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 鎖喉之臣

鳳閣獨屬於張光輔的直廳中,張光輔與歐陽通左右分席、於屏前並坐。在張光輔面前几案上,則擺着永安光李守義手錄之詩。

張光輔臉色仍是沉靜,心中卻是怒極。他已經自歐陽通口中得知事情原委,心中之惱怒,一則在於歐陽通其人胡攪蠻纏,爲這樣區區一件小事居然就敢大鬧鳳閣直堂!

鳳閣是什麼地方?政事堂所在,百署首腦之地,極盡莊重威嚴之場合!這裡每天處理的事務,樁樁種種都能影響整個帝國未來走向。歐陽通好歹三品服紫,居然這樣不知輕重,小題大做,擾亂秩序,實在不知所謂!

但除了對歐陽通的惱怒之外,張光輔更氣的是那個名爲鍾紹京的主書,你去惹誰不好,偏偏來惹歐陽通!歐陽通此人,俗情難說,說好聽點叫做孤直不阿,不好聽那就迂腐近癡。

這樣的人,或因品格純粹而受人高看一眼,但要真有了什麼分歧,絕對能把人鬧得煩躁不已。他雖然是宰相,但也實在不願意跟歐陽通打交道。

“此事我還真未有聞,多謝歐監警我。至於署下真有失職,稍後閣中會作公裁。歐公若還有意追看,來日可於政事堂廳前待告。”

雖然歐陽通力陳鍾紹京罪狀,但張光輔也不聽此一面之辭,更沒有道理因爲一個署外之人閒論便要懲戒自己的部下。

歐陽通也知張光輔並非推諉,畢竟這件事發生的時候,張光輔正率兵在豫州平叛,歸來後事務雜多,未必事事躬親。

但他自然也不會就被這麼簡單打發走,同樣冷聲道:“三王幼孤,人望冷漠,我既知此,便絕不會就此罷休,無非此身勳授敬還朝廷!鍾紹京此獠,恃小才而薄德行,荒我少王俊才,罪之大矣!今日失儀,恭待裁議!”

說完後,他便起身拱手告辭。

“老匹夫!”

待到歐陽通離開,張光輔才驀地一拍几案,並怒聲道:“廳下知此事者,速速入前詳述!”

廳前自有鳳閣諸人,聽到宰相怒吼,便有人硬着頭皮趨行上前將此事前因後果詳細解釋一遍。

張光輔在聽完之後,總算是有了一些瞭解,他沒想到歐陽通干預此事竟然如此之深,一時間倒是有些遲疑。

故太子家小幽在禁中已有多年,久不爲外所知,如今卻被太后泄出聲跡,可想目的絕不單純。儘管如此,歐陽通還是捐身其中,力倡三王出閣讀書。可想而知,其人臨行前所言不是虛言恫嚇,此事很難模糊過去。

他正沉吟之際,廳前響起鍾紹京略顯倉皇急促之聲:“張公,卑職……”

“不必多言,解下袍帶符印,歸去待議。”

張光輔擡眼看看滿頭大汗、一臉急促的鐘紹京,擡手一擺隨口說道。他不是怕了歐陽通,只是覺得沒有必要因爲這樣一件事而彼此糾纏不休,打什麼口水官司,而且這件事還不乏敏感。

歐陽通這老傢伙迂腐近癡,不作避嫌,他則實在沒有必要因爲區區一個主書而牽連其中。

鍾紹京聽到這話,頓時傻了眼,沿途他已經聽同僚講述事情經過,此刻更是滿心冤屈。

他又不是真的玩忽職守,每天忙於閣事,就算是去春官官署題寫門匾,那也是公事的一部分,更沒有逢迎春官尚書武承嗣的意思在裡面。再說武承嗣那種身份地位,是他區區一個鳳閣主書能夠攀附得上?

然而張光輔已經做出了決定,更不會聽鍾紹京的訴苦,擺擺手自有直署的禁衛軍士上前將滿臉悲傷的鐘紹京引走。

“如此大臣,朝野怎能安靖?”

待到衆人悉數退出,張光輔纔拿起案上紙張,冷笑嘲道。

他本要將這紙丟出,視線落在那筆跡上卻頓了一頓,展在面前又仔細看了一遍,大約體會到歐陽通何以如此反應,但最終還是輕嘆一聲:“空有逸趣,不逢閒時,可惜了。”

嗣雍王等三王,張光輔自不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歐陽通於署中吵鬧,他根本連過問都不會過問。眼下也只是覺得歐陽通其人迂腐,忙碌於一些全無意義的瑣碎小事中。

類似歐陽通此類拎不清的大臣,內外不在少數,比如不久前被他彈劾而遠逐於外的狄仁傑。相對於歐陽通只是自己瞎折騰一些無聊事,狄仁傑顯然更過分一些。

最近張光輔也知外廷多有人議他恃功而驕,逐走狄仁傑這樣一個拜相在即的良臣。這話雖然不假,但也不是全部,真正要逐走狄仁傑的,是禁中的太后。

張光輔歸朝上奏狄仁傑之事,只是講了這樣一句話:“十萬將士,空勞虛功,將何以慰?”

越王李貞之亂,旋起旋滅,但因此被擾動起來的將士卻多達十餘萬衆。這些將士多爲南衙府兵,只盼能夠平叛分功酬犒,可是豫州戰事中路未達,前鋒已經撲滅叛賊。

大軍輕集,又該如何散去?十數萬人願望落空,糧草虛耗,是他狄仁傑區區兩三句話能夠應付過去?

這樣的人,諂上媚下,沽名釣譽,不在其位,空論其事,也配爲相?太后貶逐狄仁傑,不是因他張光輔進讒,而是要給這些南衙兵衆們一個交代。

不過話說回來,越王此亂,倒是讓他們宰相得有機會梳理南衙兵事,把握到真正定勢的契機。退足以自守,進足以議國,這纔是宰相該做的事情。

張光輔是從心裡看不起狄仁傑這種做派,立身立事,無一能守。即便未來有機會拜相,此風不改,仍只空恃虛譽,不過陛前豬狗,鎖喉之臣,若真大事要用,能做的無非淺吠幾聲而已!

張光輔心聲如何,自然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這件事他已經快速處理,並勒令羣下不得擅議,但鳳閣乃羣衆矚目所在,有關消息也擴散出去。

凡知此事者,對於不聲不響的殿中監歐陽通不免刮目相看。要知道,宰相張光輔近來風頭正健,就連拜相在即的狄仁傑都被其一言斥出,氣焰之高可想而知。

歐陽通老實人發火竟有如此威能,也實在令人心驚。至於歐陽通因何動怒,關注的人反而不多,或者也是有意識的避而不談。

經此一番波折後,於是擺在李潼面前的便是這樣一個結果,原內文學館鳳閣主書鍾紹京被奪職,鳳閣則選派一個品階更高的王賀旺前來擔任直案,也算是表示出了對入讀內文學館三王的重視。

所以當從王賀旺口中得知鍾紹京這一獲罪經過之後,李潼心中之鬱悶可想而知。他操作騷不騷且不論,可帶來的結果卻絕對不是他想要的!

你們李唐大臣路子都是這麼野的嗎?我穿越者不要面子?竟然駕馭不住你們!

“大王筆勁少勇,推舊創新,殊爲難得。歐公父子書家,慧眼能識金珠,朝野此道鹹推宗主。大王宗姿初具,得此推賞,可謂佳談。卑職雖然書道草草,拙筆難追,但也一定竭力扶引,助成大王!”

看着堂上三王,通事舍人王賀旺尤其關注永安王神情,須知歐陽通之所以向鳳閣發難,理由便是珍惜永安王所展現出來的書才。

有了鍾紹京這個倒黴蛋前車之鑑,他又哪裡敢怠慢,眼下都還未知三王脾性,但好話說在前面總是沒錯的。

李潼聽到這話後,更覺哭笑不得。他顯擺他的顏體筆法,那是希望能勾動鍾紹京正眼看看他,卻沒想到竟然釣出了歐陽通這樣一條大魚,且還一尾巴將原本的目標鍾紹京甩出老遠。

早前雖知武后一朝人事紛繁,但此前由於生活軌跡與接觸層面太單調,李潼感受其實並不深刻。沒想到自己這剛剛與外廷有所接觸,小翅膀一扇,直接就廢了鍾紹京這個宮變內應悍將,真是刺激有加!

眼下的鐘紹京被奪職逐外,李潼要作拉攏的念頭自然也只能無疾而終。而且經此挫折後,他也不能確定鍾紹京日後還會否能有原本的機緣。

對此,李潼也只能感慨一聲:小鐘實在對不起,我是真不知道我方居然還藏着紫裝大佬這種戰略武器,誤傷了你。現在咱們真可謂同是天下淪落人,以後但凡我稍微有點能量,一定把你塞回來繼續做宮監。

然後又想到歐陽通這個問題,李潼更覺得頭疼不已。

此前上官婉兒來通知他們兄弟三人往內文學館讀書,也只道是外廷學士建言。畢竟上官婉兒口風要縝密得多,不像韋團兒那什麼話都敢往外捅。

李潼雖然也有幾分好奇建言者誰,但也沒有認真打聽,畢竟他距離外廷還很遙遠,想打聽也未必就能打聽得到。

如果單純從眼下的利弊來看,雖然丟了一個鐘紹京,但卻探出了一個對他家仍然心存善意的歐陽通,七品換三品怎麼來說都是賺。畢竟,鍾紹京就算撈在手裡,真要派上用場那還得等個十幾年。

可問題是,小孩子才作選擇題,我本來可以全都要!

更嚴重的問題是,李潼是很有自知之明,眼下他這一艘小破船,明顯是載不動紫裝大佬,怕是要舟覆人亡啊!

0265 順水推舟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012 耶耶的召喚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068 食心婢子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317 尚方少監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47 向陽而行0024 神皇鑑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13 荒園生妖異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235 義伎捐金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152 潛龍怒音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80 寶利行社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184 洛陽女兒行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081 少王險計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070 頌聖臺閣體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150 俱入彀中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92 留財不留人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317 尚方少監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86 曲樂動人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446 白刃不相饒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說幾句話0173 算你跑得快0061 佳人再贈香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107 坊居閒趣0159 皇孫李寶雨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306 魏王不壽0104 王居大不易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209 枝上桃李子0089 賢賢易色
0265 順水推舟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012 耶耶的召喚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068 食心婢子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317 尚方少監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47 向陽而行0024 神皇鑑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13 荒園生妖異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235 義伎捐金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152 潛龍怒音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80 寶利行社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184 洛陽女兒行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081 少王險計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070 頌聖臺閣體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150 俱入彀中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92 留財不留人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317 尚方少監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86 曲樂動人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446 白刃不相饒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說幾句話0173 算你跑得快0061 佳人再贈香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107 坊居閒趣0159 皇孫李寶雨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306 魏王不壽0104 王居大不易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209 枝上桃李子0089 賢賢易色