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軍這種職務,並非大宋朝獨有,唐朝時宦官掌神策軍介監軍始;監軍亦非全然都是壞事拖後腿的人,比方眼前這位童貫,當年與王厚出兵青唐時就起過不小的作用,若不是他一力扛下趙要求退兵的旨意,那一戰還未必就能打勝。醉露書院

然而監軍最大的作用,乃在於出征的將士能夠忠實地執行來自於朝廷的命令,保證軍中的大小事務得以上達天聽,等如是朝廷和皇帝設在軍中的耳目。這並不是當朝之人吃飽了沒事幹弄出來,專門給自己人添亂的把戲,事實上統兵大將能規規矩矩做人的,古往今來都沒有幾個,什麼殺降納叛、掠俘冒賞之類的事,每朝每代都沒有少過,而且越是權重功高、叱吒一方的大將,幹起這種事來就越發肆無忌憚,這也是擁兵自重的一種表現。因此監軍,作爲監察權的一種體現,也是給軍隊這個籠中猛獸上的一條枷鎖。

不過這種監察權落到自己頭上,那就不大令人愉快了,尤其是在一心爲混沌不明的戰事擔心之時,高強更覺得童貫對於自己軍事決策權的干涉不懷好意。

好在他的地位比尋常的統兵大將要好上許多,童貫雖然是宦官,也深得趙的信用,然而單憑高強自己也有上達天聽的能力,他卻不需要象尋常的軍中將領一般忌憚這位監軍了。當下便皮笑肉不笑:“久聞童大王知兵,方今本帥舉棋不定,正要向童大王請教。”說着身子一讓。作個請的手勢。

童貫嘴上倒謙虛了兩句,腳下卻不停留,昂然直入宣撫司正堂。高強方要與他並肩入內,忽然又有兩人上前叉手施禮,高強定睛看時不覺大喜,其中一人乃是王伯龍,料來是奉命押糧到此交令。那也罷了,另外一人卻是前往旅順口搬取高強家眷的牛皋。他既然回來。那不用說,女眷如李清照等也都已經入府中了。

當下收了王伯龍地令箭,將言語勉勵幾句,命他一同入正堂議事,牛皋這頭卻不暇理會了,到底公事要緊。

這宣撫司的正堂原本是象尋常的衙門一樣,中間一座高高几案,兩邊排列官吏衙役。不過高強到了此間之後,民政是一概不問,皆命本處的諸曹司去管。這也是他的一貫做法。原本對於親民官還要負責審判之事,他就頗有微詞,好在大宋朝也是用專門的文官來執掌司法的,間中參用吏人,他便索性完全不理訴訟等事,專心只管兵事。

因此這座大堂自然也是與衆不同,中間一個大大地沙盤。牆上一副大大的遼東地理圖,周遭擺上一圈座位。几案上也有茶水點心。一衆參議官在其間忙碌來去,哪裡有半分象個帥司地樣子?倒是和後代地軍隊指揮部有些相似。

童貫進得這正堂。就找不到自己該坐的位子了,只好站在那裡,等到高強從堂外進來,看他坐哪裡。怎知高強一腳跨到沙盤旁邊,把手連招:“童大王,待本帥將現今遼東兵勢說與你知。”童貫無法,也只好乾咳一聲,來到沙盤旁,王稟與劉光世二將自然也緊緊跟隨。

當下有朱武執着一根細細杆棒在沙盤上點點畫畫,把開戰以來的情勢說了一遍。醉露書院要說這塊沙盤,搭建起來着實不易,宣撫司中雖然有些遼東老人,對於遼東的地理了若指掌,可那是他們自己肚子裡知道,這些老人大多都只是粗通文墨,數學幾何之類一竅不通,要讓他們把肚子裡的山川河流倒出來,讓旁人依照着原樣縮小做成沙盤,那真是難爲了。因此這塊沙盤直做到現在,也只作出了遼陽以東到開州,南到蘇州關,北到貴德州的小小一塊,連宋軍佔據下的遼東全境都沒包進來。

童貫抱着膀子,摸着自己下巴上稀稀疏疏的百十根鬍鬚,皺眉不語。他懂不懂兵事?要說真懂也未必,大抵是半桶水晃盪,不高不低的水平,不過童貫畢竟是帶過十幾年的兵,麾下最多時號令西北六路之兵,大宋最爲精銳地西兵百萬盡數歸他指揮,軍中的一些輕重他還是知道的。好比現在,敵軍的主帥都還沒弄清楚,主力所在也不明顯,開州和遼陽之間的曷蘇館路又是個敏感地帶,這種局面倒有些象是西北邊界上宋軍和西夏征戰一般,若是他自己領兵的話,多半是慎而又慎。

可是現今他是監軍,而統帥是高強,這情況卻又不同了。童貫轉了一會腦筋,方搖頭道:“高宣撫,若只因金國國主不知何往,便在這遼陽巡不進,豈非坐視開州淪亡敵手?即今我遼陽兵馬強盛,縱使金兵悉衆前來,亦有一戰之力,當即刻起大兵往開州應援纔是。”

高強早料定童貫將有此語,他眼睛眨也不眨,竟爾一口答應下來,卻道:“童大王之言,甚合吾意。本帥亦早有進兵之意,只是遼東諸軍皆爲舊有之兵,女真在這遼東細作甚多,恐其未必可用;我新到之常勝左軍又須守把東梁河上游,實無餘力遠出開州,故而無兵可用,爲之躊躇良久。”

童貫聽到此際,已經覺得不好,正要說話時,高強驟然加快語速,搶在他頭裡道:“如今童大王生力到此,真若久旱之雲霓也

就請童大王所部勝捷軍先往開州應援,我有韓世忠萬千騎在彼,又得童大王五千精兵,女真若還不出全力,惟有大敗開州城下一途。若是女真阿骨打親出,本帥便可盡起遼陽府大軍,與童大王匯合共破此大敵,爲國家立功,遼東可一戰而定也!”

童貫暗自叫苦,心道這小賊好不奸猾,竟要我去爲他火中取栗!忙道:“勝捷軍遠來疲憊,又是人地生疏,實難當此大任。相公還須慎重纔是。”

高強眨巴眨巴眼,忽地轉向一旁的王稟,笑道:“王統制,適才曾說道全軍盡供本帥驅策,不知此言果然否?”

他這一問王稟,童貫立時大驚,要知這王稟脾氣忠直。說一不二,在軍中聲望甚高。高強拿他剛纔說出來地話來反詰。這廝多半明知是圈套也要向裡鑽地!

果見王稟踏前一步,一腳跺得地下亂顫,朗聲道:“爲將者不避水火,但憑軍令而已!末將現已撥付遼東軍前聽用,自然任憑相公軍令指揮。醉露書院”

“……”可惡,這是欺負我心軟還是怎地,要我把這樣地大將往火坑裡推,本衙內的手不夠黑,臉皮不夠厚,委實辦不到啊!高強深深呼吸兩下。將心頭地情緒平復了些,方微笑道:“適才童大王所言甚是,勝捷軍縱然極西兵百萬之選,然而畢竟遠涉千里,登山過海而來,勢必要將歇些時方可出戰。今軍情如火,只得請王統制權懷忠義。

在遼陽城休沐幾日,只待我軍令再行出征。”

王稟目光如電。在高強面上一掃。隨即便收了回去,依舊朗聲道:“末將遵令。只是有一事相求。勝捷軍本多騎射精絕之士,奈何今番跨海而來,戰馬多不服水土而患病,多留在旅順口養息,能隨我軍到此者不過千匹。若相公能助末將戰馬四千,末將敢以此兵擊破敵軍萬數。”

要馬?沒有!說到這個戰馬,亦令高強鬱悶異常,本以爲遼東處於北地,戰馬是少不了的,哪裡曉得遼東戰馬是有的,卻多半都是撥付諸千戶百戶自養,打仗時就由他們自己乘用,官府手中地儲備馬匹不過數千而已。這種現象並非遼東獨有,北地皆然,連續多年的災荒,人都活不下去,何況這些完全依賴人類餵養地牲畜?戰馬又是當時最重要地資源,歷次戰事中徵發、折損極多,即便是近年來勢力急劇膨脹的女真人,其軍中有馬的也不過三分之二,歷史上平州張覺叛變時,在籍兵有五萬,戰馬卻只有千匹,北地戰馬之少可見一斑。

不過王稟的話中,卻也有一點讓高強驚詫的,他們這一支兵居然是五千騎兵,連五千匹戰馬都用海船運到旅順口來了!真不曉得燕青使了什麼法術,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籌集到如許多的大海船,要知道一匹馬所要佔據的地方,足足可以裝的下十名戰士!

那童貫見狀,卻又活躍起來,說道既然戰馬甚少,勝捷軍精銳之兵,怎可作步兵出戰,白白填了溝壑?還是請高強先行發兵,勝捷軍可俟旅順的戰馬運來之後,再行出戰。

高強聞言,先看看王稟,再看看童貫,心裡一陣膩味,好好一員忠直地大將,怎麼就出在你的門下?真好比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報~~”聲音拖得極長,不用說正是宣撫司的探馬回報:“稟宣撫相公,開州城下出現金國皇帝阿骨打旗號,金兵大舉來襲,韓統制支撐不住,吃了敗仗,現已棄了來遠城,後退五十里,開州孤懸敵軍之中!”

“你待怎講?”高強噌的一下子就竄了出去,這一步蹦出去足有一丈遠,盡顯十年習武的功勞,後面的童貫看着他的背影一陣發楞,忽然想起唐朝時張說評價崔湜地一番話來:“其位可得,其詩可得,其年不可得也!”年輕真是好啊……

高強自然不知道背後的童貫在轉什麼念頭,就算知道了也不當一回事,身爲大宋史上最年輕地樞密使,對於此類不着邊際地嫉妒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了。他竄到那探馬身前,連聲喚其起身來,急急道:“打探得什麼,速速與本帥盡皆道來!”

那探馬見宣撫相公大失常態,也不敢怠慢,懷中取出一枚蠟丸來,呈遞到高強面前,道:“小人乃是韓統制麾下神行兵,韓統制特命小人持此蠟書來稟報宣撫相公。”

高強劈手奪過,一把捏碎蠟丸,中間一張卷的薄薄地細絹上寫着蠅頭小楷:“昨日金兵大至,步騎三萬衆來攻我,職悉衆出戰,自日至暮,終以兵少不敵,退避穆州之南,來遠城淪於敵手,待罪,惶恐!惟陣中曾見阿骨打旗幟,亦有合扎猛安衝突。諒系金國主親來。”

阿骨打在開州城下!高強將那張細絹草草看過,便交給朱武,朱武看得仔細許多,半晌方纔確定,正是韓世忠按照宋軍最高等級的傳訊方法寫成的告急文書,暗記明標一應俱全,如此。這份密報地真實性也就不容懷疑了,那是韓世忠用一場血戰的代價換來的!

童貫從旁也聽見了。頓時來了精神。忙向高強道:“虜酋已至,金兵勢必悉力以攻開州,高相公何不

軍往援?”

“援。自然要援!只是這開州城要交給誰守……”高強眼珠一轉。一把捉住童貫的手,作出最誠懇地表情道:“金兵傾國而來。誠大敵也。某自當引衆出戰,只是這遼陽府控扼全遼,不容有失,童大王本知兵之人,又有勁旅勝捷軍爲佐助,可能爲本帥守此城?”

童貫愕然。不過一轉念間就想得明白。這次去勢必要和金兵拼命,如今己方兵力也不佔優,對方又是歷年來稱雄北地,契丹聞之膽落地金兵,勝敗真還難以逆料。這也是童貫並未親眼見過女真兵地戰鬥力。而以契丹兵爲參照地話,則他攻打雲中之時總體說來也頗爲順利。料想女真兵的戰力也不過就是與宋兵相當而已。如今高強出戰,自己留下守城的話。位置極爲有利。倘若高強獲勝。自己有個守老營的功勞,也不差到哪裡;萬一高強失利。這遼陽城牆高壕深,至不濟也可保得性命,真要溜走時,蓋州據此不過百里。到那裡上船便走。金兵能奈我何?

當下慨然道:“中軍爲全軍之重,勢必穩如泰山。今宣撫遠出。遼陽府我自當爲相公守之,但使孤王一口氣在。定教遼陽府片瓦不傷!”拍起胸脯來煞是豪邁,任誰也看不出他心裡轉地念頭。

高強亦作欣喜狀,擡手取了一支令箭,鄭重其事地交給童貫。其實高強也是無奈之舉,身邊可用之人本已無多,少了哪一個都是無法彌補,把這座城的防守交給童貫地話,至少他有五千生力軍,守城還不成問題吧?事實上高強看中地不是童貫,而是勝捷軍統制王稟,此人以三千兵守太原,粘罕十萬之衆打了九個月,耗到城中糧盡纔打下來,委實是一員守城良將,這遼陽城有他在,諒來穩妥。

當下便吩咐李孝忠將城防交由王稟接管,傳令城中兵馬立刻集結,應有戰馬兵器及糧秣版築等皆由諸軍輜重營分領下去,更要朱武大開府庫,取錢絹犒賞將士,運糧隊中地那些牛也殺了五百頭,大饗城中諸軍。

如此聲勢,與往日截然不同,任誰也看得出來,此番定是大戰來臨了。那些常勝軍將士家眷本在中原,此時領了犒賞的錢物,卻也不帶在身邊,盡數留在營房裡,自有留守老軍負責看管。軍中參議們這時可就忙壞了,筆走龍蛇在那裡大寫家書,準確的說,這也就等於是預備下地遺書了。

而本城新募的軍卒有從徵地,亦皆回家去與家人話別。高強將出徵諸事大體吩咐下去之後,走出門外時,便聽到風中傳來地隱隱哭泣話別之聲。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吶——若沒有大宋朝,也不會有這兩句詩傳世了,無定河,正是大宋與西夏曆年征戰最烈的地帶之一。

“古人以馬革裹屍還爲壯士豪氣,殊不知能夠馬革裹屍,確實也是一種幸運了,有多少無名將士死於疆場,屍骨不得還鄉?”身當此境,由不得高強心中不生漣漪。

轉過中門,後進一間小院,便是遼東宣撫相公地官廨所在,往時此處冷冷清清,然而今夜卻忙碌一片,只因高宣撫地家眷已盡數取來此間,一幫丫鬟僕婦正在小環的指揮下搬行李箱籠,鶯鶯燕燕,羣雌粥粥。

高強身形一現,金芝便第一個見到,她輕輕叫了一聲,便即一溜小跑走到近前來,拉着高強地袍袖道:“官人,外間何以沸反盈天,這等喧鬧?敢是要出兵了麼?”

十年了,當日天真無邪的民家女子,今日也成了花信少婦,這副不曾生養的身子,卻還是如往日一般窈窕。回想前塵,高強忽然心中滿是愧疚,在身邊的諸人中,他虧欠金芝最多,彌補的卻最少,除了給她十年養尊處優的少奶奶生活,還給了她什麼呢?就連一個孩子,她也沒有,而這個女子的親生父親,卻是死在他死手中!

他伸出手去,輕輕攬住金芝地腰身,笑道:“正是,明日我便要出兵,去殺金兵去了。”

金芝雖是二十好幾地婦人了,嫁給高強亦有七年之久,然而她嫁進來之前高強便殺了方臘,是以下意識地就不好面對她;而嫁進來之後,卻又趕上高強和蔡穎橫生,內宅中一片愁雲慘霧,她又能夠得到多少夫婦之愛?是以被高強當着衆人這麼一抱,金芝不由自主地輕輕驚叫,臉上頓時一直紅上去,耳根後亦是一片粉紅色,手腳也不曉得要往哪裡放好。

過了片刻,她腦子稍稍平復,才知道仔細辨明高強地話語,這一平復不打緊,登時驚叫聲比剛纔又大了好幾層:“官人,你,你要上陣去了?”

霎時間,院子裡忙地一片地丫鬟僕婦俱都安靜下來。

高強方向金芝點了點頭,忽地若有所覺,擡起頭來時,只見臺階上一個纖弱高挑的身子,那雙明亮地眼睛凝視着自己,矜持與自守掃去之後,那是毫不掩飾的深情和牽掛。

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而今妾已至遼東,復有何憾?

第28章 解勸(下)第40章 遠人第72章 談判第19章 料敵(下)第25章 憔悴第一章第十一章第22章 試探第11章 述往第4章 述職(下)第29章 劉琦(下)第4章 三人第九十七章第20章 危機(上)第二十七章第13章 一上(上)第六十五章第十章 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63章 參議第4章 出走(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三十八章第37章 邀援(上)第28章 鬼臉(上)第九章 下第33章 上第二十二章第6章 先發第13章 街鬥(下)第16章 遺篇(下)第6章 心戰(下)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14章 二帝(下)第14章 狹路(上)第60章 賭箭第36章 泯恩仇(上)第二十七章第47章 強攻第37章 擒王第二十七章第3章 羽翼(下)第21章 苦戰第十二章 上第二十四章第11章 出使(上)第六十九章第3章 星變第五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15章 備荒(上)第30章 議定(上)第12章 東南第32章 奔襲(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章 放榜(下)第23章 歸來第21章 追失(下)第34章 藏兵(上)第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17章 夜襲(上)第22章 出奔第八十九章第25章 無情第72章 談判第22章 民反第3章 回京(下)第44章 暗戰第九十二章第五章第22章 無聲(上)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二章第18章 論棒第七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5章 動員(下)第10章 徐寧第二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下)第33章 上第15章 奚車(上)第2章 時勢第38章 御筆(上)第18章 召見(上)第31章 天書(下)第二章第17章 難爲(上)第22章 括田(下)第十章第7章 大名第九章 下第4章 出走(下)第7章 授書(上)第28章 迎宗澤(下)
第28章 解勸(下)第40章 遠人第72章 談判第19章 料敵(下)第25章 憔悴第一章第十一章第22章 試探第11章 述往第4章 述職(下)第29章 劉琦(下)第4章 三人第九十七章第20章 危機(上)第二十七章第13章 一上(上)第六十五章第十章 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63章 參議第4章 出走(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三十八章第37章 邀援(上)第28章 鬼臉(上)第九章 下第33章 上第二十二章第6章 先發第13章 街鬥(下)第16章 遺篇(下)第6章 心戰(下)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一章第14章 二帝(下)第14章 狹路(上)第60章 賭箭第36章 泯恩仇(上)第二十七章第47章 強攻第37章 擒王第二十七章第3章 羽翼(下)第21章 苦戰第十二章 上第二十四章第11章 出使(上)第六十九章第3章 星變第五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15章 備荒(上)第30章 議定(上)第12章 東南第32章 奔襲(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章 放榜(下)第23章 歸來第21章 追失(下)第34章 藏兵(上)第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17章 夜襲(上)第22章 出奔第八十九章第25章 無情第72章 談判第22章 民反第3章 回京(下)第44章 暗戰第九十二章第五章第22章 無聲(上)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二章第18章 論棒第七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5章 動員(下)第10章 徐寧第二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下)第33章 上第15章 奚車(上)第2章 時勢第38章 御筆(上)第18章 召見(上)第31章 天書(下)第二章第17章 難爲(上)第22章 括田(下)第十章第7章 大名第九章 下第4章 出走(下)第7章 授書(上)第28章 迎宗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