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做人當如曹孟德!

話說曹植指揮敢死隊突襲濡須水邊得手,縱火焚燬攔江鐵索,爲曹軍戰船清理出水道。而徐盛中了蔣濟之計,不願意過多折損實力的他立即撤離營寨,爲了及時避開曹軍主力,徐盛放棄了對贏火所部的圍攻。就這樣,七寶山之役贏火重傷、曹軍損失八成,而江東部隊損失也在萬人左右,這場戰鬥,沒有勝利者。

很快,曹鑠率領三萬後續部隊來到濡須山下,一時間,錦旗招展、鑼鼓飛揚,十分熱鬧。不過曹軍並沒有贏得水陸並進的機會,因爲此時徐盛所部已經在呂蒙派出的部隊接應下,在濡須水邊重新建立大營。雖然徐盛顧忌曹軍水軍重型弩炮的威力,將大營建立在遠離濡須口的一處高地,但是他所選的大營地勢十分巧妙,正好卡在了兩條交通要道之間,地理位置較爲優越。而且孫策也已經率領匆忙徵集的一萬士卒來到了濡須口,正與曹軍隔江對峙。

其實曹鑠此次出擊,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最大可能地消耗孫策所部的戰爭潛力。這時正是農忙季節,曹軍人力資源充沛,職業化的輜重部隊不需要過多的民夫就可以滿足後勤補給的需求。而孫策所部派系林立,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損,不會主動來做勞役,孫策也需要用輜重分配來牽制衆將部曲的發展,以利益來維繫他和將軍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孫策不得不徵集大量青壯來服徭役,免不了耽誤農時,影響收成。這就是曹爍正大光明的陽謀,孫策情知中計,但是也無可奈何

所以曹鑠並沒有着急來打什麼大戰、決戰,他只是按部就班地經營濡須口東西二關,指揮部隊堅守營寨,時不時以小股部隊偷襲孫軍,保持一種緊張態勢。曹鑠還命令工程兵部隊監督奴隸們拓寬道路、修建直道,方便中央用兵。

此處已是江南腹地,奴隸們主要來源於倭島,後世那些個極富“人道主義”精神的歷史愛好者常常感嘆:倭島原住民沒有倒在頻發的地震、海嘯中,卻將所有的血汗都埋在了大漢那四通八達的直道網絡中,每一里直道下都埋藏着數十縷不能歸國的倭島哀魂。後世倭島原住民男子的集體消亡,邪馬臺女兒國的建立,都是曹鑠雄心勃勃的築路工程帶來的後果。

閒着沒事,曹鑠想起來後世的活字印刷術,他與隨軍的能工巧匠共同研究,在大漢科技司的幫助下,終於將此技術成功研製出來。曹鑠過去泡中文網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的情節,人家回到古代立馬印報紙、印雜誌,賺錢不少。可是等曹鑠想要嘗試一下的時候,才發現,在這個識字率極低的時代裡,這些都是意yin而已。不過曹鑠也沒有全部喪失信心,隨着曹軍士卒識字班的長期以來的教育,隨着大漢三年制義務速成教育制度的落實實施,相信曹鑠在有生之年裡還是能夠看到報紙滿天飛的。

活字印刷術研究成功後,曹鑠立即用它來刊印義父曹操剛剛寫出來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將此全文印發各部隊,組織士兵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曹爍覺得曹操的這篇文章回顧了統一中國北部的過程,表達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復統一爲己任的政治抱負。文章寫得坦白直率、氣勢磅礴,充滿了豪氣,充分表現出政治家的氣度和見識。認真學習這篇文章,對於提高全軍的思想境界很有幫助。

文章大意如下:

“我被舉爲孝廉時,年紀還很輕,自以爲不是那種隱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唯恐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想當一個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來建立自己的名譽,讓世上的人都清楚地瞭解我。因此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這就觸犯了那些朝廷的權貴。因而被豪強權貴所恨,最後義憤填膺,託病還鄉了。

辭官之後年紀還輕,返回家鄉,整年不出,在譙縣東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棟書房,打算秋夏讀書、冬春打獵,只希望老於荒野、不被人知,但是這個願望最終還是沒有能實現。爲了報效國家,我還是被徵召做了都尉,又調任典軍校尉,心裡就又想爲國家討賊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當個徵西將軍,死後在墓碑上題字說:“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呵呵,這就是我當時的志向。

然而很快就遇上董卓犯上叛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這時我組建子弟兵,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討伐董卓的戰役中,打了許多仗、吃了不少苦,總算是還有一點成績。我的義子曹鑠那時年齡尚輕,從小就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完成了我的一個夢想,那就是披堅執銳,爲我大漢守衛邊關,在幷州重現大漢威儀,使四方蠻夷都受到大漢教化。當我不能出征的時候,子烈毅然接過我手中的戰槍,爲我大漢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作爲大漢軍政議事會委員長的我,雖然不能出征立功,卻也爲我大漢重振朝綱、再現威儀做出了我力所能及的貢獻。

今天我說這些,好像很自大,實是想消除人們的非議,所以才無所隱諱罷了。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那樣戰亂頻發,還不知道會有多少累累白骨遺落沙場,令人扼腕嘆息啊

如今的大漢百姓,有着從來沒有過的權利,享受着國家強勢所帶來的好處。如今的大漢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我大漢公民的天下現在雖說不是路不拾遺的盛世,但是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爲治世,成爲一片樂土

從前燕國的樂毅投奔趙國,趙王想與他圖謀攻打燕國。樂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說:“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獲罪,被放逐到別國,直到死了爲止,也不會忍心謀害趙國的普通百姓,何況是燕國的後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殺蒙恬的時候,蒙恬說:“從我的祖父、父親到我,長期受到秦國的信用,已經三代了。現在我領兵三十多萬,按勢力足夠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大義,不敢辱沒先輩的教誨,而忘記先王的恩德。”

我每次閱讀有關這兩個人的書,都感動得悲傷流淚的。從我的祖父、父親直到我,都是擔任皇帝的親信和重臣,可以說是忠於朝廷、忠於大漢的。到了曹鑠兄弟,他們仍在爲大漢的安危來奮鬥,來拼搏,這樣的事情在我曹家已經超過三代了。那年朝中有人誣陷於我,派出刺客卑劣地刺殺我,當時我遇刺重傷,吐血逾升,可還是記得維護朝廷尊嚴與穩定,將兇手舉起、輕輕放下。

我所以這樣勤勤懇懇地敘說這些心腹話,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書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恐怕別人不相信的緣故。但要我就此放棄所統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這也是不行的。

爲什麼呢?不是怕放棄了兵權會遭到別人的謀害,而是爲了維繫朝廷這來之不易的穩定,保障大漢軍政議事會政令的暢通無阻,爲我大漢繁榮昌盛做出貢獻。再說了,我曹氏一家滿門忠烈,爲大漢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威信甚高。如果有人妄想與我爲敵,軍士們第一個就不會答應。如果有人逼迫我放棄兵權,我想大漢的軍隊也許就要鬧翻天了吧。

每當我讀到介子推逃避晉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賞賜,沒有不是放下書本而感嘆,以此用來反省自己的。我和子烈等人仰仗着國家的威望,代表大漢出征,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想要辦到的事,做起來無不如意,心裡有所考慮的事,實行時無不成功。就這樣掃平了天下,沒有辜負朝廷的使命,沒有辜負大漢百姓對我們的期望。這可說是上天在扶助我大漢,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

然而聽說最近朝廷上有一股風聲,說要給我冊封四個縣的領地,給我兒曹爍兩個縣的領地,讓我們各自享受三萬戶百姓所繳納的地稅,這雖然是天子對我們的信任、雖然是朝廷對我們的嘉獎,可是我們有什麼功德配得上它呢真正做出貢獻的是那些默默無名的士兵、是那些勤勤快快的百姓,是那榮軍農場中不悔的傷殘軍人,是那英烈祠裡烈士的英魂

如今天下還未平定,還不是享受的時候;即使天下平定、四方太平,我們也要牢記我們是爲百姓做事的,不是來升官發財做老爺的我和子烈商議再三,懇請天子、大漢軍政議事會考慮我們的意見。我們希望朝廷能夠把這些想要獎勵我的財物用做農田水利實施的改造、用作三年速成義務教育的補貼等地方,用在亟需解決的問題上,實實在在地用在大漢百姓的身上謹以此文,來表示我與子烈的態度,也鄭重希望朝廷能考慮我們兩人的意見。”

文章傳遍大江南北,衆人齊聲贊曰:“做人當如曹孟德,生子當如曹子烈”

正文 第七卷第七十章 做人當如曹孟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跟隨曹操》

第70章 奇襲烏巢(下)第29章 壯哉,杜蒦!第11章 猛將大豐收第74章 缺糧的劉備攻城了第56章 劍閣淪陷(中)第2章 界休城下(上)第17章 香囊事件(上)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40章 討伐白波(二)第37章 千里走單騎(中)第64章 滎陽之戰(二)第29章 山谷明志第66章 諸葛亮自食惡果第53章 大敗袁尚第66章 刺殺孫尚香!(上)第4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三)第47章 黃忠之降第39章 漢昌決戰(下)第3章 張鬆被刺 王累死諫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72章 攻佔襄平第55章 雪中奮短兵(下)第43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一)第11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下)第39章 那一劍的風情(四)第53章 雪中奮短兵(上)第65章 袁術稱天子第38章 關羽雄起!(三)第63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上)第61章 尹伊:孫觀,我要嫁給你!(中)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39章 那一劍的風情(四)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67章 獻帝算個鳥第58章 氐人叛亂第32章 “草船借箭”第44章 公孫瓚之死(下)第77章 官渡之戰的尾聲(上)第86章 決戰紫禁之顛(三)第33章 轅門射戟,呂布VS太史慈(二)第83章 連環計(六)第77章 劉備之死(下)第12章 多事之秋第66章 終結者文聘第18章 歷城風雲(六)第32章 裸奔的董卓(上)第60章 新官上任數把火第56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第39章 併吞代郡(中)第16章 蹴鞠新帥曹操:推倒鄒氏不是夢想(下)第51章 陽平關之殤第1章 “隱居”的諸葛亮第81章 連環計(四)第41章 決死衝鋒!(中)第79章 連環計(二)第38章 漢昌決戰(中)第60章 那大戰前的濃霧第66章 無辜的夏侯廉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64章 滎陽之戰(二)第11章 劉璝獻計敗黃忠第101章 水淹七軍(下)第74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下)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74章 掘地取水與望梅止渴第64章 白馬盟誓獻幽州第77章 孫權失寵第64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中)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65章 賠了黃崇又折兵第11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下)第9章 泠苞獻計諸葛慌第13章 幷州軍政大改革第3章 界休城下(下)第22章 賈詡也有失算時(下)第10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上)第41章 漢話、漢字資格等級考試第33章 關羽的抉擇第63章 迴光返照(中)第14章 歷城風雲(二)第16章 韓遂的兜襠布!(下)第57章 箭射周瑜!第65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下)第33章 關羽的抉擇第60章 淳于瓊的算計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65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下)第76章 劉備之死(中)第66章 濡須口,斬殺公孫陽第23章 子龍出馬!第83章 連環計(六)第39章 關羽雄起!(下)第36章 何去何從第10章 西征的開始第1章 混跡洛陽初識曹操(上)第70章 我是少先隊員裴元紹第2章 混跡洛陽初識曹操(下)第37章 那一劍的風情(二)第15章 徐庶來歸
第70章 奇襲烏巢(下)第29章 壯哉,杜蒦!第11章 猛將大豐收第74章 缺糧的劉備攻城了第56章 劍閣淪陷(中)第2章 界休城下(上)第17章 香囊事件(上)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40章 討伐白波(二)第37章 千里走單騎(中)第64章 滎陽之戰(二)第29章 山谷明志第66章 諸葛亮自食惡果第53章 大敗袁尚第66章 刺殺孫尚香!(上)第4章 玄武營,戰鬥在河東(三)第47章 黃忠之降第39章 漢昌決戰(下)第3章 張鬆被刺 王累死諫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5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下)第72章 攻佔襄平第55章 雪中奮短兵(下)第43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一)第11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下)第39章 那一劍的風情(四)第53章 雪中奮短兵(上)第65章 袁術稱天子第38章 關羽雄起!(三)第63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上)第61章 尹伊:孫觀,我要嫁給你!(中)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39章 那一劍的風情(四)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67章 獻帝算個鳥第58章 氐人叛亂第32章 “草船借箭”第44章 公孫瓚之死(下)第77章 官渡之戰的尾聲(上)第86章 決戰紫禁之顛(三)第33章 轅門射戟,呂布VS太史慈(二)第83章 連環計(六)第77章 劉備之死(下)第12章 多事之秋第66章 終結者文聘第18章 歷城風雲(六)第32章 裸奔的董卓(上)第60章 新官上任數把火第56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第39章 併吞代郡(中)第16章 蹴鞠新帥曹操:推倒鄒氏不是夢想(下)第51章 陽平關之殤第1章 “隱居”的諸葛亮第81章 連環計(四)第41章 決死衝鋒!(中)第79章 連環計(二)第38章 漢昌決戰(中)第60章 那大戰前的濃霧第66章 無辜的夏侯廉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64章 滎陽之戰(二)第11章 劉璝獻計敗黃忠第101章 水淹七軍(下)第74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下)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74章 掘地取水與望梅止渴第64章 白馬盟誓獻幽州第77章 孫權失寵第64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中)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65章 賠了黃崇又折兵第11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下)第9章 泠苞獻計諸葛慌第13章 幷州軍政大改革第3章 界休城下(下)第22章 賈詡也有失算時(下)第10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上)第41章 漢話、漢字資格等級考試第33章 關羽的抉擇第63章 迴光返照(中)第14章 歷城風雲(二)第16章 韓遂的兜襠布!(下)第57章 箭射周瑜!第65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下)第33章 關羽的抉擇第60章 淳于瓊的算計第60章 一戰定武都第65章 呂布配獻帝,還是頭一回(下)第76章 劉備之死(中)第66章 濡須口,斬殺公孫陽第23章 子龍出馬!第83章 連環計(六)第39章 關羽雄起!(下)第36章 何去何從第10章 西征的開始第1章 混跡洛陽初識曹操(上)第70章 我是少先隊員裴元紹第2章 混跡洛陽初識曹操(下)第37章 那一劍的風情(二)第15章 徐庶來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