,教全套,是極難得珍貴的。沒人教你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很多時候就算給你機器和教材也生產不出合格的產品來。)

相比之下,正在苦逼地進行工業化建設,同樣也爭需大批機器的蘇聯,就只能鬱悶地看着這筆大生意卻無法插手。

從德國運來的這些機器。最後都被安裝在漢陽、安源一帶爲新生工業帶。在紅軍發動六月攻勢之前。相關的廠房大都已建好,只要機器運到,安裝好調試完成,立刻就能開工運作。逐漸理解人心重要性的漢娜。這時也派出的大批的德國專家幫忙調試機器和維持新建工廠的運作。她雖然嘴上不說。在心理上卻已經逐漸接受了從前林漢在基爾時對她的遊說那套:幫助後進的中國進行工業化。在這過程中賺取的利潤,足夠讓六千八百萬德國過上幾十年的好日子。

唯一問題是,漢娜到現在依舊不能從好戰的意念中擺脫出來。依舊一心想發動世界大戰。

打下江浙兩省後,紅軍接收南京政府留下來的全部軍工企業。1934年九月前,南京政府向德國訂購了一批生產步毛瑟1924步槍和子彈所需的機器,現金已經先預付。九月紅軍的秋季攻勢後,德國暗中援共的事再也瞞不住被捅了出來,雙方關係迅速轉冷,漢娜也趁機將這批機器拖延交付,這一拖就拖到了三月份才送到上海,四月份時在南京的金陵的兵工廠安裝調試,五月份纔剛剛造出第一批步槍,紅軍就已殺到南京完整地奪取了整座兵工廠,繳獲了全部的機器設備。

很快佔領兵工廠的紅軍就開始生產步槍,只是這回兵工廠生產的並不是毛瑟步槍,而是使用7.92毫米毛瑟彈的莫辛那甘步槍。

紅軍之所以選擇莫辛那甘而不是傳統的毛瑟步槍,最重要的原因是看中該槍的製造工時少(據說只有各國栓動步槍三分二的工時甚至一半),唯一生產困難的是該槍的槍機制造比較麻煩——這是該槍製造最費工時的零件。不過有漢娜提供的新式高精度機牀,這一切並不是問題。

此外林漢還考慮到了一個因素,莫辛那甘的槍機即使生產再麻煩,一旦戰事緊急產量供不應求,也完全可以通過空運或別的渠道,從蘇聯甚至德國大批量地訂購製造偷運進中國。一個槍機,重量撐死也就是幾百克,體積小,重量輕,走私或空運都極方便。——實際上從1934年九月拿下漢陽兵工廠,該廠開始轉產毛瑟口徑的莫辛那甘步槍後,林漢就通過蘇聯訂購了超過十萬個莫辛那甘的槍機,總造價也不過是幾十萬美元。如今紅軍的倉庫裡早就事先庫存了一大批從蘇聯進口的槍機,金陵兵工廠改產莫辛那甘,纔是效率最高的生產方式。

之所以紅軍把這種中國版的莫辛那甘口徑定爲7.92毫米毛瑟口徑而不是蘇式的7.62毫米,主要考慮的因素是現在紅軍手中的毛瑟步槍的數量超過六十萬條,而蘇式步槍不足十萬條,而金陵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的子彈生產線都是爲7.92毫米配套的。

現在的紅軍很早就意識到“萬國牌”步槍對後勤補給造成的麻煩,很早就開始有意識地將軍隊裡不同口徑的步槍統一起來重新分配。老式的毛瑟1888漢陽造步槍,在拿下漢陽兵工廠後就立刻停產。

針對手中擁有大量漢陽造的情況,林漢斯請德國槍械大師以漢造步槍重新設計了改進方案。

漢陽造步槍在民國生產的歷史極長,口徑型號從早期的11毫米到後來的7.92毫米都有。

對於早期生產的“爺爺”級別的11毫米漢陽造步槍,由於年代太久,大都破舊不堪,紅軍是直接放棄改造。後中後期生產的7.92口徑的漢陽造,而對現有的漢陽造進行回廠改造,令其可以發射和毛瑟1898步槍通用的尖頭彈而不是舊有威力極差的圓頭彈。

從去年至今,已有超過六萬條7.92毫米口徑的漢陽造步槍接受了這種改造。

紅軍手中擁有超過十萬條的漢陽造,所以只有六萬多條進行改造,主要原因是漢陽造要到一戰結束後才改爲7.92毫米口徑。在這之前產的漢陽造都是11毫米口徑,如果要改爲7.92毫米口徑,需要更換和改造的零件太多,成本高昂改造費時,得不償失,所以這些11毫米口徑的漢陽造全部從第一線部隊撤下交由地方民兵和預備役部隊使用。(注:根據中國近代兵器工業記載,1912年至1927年,漢陽兵工廠一共生產步槍577982枝,而在1932年時,漢陽兵工廠的產量甚至高達每月4700支之多。限制該槍產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槍械原料問題。)

考慮到東方人的體質,其實林漢更看中的是6.5毫米的口徑,但是在目前戰爭中的情況下這根本不可能。至於英制口徑7.7毫米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拿下上海後紅軍在租界繳獲了不少,加上從英國沉沒軍艦上的打撈獲得,以及從前通過各種渠道得到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總量已超過了四千條。這批步槍林漢已和紅軍上層商量好,現在暫時歸紅軍使用,待中國戰事平息後,他們將全部打包送給林漢偷運到東南亞,供那兒的華僑武裝使用。那裡是英制口徑爲主的區域,在未來的戰爭繳獲補充也更方便些。

至於日械的6.5毫米口徑,考慮到未來還要和日本打上長久的戰爭,所以紅軍沒有對這個口徑的步槍作改動。

1935年的六月底和七月初,紅軍和英日都在緊鑼密鼓地爲戰爭作準備着。

如果日本人和英國人還是通過登陸的方式入侵南方中國,除了要打一場艱難的登陸戰外,另一個他們不能不考慮的因素,就是每年夏季會在南方肆虐的颱風。

英國軍艦是爲北大西洋惡劣的海況設計,只要颱風不是過於強大,倒是不必擔心這個問題。至於日本軍艦,他們在簽定華盛頓海軍條約後,爲了達到“魚雷艇能和驅逐艦對抗”,“驅逐艦能和巡洋艦對抗”這樣的設計指標要求,日本人拼命地在軍艦上堆砌大口徑的火炮,玩起了小艦抗大炮的把戲,但造成的惡果就是艦隻的重心太高,一旦遇上臺風甚至大風的天氣就會有好戲看。(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第四艦隊事件)

上海這一帶包括江浙兩省,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六月和八月是颱風登陸最多的月份。當英日軍艦在日本進行防空改造時,江浙兩省就經歷了一次颱風。按往常的情況判斷,七月份反而是個颱風相對較少的月份——這時颱風都往南部的福建廣東跑了。而到了八月份,江浙這一帶又會進入一個多臺風的月份。

考慮到天氣的因素以及英日兩國艦隻的情況,林漢估計英日兩國最有可能在七月份出兵,如果時間拖到八月份,那麼颱風將成爲最大的變數,相信熟悉大平洋氣候的英日兩國都不會拖到八月。

考慮到英國的因素,漢娜派到中國的德國飛機和飛行員,現在大都被安置在福建和浙江一帶用於防範臺灣的日本空軍,而上海地區則蘇聯飛行員協助防空。雙方分片安置,以兔這種多國聯軍語言不通造成指揮配合作戰的混亂。(未完待續。。)

第274章 遭遇第435章 尋找蘇聯艦靈第90章 《倫敦條約》第370章 折翼第76章 奧運賽場上的中國風(2)第109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97章 種太陽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422章 轉折第42章 會面(下)第192章 刺殺丘吉爾第221章 聖女第177章 危機四伏的日本第201章 蘇德同盟的可能性第77章 名聲(1)第516章 即將變革的日本第413章 封神第325章 兵分兩路第352章 鑽石裂痕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493章 另一場閱艦式第286章 連鎖反應第311章 二戰的歷史,開始面目全非第475章 聖誕節攻勢第343章 可憐的荷蘭人第125章 塘鵝號事件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95章 無差別格鬥賽(2)第509章 獨立日慘案第388章 考愛島第258章 不能留,不能戰,不能逃第443章 跳大神的西班牙第3章 蘭芳帝國主義第376章 潑屎第525章 中東格局第44章 粉碎歷史(2)第513章 戰爭與和平第338章 刺殺希特勒第242章 全軍覆沒第214章 林漢和斯大林的會面(2)第398全身毛病的海盜第225章 日本頑固派的中國之行第177章 危機四伏的日本戰爭電影與戰爭第119章 紅色軸心第424章 創世紀第116章 真真假假第254章 山口多聞的遭遇第106章 胡天胡地第124章 戰長沙第333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55章 鎮遠迴歸第390章 屠龍出擊第118章 三方會談第506章 蘑菇豐收的季節第270章 無法逃避的決戰第233章 挪威海上的捉迷藏(下)第486章 轉向第486章 轉向第258章 不能留,不能戰,不能逃第351章 盛宴開始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國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340章 鬧劇第274章 遭遇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273章 轉向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58章 談判第334和平降臨赤化中的歐洲第200章 空中絞肉機第161章 燃燒的租界第528章 由歷史劇開始的新歷史第503章 核爆之後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521章 大和號一聲炮響.......第339章 連鎖反應第513章 戰爭與和平第98章 扎啊扎絲,扎啊扎絲.......第482章 天皇的親兒子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407 中美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226章 日本路在何方第469章 反面典型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83章 丘吉爾的絕望第348章 海蛇第448章 補天記(上)第406章 佈局第480章 甘地的眼淚第505章 失意者和偷渡者第448章 補天記(上)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122章 李潤石的老鼠籠第114章 臺爾曼的疑惑
第274章 遭遇第435章 尋找蘇聯艦靈第90章 《倫敦條約》第370章 折翼第76章 奧運賽場上的中國風(2)第109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97章 種太陽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422章 轉折第42章 會面(下)第192章 刺殺丘吉爾第221章 聖女第177章 危機四伏的日本第201章 蘇德同盟的可能性第77章 名聲(1)第516章 即將變革的日本第413章 封神第325章 兵分兩路第352章 鑽石裂痕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493章 另一場閱艦式第286章 連鎖反應第311章 二戰的歷史,開始面目全非第475章 聖誕節攻勢第343章 可憐的荷蘭人第125章 塘鵝號事件第243章 中將自殺,首相辭職,丘胖子上臺第95章 無差別格鬥賽(2)第509章 獨立日慘案第388章 考愛島第258章 不能留,不能戰,不能逃第443章 跳大神的西班牙第3章 蘭芳帝國主義第376章 潑屎第525章 中東格局第44章 粉碎歷史(2)第513章 戰爭與和平第338章 刺殺希特勒第242章 全軍覆沒第214章 林漢和斯大林的會面(2)第398全身毛病的海盜第225章 日本頑固派的中國之行第177章 危機四伏的日本戰爭電影與戰爭第119章 紅色軸心第424章 創世紀第116章 真真假假第254章 山口多聞的遭遇第106章 胡天胡地第124章 戰長沙第333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55章 鎮遠迴歸第390章 屠龍出擊第118章 三方會談第506章 蘑菇豐收的季節第270章 無法逃避的決戰第233章 挪威海上的捉迷藏(下)第486章 轉向第486章 轉向第258章 不能留,不能戰,不能逃第351章 盛宴開始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國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340章 鬧劇第274章 遭遇第87章 林漢很忙(3)第273章 轉向第444章 信仰崩潰的基督世界第399章 沒有家的海盜第58章 談判第334和平降臨赤化中的歐洲第200章 空中絞肉機第161章 燃燒的租界第528章 由歷史劇開始的新歷史第503章 核爆之後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521章 大和號一聲炮響.......第339章 連鎖反應第513章 戰爭與和平第98章 扎啊扎絲,扎啊扎絲.......第482章 天皇的親兒子第154章 賣隊友爭先恐後第294章 決定世界命運的十字路口第158章 這一回扔的不再是傳單第407 中美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機第226章 日本路在何方第469章 反面典型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283章 丘吉爾的絕望第348章 海蛇第448章 補天記(上)第406章 佈局第480章 甘地的眼淚第505章 失意者和偷渡者第448章 補天記(上)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122章 李潤石的老鼠籠第114章 臺爾曼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