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讀萬卷書

當前,針對四川等地的搶險與災後重建工作成爲了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作爲中央巡視組,目前也不再到各地去巡視了。他們現在搞的是室內的案頭工作,整理一些材料,研究一些制度。作爲中央巡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吳天然,這個時候,也可以靜下心來讀一讀書了。

特別是王聰聰已經去四川救災一線了,吳天然也把吳克非在幼兒園裡的生活改成了月託。這樣以來,吳天然就有了大把讀書的時間。

如前所述,到北京的這兩年,吳天然在自己的業餘時間,除了研讀李瑞環同志的幾本哲學著作外,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工程。那就是要幾年的時間,把中國的二十四史通讀一遍。

吳天然能下這樣一個決心,也是受到了李瑞環同志刻苦讀書的影響。當然了,吳天然自己本身從小就是一個讀書的種子。吳天然來到中組部以後,接觸到了不少的高級領導幹部。他有一個體會,那就是越是能力強的領導人,越是愛讀書、愛思考。是啊,沒有一個讀書——思考——聯繫,再讀書、再思考、再聯繫的反覆過程,一個人怎麼可能會成長、會成熟呢?

吳天然已經下了決心,一年看不完就兩年,兩年看不完就三年、五年,直到看完爲至。

讀史可以明智,以史爲鑑賞,可以知興替。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吳天然終於把“前四史”研讀了一遍。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精華:包括《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四部煌煌鉅著。

四部史書看下來,吳天然覺得真的有一種蕩氣迴腸、心明眼亮的舒暢感。特別是對於司馬遷用畢生心血所著的《史記》,吳天然更是連讀了5遍。

對於前四史,吳天然一邊讀還一邊寫讀書筆記。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就發現在魯迅先生的雜文中,有很多史料,就是出自於前四史。對於《魯迅全集》,我們已經知道,吳天然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通讀了一遍。參加工作後,他又讀了兩遍。在讀史的過程中,吳天然又想到了久違了的魯迅先生。

在讀罷前四史,吳天然就又簡單地翻閱了一下《魯迅全集》。這一次,他還花了一些時間,對魯迅先生一生的收入情況進行了統計。他發現,魯迅並不想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貧困。就他目前的經濟現狀講,還遠不如魯迅先生富有。

那麼魯迅一生究竟掙了多少錢呢?沒有人精確統計過。但通過《魯迅全集》,吳天然基本上算清了魯迅24年的收入帳,魯迅先生的收入來自下列四方面。

(1)公務員收入。

民國一成立,魯迅就應蔡元培之召,擔任教育部公務員,時間長達14多年,這是魯迅在北京時期的正式職業。他的名義收入如下。

1912年5—7月,每月津貼60銀洋;8—9月,每月“半俸”125銀洋;10月後定薪俸220銀洋;1913年2月後薪俸240銀洋,12月後僅有九成即216銀洋;1914年8月薪俸增爲280銀洋;1916年3月後增爲300銀洋。

1924年1月(民國十三年一月)重繕之《社會教育司職員表》載有周樹人應得四等三級“年功加俸”(每年加薪)360銀洋。但是20年代以後教育部經常拖欠,實發23即平均月付200銀洋左右。

(2)教學收入。

五四運動以後魯迅除了供職教育部以外,還先後在北京八所學校兼課,時間長達六年(1920—1926)。1920年8月接受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聘請,兼任北大國文系講師,同時又兼任高等師範學校(後爲北京師範大學)講師,每週各一小時,講授《中國小說史》月薪各18圓,共36大洋。魯迅兼職的其他六所學校是:世界語學校(1923年開始,月薪15圓)、女子師範學校(1923年開始,月薪13圓5角),中國大學(1925年,月薪10圓);黎明高中(1925年,月薪6圓),大中公學(短期),另有一處“集成國際語”學校是義務講課。

但當時北京各校經常拖欠薪金。從1921年4月以後《魯迅日記》纔有“往高師校(北京高等師範)取薪水”的記錄,9月以後纔有“往(北京)大學取薪水”的記錄。1921年《魯迅日記》載收入講課費52圓(並非全部);1922年日記缺失;1923年《日記》載收入講課費129圓。1924年《日記》載收入講課費808.5圓;1925年《日記》載收入講課費728.3圓。其間他去西安講學一個星期,得講學費300圓大洋。

1924年在魯迅的經濟生活中是一個轉折點,他的年收入構成中,第一次出現了本職收入(教育部薪水)少於業餘收入(講課費及稿酬、版稅)的情況。業餘講課和寫作收入佔59%,超過一半;而本職收入僅佔41%,也就是不到一半。

1926年8月魯迅離開北京赴廈門大學,由林語堂推薦專任廈大國學院研究教授,月薪國幣400圓;1927年2月魯迅在廣州中山大學受聘擔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月薪國幣500圓。

ωωω¤ тtkan¤ ¢ o

(3)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收入。

從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整整四年又一月中,由蔡元培推薦,魯迅受聘爲“大學院”特約撰述員,得月薪300圓大洋(1929年1月起《魯迅日記》中改稱爲“教育部編譯費”,實質上是一回事)。由大學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個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計14700圓大洋,摺合黃金490兩。

(4)寫作、翻譯和編輯收入。

1907—1908年曾有《人之歷史》等多篇論文在東京《河南》雜誌發表,稿酬約爲千字2銀圓大洋,共約得100銀圓;他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外國小說也得到大約200銀圓左右的稿酬,主要貼補家用。

但是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小說、詩歌、論文、雜感,都是不計稿酬的無私奉獻。到1923年他的日記中才開始有收入稿酬的記載。

後期魯迅在上海生活,“賣文爲生”也就是作爲自由職業者,依靠版稅、稿酬和編輯費。一開始北新書局每月支付給魯迅的版稅是國幣100圓和《奔流》雜誌編輯費100圓;他在報刊發表文章的稿酬爲每千字5—15圓,魯迅每月收入至少500圓,生活比在北京時寬裕得多。但是北新書局經理剋扣大筆版稅,1929年8月魯迅找律師與之談判,維護了自己的著作權,索回兩萬多圓應得版稅。

到1932年“大學院”津貼撤銷以後,版稅和稿酬成爲魯迅主要經濟來源。

上面只是對魯迅先生收入的羅列,吳天然經過彙總,把整個統計結果做了一個小結。

1912年春—1926年夏魯迅在北京期間,共收入銀洋大約41000圓(1922年日記殘缺、爲估計數),月平均245圓;1926年夏—1927年秋魯迅在廈門和廣州期間整一年,共收入教學費國幣5000圓,月平均417圓;1927年秋—1936年在上海期間他共收入國幣(法幣)75278元4角1分,月平均697圓。

那麼,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魯迅24年的收入相當於今天人民幣多少錢呢?根據歷史資料換算,1912年一塊銀洋約合今人民幣40元,1927年1圓“國幣”約合人民幣35元;1936年1圓法幣約合今人民幣30元。

這樣換算下來,魯迅的收入情況就比較明白了。

魯迅前期(北京時期)是以公務員職業爲主,14年的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164萬元,平均月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9000多元;中間(廈門廣州時期)1年專任大學教授,年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17.5萬元,平均月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1.4萬多元;後期(上海時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身份,9年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226萬元,平均月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兩萬元以上。

若不計入1922年的收入(日記缺失),則23年間共收入119873.3圓,相當於今人民幣408萬元以上。

(如果還不是很清楚,可以這樣粗略地算:魯迅24年的月工資平均爲500大洋,約合今天的1.5萬元。月工資1.5萬,基本上是省委書記王國慶的兩倍了。)

從公務員到自由撰稿人,魯迅先生完全依靠自己掙來足夠的錢,超越了“官”的威勢、擺脫了“商”的羈絆。值得注意的是,他作爲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超過他作爲公務員年收入的兩倍。

錢,是他堅持“韌性戰鬥”的經濟基礎。魯迅爲了寫作、譯述、教學、研究等購置的圖書就達到1.6萬多冊(幅),24年中共計耗資1.3萬多銀圓,相當於今人民幣50萬元人民幣,佔他總收入的19左右。……然而,他有了那麼多的金錢之後,卻絲毫不爲金錢所動,而始終保持勤儉奮鬥的本色。

吳天然覺得,離開了錢的魯迅,不是完整的魯迅、更不是真正的魯迅。

令吳天然感到欣慰的是:魯迅以他的腦力勞動所得,總收入相當於今人民幣408萬元以上,成爲名副其實的“中間階層”,即社會中堅。

從“而立之年”以後的24年間,魯迅平均每年相當於今17萬元人民幣、每月9000—20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庫門樓房的寫作環境。在殘酷無情的法西斯文化圍剿之中,魯迅能夠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樂,堅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獨立人格,這使他永遠成爲文化人的榜樣。

當然了,魯迅手裡的這400多萬元可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含雜文集16本),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能作一個獨立的自由撰稿人該有多好,可惜他吳天然今生今世是無法獨立,也無法自由了。

第271章 非典下的上海灘第419章 這年頭,退禮同樣作難第416章 這年頭,送禮真難第546章 生孩容易起名難第651章 我不是來檢查衛生的!第846章 目標王國慶第402章 世界上最美的廢墟第829章 色.戒(1)第175章 必殺令(3)第438章 吳天然的憂慮第922章 花未全開月未圓第53章 鐵膽衛士(4)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815章 帶病上崗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556章 小米被盜第545章 王國慶的新政第459章 還隱隱作痛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849章 語重心長第405章 明月出天山第290章 運籌帷幄(下)第631章 三個定位第29章 追擊野人(3)第769章 一個人出名不算本事第441章 書記與書記的對話第318章 笑裡藏刀第835章 酒壯英雄膽第446章 扣在弦上第814章 這個地方爛透了第662章 用人原則第142章 官場鬧劇(2)第668章 最佳創意獎第249章 教父出手(上)第215章 走進中國最美的城市第159章 對上要供奉(1)第83章 山頂洞人㊣(2)第728章 你就是張三丰第25章 書記秘書(4)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55章 五人合葬第233章 首長閱邊(下)第948章 王國慶的震怒第758章 盤根錯節第765章 重於一切第385章 樂爲他人做嫁衣第807章 小農民的快樂生活第912章 我只爲領導服務第154章 我的奮鬥(5)第631章 天下第936章 氣順則百病不生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369章 李冰冰第51章 鐵膽衛士(2)第468章 九月九的酒第84章 山頂洞人㊣(3)第378章 大開眼界第59章 拼在高三(4)第612章 酸酸的謝幕第110章 走馬上任(5)第694章 信仰的力量第214章 結繩記事第336章 東方無敵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347章 鷸蚌相爭第412章 我們都支持你當大官第786章 神話第247章 心意難平第711章 人生抉擇(下)第353章 副部長第277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第596章 羣英會第230章 耳提面命第434章 輝煌着的灰黃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47章 追花尋夢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155章 我的奮鬥(6)第544章 是巧合還是陰謀第941章 以丘吉爾爲榜樣第538章 背影第772章 獨佔獒頭第486章 走活官場這盤棋第208章 黃色段子第175章 必殺令(3)第723章 五字真言第542章 釣魚臺第307章 瞞天過海第534章 當選十七大代表第493章 吳天然用上了錄音第336章 東方無敵第4章 煮酒論英雄(2)第69章 絕色保姆(1)第214章 結繩記事第432章 黃金有價玉無價第607章 黑社會之以和爲貴第777章 老粗出人物第843章 七.五事件第488章 四個半情人
第271章 非典下的上海灘第419章 這年頭,退禮同樣作難第416章 這年頭,送禮真難第546章 生孩容易起名難第651章 我不是來檢查衛生的!第846章 目標王國慶第402章 世界上最美的廢墟第829章 色.戒(1)第175章 必殺令(3)第438章 吳天然的憂慮第922章 花未全開月未圓第53章 鐵膽衛士(4)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815章 帶病上崗第57章 拼在高三(2)第556章 小米被盜第545章 王國慶的新政第459章 還隱隱作痛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849章 語重心長第405章 明月出天山第290章 運籌帷幄(下)第631章 三個定位第29章 追擊野人(3)第769章 一個人出名不算本事第441章 書記與書記的對話第318章 笑裡藏刀第835章 酒壯英雄膽第446章 扣在弦上第814章 這個地方爛透了第662章 用人原則第142章 官場鬧劇(2)第668章 最佳創意獎第249章 教父出手(上)第215章 走進中國最美的城市第159章 對上要供奉(1)第83章 山頂洞人㊣(2)第728章 你就是張三丰第25章 書記秘書(4)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55章 五人合葬第233章 首長閱邊(下)第948章 王國慶的震怒第758章 盤根錯節第765章 重於一切第385章 樂爲他人做嫁衣第807章 小農民的快樂生活第912章 我只爲領導服務第154章 我的奮鬥(5)第631章 天下第936章 氣順則百病不生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369章 李冰冰第51章 鐵膽衛士(2)第468章 九月九的酒第84章 山頂洞人㊣(3)第378章 大開眼界第59章 拼在高三(4)第612章 酸酸的謝幕第110章 走馬上任(5)第694章 信仰的力量第214章 結繩記事第336章 東方無敵第90章 小蜜當家㊣(3)第347章 鷸蚌相爭第412章 我們都支持你當大官第786章 神話第247章 心意難平第711章 人生抉擇(下)第353章 副部長第277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第596章 羣英會第230章 耳提面命第434章 輝煌着的灰黃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47章 追花尋夢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155章 我的奮鬥(6)第544章 是巧合還是陰謀第941章 以丘吉爾爲榜樣第538章 背影第772章 獨佔獒頭第486章 走活官場這盤棋第208章 黃色段子第175章 必殺令(3)第723章 五字真言第542章 釣魚臺第307章 瞞天過海第534章 當選十七大代表第493章 吳天然用上了錄音第336章 東方無敵第4章 煮酒論英雄(2)第69章 絕色保姆(1)第214章 結繩記事第432章 黃金有價玉無價第607章 黑社會之以和爲貴第777章 老粗出人物第843章 七.五事件第488章 四個半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