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海陸兩軍準備發動夏威夷攻略作戰,但作爲此戰最大的目標,位於瓦胡島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卻是極難啃的硬骨頭。
瓦胡島上佈置有16英寸的岸防炮4門,14英寸岸防炮4門,這些都是設有自動裝彈機火炮,控制港口的,其佈置位置極其隱蔽。而炮兵觀察所在鑽石頭山上,視野極佳,不用望遠鏡可以看見珍珠港。
林漢在穿越前曾以海員的身份在二十一世紀去珍珠港玩過,有幸參觀過當地的舊炮臺。除了那些口徑驚人的岸防炮外,島上還另有11寸臼炮共有40多門,射程交叉覆蓋全島,很多設置在火山口裡,以二戰時的技術只能用水平轟炸纔有可能夠得着。
每條通往重炮陣地的道路有4-8門3-4寸炮控制,不摧毀這些火炮根本無法靠近。平時該島有兩個常備師駐紮於此,44編制並加強有兩個火炮團。平時島上更貯備了足以使用一年以上的物資。注:也有說法是兩年,具體情況還得去查一下資料)
而瓦胡島周圍是大片大片的珊瑚礁,水深極淺,後世著名的沙灘是美國政府在60年代剷平了部分珊瑚礁再從外面運進沙子來鋪成的。而在二戰時根本沒有啥適合登陸的地點。唯一可供登陸的珍珠港,本身可以被3個方向火力覆蓋,其中兩個主要火力點都是艦炮夠不着的死火山口。
該島北面交通不便,那裡衝浪勝地-浪非常大,西面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沒看見沙灘,1米來深的水下面就是珊瑚礁,中央山區連日雨水不停,通過非常之難。只能走海岸公路或中間一條山路。
從地形地勢各方面情況來看,該島是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即使是被英德兩家,外加穿越者開了掛的日本海陸兩軍,想要拿下該島,難度也相當巨大——甚至遠在奪取直布羅陀要塞之上。當年林漢旅遊過此地後,也忍不住感嘆美國人佔了好地方。以這裡的地形和美國人的防禦設施,就算是幾倍的兵力也很難打下來。
按林漢看法,即使有英德加上穿越者在邊上幫忙開掛,日本人不在這兒死上十萬人,付出象打旅順要塞一般慘重的代價,是別想拿下瓦胡島的。而打下這裡所需的時間週期,更將是超乎想象之外地長。
而日本現在就這點本錢,強奪瓦胡島付出損失,以及由此得到的收益。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更有可能的是,日方死了數萬人,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都難以攻下瓦胡島。
日本方面也心知奪取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島不易,所以將前期攻略的重心放在兩處。
一處就是奪取主島瓦胡島之外的周邊島嶼,如尼豪島、考愛島、毛伊島,以及面積最大的夏威夷島。奪取這些周邊島嶼後,再在這裡建立野戰機場。對瓦胡鳥的珍珠港形成壓制。
其二則是圍城打援。攻擊珍珠港只是誘餌,目的是引美國殘餘的本土艦隊來救。然後聯合艦隊在半途擊之,全殲殘餘的美國海軍。至於最難啃的瓦胡島珍珠港要塞,則是作爲長遠目標長期圍困,然後一點一點地敲開這個堅硬的烏龜殼。
八月份時,日本聯合艦隊就開始體整,爲了九月份發動的夏威夷攻勢做準備。
按計劃。攻擊的時間是九月十五日。
而在九月三日,隨着駐菲律賓的美軍放下武器向日軍投降,美國在菲律賓的勢力完蛋,這一情報也再次震動了整個美國。而在同一天,中蘇德三家經過秘密會談。也定下了在太平洋戰爭中“援助日本”的調子。
當然,所謂的援助只是好聽的說法,本質上是借出售日本急需的戰爭物資,藉機將日本榨乾。
日本要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打長期戰,首先要解決的是石油供應問題。
歷史上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從1942年到1944年,總計獲得了五百萬噸左右的石油,其中1942年188萬噸,1943年233萬噸,1944年107萬噸。這些石油大部分得自蘇門達臘的油田。而歷史同期,美國一年石油消費量就超過一億噸,蘇聯也有一千五百萬噸以上,哪怕是嚴重缺油的德國,一年成品油的消費量也超過了六百萬噸主要是合成汽油)。
日本就這點石油供應能力,還妄想挑戰美國海軍,實在是找死得不能再找死。
儘管佔領了蘇門達臘油田,但日本本土仍然之所以無法獲得更多的石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運能力不足,二是自身煉油能力有限。
而這個被穿越者改得面目全非的位面,由於蘇門達臘地區已被英國人強吃了,並沒有落到日本手中,日本仍然無法解決石油供應自主權的問題。到目前爲止,日本的石油供應仍然卡在英國手裡。
中蘇德三國會談,談論主要議題之一,就是在燃油問題上“幫”日本一把。
蘇聯是三國中最大的產油國,並且在庫頁島地區開發出了油田。而臨近日本的中國,去年也剛剛開發出了大慶油田。北戴河會議後,中蘇兩方主動聯繫日本,表示願意以“友好”的價格向日本出售大量燃油以及現成的成品油。石油產量豐富的蘇聯人,更牛氣哄哄的喊出了“只要出得起錢,要多少給多少”。
對於油管被英國控制的日本來說,中蘇兩國的“好意”是天大好消息。這幾個月來,日本海軍雖然在太平洋上風光無了發,但燃油消耗量也是巨大。夏威夷和日本本土距離甚遠,大艦隊行動時消耗的油料更是巨大,大艦隊出動時,幾十萬噸的重油眨眨眼就用光了。
儘管目前英國人依舊頂住美國人的壓力向日本提供石油,但只有一條油管供應,日方心中也很是不安。如今中蘇兩國主動提出向日本供應石油,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一般。
有了足夠的燃油供應保證。日本方面至少在飛行員培訓方面,能夠更加地放開手腳。歷史上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本飛行員嚴重不足,其根本原因還是燃油供應不足,而過度嚴厲培訓機制,其根子還是因爲缺油引起的。有了中蘇兩國的燃油供應保證,加上英國控制的蘇門達臘油管。日本方面石油一下子被解決了。
更讓日本人“感動萬分”的是,中蘇兩家在油價上沒有大宰人,都對日本開出了“良心價”。只是蘇聯方面索要的是黃金白銀硬通貨。中國方面則比較簡單,他們則提出日本可以用銅礦石代替硬通貨支付。
中國是個缺銅的國家,不過1942年時的新中國,對銅的需求量還不象後世那麼巨大。但是礦產資源這東西,能用別人的,最好就不要用自己的。菲律賓是個銅礦資源極豐富的國家,日本佔領了菲律賓後。也獲得了這裡的銅礦,正好可以礦石充當硬通貨。
而德國同樣缺銅,而製造原子彈也要消耗大量的銅。北戴河會議上,中德兩家達成了一份協議就是,一旦和日本的銅礦換資源的協議達成後,德國出技術和設備,幫中國在廣東興建一個大型的治銅廠,專門負責治煉這些來自菲律賓的銅礦。精煉出來的銅錠,則由中德雙方協定瓜分。
日本人對這份銅礦換資源的協議非常滿意。雙方很快達成了交易意向。而爲了獲得更多的銅礦,德國方面還和日本簽訂了銅礦換軍火的協定。爲了幫助日本方面將銅礦運到中國,德國方面不但派出了數十條運輸船抵達菲律賓幫助運用送礦石,甚至還向日本提供了開採礦石的工程設備。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幾乎每星期都可以看到掛着德國國旗,來自菲律賓的礦石船在廣州靠岸。
菲律賓是個擁有極豐富礦產資源的國家。除了銅礦之外,還擁有鎳礦、鉻礦、鋁土礦等等。中德兩家和日本秘密簽訂的三家互貿協定,協定內容大致是日本提供礦產做爲“硬通貨”,全部運往中國。而同時德國向中國提供礦石治煉技術,加工精煉好這些礦石後兩家分享其中的利益。而中、德兩家向日本提供其急需的石油。尤其是石油化工品,而德國則向日本“廉價”提供各類“高精尖”武器。
爲了更多地開採礦石換取戰爭資源,日本人也加大了對東南亞當地土人的奴役。尤其是加裡曼丹島上的當地土著,更成了日方掠奪勞力的對象。在這過程中,李華梅也加了一把力,她提醒日本人,過去的奴隸菲律賓人對日本統治當地不利,最好使用“外人”。
於是加裡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上的土著居民就倒了大黴,未來的幾年裡,日軍在兩地大量地捕捉精壯充當礦山的勞力,而菲律賓當地的資源,也遭受了掠奪性的開採。而這也正中林漢的下懷——未來的蘭芒共和國,是要在加裡曼丹上擴張的。林漢向來主張人走地留,又不好意思不要臉學希特勒搞毒氣室,日本的這種做法,簡直是在幫他的忙,替他做了髒活。
林漢本質上也是一個沙文主義者,對土地有着極大的貪婪。現在的蘭芳只是一個鼻屎小國,他的設想可是要把蘭芳打造成一個地區強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直接學希特勒把那些異送進毒氣室做成肥皂,這種政治不正確的事已不適合這個時代,日本人掠奪加裡曼丹當地的勞力送去菲律賓的礦山,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中蘇兩國向日本提供的是戰爭的血液石油,考慮到日本火乍藥產量不足的因素,蘇聯還同意向日本“無限制”地出口化學品。
昨天第384章的問題,是我晚上校對錯別字時,貼粘時粘錯了,不小心把兩章貼子,這個已經修正
求點贊未完待續……
ps:求點贊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