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皇宮裡的陰謀!

當關羽聽到侯官被搬空的消息後,只能和馬良相對苦笑,曹軍稱霸海上,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再說了,畢竟侯官那時還算是孫策治下,曹軍正與孫策交戰,自然無所不用其極。可惜了,本來還想用那裡的糧食來平息物價的,這下白費了。

就在他們嘆息的時候,壽春城內的大官們卻沒有閒着,而是趁着夜色悄悄聚集在一起。自從曹操擔任大漢軍政議事會委員長、曹鑠擔任大漢丞相建立內閣後,六部就代替了九卿,將皇帝身邊羣臣們的權力剝奪得一乾二淨。本來投機作官的這些人都失去了權力,天天也就遛狗鬥雞,沒什麼事情可幹。

前幾天,劉協(漢獻帝)爲了拉攏曹操保住自己的皇位,特意下詔准許曹操“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不過人家曹操一直在鄴城理事,沒事也不會來這裡上朝走形式,這些個特權根本就沒有用處。再說了,爲了身後名聲着想,曹操更是在曹鑠的勸說下予以屢次推辭不受。

劉協心裡沒底,這皇帝現在雖然是個虛名沒有實權,可是也是無上榮耀啊,千萬別在自己手裡丟了。雖然曹操現在沒有篡位的意思,可是備不住他的兒子曹鑠、曹昂有啊,趁着自己還有點自由的時候,得趕緊想辦法。

劉協召集伏完、伏皇后等十餘人悄悄商議,衆人唉聲嘆氣,根本就沒有什麼主意。現在北國上下,全部爲曹軍所控制,壽春雖然在皇室手,可是兵少將寡,又沒有物資儲備,自保都成問題;而南方孫策重傷昏厥,其子孫紹年幼不能壓制重臣;關羽只顧得報劉備身亡之仇,居然與曹軍結盟,目前正在建安郡激戰潘璋;諸葛亮雖然頻繁向壽春派遣使者、進貢財物但是勢力太弱,派不上用場;唯一有兵的大漢宗室劉璋卻又對曹家父子納貢稱臣,沒有反叛的勇氣,他手下張鬆等人更是公然投靠曹鑠,爲其南征大軍徵集糧秣。該怎麼辦呢?該怎麼辦呢?

伏完心有個想法,他猶豫再三,但是知道這是自己女婿劉協生死存亡之際,不能藏拙。他環顧左右,見都是心腹之人,便對劉協說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不知該說不該說。”

劉協苦笑了一下,低聲說道:“只要有辦法就說吧,現在這個時候哪怕飲鴆止渴也是值得的。如今朕這個大漢天子,詔令出了城門就沒了效力。就連這壽春城,也不知有多少曹操的探子回想當年,恍若一夢啊”

“陛下”伏完陪着嘆了一口氣,低聲說道:“爲今之計,只能夠痛下決心,與曹賊對抗到底。巴蜀並沒有遭受太多戰亂,物資充沛,君郎(劉焉之字)與季玉(劉璋之字)多年來治理得頗有效果,堪稱是天府之地啊不如請那諸葛亮入蜀,以蜀地對抗曹鑠。這樣曹鑠投鼠忌器,肯定不敢再逼迫咱們。咱們手上也能夠再掌控權力,而且漢室也有復興之地,陛下也有以王師根除曹軍的機會”

“以蜀地對抗原,以諸葛亮對抗曹鑠?”劉協慢慢重複了一遍,慢慢搖了搖頭,“國丈,那季玉畢竟是大漢宗室,況且他們父子在巴蜀經營多年,諸葛亮能壓得住陣腳嗎?”

伏完聽劉協的語氣就知道他已經同意了,只是下不了決心。伏完連忙說道:“陛下且放寬心,此策我已經思慮多時。劉季玉雖是我大漢宗室,但是相比較抗曹大業來說,這點犧牲還是值得的。至於諸葛亮能否對抗曹賊,我已有數成把握,請允許我爲陛下分析一下。”

見劉協點頭,伏完上前一步,低聲說道:“想那曹操、曹鑠二賊,近來頻繁通過軍政議事會、內閣通過政令,禁止土地兼併,限定田地上限。偏偏曹鑠這個奸賊利用奇技yin巧之物,展商業,以商賈巨利來吸引原豪門,愣是將他們的反彈給壓了下去。那些所謂的名門,居然見利忘義,被曹鑠所矇蔽,投身於商賈賤業,完全忘記士農工商之商賈可是地位最低的長此下去,國將不國啊

不過曹賊絕對不會想到,他們所頒佈的這些法令,正好將巴蜀豪族推入咱們懷。蜀地土地兼併嚴重,大部分土地都集在當地幾個豪族手,加上交通不便,沒有什麼商業前景,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曹鑠禁止一個家族擁有過量土地,就相當於宰殺蜀地豪族,他們肯定會拼死反對曹鑠號令,也就會認同咱們的大義。這是其一”

伏完看着大家都集註意力盯着自己,心暗自得意,努力繃緊臉上神經,繼續說道:“劉璋子承父業,勢力看似牢固,其實卻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宅子,根本就經不起什麼風雨。過去劉焉重用趙韙等蜀外士子,而慢待賈龍等本地人士,致使外地才俊與蜀地才子間矛盾頻。劉焉在時尚能夠壓制一二,自劉焉去世後,劉璋優柔寡斷,雖然贏得忠厚名聲,但是蜀地局勢越緊張。各地各自爲政,並不盲目聽從成都命令。只要諸葛亮秉承大義入蜀,起碼有一半以上人士會積極主動地投靠反曹大業。這是其二”

伏完見衆人都點頭稱許,心更是大樂,他忍不住笑着說道:“當年衣帶詔一事流傳甚廣,蜀地也有呼應之事,只不過被劉璋壓住而已。不過士族卻心有不甘,前些日子特委派法正爲代表,前來向陛下宣誓盡忠”

看着大家幸福的表情,伏完有些得意,不過他不敢逾越,所以解釋道:“恩,爲了不引起曹賊注意,我將他安排在莊園裡,並沒有讓他參加此次會議。爲了保密起見,直到現在我纔敢說出。如今蜀地支持曹鑠的張鬆等人,官位不顯,縱使是竭力反抗,也不可能起到什麼作用。而法正等人深受劉璋信任,掌控大權。再加上諸葛亮是荊州大賢,白手起家,現在掌握兩郡,手握精兵數萬。有這…,蜀地必將成爲反抗曹軍的根基所在,必將爲陛下大權迴歸做出應有的貢獻”

“好好好”劉協連說三個好字,他激動地走上前來,拉住伏完的手說:“國丈,今日朕纔看到脫困的希望這壽春城雖然全是忠臣,但是壽春城外卻佈滿了奸賊。如果能將蜀地掌握在手,朕也願意白龍魚服,潛往蜀地。遙想往日高祖斬白蛇起義,被那項羽分封在蜀地,正是從那裡起步建立我大漢基業如今希望也在蜀地,國丈,望你與那法正共商大事,一舉成功”

“陛下……”伏完深深地拜了下去:“願陛下謹之慎之,開創新的基業”

劉協上前想要將他攙起,伏完卻再次深深拜下,低聲說道:“老臣還有一事要奏,希望陛下恩准望陛下恕罪”

“國丈不必如此,快快請起”劉協笑着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朕統統準了”

“陛下,臣未經陛下允許,與那議郎董昭商議,由他提議,賜予曹操九錫”伏完深深俯下身去,顫聲說道。

“什麼?九錫?”劉協猛地往後退了一步,用手指着伏完,顫聲問道。那神情,就像是踩了一條毒蛇一樣

那麼,九錫是什麼呢?車馬(大輅、戎輅各一。大輅,金車也。戎輅,兵車也。玄牡二駟,黃馬八匹);二,衣服(袞冕之服,赤舄副焉。袞冕,王者之服。赤舄,朱履也);三,樂懸(樂懸,王者之樂也);四,朱戶(居以朱戶,紅門也);五,納陛(納陛以登。陛,階也);六,虎賁(虎賁三百人,守門之軍也);七,鈇鉞(鈇鉞各一。鈇,即斧也。鉞,斧屬);八、弓矢(彤弓彤矢百。彤,赤色也。玈矢千。玈,黑色也);九,秬鬯圭瓚(秬鬯一卣,圭瓚副焉。秬,黑黍也。鬯,香酒,灌地以求神於陰。卣,樽也。圭瓚,宗廟祭器,以祀先王也)。

王莽亂政之時,求賜九錫,而後西漢滅亡,東漢興起。賜九錫者本是嘉賞有殊勳的老臣,但是自王莽以後,再也沒有人被賜九錫。劉協緊盯着伏完,壓低聲音說道:“給朕一個理由”那聲音低沉至極,卻隱隱有金石之音

伏完汗流浹背,臉冷汗直流,但是愣是沒敢去擦一下。他沒有想到劉協的反應會如此之大,不過他更不敢不說話:“陛下,九錫之禮,如今已不是人臣所能受。爲了巴蜀大業,希望陛下以九錫置曹操於火爐之上,令他的野心暴露無遺,讓天下忠臣都看清楚曹操的面目,與他徹底決裂這樣亂臣賊子再也藏匿不住自己的野心,天下仁人志士也可立誓與曹賊決死相爭”

劉協輕輕點了點頭,然而茲事體大,也不敢貿然下決斷。他咬了咬牙,再次追問道:“那董昭是何人?你爲何要與他商議此事?”

劉協這次沒有讓伏完起身,伏完自然不敢起來,他只是擡起頭來,對劉協說道:“董昭乃是一奸佞人,妄想邀功而已。他過去投靠袁紹,後來袁紹死後,董昭立即改換門庭,投靠曹賊。不過這等行徑,就連曹賊也看不上眼,根本不受其重用,只是賞了他一個議郎的閒職而已。爲了加官進爵,那董昭就想出九錫的點子,試圖討好曹賊

至於老臣爲何與他商議此事,因爲即使沒有老臣,董昭也要公開此事,以在曹賊那裡博取欣賞。既然如此,還不如用這九錫來麻痹曹賊,緩和陛下與他的關係,再讓這曹賊坐上火爐被天下烹烤呢”

劉協咬牙說道:“且容我思考一二”

“陛下”殿羣臣全都深深叩,“請陛下忍今日之辱,日後才能成就大業”

劉協硬生生咬碎了一顆大牙,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選擇,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給大家留下果斷的印象呢。於是劉協猛地一拍几案,“好好好就依汝等之見,賜予那曹賊九錫之禮就讓他今日的風光,爲來日殉葬”

於是第二日,董昭便上奏道:“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大臣能夠像委員長曹孟德公一樣拯救國家,建立起如今的偉業。就算是周公、呂望,也趕不上曹公的功勳。這些年來,他櫛風沐雨,掃蕩羣兇,與百姓除害,還百姓一個朗朗晴天,讓漢室復存以他今天這樣的偉大功業,怎麼能讓他長期屈從於臣屬之列呢?曹公雖然多次推辭,說自己德行趕不上古代先哲,但是如果不加以封賞,天下人都會覺得不公。希望陛下下詔,賜予曹公九錫之禮”

羣臣稱善,於是劉協下詔,賜予曹操九錫之禮。不過詔書到了鄴城,卻被曹操封還。

曹操當時正在打“鬥霸王”(鬥地主),他對一起打牌的夏侯惇、曹洪說道:“不知那劉協兒又搞些什麼,豎子安可置我於火上?”

曹操於是命人封還旨意,並命荀彧代爲上奏。荀彧上奏道:“孟德當初本因大義起兵,一心一意,輔佐朝廷,安定國家。其忠貞誠懇,謙恭退讓,天下皆知。天子嘉賞他的品行與功績,更應該砥礪他的品德,不應採用九錫這種非人臣之禮”

衆臣皆稱善,於是共同上奏朝廷,請求取消前旨。董昭、伏完慌了手腳,再次上奏,以天子無戲言爲由,請求再次授予曹操九錫之禮。曹操與曹鑠商議後,再次封還詔書,並建議朝廷以妄求悻進之罪剝奪董昭議郎之職於是天下皆稱曹操之善,董昭、伏完可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劉協本來就有些個不情不願,便順水推舟,取消了那賜九錫的詔書。

(今日三更一萬字,祝大家五一節快樂)

第4章 衣帶詔?!(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68章 刺殺孫尚香!(下)第35章 重創關平第71章 倒黴透頂的張勳第6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中)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25章 奇女子王異(下)第6章 初掌幷州(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56章 九真定 日難平第62章 煽風點火的曹真第94章 長驅直入!第27章 蔣幹勸周瑜第69章 決戰定軍山!第72章 悶酒悲歌第24章 進軍青州第21章 賈詡也有失算時(上)第78章 連環計(一)第67章 獻帝算個鳥第61章 秀字營出擊第42章 白耳精兵的末日第10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上)第55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中)第56章 九真定 日難平第1章 在路上第63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上)第24章 進軍青州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48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六)第61章 先鋒戰,鑠元刀稱雄第51章 諸葛亮的慘敗第44章 討伐白波第95章 長驅直入(續)第36章 千里走單騎(上)第57章 攻佔澎湖島第54章 雪中奮短兵(中)第69章 奇襲烏巢(上)第70章 做人當如曹孟德!第6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中)第39章 關羽:古爾丹?!第54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上)第75章 攻破壽春第5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上)第83章 江東鉅變!(上)第41章 討伐白波(三)第93章 朱桓的決死攻擊(下)第50章 劉備收趙雲(上)第14章 潞河狼煙起(上)第67章 刺殺孫尚香!(中)第43章 悲兮,於毒(七)第17章 歷城風雲(五)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70章 連環計第20章 青州黃巾作亂忙(下)第2章 老友,快走!第5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四)第75章 攻破壽春第42章 討伐白波(四)第73章 吳太夫人:給我宰了劉備第13章 江南事第23章 袁譚:孟德大人,救救俺吧!第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37章 橋頭堡遇襲第50章 曹操遇刺(一)第7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22章 親射虎,孫權的絕唱(下)第19章 歷城風雲第26章 袁術:呂布託名漢將,實爲漢賊(中)第11章 魏延魏瘋子(上)第64章 迴光返照(下)第22章 收服青州黃巾(上)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37章 漢昌決戰(上)第44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二)第15章 圍魏救趙(三)第40章 白衣渡江第18章 孫策拔劍(下)第72章 簽下“賣身契”的郭嘉第28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五)第61章 氐人內鬥起第93章 朱桓的決死攻擊(下)第26章 袁術:呂布託名漢將,實爲漢賊(中)第29章 山谷明志第17章 孫策拔劍(上)第62章 所向睥睨第70章 連環計第64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中)第36章 那一劍的風情(一)第59章 夷洲大海戰!(下)第34章 馬超戰顏良(下)第12章 無雙謀士法正第15章 歷城風雲(三)第28章 時疫?!第66章 遠征烏桓!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38章 曹操起兵(下)第2章 界休城下(上)第27章 做客關羽大營(上)
第4章 衣帶詔?!(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68章 刺殺孫尚香!(下)第35章 重創關平第71章 倒黴透頂的張勳第6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中)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25章 奇女子王異(下)第6章 初掌幷州(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56章 九真定 日難平第62章 煽風點火的曹真第94章 長驅直入!第27章 蔣幹勸周瑜第69章 決戰定軍山!第72章 悶酒悲歌第24章 進軍青州第21章 賈詡也有失算時(上)第78章 連環計(一)第67章 獻帝算個鳥第61章 秀字營出擊第42章 白耳精兵的末日第10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上)第55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中)第56章 九真定 日難平第1章 在路上第63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上)第24章 進軍青州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48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六)第61章 先鋒戰,鑠元刀稱雄第51章 諸葛亮的慘敗第44章 討伐白波第95章 長驅直入(續)第36章 千里走單騎(上)第57章 攻佔澎湖島第54章 雪中奮短兵(中)第69章 奇襲烏巢(上)第70章 做人當如曹孟德!第6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中)第39章 關羽:古爾丹?!第54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上)第75章 攻破壽春第5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上)第83章 江東鉅變!(上)第41章 討伐白波(三)第93章 朱桓的決死攻擊(下)第50章 劉備收趙雲(上)第14章 潞河狼煙起(上)第67章 刺殺孫尚香!(中)第43章 悲兮,於毒(七)第17章 歷城風雲(五)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70章 連環計第20章 青州黃巾作亂忙(下)第2章 老友,快走!第5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四)第75章 攻破壽春第42章 討伐白波(四)第73章 吳太夫人:給我宰了劉備第13章 江南事第23章 袁譚:孟德大人,救救俺吧!第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37章 橋頭堡遇襲第50章 曹操遇刺(一)第7章 曹植的夷陵一日(下)第102章 捉關鳳奇襲邵武第22章 親射虎,孫權的絕唱(下)第19章 歷城風雲第26章 袁術:呂布託名漢將,實爲漢賊(中)第11章 魏延魏瘋子(上)第64章 迴光返照(下)第22章 收服青州黃巾(上)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37章 漢昌決戰(上)第44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二)第15章 圍魏救趙(三)第40章 白衣渡江第18章 孫策拔劍(下)第72章 簽下“賣身契”的郭嘉第28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五)第61章 氐人內鬥起第93章 朱桓的決死攻擊(下)第26章 袁術:呂布託名漢將,實爲漢賊(中)第29章 山谷明志第17章 孫策拔劍(上)第62章 所向睥睨第70章 連環計第64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中)第36章 那一劍的風情(一)第59章 夷洲大海戰!(下)第34章 馬超戰顏良(下)第12章 無雙謀士法正第15章 歷城風雲(三)第28章 時疫?!第66章 遠征烏桓!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38章 曹操起兵(下)第2章 界休城下(上)第27章 做客關羽大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