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中英停戰條約

1892年9月30日,在北京發生的兩件大事情,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格局,當天,經過11天幾乎徹夜不眠的磋商,同時有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奧匈等多國外交官參與的情況下,《中英停戰和平條約》在北京簽下草案,將同時遞交兩國首腦進行最後的簽署。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這一條約的簽署,將一個橫跨東亞、北澳、孟加拉的龐大中國定格在歷史的年輪上,而中國已經毫無爭議的成爲了整個亞洲的中央帝國,周邊小國無一例外成爲大中華的行省、邦聯國、藩屬國,就是大英帝國,這一次也不得不承認對這一新興強國的尊重。

英國對中國世界地位的承認,也獲得了他們所需要的戰爭體面,條約中,雙方對於中英戰爭的字面表述——因地區爭端而引發了國家衝突——讓英國政府可以體面的結束戰爭,而且,還獲得了中國政府承諾的,對馬六甲海峽的共同管轄權。

而馬六甲海峽權力的維持,則是以北澳洲250萬平方公里荒原的代價獲得的,事實上,英國政府已經全面失去了那片土地的控制權,預期被動失去,還不如主動放棄,換取更多的實際利益,這一次,鮑爾公使確實做到了……

中國政府同意保留遠東艦隊保留星洲港,並且全面開放馬六甲沿岸所有港口爲自由港,而海峽殖民地……紙面上而言,依然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骨子裡,這裡已經建立起來的馬來亞華人邦聯州,以及馬來人選擇加入大中華的地方州,英國對地方的管轄已經徹底的失去!

消息經過中國報紙披露後,很自然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無數熱血青年涌上街頭慶祝新中國的歷史性崛起,羸弱了數十年的中國,終於在這一天走上了與世界強國完全對等的位置。

但引發國人更大熱情的,絕非這一場堪稱史詩的國家級對抗。而是秦鎧內閣當天發佈了《五年國家發展及國家發展規劃規劃書》。這是整個中華五千年文明上,第一次有執政者向舉國公民頒佈自己的執政得失。第一次有掌權者在如日中天的時代,卻對執政提出深刻的批評。

白皮書的發佈,引起共鳴的顯然並非那些臉朝土地背朝天農民,儘管五年的依憲執政。復興黨、乃至形形色色的地方執政黨都開始注意到這些最底層的農民,但是,來自情報司和統計司的大量資訊顯示,儘管秦鎧提出的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的改革,但農民依然生存艱難。

這也是白皮書中,秦鎧對於自己執政政府的最嚴厲批評,三年前他撰寫並且刊登在報紙上的《中國最需要的六個未來》。公開宣示了六點國家發展的基本設想,一是消除飢餓、二是爲農民配給土地、三是促進工商、四是開展國民醫療、五是健全法制、六是保護國民權益,現在看起來,光是第一條。難度就出乎意料,不包括海外省,剔除移民省,全部28個行省中,僅有兩廣、閩浙、遼寧五省,農村人均口糧超過400斤。

此外,全國的土地政策、國民醫療進展緩慢,舊的土地所有權,至今沒有突破,畢竟,秦鎧推翻滿清奪取政權的歷程中,地方上根本未曾經歷雷霆風暴的革ming,而是順應潮流呼應了秦鎧的軍事奪權,這其中埋下的隱患,就在於就的土地壟斷依然存在。

而對於這一點,秦鎧則在白皮書裡表明了最堅決的態度,不晚於1893年底,舉國之內,農耕土地農業稅必須降低到5%以下,10年內必須徹底取消土地耕種稅賦,並且,農民將擁有最終決定支付方式的權益……他是鐵了心要改變如今中國舊地主體制生存的基石。

此外,白皮書更是對於官員貪腐、無能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甚至直指某些舊勢力所在的政黨……對於獨立司法官、廉政司,白皮書也是進行了極其嚴肅的批評,這兩個確保國家體制、國民公正的機構,並沒有完成秦鎧賦予他們的責任。

當然,白皮書洋洋灑灑數萬言,所提到的自然不僅僅是政府的失誤,五年間國家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近一萬七千公里鐵路主幹網的建設,市場上越來也多的輕工業產品、化工產品,至於開疆拓土之功,更是不用細數,這林林總總,佔了很大篇幅……

白皮書出現的重點,顯然不僅僅是秦鎧對自我執政的得失探討,而是他在白皮書末尾提出來的,國家民族發展的關鍵時刻,就必須用非常手段,必須要有一個堅定的政黨,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將將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徹底的貫徹下去。

如今的中國,雖然經過一番整合,但大大小小的政黨不下十幾個,其中擁有絕對影響力的自然是復興黨,而秦鎧作爲復興黨毫無懸疑的代表人物,更是讓復興黨的影響力如日中天,而且,復興黨公開的執政綱領,便是以維護憲法爲己任,以振興中華爲目標,而如今的憲法,無疑就是秦鎧興國政策的集中表述。

秦鎧在政黨問題上的表述,立刻引發了國內部分報紙的爭端,不過,那些不合時宜的批評或者是質疑,很快就淹沒在對《執政白皮書》的無限點贊聲中,幾天後,秦鎧拜會了正在圓明園休養的李鴻章。

一見面,李鴻章便猜到了他的來意,“烈風,莫非爲你那個白皮書而來?”

對於這位,秦鎧倒是沒有隱瞞自己意圖的意思,“總統,白皮書中提到的貪腐,情報司的有不少消息,涉及安徽、湖北一些未收規矩的高層!”

李鴻章一聽,就知道這事情與淮系的人馬肯定有重大關係!淮系在自己的直接支持,以及秦鎧、復興黨的暗中支持下,獲利不小,但事實上,完全依靠人脈建立起來的淮系政黨,大大小小有六七個,這次肯定有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第1167章 關鍵的轉向點第320章 中國人來了第1271章 西線缺口暴露第571章 橫掃通州和北京之亂第466章 年輕的夢想第1063章 接戰第1175章 美國海軍的覆滅第1213章 鐵甲狂潮第303章 廣東工業三年計劃第334章 伊基克的造訪者第964章 國家資源法案第653章 天橋山揭幕戰第1191章 遠東海軍限制條約第804章 新火炮和計算鍾第47章 勝利與危機的來臨第215章 非暴力革命第966章 凱旋大會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1246章 班加西戰役第763章 捕俘第156章 馬尾工業新成就第371章 驅虎吞羊第858章 海軍發展白皮書第389章 北方的土地第268章 趙烈文的邪謀第656章 破滅第785章 終極對戰第735章 北上第901章 決勝關鍵第454章 炮火焚城第45章 新學和化工產業第1237章 奧斯曼海軍的逆襲第178章 楔形艦陣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443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74章 定遠艦出事了第655章 軍制改革第1026章 鄞州號的奮戰第350章 公審暴徒第1034章 炮術,最強之矛第983章 好大一肥羊第718章 澄慶號的奮戰第1264章 戰前大布局第1144章 戰爭無可避免第847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908章 不對稱較量(二)第232章 不靠譜的大戰略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743章 宣戰第1264章 戰前大布局第1263章 工業的未來支柱第1299章 陸地巡洋艦的毀滅第47章 勝利與危機的來臨第653章 天橋山揭幕戰第322章 卡米尼亞的中國軍隊第476章 南華新動向第503章 五年的宏偉規劃第148章 德意志工藝第3章 門路第769章 通電全國第382章 鋼鐵的時代第1329章 陰謀中的算計第889章 推動的機會第1323章 科隆之戰序幕第213章 排華法案和經濟危機第289章 李中堂要動手了第173章 緊鑼密鼓第328章 血案庭審外的陰謀第721章 兩封電報第835章 南洋重工的發展方向第755章 馬沙科夫將軍號的運氣第479章 兵分四路第1254章 西北戰線第100章 李中堂的私宴第841章 英國強人造訪第887章 布格伊海戰第1220章 集團式技術攻關第886章 三大艦隊第1348章 特拉華號的決斷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662章 洋藥貿易風潮第921章 閃擊第1184章 砍掉軍備生產第475章 大投資和大產業第583章 誘敵出擊第515章 李中堂的海軍款第592章 三巨頭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817章 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影響第960章 天津峰會第1004章 定點清除第1243章 百萬噸戰列艦第766章 全面進攻第222章 亮出咱的底牌第588章 戰後大分贓第1208章 南美聯合艦隊第205章 意外的援軍第16章 被咱理念震驚了吧第144章 暴風雨下的逆襲(二)
第1167章 關鍵的轉向點第320章 中國人來了第1271章 西線缺口暴露第571章 橫掃通州和北京之亂第466章 年輕的夢想第1063章 接戰第1175章 美國海軍的覆滅第1213章 鐵甲狂潮第303章 廣東工業三年計劃第334章 伊基克的造訪者第964章 國家資源法案第653章 天橋山揭幕戰第1191章 遠東海軍限制條約第804章 新火炮和計算鍾第47章 勝利與危機的來臨第215章 非暴力革命第966章 凱旋大會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1246章 班加西戰役第763章 捕俘第156章 馬尾工業新成就第371章 驅虎吞羊第858章 海軍發展白皮書第389章 北方的土地第268章 趙烈文的邪謀第656章 破滅第785章 終極對戰第735章 北上第901章 決勝關鍵第454章 炮火焚城第45章 新學和化工產業第1237章 奧斯曼海軍的逆襲第178章 楔形艦陣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443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74章 定遠艦出事了第655章 軍制改革第1026章 鄞州號的奮戰第350章 公審暴徒第1034章 炮術,最強之矛第983章 好大一肥羊第718章 澄慶號的奮戰第1264章 戰前大布局第1144章 戰爭無可避免第847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908章 不對稱較量(二)第232章 不靠譜的大戰略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743章 宣戰第1264章 戰前大布局第1263章 工業的未來支柱第1299章 陸地巡洋艦的毀滅第47章 勝利與危機的來臨第653章 天橋山揭幕戰第322章 卡米尼亞的中國軍隊第476章 南華新動向第503章 五年的宏偉規劃第148章 德意志工藝第3章 門路第769章 通電全國第382章 鋼鐵的時代第1329章 陰謀中的算計第889章 推動的機會第1323章 科隆之戰序幕第213章 排華法案和經濟危機第289章 李中堂要動手了第173章 緊鑼密鼓第328章 血案庭審外的陰謀第721章 兩封電報第835章 南洋重工的發展方向第755章 馬沙科夫將軍號的運氣第479章 兵分四路第1254章 西北戰線第100章 李中堂的私宴第841章 英國強人造訪第887章 布格伊海戰第1220章 集團式技術攻關第886章 三大艦隊第1348章 特拉華號的決斷第848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中樞第662章 洋藥貿易風潮第921章 閃擊第1184章 砍掉軍備生產第475章 大投資和大產業第583章 誘敵出擊第515章 李中堂的海軍款第592章 三巨頭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817章 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影響第960章 天津峰會第1004章 定點清除第1243章 百萬噸戰列艦第766章 全面進攻第222章 亮出咱的底牌第588章 戰後大分贓第1208章 南美聯合艦隊第205章 意外的援軍第16章 被咱理念震驚了吧第144章 暴風雨下的逆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