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清官無敵

甘。雷

沈默一直將順之公送到太湖對岸。身穿麻衣孝服的唐鶴徵道:“請師兄爲先父作篇祭文吧。”唐順之的氣場如此強大,即使去世數日。那種慷慨飄逸的灑脫之氣,仍然讓他倆無法自拔,但逝者已逝,生者的生活還要繼續,總要有一個告結。來生死訣別。

彼時梅雨之月,霍雨綿綿不絕。湖水詣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沈默白衣勝雪,披散長髮佇立在礬頭,唐鶴徵持靈幡站在他的身後,面前是香案供桌,再遠處的大船上,靜靜停看着順之的靈櫃。

沈默親設祭物於靈前,奠酒三杯於地,向唐順之叩首三下,長聲讀祭文道:“嗚呼吾師,不幸早亡!修短故天,君言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鵑,先師其有靈,享我之蒸嘗!天地之有情,聽我吊我師!”

“嗚呼!吾師身出名門,少敏而學,十六增麋生,廿二中解元,轉歲點貢元,金殿奏傳驢,以弱冠之年少,佔金榜之鰲頭!念君之丰神飄灑,等閒傲視,無不使吾輩心神往也!”

“然彼時權奸當道,宵小立於朝。正人避於野,吾師性高潔,寧明珠投沙,不欲和光同塵,慨然掛冠返鄉,僻居鄉里,忘物苦修,惟良工之苦心,造種種之奧邃,觀萬物之備於一身;更修得品節高雅,卓爾不羣。震雷過而不驚,泰山撼而不跟!持空拳、御萬馬而不搖,蹈水火、入金石而不貳!”

“是故吾師於天文地理、經書子史、醫藥算數之說靡不貫申!於佛氏之禪定,老氏之虛靜,養生家之巔竅靡不悉得!故吾師之一嘆一唾,莫非寶藏之所存。而人得其一枝一葉者,猶足以垂名而耀世!”

“後世有效吾師所成者,力必如吾師所志想吾師山中苦修十六載,夏不扇而冬不爐,日忘食而夕忘寐。經歲不食肉,牀不鋪雙褥。砥性礪行。一心向學!若一能一長者,雖庸人賤役,亦駕舟千里以相尋!若泛來泛往者,雖公卿貴客至,扣門竟日而深避。世人皆曰,吾師慕老莊之道,行處士之跡,卓然物外,但求聞達聖賢之道!”

“吾師嘗言,若假叄年之不雜。將一得而成也!嗟。此志之難陳,蓋因值僂夷之禍亂,東南盡塗炭,吾師修天道,秉人心,豈能視而不見?方殷廟堂之薦相繼,乃翻然而改圖,奉詔旨以從仕。始委之以巡督、終託之以撫治。於是勞形彈神、鞠躬盡瘁,以隻身接兇寇之鋒鏑。以六月居東海之癢症,號令嚴明,威行將帥。方張之封象既摧、巳聚之長鯨盡殯!寧紹臺至今悄然者。實吾師之所遺!然吾師病既函以彌留。志之死而愈矢誓,不安於袱席。直至油盡燈枯,方了卻赤子之願,遂驅舟返鄉,端坐含笑而逝!”

“嗚呼!吾師之處也草衣木食。若將終身未嘗享人間一日之富貴、其出也履危蹈險,傾家資以助王師,未嘗享有官者一日之祿榮!問吾師何以至此?因其上善也!”

“上善若水者,衆人處上,吾師獨處下;衆人處易,吾師獨處險;衆人處潔,吾師獨處穢。

空處湛靜,深不可測,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吾嘗聞“聖者隨時而行,賢着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順天而生。吾師足堪“聖賢先達。!”

“咦嘻,子曰:“鳥,人知其能飛;魚,人知其能遊;獸,人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吾師荊川唐公也,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其猶龍乎?”

“嗚呼,荊”之後,再無荊川,從此天下,君子何覓?嗚呼着哉!伏惟尚饗。”一條消息,胡宗憲讓王直前往杭州見王本固!

王本固那個死捏子,乃是最堅定的死硬派,如果王直落在他手裡。必然會被囚禁,然後處死!

沈默的心一下沉入太湖湖底。他緩緩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便慢慢走回船艙,坐在大案後沉思起來,

對於王直的命運,沈默寫信問過胡宗憲,胡宗憲對他也不隱瞞一他說經過反覆考慮,他認爲王直的最終結局,不應當由自己決定,也不安該由自己提出動議。

對胡家人一貫的扯皮態度,沈默還是很瞭解的,他也不奢求胡宗憲會爲一個海盜頭子,搭上前程富貴。所以對其採取拖延態度,他還是可以接受的,正準備回京便做做工作。設法說服幾位大佬,饒了王直一命。讓他免死而“俾戍海上”實際上是變相的予以釋

誠然,把王直殺掉,對於僂寇會是個巨大的打擊。身爲海盜之王的王直,是僂寇統一的象徵和精神號召,他如果死掉,僂寇將變成一盤散沙。再也無法組織起來,形成氣候。雖然加大了剿滅的難度,但被官軍各個擊破,卻是在所難免。

而且對於僂寇和其支持者而言。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不要奢望做夠了僂寇,還有被招安的希望,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條!這對於還沒有與僂寇徹底決裂,暗中還有往來的官吏和商人來說,是一個清晰的信號:必須與他們徹底劃清界限了。不然必將遭到朝廷毫不容情的打擊。這將導致僂寇的支持者越來越少,最後如釜底抽薪,註定戰爭的結局。

但不要忘記,王直之所以會乖乖上岸,是因爲堂堂東南總督,一品少保胡宗憲,信誓旦旦的又是賭咒發誓,又是派出人質,保證王直聯安全與自由。

如果這樣都會死去,如果一品大員代表朝廷的保證都不作數,那後果是無比嚴重的有道是“鳥無頭不飛,人無信不立”對於一斤,政府,更是不能做出那種短視的行爲。因爲它會讓大明贏了戰爭,沒了信義。

如果一個朝廷沒了信義,將會沒人對其報以信任,而只能用同樣乃至更多的奸詐和無恥去對付它。很自然的,欺騙老實人的結果只能是讓後來人都變成奸詐之徒。事實上,在沈默原先的那個時空中。在王直死後,僂寇就再沒有真正想跟朝廷和解的了,以後的僂寇要麼全軍戰死。要麼用假投降作爲再起的緩兵之計。這種手法甚至一直持續到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都曾詐降,更別提對這一招駕輕就熟的野豬皮了而我們知道,原先他們一族。是李成粱最忠實的擁更,若不是李成粱先用卑鄙的手段殺了他的父親和祖父,他怎麼會那麼小便學會僞裝。騙過了不可一世的李成樑,還當了他的乾兒子呢?

如果這個朝廷言必信、信必果,也許不會死那麼冤枉,,國滅族上了。那就不說那麼遠,只談眼前的抗僂形勢

要知道,胡宗憲之所以同意沈默的意見,想許王直以不死,是因爲如果能招安王直,量與一職,使其便宜制海上,則閩、廣、江淅可免頓甲苦戰也。可現在誘其來降而殺之在我爲無名於寇,爲失信,斬汪直而海寇長,推誠與懷詐相去遠矣。

當然,因爲僂寇只是一個鬆散的羣體,甚至談不上是一個聯合體,王直代表不了全體僂寇,即使不殺他,乃至給柚封官,戰爭也仍會繼續下去,因爲總有不願投降,或者投降後不滿意而復叛的,但戰爭的規模將不會那麼大,持續時間也不會那麼長一

事實上,我們知道,戚將軍和戚將軍的傳奇征戰史,其實是在王直死後纔開始的。汪直的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無數的僂寇將登上海岸,任意妄爲,燒殺搶掠,再也沒有人能夠約束他們,在很長時間內。官軍根本無法阻攔他們的暴行。短暫的和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殘酷的地獄。

若不是有戚繼光和他戰無不勝的神軍橫空出世,幾乎包攬了此後的全部硬仗大仗,並創造了以平均每二十二人傷亡,換取斬殺一年人人的冷只器時代敵我傷亡比的奇蹟,給絕望中的明軍將領指明瞭方向,很難想象終明一世,會不會取得抗僂的勝利。

就像僂寇戰爭的爆發,是由於閱淅陸商故意拖欠海商的貨款,才讓王直徐海等人憤而殺人,從而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一樣,言而無信使自作聰明薦大明朝又付出了一次慘痛的代價。

誰說誠信是隻有笨人才應該遵守的呢?誰說聰明人就不該笨一些、傻一些呢?

而且身爲《大航海時代》骨灰級玩家的沈默更是知道,從十六世紀開始”也就是正德初年,西方殖民者相繼東來,搶佔殖民地。進行掠奪性的貿易:

嘉靖三十六年,佛郎機人利用欺詐手段,租借了澳門。後來的穆宗隆慶五年,西班牙佔據菲律賓的呂宋島;萬曆二十九年,海上馬車伕又來了,他們“駕大艦,攜巨炮”以“通貢市。爲名,對我國沿海各地進行侵擾,企圖奪佔一個地方。作爲控制對華貿易和劫掠中國財富的基地,那個地方叫做臺灣“在王直完蛋之前,中國的東海南海。是他進行走私貿易的“走廊。

而寶島臺灣,更是王直重要的中轉站和補給地。

假使號令羣雄的五峰船主不死,誰能在他的後花園撒野?“五:貽門靈多很多,他環想到。如果圭直一死,徐海就沒有存在兒山了,他還沒到擁兵自重的地步,那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就必然難以避免。作爲對未來的重要佈局,徐海承擔着爲沈默留一條後路的重任,如果哪天在政治鬥爭中翻船,再沒有翻身的機會。甚至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他還指望着去澳州或北美。當今土皇帝呢。

想來想去,沈默終於篤定,無論用什麼法子,都要保住王真一命。

如果說保不保王直的問題,讓沈默有點煩的話,那當拿定主意後。他便了陷入無盡的煩惱中一因爲這個活的難度實在太大,甚於火中取粟,甚於陰死趙文華,甚至甚於他之前幹過的任何一件事。

沈默深知胡宗憲的爲人,雖然老於世故,過於圓滑,但其性情極爲堅韌,一旦拿定主意,絕不會輕易改弦更張,除非出現他不可抵抗的阻力。他纔會毅然決然的抽身而退。

所以雖然還不知發生了什麼,沈默卻敢斷定,想幹掉王直的一方,使出了殺手銅,而這殺手銅威力巨大,就連堂堂胡總督也不得不退避三

那自己這個馬上就要卸任的蘇鬆巡撫,又憑什麼迎難而上,管的了人家淅江的事兒呢?這讓沈默怎能不愁腸百結?

直到了蘇州城外,他還是沒想出個好辦法來,但“殺王一派,的殺手銅,他卻已經知道了原來見與宗憲激烈爭執未曾得逞,事態進入僵持,那個死捏子王本固使出了古往今來第一大殺器,秒殺一切強大對手的“動機論。!

他上本稱胡宗憲收受了善妙和王直數十萬兩白銀的巨賄,所以才爲王直開通求情。此殺器好比瓊霄娘娘的金絞剪,管你是修煉萬年的太乙金仙,一樣被剪掉頭上三花,打落凡塵裡去。

胡宗憲沒有修煉成仙,自然更怕那殺器,他知道再爭下去就要引火燒身了,只能改變立場,將王直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對方算完。

當得知這個消息,沈默心中暗道:“王直死定了”。便將寫給陸炳和徐階的信點着燒了,放棄找人託關係的打算,因爲他知道,兩個大佬也幫不了這個忙。

有人肯定要問,王本固不過小小七品巡按,爲什麼能把堂堂東南總督克得死死的,讓神通廣大的沈默不敢活動,就連陸炳徐階這種大佬也愛莫能助呢?

因爲此人是巡按御史,其官位並不如何顯貴,卻是天子近臣,清華之選,代天子巡狩,專司地方官的糾劾、考績。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並可上達天聽,任何人不能阻攔,所以歷來爲地方官所懼,就算官位遠高於他,也得小心奉承着。

對於胡宗憲這和權傾朝野的封疆大吏來說,更是不敢怠慢小他深知王本固就是皇帝安在自己身邊的眼線,無論如何也動不得,也是得罪不起的,這就更加助長了其氣焰。

當然王本固之所以無敵,不僅在於那個官職,事實上,世界上根本沒有無敵的權位就連皇帝還有可能被架空、被威脅,被權臣當成二傻子玩,何況一化品巡按?要不然當初呂箕印早就跟沈默幹上了,何苦當年還一直躲着他走。

事實上,真正的無敵只有一種,那就是人品上無可挑剔的清官!王本固爲政清廉,潔身自愛,從不收受賄賠,從不以權謀私,也從不拉幫結派,從嘉靖二十三年中進士,至今經歷過五次考察,全都是“清廉豐功,昭人耳目,的操評,,這是一個絕對比現階段海瑞,還要有名的清官。

當一個大名鼎鼎的清官,擔任起監視你的巡按御史時,最可怕的事情便發生了,你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法對付他,因爲他根本就是無懈可擊。因爲在大明朝這個以道德高低爲評價標準的國度裡,清官永遠是正

的!

王本固如此強硬的態度,定然已經是不死不休了,在這些眼中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的人看來,僂寇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壞人該死,所以就得抓起來殺掉,誰要是想保,就是壞人的同黨。

最可怕的是,持同樣觀點者不在少數,且大多集中在都察院、六科這些部門中,恐怕就連嚴閣老,修煉一個甲子的功力,也抵擋不住滿朝言官一起開火吧?

所以,言官威武,本官無解。沈默無奈的得出了這斤,結論。

那麼,還是撒手不管了吧?管他江南洪水詣天,反正你沈默要去北京當官了,管那麼多閒事兒幹嘛?

第846章 希望(上)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456章 雨一直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375章 交鋒第807章 審訊(上)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371章 婚禮第691章 搭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上)第67節 極限(上)第888章 好吉利(中)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344章 金殿傳臚第88 九章 君臣第702章 誰之過第723章 正月(下)第611章 凱旋第138章 姚長子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442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281章 東陽雞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883章 流年(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781章 西風破(上)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292章 報仇鳥……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718章 預感第276章 龍虎鬥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903章 黃金(中)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731章 定風波(中)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800章 多事之秋(下)第86節 老宅(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319章 陶天師第605章 白忙活和白忙活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88 九章 君臣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559章 狀元、狀元和底牌第790章 京察大計(下)第846章 希望(下)第8節 沈家大院(中)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868章 局(下)第693章 代價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64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871章 暗鬥(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864章 會盟(中)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908章 瓊林天下(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874章 賓天(下)第694章 蓮心第423章 柳暗花明最終章共和上第320章 面聖第882章 原點(中)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246章 復興社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854章 鍾金(下)第822章 絕殺(下)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807章 審訊(上)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
第846章 希望(上)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456章 雨一直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375章 交鋒第807章 審訊(上)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371章 婚禮第691章 搭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上)第67節 極限(上)第888章 好吉利(中)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344章 金殿傳臚第88 九章 君臣第702章 誰之過第723章 正月(下)第611章 凱旋第138章 姚長子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中)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442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281章 東陽雞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883章 流年(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781章 西風破(上)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292章 報仇鳥……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718章 預感第276章 龍虎鬥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903章 黃金(中)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731章 定風波(中)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800章 多事之秋(下)第86節 老宅(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319章 陶天師第605章 白忙活和白忙活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88 九章 君臣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559章 狀元、狀元和底牌第790章 京察大計(下)第846章 希望(下)第8節 沈家大院(中)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868章 局(下)第693章 代價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64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871章 暗鬥(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864章 會盟(中)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908章 瓊林天下(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874章 賓天(下)第694章 蓮心第423章 柳暗花明最終章共和上第320章 面聖第882章 原點(中)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246章 復興社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914章 日升隆(上)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854章 鍾金(下)第822章 絕殺(下)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807章 審訊(上)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