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

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

陳萍

內容提要: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爲最終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與時俱進。基本脈絡:逐步揚棄並超越了對抗性的對臺政策,以維護和提升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爲決策之宗旨;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理論探析歷程;提出研究臺灣問題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兩岸關係;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

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重大調整與改革開放有着緊密關聯,從最初的“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方針;從“葉九條”、“江八點”到“胡六點”的政策宣示,基本脈絡是逐漸揚棄並超越了對抗性的對臺政策。在30多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雖然兩岸政治關係依然僵持、時有摩擦,有時矛盾還十分尖銳突出,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與合作的道路,爲最終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對臺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兩岸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局勢的演變,中國共產黨堅持與時俱進的對臺政策。

從1955年到197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對臺政策是從武力解放調整到和平解放。

1963年,周恩來總理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將和平解放臺灣歸納爲“一綱四目”。“一綱”即臺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是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其他如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均委於臺灣當局;軍、政、經部門費用和社會改革等亦有所安排。

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美建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同一箇中國原則,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作爲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黨的對臺政策亦作相應調整。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當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將祖國統一大業作爲新時期全黨的重大任務。1981年10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關於臺灣迴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即“葉九條”:

1.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可以對等談判。2.雙方在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協議。3.國家實現統一後,臺灣可作爲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可以保留軍隊。4.臺灣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與同其他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5.臺灣政界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領導,參與國家管理。6.臺灣地方財政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予補助。7.臺灣人民願回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8.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到大陸投資,保證其合法權益與利潤。9.歡迎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間團體通過各種方式,提供統一的建議,共商國是。

“葉九條”是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重大調整,包含了“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意涵。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楊力宇教授時,進一步闡述了“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具體構想,即“鄧六條”:

1.臺灣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2.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3.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箇中國。4.祖國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爲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臺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5.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臺灣吃掉,當然也不能是臺灣把大陸吃掉,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現實。6.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國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

至此,“一國兩制”的內容更加明確和系統化。“一國兩制”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關於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創造性的科學構想。

1993年8月底,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表《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首次闡明瞭臺灣問題的由來和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重大調整。隨之,臺灣和大陸相繼成立了“海基會”和

“海協會”,分別達成了一些“協議”和“共識”。但是,由於李登輝以“兩岸分裂分治”、“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爲名製造“一中一臺”,致使兩岸關係再降至冰點。

爲了突破兩岸僵持的局面,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總書記發表了題爲《爲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就進一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提出了八項看法和主張,即“江八點”:

1.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2.對於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3.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我們的一貫主張。4.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臺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臺灣獨立”的圖謀。5.面向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6.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7.要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保護臺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8.我們歡迎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臺灣方面的邀請前往臺灣,可以共商國是,也可以先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

“江八點”繼承並具體深化了“一國兩制”構想。2002年11月8日,黨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兩岸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可以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快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在2003年3月11日黨的十六大一次會議中,胡錦濤總書記會見臺灣代表團時提出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四點意見:一是要始終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二是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四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0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表了《以民爲本、爲民謀利——積極務實推進兩岸“三通”》的政策說明書,以“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臺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有利於兩岸同胞共同因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發展的趨勢)來闡明兩岸“合則兩利,通則雙贏”的道理,強調“以民爲本、爲民謀利”的立足點與出發點,體現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新思維。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強調了關於臺灣問題和對臺工作的四個“決不”,即“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簡明扼要地顯示出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臺工作的新構思,豐富了對臺工作指導原則的內涵。當年的4月29日,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會談時提出四點建議:1.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2.爲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屬。3.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4.開展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60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談。會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成爲此後指導兩黨交流對話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兩岸關係的新主張與新論述,時代特徵鮮明,對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重申兩岸關係的主題是和平發展,提出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六點意見”:

1.恪守一箇中國,增進政治互信。2.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3.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4.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5.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6.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胡六點”全面把握兩岸關係的基本性質與主要矛盾,體現對臺工作思想理論方面的創新,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的主題。“胡六點”已經成爲新時期黨的對臺工作的重要方針。

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與時俱進的歷程,充分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獲得兩岸人民的積極支持和擁護。

二、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思想探析

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與時俱進,是在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下實現的,並且有力地推動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一)“一國兩制”的思想體系

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是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從“葉九條”到“鄧六點”;從“江八點”到“胡六點”,以及《反分裂國家法》的頒佈,是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與時俱進。隨着“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證明這一科學構想是具有生命力的。

(二)實事求是、分階段實現和平統一的思想

隨着島內政經局勢的新變化,江澤民的“八項主張”提出“分步走”和“過渡階段”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構想。2005年4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的新聞公報中,提出兩黨共同促進以下工作:一是促進儘速恢

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二是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三是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四是促進協商臺灣民衆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五是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2008年4月胡連會時,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十六字”方針:“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此後,進一步把統一過程的內容具體化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創雙贏、共促振興、共議統一”。

三、確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想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堅持實事求是的與時俱進,確定了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與主題。一是和平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全中國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和平發展成爲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爲兩岸同胞謀福祉、爲臺海地區謀和平”。二是把解決臺灣問題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聯繫起來,注重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奠定兩岸統一的基礎。三是以“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方針,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首先,以“積極主動、發揮優勢、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爲指導原則,在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發揮催化與槓桿的有效作用。其次,發揮福建對臺優勢,賦予福建“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兩岸關係的恢復與發展始於閩而後泛沿海再廣腹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在福建實施的“同等優先、適度放寬”與“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與“十二五”規劃均明確指出:“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再者,“保障臺灣基層民衆共享兩岸交流合作成果”的指導思想。胡錦濤總書記指示“只要是對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經商、興辦實業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兩岸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加以推動”。2011年5月10日,胡錦濤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時提出“新四點意見”,即“要繼續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要繼續維護國共兩黨、兩岸雙方的良性互動;要繼續穩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要繼續保障臺灣基層民衆共享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其關鍵點之一就是,只有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羣衆,才能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最廣泛、最堅實的社會基礎。四是追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文化交流與合作對於兩岸人民心靈的溝通、互信的累積、共識的凝聚,乃至於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對臺灣問題研究的幾點思考

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一大創舉。展望未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時代潮流。但是,目前兩岸共識薄弱、互信不足的結構性問題突出,從客觀上對兩岸關係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基於對臺工作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艱鉅的任務,還需要全黨全民不斷努力,爲兩岸人民的長遠福祉而謀篇佈局。

(一)完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理論體系

與時俱進地豐富並發展“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內涵,以解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中所衍生的新問題、新矛盾。爲此,應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第一,總結“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實踐的經驗與教訓;第二,研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與機制化建構;第三,研究當代世界有關國家統一的理論與模式及經驗教訓,深入探討構建“一國兩制”臺灣模式的相關理論,爲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累積更多經驗。

(二)提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論思想的論述能力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必由階段。提升解決臺灣問題理論思想的論述能力,是未來兩岸關係有序、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爲此,應加強“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共同家園”等理論內涵的研究與探索,促進兩岸同胞共同爲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二是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路徑與方法,使兩岸同胞的命運真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三)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走向常態化與制度化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兩岸因人爲障礙中斷文化交流近50年,兩地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影響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

文化認識問題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作用,應引起全黨的關注並付諸實踐。全面、深入、細緻的文化交流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促進早日簽訂兩岸文化合作框架協議,應作爲今後兩岸交流合作的重項。目標是:凝聚共識,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深化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搭建平臺,不斷拓展交流的領域;加強產業合作,提升兩岸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兩岸同胞應致力於創建美好幸福的共同家園,爲最終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章完)

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弘揚“開拓創新”精神 推動海西“先行先試”一幅壯麗宏偉的藍圖——學習鄧小平建設小康社會思想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
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弘揚“開拓創新”精神 推動海西“先行先試”一幅壯麗宏偉的藍圖——學習鄧小平建設小康社會思想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推進全民創業創新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借鑑建黨90年經驗 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輝煌九十年:黨的文藝思想的探索與經驗發展視野中的文化建設與文化體制改革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實踐取向——兼談如何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黨的建設的新媒體環境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考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弘揚古田會議精神的時代意義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演變及啓示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發展觀的演變及其啓示中國經濟特區的三大探索及其歷史貢獻堅持羣衆路線,加強黨風建設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和平發展與黨的對臺政策探究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我黨對臺方針政策調適及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