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陳規

史文恭殺的性起,本要再戰,李應好歹勸住,總是一夜山路趕下來,又鏖戰了許久,人縱不怯,馬力已衰,對方現在已經列成了陣勢,將潰兵收攏了去,再沒有剛纔那種趕羊的好事了,史文恭看看沒有什麼可乘之機,這才悻悻收兵,跟着李應進了李家莊。

還沒進莊門,史文恭和欒廷玉便都吃了一驚,只見那門兩旁的牆壁上斷箭斷槍插的滿滿,有些箭頭甚至射進了牆內半隻箭桿之深,可見矢力之勁。那牆頭上下血跡宛然,雖然大多幹涸,卻依舊能讓人想見當時激戰之慘烈。

李應捋了捋自己的鬍子,喟然道:“二位將軍,幾日來守莊血戰,實在一言難盡,此間有一個人,二位將軍可要見上一見,若不是他出力,我這莊子只怕連一日都守不住。”

史文恭見了這等惡戰遺蹟,已經收起了幾分驕狂之色,心知自己適才是有些輕敵了,梁山賊人悍勇之名傳遍江湖,倘若當真對敵起來,自己這區區幾百騎可不夠人家殺的。聽得李應說起有人守莊有功,也生了好奇心,便道:“正要聽聽李大官人守莊戰事經過,還有一件事,我等出發之前,有鄆州兵馬都監扈成領本州兵馬前來應援,聞說被賊人在中道截殺,都殺散了,卻不見扈家兄妹下落,招討相公命我等小心留意。”

李應見說,嘆了口氣道:“扈都監已經到此了,當日他兄妹轉戰到此,已經是人困馬乏,血染徵袍,卻好乃是夜間闖營,我這莊裡又派遣壯士研營,機緣巧合,救得他兄妹二人進來,將士已折損不少。陣亡之人中多有原先扈家莊的莊丁。扈都監心痛之下,傷勢發作,已經是兩天兩夜人事不知,扈三娘哭的死去活來,今晨纔剛剛睡下了。”

史文恭和欒廷玉面面相覷,卻都鬆了口氣,既然扈成兄妹都在,那就還不算如何大敗。折損了幾百廂兵而已。不過聽李應的口氣,眼下也不便探望了,只得權且到莊上歇馬。於路有許多官兵和莊丁知道援軍來到,都是士氣振奮,紛紛舉起手中兵器,歡呼之聲此起彼伏,二將心中得意,那也不消說了。

衆人進了主廳,李應吩咐家丁整頓援軍糧草茶水等項,又命人去請陳學究。

“陳學究?”史文恭一怔。適才李應說有人幫助守莊。出力甚多,還以爲是官軍或者李家莊這裡的什麼壯士悍將,卻不料是個教書的。

欒廷玉本是祝家莊的教師。與扈成乃是舊交,聽說他傷勢嚴重,只是放心不下,告了聲罪,着兩個莊客領着去探扈成了。這廂李應趁機代他向史文恭分說適才之事,他與史祟二將都是舊交,居中說話原也使得,再者史文恭此時也知自己魯莽輕敵,於是輕輕將這件事便揭過了。

不片時,門外走進一人。三十來歲年紀,文士打扮,腰間懸着劍卻是一身褐色的布衣裝束。李應見了極爲熱絡,上前把臂招呼,將他引薦給史文恭:“史指揮,這位便是我向你說的陳規,陳學究,連日守莊。陳先生計謀百出,連戰皆捷,我莊中官兵皆服其能。”

史文恭聽見李應對陳規如此推崇,大爲意外,忙上前施禮,口稱陳教授,那陳規卻笑道:“教授之職,乃朝廷封授,規本一布衣,何可當之?”

說話間,門外又進來幾員將,上前與史文恭通了姓名,原來都是原先楊志地部下,安排在這李家莊駐守的,只是連日戰鬥激烈,好幾人都身上帶傷。史文恭看他們說話間的神情,似乎竟是以陳規馬首是瞻,更是吃驚,便問起連日戰事如何。

陳規便道:“規原籍密州安丘,遊學天下,適在此地教學。前日聞聽賊人圍莊,官兵拒戰不利,待規趕到時,賊已將登城矣!規便向李莊主進言,用長槍臨城攢刺,賊以故不得上城,複用長大竹竿,實以火藥,向城下噴射,用以退敵。”

原來當日花榮首次攻城,僅僅兩營兵力,就險些拿下了城頭,官軍將領楊恕中箭倒下,一時軍心大亂。這陳規鼓動李應率莊丁上城援救,人披雙重甲,持長槍只顧亂刺,城下的梁山軍用的都是步弓,沒有強弩,箭矢射到甲冑上多半難入,登城的嘍兵因爲要爬雲梯,又只能用短兵,根本無法抵擋長槍,一時都被反擊了下去。此時衆賊都在牆角窩着,如果等他們緩過勁來,這院牆本是用土夯築而成的,用不了一會就能挖開,於是陳規又建議用大竹竿,裡面塞緊火藥,後面裝上引線,探出城頭向下噴射。那時代的火藥爆炸力不足,因此軍中有許多用法,多半都是加入毒煙等屬,有似現代地化學武器,一燒之下,牆角的嘍兵站不住,只得敗退下去。

初戰告捷,官兵士氣大振,李應見陳規臨陣鎮定,應對得法,當即將他帶在身邊,作個軍師看待。陳規也不推辭,吩咐官兵依舊各守院牆,只是分隊整裝,長槍防登城,強弩射城下,火藥金汁擂木等防城下,更請李應將莊丁敢戰之士都集中起來,發給麻扎刀和朴刀,作爲預備隊。

等到花榮二次攻莊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打上牆頭,卻又被長槍兵給趕了下來,領隊的錦毛虎燕順身中三槍,若不是嘍兵搶的快,幾乎被撓鉤捉了去。花榮盛怒之下,正要添兵攻城,不料李應此時忽然率軍開門殺出,衆莊丁守土有責,人人奮勇,砍的花榮的弓箭隊抵擋不住,陳屍百餘,而後又回城關門固守。

就這麼幾下板斧,梁山軍愣是破不了,此後兩日都是如此,攻城的士氣日漸低落,守莊的卻是越戰越勇,有個官軍指揮使甚至輕身出擊,闖進了梁山營寨中,只是中了埋伏,折損兵馬不算,自己也被砍了腦袋。

史文恭聽罷,深爲佩服,站起身來向陳規剪拂了,說道:“保全官兵和此間百姓。都是陳學究之大才。陳學究滿腹韜略,爲何不去應舉,爲朝廷出力?”

陳規聽了這話,面上有些難看,冷笑道:“前此蔡京爲相,建三舍學法,規自幼家貧,讀書已是不易。何來盤纏去京師就學三載?樂得躬耕隴畝,遊學教書爲生罷了。”

史文恭聽他怨氣甚重,卻不曉得三舍學法是什麼玩意,象他這樣的武人能識幾個字已經是異數了,哪來的閒心去問朝廷取士地科目?不過這人懷才不遇是一望便知,史文恭忙笑道:“不瞞陳學究,我家招討相公年紀雖輕,卻求賢若渴,甚願禮賢下士,尤重武功之士。學究文武兼資。儀表非凡。我家相公若是見了”必定喜歡地緊,加上學究此次護莊有功。定是要重用的了。”

陳規聽了,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大喜←家中貧寒,負擔不起上京城進辟雍的費用,因此雖然是飽讀詩書,三十好幾了還只是個布衣。這次他在李家莊出現,並非偶然,乃是他聽說朝廷下旨進剿梁山賊寇,大名府建立了三路招討司之後,料知京東一帶必有大戰。這人膽子是大地。不去管什麼“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地那些子曾經曰過的話,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裡有仗打就往哪裡跑,圖的是亂世立功,若能被上官賞識了,引進仕途便不爲難。

他熟悉京東地理,又瞭解了官軍分佈的情況。發覺李家莊的形勢最易發生大戰,於是一個多月前就來到此地,在私熟中教書,等到梁山圍莊,陳規見來了機會,當即出手,一舉成名。

此時聽見史文恭要將他引薦給招討司,陳規心中樂開了花,表面上還是免不了文士的清高之氣,裝作略不在意的樣子,客氣了兩句,轉彎抹角卻來打聽招討司高相公爲人如何。史文恭乃是老江湖了,對他言下之意豈有不知?肚中一面笑,一面將高強吹的天花亂墜,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匡扶宇宙之志,如果高強在這裡聽到了,一定會說他是盜版:“這明明是羅貫中吹噓諸葛亮地話,哪裡是說地本衙內?”

這邊說的正高興,堂下跑進兩個官兵來報:“西路喊殺聲大起,正不知如何。”

衆人聽了,忙即上牆頭去看,卻見西北大路上殺聲隱隱,卻看不見廝殺,料來離的遠了。史文恭便向李應道:“看方向,辨時辰,必是招討相公大軍前來,與賊人廝殺,待末將領本部前去探個究竟。”

李應和官軍諸將見說,都是大爲喜歡,正要應允,陳規忽然道:“史將軍,你昨日離開州城之時,招討相公可曾與你說知今日大軍進兵之策?”

史文恭一怔,這纔想起,走時韓世忠向他說過,從小道進兵之後,有機可乘則戰,不可戰則遊鬥,首要任務是安定李家莊衆人之心,同時威懾賊兵;而今天大軍主力將會直插梁山來兵的後路,逼迫其撤圍而去,然後在對方撤退的過程中相機殲敵。

這幾句話原是記在心裡的,只是早上史文恭大勝一場,得意太過,若不是陳規提醒時,幾乎忘卻了。這刻省起,驚道:“來時相公曾經交代過,大軍今日當從東南進兵,直取賊人後路,以期全殲此賊,怎見西北道上殺聲大起?”

陳規面露微笑,手指西邊道:“招討相公如此用兵,可謂明彼此,知進退。然則方略既定,更不輕變,如此可知,這西北道上殺聲必是賊人疑兵之計,史將軍若是出莊去時,必遭埋伏。”

史文恭和李應等人聽了,盡皆信服,只聽陳規續道:“先時史將軍六百騎踹營,已經將我莊西北兩面敵營盡數毀去,賊兵必定以爲我大軍從此而進,故而設下此計,自以爲萬無一失。此時連營已去,大軍在後,賊人乃是劫掠成性,不久必當解去,如此設計,爲的只是要引誘將軍的馬軍中伏,去此一路精騎,可以安心而退,不虞被追。”

史文恭等將聽了陳規之言,依舊謹守莊院不出,只李應將戰情用書卷寫就了,將兩隻信鴿放出,這鴿兒只能飛大名府,須得轉一手之後,才能飛馬送到鄆州城,那時高強的大軍說不定已經殺到李家莊了,如此通信,也只是聊勝於無。

陳規這一番話,若是吳用在此聽了,怕不要嚇地晚上睡不着覺,皆因事事料中,如同親見一般。這兩日攻莊不下,一方面是莊子裡陳規措置得當,把守得力,另一方面宋江每要撤兵,也拖了不少後腿。

那日花榮初次攻城,一箭射倒了城頭地將官楊恕,宋江嚇的心臟病都要犯了,要是真的把李家莊打了下來,高強不錄了他地皮纔怪!若不是莊子裡隨即將登城的嘍兵都趕了下來,宋江已經準備將吳用綁起來,自己收兵回山去了,至於如何向手下這些頭領和嘍兵解釋,那是另外一回事,眼下他可惹不起高強。

等到次日燕順攻城受了重傷,宋江又要撤兵,吳用卻指望着公孫勝那裡能把鄆州也給打下來,發一筆橫財,苦苦央求宋江且留兩日。也正是軍中領導層意見不統一,夜間營壘把守不嚴,這才使得莊子裡派出的夜襲隊研營得手,順便還救走了此時闖連營的扈家兄妹。

今日被史文恭這麼一鬧,折損嘍兵不下千人,宋江鐵了心要撤,吳用再說什麼,他只是搖頭。吳用此時還不知道公孫勝這個沒義氣的已經拔腿溜回梁山去了,都不肯派人給他送個消息,不過官兵的馬隊突然出現在李家莊外,他也料到鄆州的戰況大約不利。

連日攻莊不果,官兵的援軍又已經趕到,撤兵也已經是唯一的選擇。不過要想撤的安心撤地乾脆”必須要想辦法消滅當面李家莊裡官兵的機動兵力,因此智多星便想了這麼一個誘敵之計,請花榮帶領幾員頭領埋伏在大道兩廂,又準備了拒馬絆馬索等物,單等誘出史文恭這一支騎兵來,便可報了早上被踹營的一箭之仇。

只可惜,左等不來,右等不到,負責誘敵的嘍兵把嗓子都喊的冒了煙,敲鑼打鼓敲的手也發酸,莊子裡卻半點動靜都沒有。吳用這下也沒了主張,只得向宋江道:“哥哥,今番只得連夜撤兵,須命各營如此這般……”

話還沒說完,宋江將袍袖一拂,喝道:“軍師自可主張,何必要我下令!”把手一背,徑自轉入後帳去了。

吳用心中大驚,宋江自來對他甚是客氣,一個作老大,一個作白紙扇,配合的天衣無縫,幾曾見宋江對他這般顏色?料想今次自己用錦囊調兵,宋江全無插手處,已經犯了這個及時雨的大忌。原本以爲在東平府可以打一個大勝仗,宋江縱然不喜,各寨兄弟卻都會支持他,也不甚爲意,不想如今戰況不利,一旦回到山寨後,宋江來個秋後算帳,委實堪憂。

他在帳中只是犯愁,強敵當面,自己夥裡又起了紛爭,這仗如何打法?恐怕連全身而退也不可得了!正在皺眉苦思,只聽帳外腳步聲響,一個人大步走進,見了吳用翻身拜倒,叫道:“軍師哥哥,日間來踹我大營者,見打着史字旗號,必是射死晁蓋哥哥的史文恭無疑!兄弟要請軍師哥哥的將令,前去打開李家莊,取了這史文恭的人頭來,祭奠我晁蓋哥哥在天之靈!”卻是水軍頭領阮小七。

吳用一聽這話,眼前陡然開了一片新天地:既然如此,我何不將計就計?

第一章第2章 言政第32章 奔襲(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4章 掌錢第20章 歸去第十一章 上第五十章第九章 下第16章 變數第12章 東南第10章 曾頭市(下)第30章 思變(上)第54章 雙面第20章 設伏(上)第21章 官逼第六十四章第31章 事後覺第三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四章 下第八十七章第七章第1章 下第24章 理財(上)高俅隨筆第5章 見童(下)第六十五章第17章 難爲(下)第二十八章第3章 星變第19章 藥師第20章 設伏(下)第31章 事後覺第二十四章第21章 苦戰第三十五章第44章 暗戰第三十一章第一章第14章 倭銀第7章 射殺(下)第32章 奔襲(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七十一章第21章 追失(下)第7章 授書(上)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22章 試探第六章第25章 開戶(上)第23章 翻覆第16章 演武(下)第3章 林沖第22章 出奔第24章 詢奸第15章 炒金第五十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13章 夜話(二)第34章 反目(下)第37章 擒王第七十五章第十章 下第十章第35章 受降(下)第三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3章 豪奪第二十八章第28章 不見第4章 述職(上)第十六章第9章 美人第三十五章第45章 整編第八十九章第7章 錢法(上)第四十三章第九十章第四十六章第40章 結局(上)第23章 錢荒(下)第十章 上第二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7章 射殺(上)第4章 述職(上)第十章 上第17章 降服第43章 新軍第23章 金蓮第20章 歸去第13章 右京(下)第5章 驚變第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8章 拔刀第18章 逃亡
第一章第2章 言政第32章 奔襲(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4章 掌錢第20章 歸去第十一章 上第五十章第九章 下第16章 變數第12章 東南第10章 曾頭市(下)第30章 思變(上)第54章 雙面第20章 設伏(上)第21章 官逼第六十四章第31章 事後覺第三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四章 下第八十七章第七章第1章 下第24章 理財(上)高俅隨筆第5章 見童(下)第六十五章第17章 難爲(下)第二十八章第3章 星變第19章 藥師第20章 設伏(下)第31章 事後覺第二十四章第21章 苦戰第三十五章第44章 暗戰第三十一章第一章第14章 倭銀第7章 射殺(下)第32章 奔襲(下)第1章 清溪銀(下)第七十一章第21章 追失(下)第7章 授書(上)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22章 試探第六章第25章 開戶(上)第23章 翻覆第16章 演武(下)第3章 林沖第22章 出奔第24章 詢奸第15章 炒金第五十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13章 夜話(二)第34章 反目(下)第37章 擒王第七十五章第十章 下第十章第35章 受降(下)第三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3章 豪奪第二十八章第28章 不見第4章 述職(上)第十六章第9章 美人第三十五章第45章 整編第八十九章第7章 錢法(上)第四十三章第九十章第四十六章第40章 結局(上)第23章 錢荒(下)第十章 上第二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7章 射殺(上)第4章 述職(上)第十章 上第17章 降服第43章 新軍第23章 金蓮第20章 歸去第13章 右京(下)第5章 驚變第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8章 拔刀第18章 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